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大学》《中庸》意释致用
1438900000002

第2章 《大学》意释致用

篇名意释

“大学”二字是和“小学”相对而言。“小学”古代意思有二:

第一,是指一种专门的学问。即训诂、字书、音韵之类。如《四库全书总目》中专有“小学类”。其中有:“经部卷四十,小学类一,训诂”;“经部卷四十一,小学类二,字书”;“经部卷四十二,小学类三,韵书”;“经部卷四十三,小学类存目一,训诂、字书”;“经部卷四十四,小学类存目二,韵书”。学界有许多笃学之士皓首精进此类学问,成为了不起的大家。

第二,“小学”意思按朱熹的说法,是指古代社会的初级教育。他说:“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①朱熹:《四书章句集注》,1页,北京,中华书局,1983。本文中《大学》、《中庸》原文均据此版本。)照此说法,“小学”系指人际之间的社交礼仪及相关的基础知识。

“小学”虽然重要,但只学“小学”未必能够成为真君子。若只是学习“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而不求上进,就会导致墨子批评儒家所说的“繁饰礼乐以淫人,久丧伪哀以谩亲”(《墨子·非儒下》,见史仲文主编:《中华经典藏书》,4318页,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文中参考书目《墨子》、《尚书》、《诗经》、《论语》、《礼记》、《荀子》、《孟子》、《中庸》、《韩非子》、《国语》、《南华经》、《道德真经》、《左传》、《周易》、《商君书》均出自此书,以下注释不再标明,页码为此书页码。),即故意弄出烦琐的礼仪抬高自己,混吃混喝。若只是满足于学习“书数之文”,就会成为朱熹所鄙视的只会“记诵词章”(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大学章句序》,2页。)的俗儒。

与“小学”不同,“大学”为成圣之学。其所教如朱熹所说,乃是“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同上书,1页。)。也就是说“大学”既要求学,又要立德;既要成就自己,又要成就天下。

致用

在实际生活中,“大学”“小学”不可分离。从时间上看,它们是学习的不同阶段。“小学”是进入“大学”的阶梯,“大学”是“小学”的升华。从逻辑结构上看,“大学”是头脑,“小学”是腿脚。“大学”指导“小学”,“小学”落实“大学”。无“大学”,则“小学”没有方向;无“小学”,则“大学”虚玄不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