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川江号子
1450200000003

第3章 川江号子现状调查报告 (2)

在音乐上,川江号子广泛吸收了四川其他民间音乐因素,在号工领唱的慢板中常出现类似川剧高腔音乐的悠扬、抒情、富有韵味的曲调,也有吸收自高腔山歌的高亢、挺拔的音调。领唱部分曲调性较强,旋律婉转,装饰音较多,常用远距离音程,乐句长短不一,变化性和伸缩性较强。合唱部分节奏鲜明,音调相对比较简单,在与领唱相应配合时结构上却富于变化。号工的“领唱”与船工的“合唱” 交织重叠,常构成和谐的二声部合唱;在战激流、闯险滩的紧张拼搏中常转为快速、激烈、粗犷的三声部以上的合唱。木船在复杂的水路中航行,川江号子的音乐随之变化,时而悠扬,时而激越,形成富于变化的若干首号子连缀而成的结构庞大的套曲。

每一首号子都有不同的曲调,结构相对完整。它们即可以独立歌唱,也可以联唱。由于号工要用号子来掌握航行的速度,统一船工的动作,所以无论是下水搬桡或上水拉纤,在整个航行的过程中都不能停歇。号子主要包括推桡、搬桡、摇橹、拉纤等工种号子,其中又有平水、紧水、抛河、靠岸、离港、过滩等不同的劳动条件和不同劳动工序的、节奏不同、风格各异的号子。

开船时,船工的领唱和船工们应对的“哦竭搓(音)”、“嗨佐”等号子声起呈分明,充满活力。行船过程中,全体船工用力搬桡,情绪较紧张激烈,领唱者常用高亢的歌声唱出较长的句子,船工们则以“嗨”、“嗨佐”等号子声相呼应。当船行至浪急滩险的河道时,木船行驶非常危险,船工们情绪紧张激烈,劳动强度极大,号工唱起节奏急促、近乎于嘶喊的“拼命号子”(或“抓抓号子”、“外倒号子”),船工们随着号工的指挥,动作、声音统一,随着急速的劳动节奏,吼着震撼人心的号子,闯过急流险滩。此时,号工常运用转调的领唱与船工们与之呼应的“嗨佐”号子,形成此起彼伏、波澜壮阔的多声部合唱。与之交相辉映的则是船工们极为壮观的战天斗地的劳动场面,艺术感染力极为强烈。当终于战胜了急流险滩,船行平水时,为活跃行船气氛,减轻疲劳,船工们唱起节奏舒缓,旋律性强,富抒情性,旋律优美动听的数板号子。

四、相关制品、作品

(一)相关制品

1.木船:木制,有大小之分。

2.桡:木制,平水划船用。

3.橹:木制,掌握方向之用。

4.篙杆:撑船时用。

5.纤绳(也称纤索):拉船时所用的棕绳或竹索。

6.拉帕:船工拉纤时半裸或全裸,间隔纤绳和皮肤处所用的布帕。

7.搭勾:铁制,拉纤时用于纤绳与木船连接。

8.草鞋:用麻绳手工编成。

9.草帽:防日晒雨淋。

(二)相关作品

1.《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四川卷》。

2.《川江船夫号子》(论文),1951年,在《人民音乐》上发表,同年又被灌制成唱片发行国内外。

3.《川江号子》(四川省歌舞团根据“川江船工号子”改编的歌曲),

4.中央及各地方电视台、电台录制的“川江号子”音像制品。

(三)获奖情况

1955年,四川省歌舞团范裕伦在世界青年联欢节上演唱“川江号子”获得金奖;川江号子从此蜚声世界.

1973年,“涪江号子”参加“四川省文艺调演”获奖。

1978年7月,法国阿维尼翁艺术节组织“世界大河相会在塞纳河”的民间艺术交流活动,62岁的老船工陈邦贵、蔡德元和陈昌福应邀演唱了川江号子,震惊了所有听众。

1989年,“涪江号子”参加遂宁市建国40年大庆晚会受到赞誉。

2002年11月,“川江号子”:金沙江号子老船工江净乐荣获第四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金奖”。

2003年获得四川省在宜宾举办的第五届“阳翰笙”文艺一等奖。

2005年“川江号子”在北京参加全国第三届南北民歌擂台赛,获特别奖;受到东方时空、英国皇家广播公司采访、曾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天津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等电视多次播放。

五、川江号子的传承与现状及生存空间

(一)传承

川江号子主要流传于船工群体,多为口耳相传,自然传承。也有青年船工拜老号工学艺者。在船工行业中,川江号子领唱的船工称“号工”,被船工们尊称为“号头子”,号头子在船工群体中有很高的地位。号头子不但要嗓音好、唱得动听,同时还应具备知识面宽、熟悉航道、行船经验丰富等才能,号头子是川江号子的主要传承人。

传承方式

嘉陵江号子:在航行中,由熟悉航道、行船经验丰富、嗓子好、知识面广的号工领唱,所唱号子随着行业在历史中的沿袭而自然传承及没有固定师徒关系的自发性传承。

金沙江号子: 由长期从事航运的船工们在多年的航运过程中所创造的一种民间歌谣,更唱选合,相互交流学习,没有固定的师徒关系,没有固定的曲谱,属自发性传承。

沱江号子:  主要来自祖辈、师徒或其他传承。口授、记谱,属师徒传承。

永宁河号子:是由长期从事拉纤、撑船的船工们所创造的,在漫长的运输岁月中更唱迭合,相互学习交流。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没有从事这个职业的人一般不会演唱。没有固定的师徒关系,属自发性传承。

铜河号子:  原系铜河之上船工情趣表现的一种形式,没有确切传承。现在能唱的仅有十几个原在“大航社”退休的老船工,均在七十左右,应属于自发性传承。

府河号子(黄龙溪号子、锦江号子):没有固定的师徒关系,属自发性传承。

涪江号子: 是船工们在长期从事水运劳动的学习实践中集约成习,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劳动歌曲,没有固定的师徒关系,属自发性传承。

岷江号子: 大多是见啥唱啥,根据地形地物和临时发生的情况,即性喊来。属自发性传承。

(二)川江号子的现状

随着人们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很多老号工离开人世,很多号子失传。在项目组调查过程中,我们虽然能够拜访到一些年岁已高的老号工,但不止一次听到“很久没有唱了,忘了……”的感叹。项目组历时90天,走访了18个市、县、镇,行程数千公里,仅采访到能唱号子的船工数十人,最小年龄也已近70岁,能领唱的老号工所存无几。川江号子极度濒危,急需抢救性的保护。

1.嘉陵江号子

2004年以来,重点对嘉陵江流域重点河流做了大量的普查、调查、收集整理资料工作。年初课题组赴宜宾屏山县专访嘉陵江号子现存传承人江净乐,年中又赴重庆到北碚数帆楼,昔日风采光泽的青石墙已不复存在,几位先辈均已作古,船工号子也随咽鸣的江水成为千古绝唱。课题组会见了96岁的陈邦贵、陶鹏、张志高,女号子手吴秀兰等老船工,并和他们亲切交谈嘉陵江往事,感慨万千,最后达成共同为嘉陵江号子呐喊的共识。重庆电视台全程跟踪,并在当晚的新闻联播播出,第二天中央电视台又以“川渝联合抢救嘉陵江号子”为题向全国播放,引起强烈反响。几天中,中央电视台、重庆电视台、以及四川新闻媒体都先后作了多次报道。

2.府河号子(黄龙溪号子)

历史上,府河曾经作为成都至宜宾、重庆的重要河道,而现状是府河水位较低,已不能通航。新中国成立后,由于陆路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距镇12公里的成昆铁路和穿场而过的双彭(双流至彭山)公路相继建成,使水路运输逐渐衰落,两岸公路交通发展带来的低成本的运输和速度,使木船航运业逐渐失去其竞争能力,黄龙溪船工号子也就随之逐渐消失。由于机械动力船代替了木船,从事木船航运业的人员减少,能全面演唱黄龙溪船工号子的老船工大多已故,剩下来为数极少的传唱者又年事已高(均在70以上),如不及时抢救,预计5-10年之后演唱号子的传承人将彻底绝迹。年轻一代对黄龙溪船工号子缺乏了解,学习继承的热情不高,所以黄龙溪船工号子的传承人高度濒危,亟待抢救保护。现代文化娱乐活动的丰富多样化,使古老的船工号子日益失去其接受对象。

3.铜河号子

社会发展和现代文明的冲击是铜河船工号子濒危的客观原因,也是主要原因。大渡河下游经济的不断发展,两岸公路、铁路交通逐渐迅速发展,木船被机械船所取代,木船航运失去其生存空间,铜河号子也就淡出劳动生活舞台,“龚嘴”、“铜街子”两座大型梯级电站的建设完工,铜河船工号子也就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消失。能全面演唱铜河船工号子的老船工大多已故,剩下来为数极少的传唱者又年事已高(均在70以上),如不及时抢救,预计5-10年之后演唱号子的传承将彻底绝迹,年轻一代对铜河船工号子缺乏了解,学习继承的热情不高。所以铜河船工号子的传承人高度濒危、亟待抢救保护。现代文化娱乐活动的丰富多样化,使古老的船工号子日益失去其接受对象。

4.沱江号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交通的变革带来了运输的变革。由于乡乡通公路,原来从事水运的人现在基本没有了,能唱沱江船工号子的人很少,而且都是年龄很大的。所以沱江船工号子的传人高度濒危,亟待抢救保护。

5.永宁河号子

永宁河船工号子是劳动人民艰苦劳动方式的见证,是研究船工以及永宁河沿途风土人情的依据。永宁河船工号子独特的腔调和衬词以及江河风格的韵味现在无人能及,时而豪放的唱腔极具地域特色,它的丰富独特的和声效果使人兴奋不已。随着交通的发展,机械代替了人工,拉纤这个职业也绝迹,因此永宁河船工号子高度濒危。

6.金沙江号子

金沙江下游经济的不断发展,两岸公路、铁路交通的发展,机械般运输成本降低,行驶速度快,木船航运相形见绌,很快失去其竞争力,木船航运的从业人员急剧减少,金沙江号子随之也就淡出生活舞台。金沙江下游的水能资源开发,向家坝大型水电站的建设完工,金沙江船工号子在很短时间内就会随之全部消失。能全面演唱金沙江号子的老船工微乎其微,且年事已高,年轻一代对金沙江号子缺乏学习继承的热情。金沙江号子后无继人,亟待抢救保护。现代文化娱乐活动的丰富多样化,使古老的船工号子日益失去其接受对象。

7.涪江号子

1958年“大跃进”的“技术革命”中,“机器船”开始逐步代替了“人力船”。“文化大革命”前夕,机器船业已普及。水运中的人力拉纤、扳桡随之消失。纤夫们纷纷转工种,改行当。涪江船工号子从此失去了传承基础,至今40多年。许多著名号子工先后辞世,现已所剩无几。且因年迈体弱,停业年久,能完整地如昔日那样悠扬婉转者,更是难觅。最“年轻”的老号子工,也是76岁以上。即使是仅能答腔和唱的一般船工,最小的也在64岁以上。因此,涪江船工号子极度濒危,亟待抢救和保护。

8.岷江号子

面对当今时代变迁,机械化、自动化的不断发展,各种先进的、现代化水、陆、空运输交通工具代替了以人工为动力的木船运输,使得岷江船工号子随传统水运业的解体逐步走向消亡。那些曾从事过船运业的船工大多年事已高或已故,能演唱号子的人寥寥无几,所以,岷江船工号子正面临逐渐消逝的危机。

(三)生存空间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新中国整治各条河流,四川境内各条江河支流炸毁了大批险滩、暗礁,机动船代替了木船,船工的劳动强度大大减轻,号子在川江上变得渐渐稀少了。特别是各地区水电站的兴建,高速公路的修建和铁路提速带来低成本的运输和速度,木船航运业急剧消失,加之机械动力船取代了木船,从事木船航运业的从业人员急剧减少,中老年的船工全部退休或转业。流传千百年的川江号子走到了尽头。

今天的川江号子主要生存在以下四个空间之中:

1.政府、国际上的表演比赛舞台上

随着国家全面展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政府对川江号子的重视和保护日益加强。通过本次调查得知,这些国际比赛和政府活动的促进,构筑了川江号子最深入人心的生存空间。

2.现代媒体里(网络、电视、音像制品)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还促成了川江号子音像制品的发行,而现代数字媒体的高度发达,也带给川江号子一个新的生存空间。电视的转播,网络播客的流行,川江号子爱好者建立的相关川江号子的网站、论坛逐渐多起来。这个空间虽然远离了船工歌手,远离了川江号子的栖居地,但它对于当今川江号子的传承具有重大的意义。如今人们在江河沿岸很难听到川江号子,但可以在电视里、网络上听到川江号子。

3.专业艺术院、团及民间艺术团体演出中

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曾对活跃在当地的艺术团进行了解。在这样以民间文化艺术为主的团体里,为适应各地演出的需要,也带有少数专唱号子的歌手或专业歌手客串号子。可以想见,在这个生存空间里传来的川江号子,也是表演性质的。

4.河岸居民的生活里

在河岸居民的生活空间里生存的川江号子虽然还存在,但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机械取代人工,很多传统老歌手离开人世,很多的号子遗失。在调查过程中不止一次听到“没有唱”的说法。但是,我们又能够拜访到一些六十多、七十多、八十多的能唱川江号子的老歌手,同时年轻一代人都坦言自己很欣赏这种原生态的劳动号子。这样的情形告诉我们一个似矛盾的结论,现在自娱自乐地唱川江号子已经失去了所流传的环境,但是,年轻一代对川江号子的欣赏有所提高。

六、保护措施

项目组调查所到地,对川江号子的保护基本上均采取了以下措施:

1.当地政府将本地流传的“船工号子”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县一级政府均成立了“民保工程”领导小组,当地财政将“民保工程”资金列入了财政预算。

3.在搜集、记录、分类、编目的基础上将“船工号子”完整建档;用文字、录音、数字化多媒体等手段真实、全面、系统地加以保存。

4.保护传承人,对其世代相传的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所享有的权益,通过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培养年轻人,使“船工号子”后继有人。

5.利用各种节日、节庆文艺演出和媒体进行广泛宣传。

6.保护的相关器具、制品及作品。

七、其他

1.《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四川卷》已收川江号子曲目70段:

其中包括长江号子、嘉陵江号子、涪江号子、御临河号子、乌江号子、大宁河号子、汤溪河号子、沱江号子、永宁河号子、南广河号子、后河号子、涪江号子、岷江号子、铜河号子、青衣江号子、马边河号子。

2.项目组通过认真细致的调查,将《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四川卷》遗漏的“府河号子(黄龙溪号子)”增补入调查报告。

3.项目组调查工作还在继续,以尽量做到不缺、不漏、不错。

4.项目组继续配合各地政府的工作,在如何抢救、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川江号子”给予技术上的支持。

四川省音乐舞蹈研究所“川江号子项目组”

2008年01月07日

(摘自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项目、全国艺术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 年度文化部重点课题《中国戏曲、民间舞蹈、民间音乐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