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诗国文苑:古代文学经典选读
1438500000003

第3章 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是汉代作品,非一时一人所作,现在研究者一般认为大抵出于东汉后期。梁代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风格相近的十九首,编入《文选》,题为《古诗十九首》,后世遂沿用这一名称。其内容多写游子的羁旅情怀,思妇的闺愁,以及士人的失意彷徨,有些作品体现出追求富贵和及时行乐的思想,是汉代文人五言诗的重要代表作。钟嵘《诗品》评价它为“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清代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认为:“《十九首》所以为千古至文者,以能言人同有之情也。”

行行重行行

【导读】

《行行重行行》写一位女子对远在他乡的恋人的思念。诗歌先叙初别之情境,次叙路远难会和自己的相思之苦,最后以勉强自我宽慰作结。全篇围绕“思念”这个主题层层渲染,或托物比兴,或直抒胸臆,或委婉喻示,具有低回反复的艺术效果。诗歌篇幅短小,语言简单质朴,但笔致曲折,委婉动人,情韵悠长,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感染力。

行行重行行[1],与君生别离[2]。相去万余里[3],各在天一涯[4]。道路阻且长[5],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6]。

相去日已远[7],衣带日已缓[8]。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9]。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10]。

【注释】

[1]“行行”句:谓行而不止。重(chónɡ),又。

[2]生别离:活着分离。

[3]相去:相距,相隔。

[4]天一涯:天一方。

[5]阻:艰险。

[6]“胡马”二句:谓禽兽也不忘故土。言下之意是物尚如此,何况于人。这是当时习用的比喻。胡马,北方的马。越鸟,南方的鸟。

[7]日已远:一天比一天远。

[8]缓:宽松。此句谓人因相思而一天比一天消瘦。

[9]顾:念。反:通“返”。

[10]“弃捐”二句:谓别再提怀人之事,还是多吃饭保重自己的身体。这是思妇无奈之下的自我宽慰之辞。

【延伸阅读】

集评

蓄神奇于温厚,寓感怆于和平。意愈浅愈深,词愈近愈远,篇不可句摘,句不可字求。

——(明)胡应麟《诗薮》

全诗风格平易而又颇有韵味,语言浅近却又生动含蓄。胡马、越鸟、浮云、白日等比喻,前后映照,彼此关联。诗展示了思妇心理的变化,由“生别离”的怨叹,到天各一方的悲慨,到会面难期的惆怅,最后作无可奈何之语,这一切均是被离别相思所煎迫的女子心理的写照。

——沈文凡《汉魏六朝诗三百首译析》

回车驾言迈

【导读】

《回车驾言迈》这首诗通过对节序更替、空间转换、人事变迁、岁月流逝等方面的敏锐感受,抒发了人生短暂的惆怅,并由此想到人生在世应当及时建功立业。诗歌以远在他乡的行旅之人的口吻写成,虽然目的似乎是为了自我勉励、警策,但字里行间深深地流露出远行客的失落、孤寂、凄恻情绪。

回车驾言迈[1],悠悠涉长道[2]。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

草[3]。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

早[4]。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5]?奄忽随物化[6],荣名以

为宝[7]。

【注释】

[1]回:转。言:语气助词。迈:远行。

[2]悠悠:形容远而未至。涉:经过。

[3]东风:春风。

[4]立身:指建功立业。

[5]考:老。长寿考,即长寿之意。

[6]奄忽:急遽,倏忽。随物化:随物而化,指死亡。

[7]荣名:指荣禄和声名。

西北有高楼

【导读】

《西北有高楼》这首诗的主题是感叹知音难遇。作者听到西北高楼上传来的凄凉歌声,引发了内心强烈的共鸣。从歌声中,作者体会到了歌者内心的苦楚、悲伤;在作者看来,令人感慨、悲伤的不仅是歌者内心的痛苦,而且是歌者的这种痛苦鲜有人能够理解。在这里,作者实际上是把自己作为了歌者的“知音”,他们同病相怜,“知音难觅”是其共同的心声。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1],阿阁三重

阶[2]。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

妻[3]。清商随风发[4],中曲正徘徊[5]。一弹再三叹,慷慨有

余哀[6]。不惜歌者苦[7],但伤知音稀[8]。愿为双鸿鹄,奋翅

起高飞[9]。

【注释】

[1]疏:镂刻。绮:有花纹的绫。绮窗:镂刻着花纹的窗。

[2]阿阁:四面有曲檐的楼阁。三重阶:三层阶梯。言阿阁所在位置之高。

[3]“谁能”二句:意谓楼上谁在弹唱如此凄婉的歌曲?莫非是像杞梁妻那样的人吗?无乃,莫非。杞梁妻,杞梁是春秋时齐国大夫,出征莒国,战死在莒国城下,其妻痛哭十日后自尽。

[4]清商:乐曲名,曲音清越。

[5]中曲:乐曲的中段。徘徊:指乐曲旋律回环往复。

[6]慷慨:郁郁不得志的心情。

[7]惜:伤痛。

[8]知音:识曲的人,引申为知心的人。

[9]“愿为”二句:是说希望我们(指歌者和听者)像鸿鹄一样展翅高飞,自由翱翔。表示出听者对歌者的理解和同情。鸿鹄,鸟名,善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