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三十六计演义(白话本)
1453000000016

第16章 第四套混战计(3)

“那唐俭……”

“你怎么就知道唐俭?小小鸿胪寺卿,就是死十个,于我何损?当断则断,唐俭不足惜,我惜的是战机呀!”

“那……”张公谨依旧犹豫。

“公谨,你可知淮阴侯韩信是如何打败齐国的吗?当时郦食其已说服齐王降汉,齐王便放弃了对汉的防备,韩信便乘其无备而突然袭击,大破齐兵。古今兵法,一个道理。”

张公谨终于被李靖说服,把头点了点。

次日,唐俭启程,到铁山与颉利可汗会盟。

送走了鸿胪卿,李靖和张公谨便在这边悄悄准备筹集粮草,准备出征。

那可汗见大唐的使者果真来了,心内不由大喜,他的心思倒真被李靖猜中了,东突厥虽然在这一役中被李靖打败,但元气并未受损,只是暂时难以组织起强大的攻势而已。故而可汗便来了个诈降唐朝,暗聚兵力,以图再战。他一见唐俭喜滋滋地来了,心也就彻底放下了,唐太宗既派了使者,怎么还能发兵来攻呢?

颉利可汗盛情款待大唐鸿胪卿唐俭一行,连日的酒宴,早已使东突厥全军上下欢欣鼓舞,连起码的警惕早也飞到爪哇国去了。

这边,李靖早得了密报,大喜过望,传令下去:一万精骑即刻动身,取阴山白道,直扑突厥营。

阴山白道乃是阴山南北主要交通要道之一,因路口有千余步土壤为灰白色,故称白道。李靖的部队便在这迷蒙的白尘中急急地向铁山驰去。

行了半日,前部先锋康苏密忽遣使来报:“前部遇到千余名突厥的巡逻士兵,请令。”

“大部队勿得迟延,继续前进。着康苏密把这一千人给我围住,决不能让一人逃跑去!”

没多大工夫,便传来消息,康苏密已兵不血刃,将东突厥的巡逻兵全部捉住了,无一漏网。

晚饭是在马上吃的,李靖和士兵们都只嚼了几团干粮,马停下来吃了点草料,休息休息,便又上路了。

夜里,三月的阴山古道上下了雾,四周什么也看不见。茫茫古道上,只听得见马蹄踏在石头上的声音。

次日天明,雾气更大。重叠的山岭和广袤的荒野俱被大雾笼罩着。李靖心想:“真是苍天助我!还有什么能比这大雾更对我的一万骑兵有利呢?”

根据里程计算,距颉利可汗数万大军的营盘已不远了。而就在这时,李靖的前部又遭遇上了一队东突厥的巡逻兵。未及将他们围住,这队巡逻兵放了阵乱箭,便急急向可汗的大营奔去。

李靖急传军令:“打马莫停,直杀过去!”

一万精骑打点起来精神,抽出马刀,挺起长戈,一声呐喊,杀将过来。

此时,那颉利可汗正在中军大帐设宴款待唐俭用早餐呢。正吃喝得高兴,忽的营门前一阵大乱,一名小校跌跌撞撞奔了过来:“报汗王,大事不好……”

“他妈的什么事?没见我正与大使叙商大事吗?”颉利可汗心里一惊,莫不是李靖打了来?不可能,这么大的雾,况且唐俭奉旨在这儿,他怎么敢呢?便放了心。

“汗王,李靖,李靖他打来了!”

“多少人?”

“有雾,看不清,人可能不少。”

“啊呀,老子上当了!”颉利可汗一脚将报信小校踢翻,抽出刀来,一刀将还没有明白怎么回事儿的鸿胪卿唐俭给斩了。

可汗翻身上马,厉声喝道:“众将士听着,李靖匹夫率兵已攻了上来,与我列队迎敌!”

这时候,唐兵的喊杀声已传得近了。这边,东突厥兵乱糟糟、急哄哄、匆忙忙,备马抽刀,慌里慌张拥向营外。

颉利可汗好不容易压住阵势,急急地便将队伍拉出辕门,透过弥漫的雾气,唐兵的旌旗和刀戈已经近在咫尺,连旗上的“李”字也看得很真切了。

马嘶声、喊杀声很快便与突厥兵混乱的叫喊声融在一起了。

雾终于散了。太阳照着大地,冷漠而寂静。战场上,到处是人的尸体、马的尸体,毁弃的营帐、兵器,惨不忍睹。

李靖驻马高坡,环顾左右,问道:“颉利可汗捉到了没有?”

“不曾捉到。”

“杀了吗?”

“未见尸体。”

李靖“嘿”了一声,重重的一拳捶在大腿上:“又让他给逃了。”

这一仗,唐军大获全胜:斩敌首级二万颗,收降士卒及部众男女十五万人,缴获牲畜几十万头,生俘颉利可汗的儿子叠罗施,杀可汗妻义成公主,启忍可汗的舅舅苏忍失亲王、突利可汗率军归降。

颉利可汗眼见形势不妙,只带了随身亲兵数十人,落荒而去。也是他气数已尽,没几天,丧魂落魄、疲惫不堪的颉利可汗便被唐同道(治所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北)行军副总管张宝相擒获,献给了朝廷。至此,东突厥灭亡。

太宗皇帝得到李靖剿灭东突厥的消息,惊喜异常:“看来,朕用人还是有眼力的,李靖果真帅才!”

当日,李世民大宴群臣。宴上,太宗豪兴大发,忆起当年剿隋兴唐时铁马金戈生涯,禁不住拔剑而舞,慷慨高歌。

不日,李靖回朝,太宗升其为尚书右仆射。

东突厥的灭亡,使得唐王朝声威大震,一时四方蛮狄均来朝拜,尊唐太宗为天可汗。

这李靖是如何运用“金蝉脱壳”之计的呢?这“金蝉脱壳”之计于古于今又有何高妙的用处呢?

《三十六计》中论及“金蝉脱壳”之计时说:“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则金蝉脱壳者,非徒走也,盖为分身之法也。故我大军转动,而旌旗金鼓,俨然原阵,使敌不敢动,友不生疑。待已摧他敌而返,而友敌始知,或犹且不知。然则金蝉脱壳者,在对敌之际,而抽精锐以袭别阵也。”说来说去,这原出的“金蝉脱壳”计其意不在攻而在完身而退,是撤退的极好招法。而撤退是为了什么呢?当然不是为了逃之夭夭,而是要“抽精锐以袭别阵”,李靖便是在有意无意中领略了这个计谋的精髓,以钦差鸿胪卿唐俭为掩护,“抽精兵以袭”的。

关门捉贼二十二

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

对于小股敌人可以围困它,围歼它,放走它是极有害的。

公元前262年,中原茫茫大地上,一匹骏马如箭般飞驰着,卷起团团浓重的尘土。由于秦国大将王龁率军攻占了韩国的野王城,切断了上党同韩国内地的联系,上党守将冯亭孤立无援,难以把守,决定带领军民归顺赵国。他想,一归顺赵国,秦国必然会派军队同赵国争夺上党,这样一来,赵国和韩国就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的进攻。我们见到的那马上之人就是冯亭派往邯郸去见赵孝成王的使者。

使者风尘仆仆赶到邯郸,赵孝成王自然高兴,急忙派平原君赵胜从冯亭手里接收了上党地方的十七座城池。

两年之后,即公元前260年,秦昭王果然派王龁率军来攻打赵国,夺取了上党。上党的老百姓不愿意归顺秦国,纷纷逃向赵国的长平一带。赵孝成王急忙命令老将廉颇带领二十万人马赶往长平。

长平一带,茫茫黄土高原上,两座连绵百里的连营相互对峙着,乱世之秋,眼见就有一场规模空前的恶战。

老将廉颇身经百战,经验丰富。他深知,秦军连打胜仗,锐气正盛,不可与之争锋。就每日督促赵军士兵高筑营垒,深挖壕沟,打算长期固守,待到秦军人困马乏,粮草断绝之时,再出战制胜。因此,不管秦军怎样叫骂挑战,廉颇皆充耳不闻。王龁求战不成,白白消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只好派人向秦昭王汇报请示。

秦昭王在秦国都城咸阳,得知长平的情况后,立即召范雎商量计策。

范雎急急赶入宫中。自从范雎为昭王制定了远交近攻的战略方针之后,秦昭王特别尊重这位先生。

“先生,快请进。”秦昭王挽着范雎的手,一起进入内室。

“大王,是不是长平之事?”范雎微微一笑。

“先生,正是!如今廉颇只守不战,王龁白白消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现在派人来报,你看如何是好?”

二人坐定之后,范雎眼珠一转,计上心头,道:“廉颇深谋远虑,王龁自然不是他的对手。大王要想打败赵军,必须先想法让赵王撤了廉颇,换一无能的将领。那时候,大王暗地里再派武安君白起指挥,一定能大获全胜!”

“这办法倒也使得,可是,怎么能让赵王撤换廉颇呢?”

范雎微笑着说:“大王先拿二万两金子来吧,臣下自有办法。”

秦昭王立刻吩咐管理国库的大臣交给范雎二万两金子。回到家中,范雎挑选了几个善于言辞的家臣,对他们说:“你们带着金子到邯郸,专门贿赂赵国的贵族、大臣,散布诋毁廉颇的坏话,另外,要他们特别说些赞扬赵括的好话。”

这一天,赵孝成王上朝商议国事。当谈到长平战事时,方统说:“长平之战至今毫无进展。我听说秦国人不怕廉颇这老头子,最怕的是赵括将军。大王怎么不让赵括把廉颇替换下来呢?”

晁亮接着说:“要是派赵括当主帅,恐怕早就把秦军打败了。”

郭开又说:“廉颇害怕同秦国人打仗,一直按兵不动。我听说他暗地里正准备投降呢!”

廉颇三个月按兵不动,赵孝成王本来就有所怀疑,如今听臣下们这么一说,不由勃然大怒:“好个廉颇,寡人待他不薄,他却如此对待寡人。”

平原君说:“大王,在事情还没有弄清楚之前,大王还是不要听信一面之词,廉老将军一生为赵国征战南北,累建战功,忠心耿耿,我相信他不是那种叛国投敌的小人。”

赵孝成王喘息不止,说:“那他为什么按兵不动呢?为什么不尽快收复失地?”不等平原君回话,又说:“赵括!”

赵括赶紧出班:“臣在!”

“寡人命你明日一早领二十万人马赶赴长平,代替廉颇为主帅。”

赵括满面春风,喜不自胜。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他在父亲的影响下饱读兵书,与人谈论兵法时,口若悬河,头头是道。赵括还特别爱到处炫耀自己的才能,渐渐的,赵国人都知道有个能够用兵如神的赵括。赵奢很不满意儿子的这种作风。一次,他对赵括说:“你小小年纪,又从未打过仗,有什么资格当众谈论兵法?尽是纸上谈兵,没有一点实际作战的真本领。”可是,赵括却把父亲的话当作耳边风。父亲死后,赵括更是为自己的才能沾沾自喜,到处吹嘘。有一次,他对晁亮说:“要是大王派我做主帅,我一定能够为大王成其霸业,统一其他六国。”然而赵括却一直“怀才不遇”,不但没有当到主帅,甚至连一次仗也没有打过。赵括私下不知发过多少牢骚,说过多少埋怨话,“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此次赵孝成王任命他为赵军主帅怎不叫他扬眉吐气、踌躇满志呢?多年的愿望今天终于轻而易举地实现了,心想大王真是圣明,我一定要作出一番伟业,让你们大家开开眼。

回到家中,赵括喜滋滋地对母亲说:“娘,今天大王命我替代廉颇,做赵军主帅。”

赵母最了解自己的儿子,闻听此言,好似五雷轰顶。“儿啊!你从未打过仗,怎么能做三军主帅?”

赵括一笑,说:“娘,孩儿饱读兵书,熟知兵法,孩儿当主帅,一定能打胜仗。”

赵母焦急地说:“你懂什么兵法呀,你那都是纸上谈兵,战场上风云变幻莫测,你平时谈论兵法战策头头是道,真要打起仗来,儿呀!那可就不行了呀!”

“娘,你怎么小看孩儿呢?”赵括很不高兴地边说边挪步想走出母亲的房间。

赵母大声喝道:“回来!打仗是国家存亡大事,不是儿戏。你赶紧去见大王,说明你的真实情况,陈明大义,请大王另换能人。”

“难道大王没有您圣明?”赵括皱着眉说,然后扭身便走。

“你……”赵母又急又气。万般无奈,她急急拿出笔墨,写了一封信,差仆人送给赵王。

大约下午三点钟光景,赵孝成王在宫中收到赵括母亲的信,他展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的是:“大王委派赵括做大将同秦军作战,这万万使不得呀!他父亲活着的时候就亲口对老妇说过:打仗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大事,赵括却看成儿戏。别看他读了一些兵书,说起来头头是道,那只不过是纸上谈兵,并没有实际作战的真本事。要是打起仗来,可就不行了。如果大王派赵括做大将,那赵国非葬送在他的手里不可!”

“真是妇人之见!”赵孝成王读罢,轻蔑地将信撕碎。

第二天早晨,赵括带领二十万人马,雄赳赳气昂昂地开赴长平。

早有探马报与秦昭王。昭王不禁仰天大笑,随后立即派白起赶至长平前线。名义上还由王龁为大将,实际上全军都接受白起的指挥。秦昭王还专门下了一道命令,哪个士兵泄露了白起为大将的机密,立即处斩。

白起是秦国最有名的大将之一,南征北战几十年,总是大胜而还,从未失败,为秦国拓疆扩土,日益强大,立下赫赫战功。白起作战经验丰富,善用计谋,据说赵括一向目中无人,唯独对这个白起将军深怀惧意。秦昭王依范雎之计行事,意图给赵括来个始料不及的打击。

赵括大军一到长平,仗着有四十万大军,马上下令向秦军进攻。这一天,万里无云,阳光热辣辣的,漫山遍野的赵军跃过战壕,直朝秦军扑去。喊杀声震天动地。

白起命令王龁率一支军队迎战,同时又在两侧布下伏兵。

两军一交战,秦军故意败阵逃走。赵括以为秦军真的溃败了,得意扬扬地命令赵军直追不舍。忽然,两侧秦兵四起,一齐呐喊着如猛虎般包抄过来,切断了赵军的归路。赵军大乱。赵括骑在一匹高头白马上,一边大声训斥:“慌乱者死!”一边顺手斩倒二名慌作一团的士卒。好不容易稳住局势,赵括略略看看四周的地形,只有左侧是一片开阔地,于是命令向左侧突围。大军刚走数里,忽然黑压压一片人马仿佛从地底下冒出一般拦在跟前,为首一人,威风凛凛,正是白起大将军。赵括一见,不由大惊失色,慌了手脚。乘此机会,王龁率领的那支佯装败退的人马也猛烈地反攻过来。一下子把赵军包围得严严实实。

秦昭王得到这一情报,亲自赶来督战。还命令秦国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全部开到前线,并且断绝了赵军的粮道。

原来秦国大将白起用的正是“关门捉贼”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