书城军事诗国文苑:古代文学经典选读
1438500000019

第19章 王之涣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原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后徙居绛郡(今山西新绛)。初以门荫出任冀州衡水主簿,因被诬而辞官,晚年出任文安县尉。他是盛唐时代的著名诗人,但作品大多散佚,《全唐诗》仅存诗六首,却颇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如著名的《登鹳雀楼》等。

出塞[1]

【导读】

王之涣的《出塞》是流传千古的佳作。诗歌前两句采用登高远眺的视角,描绘出一幅气势雄伟的动人图画,突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典型环境。后两句写戍卒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曲调恰好是《折杨柳枝》,这就勾起了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诗人用“何须怨”三字对戍卒进行安慰和排解,使诗意更加含蓄,更有感人的力量。

这首诗在写法上并无出奇之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但诗人在写景时善于采用极为常见的意象,并加以精心的组合,营造出气势磅礴的壮美景象,奠定一种昂扬、悲壮的基调。抒情时却又曲折含蓄,委婉蕴藉,表面上是劝说安慰边地将士,实际上则寄寓着作者无限的同情与感慨。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2]。羌笛何须怨杨柳[3],春风不度玉门关[4]。

【注释】

[1]诗题一作《凉州词》。

[2]孤城:指玉门关。万仞:古以八尺为一仞,万仞言其极高,非确指。

[3]怨杨柳:用羌笛吹奏出的《折杨柳枝》曲调,凄伤哀婉。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4]玉门关:古代是中原和西域交流的要冲,西过玉门难见杨柳,极言边关之环境恶劣,暗寓边地僻远,皇恩难及之意。

【延伸阅读】

旗亭赌唱

唐玄宗开元年间,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三个人都是有名的诗人,经常在一起游玩。有一天,天气寒冷,微微下着小雪,他们一起在旗亭买酒畅饮。忽然有十几个乐官也上楼宴饮联欢,他们三人就避到一边,围着炉火观看。

过了一会,又有四个十分漂亮的歌伎也陆续到来,随后他们开始奏乐,都是当时流行的名曲。王昌龄他们私下互相约定说:“我们这些人都享有诗名,到底谁更厉害,一直无法定高下。今天就看各歌女的演唱,谁的诗被谱作歌词多,谁就算优胜。”

先有一位歌女唱道:“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诗)王昌龄伸手在墙上画一道记号,说:“一首绝句”。不久又一位歌女唱:“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今寂寞,犹是子云居。”(高适诗)高适伸手在墙上画一道说:“一首绝句。”又有一歌女唱:“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王昌龄诗)王昌龄又伸手画一道说:“两首绝句。”王之涣对王昌龄、高适说:“这几个都是失意的乐官罢了,唱的都是下里巴人的歌词,那些阳春白雪的曲子,岂是这些俗人敢唱的?”接着指着那个穿紫衣服的最漂亮的歌女说:“一会儿她唱的如果不是我的诗,我就永远不敢和你们争高下了。如果唱的是我的诗,你们几个都要拜我为师。”于是大家边说笑边等着。过一会儿,那个歌女唱的果然是:“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诗)王之涣立即得意地对两人说:“乡下人,我没有胡说吧!”于是大家都大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