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太平天国的历史和思想
1439000000043

第43章 太平天国的天堂 地狱和赏善罚恶(2)

自今以后,凡晓得在皇上帝面前悔罪,不拜邪神,不行邪事,不犯天条者,准上天堂享福,千年万万载威风无了期;凡不晓得在皇上帝面前悔罪,仍拜邪神,仍行邪事,仍犯天条者,定罚地狱受苦,千年万万载哀痛无了期。(《天条书》,见《太平天国》,第1册,73页。)

三为了灵魂的解脱,舍弃世俗生活和凡间乐趣被许多宗教视为必要的条件。基督教也是以禁欲为它的基本道德原则的。社会上多数人在尘世生活中备受痛苦,为什么会有很多人会接受这一原则呢?据恩格斯分析,这是出于对天堂、地狱观念的信仰。他说:

它认真地对待彼岸世界里的报偿和惩罚,造出天国和地狱。……而事实上只是靠着对彼岸世界里的报偿的希望,斯多葛-斐洛学说的弃世和禁欲才得以提升为能吸引被压迫人民群众的新的世界宗教的基本道德原则之一。(恩格斯:《论早期基督教的历史》,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卷,54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禁欲和天堂、地狱相结合,就会使上帝的赏罚更为"合理化"。死后灵魂受赏罚的情况是不可能加以验证的;至于在尘世,既然禁欲是基本的美德,善人遭受忧患困苦,也就不至于被认为上帝有何不公正了。

太平天国的宗教和道德具有某种禁欲的要求。这里不是指男女分居这一类主要是军事纪律的规定,而是指他们关于什么是人间的快乐、幸福的观点。洪秀全认为,尘世的快乐是假的,天堂的快乐才是真的;尘世的忧患痛苦是上帝的考验,应该在考验中修炼自己以求得天堂的快乐。他说:

黄金财宝是名头,为人修善不用愁。正人自有升天日,天堂享福万千秋。(《天父上帝言题皇诏》其九,见《太平天国》,第1册,4页。)

他又说:

今日之读书人不分辨真和假、正和邪。……他们徒然地追求名和利而不能摆脱。他们追求暂时的快乐,以为它是永久的。他们追求尘世的东西而忘了天堂的目标。但在追求快乐之时,却把魔鬼招进室内。他们想到天堂,但却去了地狱。……他们不了解,上天虽常赐荣华富贵给恶人,但善人却因重重忧患苦难而得以完善。(《太平天中起义记》第八节。据英文原本校改了译文。)这都是要求摆脱尘世的追求,不以尘世的快乐为上帝赏善的标志。

对于人欲横流、争名夺利的污浊世界,鄙弃尘世幸福快乐的观点,也许可以说包含有抗议或抵制的因素。但无论如何,它不是积极的思想,是同发动农民进行革命斗争很不适应的。事实上,拜上帝者、太平天国起义者希望上帝给他们的奖赏,并不只是天堂的永乐,也不只是尘世忧患困苦的考验,而是还要有尘世的吉利和如意。洪秀全的家庭"自拜上帝之后,彼等家计稍裕,多买田地数亩,乃以为上帝特别施恩所致"( 《太平天国起义记》第七节。)。这表明,尘世的生活好一些、富裕一些,是他们祈求上帝赐予的恩典之一。拜上帝会和以后太平天国的祈祷文都表明,他们希望上帝对它的忠诚信徒报以有衣有食、无灾无难、万事胜意、大吉大昌。(参见《天条书》、《干王洪宝制》,见《太平天国》,第1册,75~77页;第2册,667页。)这些期望于上帝赐给的奖赏,是朴实的,并不过分;它们是有实用价值的,并不是以苦为乐之类的考验或安慰。正是这方面因素的发展,才使太平天国宗教适应了农民起义的要求。

天堂、地狱是灵魂的去处,本在彼岸世界;但太平天国宗教却在相当程度上把天堂人间化,这是它适应了农民起义要求的重要表现。

上帝既以天堂和地狱为赏善罚恶的处所,那么,天堂有什么乐、地狱有什么苦呢?关于地狱之苦,基督教《圣经》和神学家的描写远没有佛教"十八重地狱"那样具体,但基督教地狱之苦是永苦、永刑、永罚,即是无尽期的痛苦,不像佛教那样可以轮回转生。太平天国描写地狱的情况,有时说,罪鬼在那里受阎罗王役使,"受其淫污恶毒,变成大肿麻疯,变成难看恶鬼,永远在十八重地狱受无穷无尽苦楚";有时又说,地狱是污秽之所,罪鬼"受那些不死之虫所咬,不灭之%(火)所烧,永远受无穷无尽之苦"( 《颁行诏书·救一切天生天养檄》、《干王洪宝制》,见《太平天国》,第1册页;第2册,665页。)。这表明,太平天国虽有"十八重地狱"的说法,但实际上并没有接受关于"十八重地狱"的具体描写;不死虫、不灭火、无穷无尽之苦,这些都来自基督教。

关于天堂之乐,基督教强调的是永生、永福。究竟什么是永生、永福?神学家有种种解释,譬如,可以见到上帝,生活在基督的爱之中,再也没有罪欲,享受满足的荣乐等等;但这些快乐幸福很不具体,同人的世俗需要没有多少关系。太平天国很多文件说,信徒"死后魂升天堂,永远在天享福"、"在天享福无穷"等等,也未能指出究竟可享什么福。只有洪秀全曾提出一种很有意义的看法,他对天堂、地狱作简单比较说:

天上无病地狱病,天上无苦地狱苦。天上无饿地狱饿,天上无丑地狱丑。(《天父诗》二百七十七,见《太平天国》,第2册,471页。)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到,在洪秀全的观念中,脱离了肉体的灵魂仍是要吃饭、会生病的;灵魂的需要是和肉体相同的,灵魂所享受的幸福,实际上是肉体所祈求满足的东西。基督教神学家每称他们的天堂、天国是属灵的;这里洪秀全却对属灵的天堂作了形而下的物质性理解,这是符合中国农民的务实性格和愿望的。

太平天国不但对天堂作过这样的理解,而且还径直把它挪到人间,分到人间,认为天堂有大小两种,大天堂在天上,小天堂在地面,小天堂就是太平天国。洪秀全说:

神国在天是上帝大天堂,天上三十三天是也;神国在地是上帝小天堂,天朝是也。天上大天堂是灵魂归荣上帝享福之天堂,凡间小天堂是肉身归荣上帝荣光之天堂。(《钦定旧前遗诏圣书批解·圣差保罗寄哥林多人上书》第十五章,见《太平天国史料》,83页。)

洪秀全宣传,太平天国的建立意味着上帝、基督已经降临,已经统治这个世界,所以他们以他们自己、以天朝为上帝的小天堂。这种理论的思想资料来自《新约全书》的《启示录》。《启示录》是一篇神秘的预言,反映着早期基督教对迫害者的复仇反抗精神和被压迫、受奴役者的幻想。(参见恩格斯:《启示录》、《论早期基督教的历史》,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21卷,10~16页;第22卷,523~552页。)它宣告,基督将会再临,战胜魔鬼,对所有人进行审判,由基督统治世界一千年;那时就有一个新天新地和新耶路撒冷;那时,对于上帝的仆人,上帝将擦去他们的眼泪,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号哭、诅咒、黑夜,圣徒们将在这里永生。这本是预言和寓言,但被洪秀全吸收来解释为他们的国家就是这样的新天新地新世界,甚至认为天京就是新耶路撒冷。

宣布天朝就是上帝的小天堂,这无疑有利于号召拜上帝者为这个新国家而斗争。但既然除了灵魂享福的大天堂还有肉体荣光的小天堂,上帝就不能只以灵魂享福来奖赏他的诚信者。即使许诺天上可以无饥无病,人们也不会满足于画饼充饥。洪秀全和太平天国关于幸福、快乐的观念是始终有矛盾的。一方面,他们说尘世的安乐不是真乐,应该追求的是天堂的快乐;另一方面,他们又说上帝将看顾他的子女在世间获得平安、饱暖和荣光。这是洪秀全宗教思想的消极面和积极面的矛盾表现之一。拜上帝会和太平天国的兴起是同积极因素的扩大发展有关的;但洪秀全和太平天国思想体系中的这一矛盾并未消失,有时它甚至表现为太平天国领导和将士之间的矛盾。例如,洪秀全曾宣传"富贵浮云"、"知命安贫"是上帝喜欢的美德,但太平天国起义者却认为"富贵显扬"是他们应得的奖赏。建都天京后,有些老兄弟对男女分居、家室不能团聚(或者还有其他)有所不满,太平天国领导人对此进行解释说:

我们兄弟当知私图一时之乐者,非真乐也;急享眼前之福者,非真福也。……乃我们弟妹动谓我等未曾享福,然试问尔等,当凡情在家之时,或农或工或商贾,营谋衣食,朝夕不遑,手足胝胼,辛苦备尝,孰如我们今日顶天扶主,立志勤王,各受天恩、主恩及东王、列王鸿恩,畀及荣光,出则服御显扬,侍从罗列,乃马者有人,打扇者有人,前呼后拥,威风排场,可谓盖世。试思尔等在凡情时有如此之荣耀者乎?(①《天情道理书》,见《太平天国》,第1册,389~390页。)

这是一段很值得重视的话,反映了太平天国起义者多方面的思想,反映了他们对人生、对幸福以至对他们的目标的一种认识。既然他们以"未曾享福"为憾,既然他们以拉马打扇、前呼后拥为"享福"的标志,这就绝不是灵魂享福的大天堂所能满足的,它必须有肉体荣光的小天堂才能适应。

198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