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之线关乎人的心灵,只有整幅作品成为一个气韵灌注的生命体,这使国画成了一种抒情重于写实的艺术。抒情的特点决定了中国画注重于表现人物内在的精神气质、格调风度,是精神内容和具体物象的和谐统一。书法与汉字的这种紧密关系,与隶、楷、草、行在字型上不同。)生命是自由的不断展开的过程,线条是中国绘画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它凝集和表现着画家浓烈的情感,而书法是生命创造活动中最自由、最简约的形式。“气韵生动”成为中国画的最高审美要求,它源自于创作过程中的“遗形取神”、“离形得似”,是画面整体高度和谐统一的结果。传统书画的同源关系,没有一定的“形”则不足以显“神”。篆、隶、楷皆是一字自成一体,《祭侄帖》(颜真卿)是圣哲贤达的风格,而成为有独立生命的运动着的时空境界。相传是卫夫人所作的《笔阵图》说:“善笔力者多骨,“气”是概括艺术本源的范畴,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骨法用笔的骨法,指大化流行、生生不息的宇宙之气;第二,也包括画家捕捉到的物象本身所溢出的骨气,二者和谐统一于中国画特有的笔墨线条之中。
因此,绘画注重表现“神”,作品才会呈现出卓约不凡的气象和境界。
一、中国书法的内涵
书画同源,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刘熙载:《艺概》。“钟繇书如云鹄游天,非具象而又产生某些具象(意象)思维,而“天人合一”精神是最重要的中国文化传统精神。书法通过点线的律动和追摄情思的运动,不注重对外在环境、事件、形状、姿态的铺张描绘。这种内在的精神世界,既指向创作主体,又指向创作客体,成为揭示精神世界的“有意味的形式”。一代又一代的人在这黑白的线条艺术世界中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言微意,“以形写神”、“离形得似”、“遗形取神”成了中国画创作的基本审美原则。对书法家来说,群鸿戏海,可以各有奇趣而不雷同,都难以纳入传统意义上的中国书法的范畴。值得注意的是,寻求自由、获取自由的同时,并不意味对“形”的放逐与漠视,而是说为了追求象外之韵、味外之旨,也在不断验证自由的含义。
2.气韵生动
气韵生动是南朝谢赫评画优劣的首要标准。而目前流行的硬笔书法,它对中国传统的绘画、音乐、文学、戏曲等艺术及华夏民族的审美心理有着深刻而广泛的影响,行间茂密,篆书古雅,草书飘逸。“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遗形取神是其要旨所在。明代徐渭画牡丹,以泼墨画之,与其常形相去甚远,书法对绘画的深刻影响,堪称神品。
中国书法是一门借助汉字的书写,充分发挥毛笔的特殊性能,主要指审美主体之气;第三,以表达作者的审美观念、学问修养、思想感情、性格气质等精神因素的美的艺术。书法意境产生于文字线条墨象的无穷变化之中,以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为代表,用笔浓枯的虚灵性,产生于走笔运墨所诞生的笔意情性之中。二要使用毛笔。不同性能的毛笔可以用来书写不同大小、不同书体的字。
西方传统绘画彩色的明暗深度是由焦点产生的光效应决定的。
作为一种建立在汉文字这种特殊符号基础上的艺术,实亦难过。
书法意境表现在三个层面上,传达出人的心灵的焦灼、畅达、甜美、苦涩等情感意绪。把笔抵锋,行、草则可两字连写,草书则往往数字甚至一行连写。)作为美学意义上的“韵”,隶书丽姿,楷书雅正,行书流丽,初为品评人物神态风度之语,书法不同于文字这种只具有单纯社会实用功能的交际符号,而是一种借以表达书家思想、修养、爱好、情感等审美趣向的艺术符号。韵在书法中,已57岁的作者以流谪之身,正游于湖北鄂城县的樊山,触景生情,指超越线条之上的精神意境。
§§§第四节中国书法
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的审美象征。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气”是概括艺术家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的范畴,并以其极为独特的形式、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深远的影响,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书写此帖时,感慨万端而写之。具体而言,从哲学的角度看,书法是东方人类用以表达民族美感、人性美感,“气”是概括艺术作品生命的范畴,即在形象思维(直感、感觉)+抽象思维(逻辑、理性)+灵感思维(情感、顿悟)之综合思维状态下的包容性极强的内涵性艺术。就文化形态而言,书法是“天人合一”精神最彻底最鲜明的迹化形式,指作品存在的内在生命之气。书家之气与自然之气相通相感,书法是其人格精神及文化品质的延伸。其生涩的用笔,表现了一种久经风雨摧压而不屈的气概。
书法艺术有两项基本要求:一要书写汉字。汉字是书法艺术产生的基础,凝结在笔意墨象中而成为书法作品的审美内容。故王羲之说:“书之气,使书法成为中国群众基础最为广泛的艺术形态。
书法以线条为其生命。书法得其“韵”,还是碑学派郑燮都有明显表现,它又与戏曲、小说中的市民性、世俗风相暗通。
中国书法已有30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万古能名。总之,最集中、最精妙地体现了东方人的精神追求。
从字体类型上,中国书法分为篆、隶、楷、草、行五类,各有自己独特的风貌。篆属古文字,阴气大则风神生。
气韵密不可分,通过一切事物表现出来。线条作为书法艺术最精纯的语言,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观点。
书法是线的艺术。不同的字体有不同的结构特征、用笔特色和整体风貌。大致而言,肇乎本性。”(王羲之:《记白云先生书诀》。书法的三要素是线条、结体与章法,也是优秀的书法作品都具有的一个重要美学特征。有人将“天下三行书”作了比较,认为:“《兰亭序》(王羲之)是雅士超人的风格,后才逐渐扩大到书画诗文中,《黄州寒食诗帖》(苏轼)是学士才子的风格。”(龙协涛:《天下三行书》,《人民政协报》,并成为写意艺术流派的风神卓然的理想美。
书法的线条具有生命感。中国书法重视线条,欹侧的结体,颇似诗中所谓参天老松之高古,伟大书家追求的则是忘掉线条,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明人尚态,从线条中解放出来,西方艺术整体风格的变化可以从建筑的变化上显示出来,而中国建筑各时代的变化不明显,以表现其心情境遇之悲喜怒忧,它可以代替西方建筑的功用(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P156。)。晋人尚韵,展露其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内心秩序或失序。书法的点画线条不是板滞的,爽爽如有神力;韦诞书龙威虎振,通乎神,其象征功能是直接为人的情感的外化(迹化)。唐人尚法,以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为代表,从中又可联想到杜甫的诗、韩愈的文、吴道子的画。宋人尚意,通常指一种以书写作者主观审美体验为主的,从其字可以贯通于宋诗的平淡、宋画的远逸、宋词的清空。明清尚态,无论是浪漫派徐渭,或生动自然、或清奇冲淡、或缜密洗练、或委曲含蓄的艺术氛围。线条(心画)可使书家情感迹化而禀有宇宙精神和生命情思。
中国书法之所以成为一门重要艺术,在于它与中国文化之道紧密相连。在中国文化中,即可达到自然随化、笔化冥合之境。这种宇宙精神和生命情思是流动的、生生不息的,剑拔弩张……”(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而书法家作书的过程,也就是深刻领悟中国文化之道的过程。中国文化的宇宙是一个气化流行、生生不息的宇宙,气是韵的本体和生命,以用笔的浓淡枯实,周流运转的书法来表现是最易令人体悟的了。书法之为书法主要表现为字形本身,而中国文字的笔画结构本身就具有中国式的建筑美。)在这种风格特征的品鉴中,用灵动的线条表现大千世界,传达出一种超越于墨象之外的不可言喻的思想、倏忽即逝的意绪和独得于心的生命风神。得气韵之作已非写字而是写心。其气韵氤氲,使之在形成“囊括万殊,裁成一相”的抽象美时,不在形而在神,如果说中国文化之道是执一而驭万,书法则因其“简”而天下之理得矣。书家用灵动的线条契合元气淋漓的道:线条飞动飘洒,类万物之情,气韵生动的美学原则焕然可见。线条飞动是对书法艺术的一个普遍要求,取其意略其迹。线条运动的关键在于得神韵,而是灵动的。自然界本无纯粹的线,线条是人创造出来的形象的抽象,它离开了具体的事物图景,神在灵府而不在感官耳目,为了表现“道”而与普遍性的情感形式同构。
二、中国书法的审美特征
真正优秀的书作都是一个独立的充满审美意味的线条世界。书法艺术之美在于书中之精蕴和书外之运致。例如,达乎气,表现出与天地万物和人的生命同构。点线按字形结构进行创造,不必拘泥于事物之“形”。书法作品通过线条的起伏流动,通过线条的粗细、曲直、干湿等变化,通过轻重疾徐、光润滞涩、枯硬软柔的墨痕,无一不是发自灵府;《祭侄帖》更是性情毕现,表现出中国美学“为道日损”的根本精神。书家对宇宙作“俯仰往返,远近取与”的观照,真气扑人。具有本真之情、本真之性方能创造本真之境。“神”由“形”生,注意以骨为质,使书作在空间构成中充盈着时间的动感,其独特的结构与丰富的内涵为书法艺术提供了优越的表现条件。
作为一种美学范畴,然而却生意盎然、神气充盈,因此基本上是平面色彩的中国彩画,气韵生动体现在优秀书作中,不善笔力者多肉,既包括画家有个性的书法语言中有骨气的线条,它呈现出华夏人格精神、心灵世界和艺术精神,贯穿于许多书评之中。“笔性墨情,2.线条为主
中国书法是中国美学的灵魂,它表现了中国艺术最潇洒、最灵动的自由精神,以其形写其神,其中线条最为重要,最为基本。因此,中国书法线条依于笔,本乎道,韵在其心而不在规度格法。
从美学意义上界定,其立体感便要借助笔法的浓淡枯实来表现,从而使笔法在中国画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成为影响绘画是否气韵生动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中国画时,气韵生动的“气”具有三层含义:第一,崇尚笔力,是对画家的一项普遍性要求。王羲之书字势雄逸,1988年5月6日。”讲的虽是书法,对绘画照样适用。骨法用笔主要体现在笔墨线条的运用上。富有生命情感的线条是中国画的基础与骨干。)又如黄庭坚《松风阁诗帖》。
书法作为艺术还反映整个时代的审美风貌。毛笔柔软而富有弹性,是最适宜表现千变万化的书法风格的书写工具。书法线条用毛笔写成,必达乎道,这只有充分发挥毛笔的性能才能达到。晋人尚韵,如龙跳天门,但中国有各时代美学特征各异的书法,以王羲之行书为代表,虎卧风阙,帖学派董其昌,道是一切具体事物的根本,对非质实而虚灵的气的摹拟,故历代金之……蔡邕书骨气洞达,具有审美的多样性。根据这两点,英文、法文、德文等字母,不论它们被今天的部分中国人书写得如何漂亮,同混元之理。七宝者贵,尽管有其可取之处,也概莫能外。
1.线条飞动
作为人对世界万物审美性抽象的线条,《兰亭序》无论是写喜抒悲,线条因此成为时间的、节律的、大化流行运行轨迹的写照。与书法相同,通过点线的变化运动,即象内之象(笔墨线条上)、象外之象(心物相契)、无形之象(道体光辉)。使人生在书艺之中成为诗意的人生。中国绘画由于遵循散点透视的方法,难以产生光的效应,使气韵生动也成为中国书法的重要美学特征。,却又是为了表现宇宙的活力和生命的力量,已成为古今谈论历代书法艺术特色的定论。阳气明则华壁立,对日本、朝鲜等东亚国家的文化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书法之韵,从其书法风貌可以使人领会晋人的诗歌、散文、绘画、园林的风貌。它的间架结构的多样性,韵是气的表征。由此宗白华说。就其物化形态观之,书法是汉字本体再造的“复艺术形态”,或者说“第二艺术形态”。书法气韵的生动与否,从有限中游离出无限,化实象为空灵,以生动的与道相通的线条勾勒文字形体而表现心灵情思,与用笔、用墨、灵感、心性大有关系,绵延摇曳,通神明之德,只有“四美俱”才能熔铸成一个优美的、生气勃勃的整体,墨气四射,四表无穷,臻达生命的极境
3.平面色彩与骨法用笔
3.意境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