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西南)人。少年时即有才名。汉献帝初平三年(192年),董卓部将李傕、郭汜在长安作乱,他至荆州依附刘表,未获重用。后归曹操,被辟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官至侍中。王粲是“建安七子”之一(另外六位是孔融、陈琳、徐幹、阮瑀、应玚、刘桢),被许为“七子之冠冕”(刘勰《文心雕龙·才略》)。后人也将他与曹植并称“曹王”。他以诗、赋见长,注重锤字炼句,风格慷慨悲凉。有《王侍中集》。
七哀诗[1]其一
【导读】
《七哀诗》共三首,此为第一首。写郭、李之乱时,诗人离开长安赴荆州避难时的所见所感。诗歌描绘了一幅战乱后生灵涂炭的惨相,揭露了战乱带给人民的深重灾难。尤其是对路边“饥妇人”被迫抛弃亲生骨肉场面的描写,让人触目惊心。诗人离家别友的悲痛,前途难测的忧虑,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对军阀作乱的谴责等复杂的情绪,深蕴于“南登霸陵岸”两句中,尤有含蓄、深沉之致。唐代皎然《诗式》中评价这两句说:“思苦则已极,览辞则不伤,一篇之功并在此,使古今作者味之无厌。”清代沈德潜说此诗是“杜少陵《无家别》、《垂老别》诸篇之祖”(《古诗源》卷五),足见其影响之大。
西京乱无象[2],豺虎方遘患[3]。复弃中国去[4],委身适
荆蛮[5]。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6]。出门无所见,白骨蔽
平原[7]。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
还。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8]?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南登霸陵岸[9],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10],喟然伤
心肝[11]。
【注释】
[1]七哀:言哀思之多。
[2]西京:指长安。无象:无道,无法。
[3]豺虎:此指董卓部将李傕、郭汜等人。遘(ɡòu)患:制造混乱。遘,同“构”。
[4]中国:指中原地区。古代黄河流域的长安、洛阳皆为国都所在地,故称“中国”。
[5]委身:托身。荆蛮:指荆州。周人称南方民族为蛮,荆州为古楚地,地处南方,故称“荆蛮”。
[6]追攀:攀车依恋,表示惜别。
[7]蔽:遮盖。
[8]两相完:指母子二人都保全。
[9]霸陵:汉文帝刘恒的坟墓,在长安东。岸:高岗。
[10]悟:领会。《下泉》人:写作《下泉》这首诗的人。下泉,《诗经·曹风》中的一篇。《毛诗序》云:“《下泉》,思治也。”
[11]喟然:伤心叹息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