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三十六计演义(白话本)
1453000000007

第7章 第二套敌战计(2)

夏侯婴一惊,忙命刽子手停下,仔细看看韩信,见他身材魁伟,相貌堂堂,陡起怜意,便不忍杀害。与他攀谈,韩信为保命,将胸中韬略一一吐露出来。夏侯婴听了十分赞赏,就说:“十三个人都死了,只有你活下来,看来是天意不让你死!”说着就给韩信松绑。

夏侯婴报知刘邦,说韩信如何有才,不应杀掉,而应委以重用。刘邦也觉得人才被杀确实可惜,就放过韩信,任他为都尉。

丞相萧何平常留意人才,见夏侯婴器重韩信,就找韩信交谈。他一谈便知韩信满腹经纶,不可多得,就许诺他日后一定会得到重用。

可是韩信等了半个月,不见自己有升迁的动静,心想汉王是不是把我给忘了,就起了另寻明主的心思。他悄悄收拾行装,不辞而别。

萧何一听韩信走了,如失了宝贝一样,忙择了一匹快马,加鞭疾驰,猛追韩信。足足跑了约百里路,才追到韩信。萧何苦苦相劝,说自己疏忽大意,尚未向汉王保荐,全是自己的过错,回去之后,立刻奏请汉王提拔。

韩信见老丞相不辞辛苦,亲自追赶自己,且言辞恳切,不忍推托,就跟他回到了汉中。

刘邦择了吉日,登坛拜将,怕老将不服,当众朗声宣布:“从此所有内外军事,全归韩大将军管理,大将军当善体我意,与众将士同甘共苦,除暴安良,匡扶王业。如有藐视大将军者,违令不从,尽可军法从事,先斩后奏!”

韩信拜谢道:“臣定当效全力以报大王知遇之恩!”

刘邦旋即和韩信一同回宫交谈。

刘邦问道:“丞相屡言将军大材,将军有何妙计良策,说与我听听?”

韩信答:“大王真想东归,与项羽一争天下吗?”

刘邦点头称是。

韩信又说:“项羽势力强大,大王能与之相比吗?”

刘邦沉吟道:“我恐怕不如他。”

韩信说:“我看也是如此。但我跟过项羽,很了解他的为人。项羽力大无穷,叱咤风云,世人皆惊,只是不会任用良将,这就是所谓匹夫之勇,不足与谋大事。有时他也很仁厚,对待下属和蔼可亲。下属有病,他能亲自探望,甚至涕泣。可是若有人功当封赏,他却把握不定,不肯封授,这就是所谓的妇人之仁,不足以成大事,甚至连范增亦意欲他去。项羽虽称霸天下,号令诸侯,可他不以关中为都,偏偏以彭城为都,这就失去了地利。他挟持义帝,将天下土地分封给自己的爱将,以致群雄纷纷仿效,割土而治,争夺不休。而且项羽所过之处,大肆杀戮,百姓多有怨言。所以项羽虽然威势强大,却有致命的弱点。大王替天行道,善于用人,谋臣猛将闻名而投,何坚不摧?再把所得城邑,分封给有功之臣,则人人敬服。如此大军东征,何地不克?”

韩信顿了顿,又道:“三秦诸王,看似互为犄角,扼住了我们东归的要道。但是他们都是秦朝的旧将。项羽曾诈坑秦降卒二十万,他们却不思复仇。三秦百姓早对这三个人恨之入骨,恨不得食其肉剥其皮。今他们为三秦之王,秦人哪里肯诚心归附?可是大王昔日转战关中,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废苛刑,减赋税,并与秦地百姓约法三章,以致秦人对大王颇有好感。大王若先东取三秦,三秦唾手可得,进而再图天下!”

刘邦大喜过望,握着韩信的手说:“我真后悔没有早用将军哪!今日聆听指教,茅塞顿开。切望将军佐我,指日东征!”

韩信说:“大王不可着急。将非练不勇,兵非练不精。项羽终究身经百战,不可轻敌。唯今之计,当先操练人马,最迟也得一月,方可启程。”

刘邦说:“就依将军所言。”

翌日,韩信升帐阅兵。他制订了军律,号令将士。接着他亲自操练一队人马,演练给诸将观摩。他一边排兵布阵,一边讲解兵法。刘邦手下诸将樊哙、周勃、灌婴等人皆身经百战,见韩信演示,始信其确有韬略,从此心中敬服,悉听命令。

在韩信的主持下,汉军日日操练,军容日渐严整,实力大增。

约有月余,韩信见时机已到,同刘邦商议,择定八月东征。可是欲往三秦,需通过古栈道才行,而栈道已毁于大火,如何是好?刘邦召入韩信,向他求教。韩信就把早已想好的计划详细地介绍一番,刘邦连连点头。

当下韩信召集诸将,布置军务。他令樊哙、周勃先带一千人马,前去修复栈道。限期三个月,以令大军早日东归。

樊哙、周勃带了一千人马,来到二百里栈道所在。但见高高低低的群山之中,到处是嶙峋怪石,杂生草木。远处深沟险壑,峭壁临渊。这样一处绝险之地,没有栈道,要想通过真不可想象。

一千人马立即动手修复栈道。但毁栈道容易,修筑却是难上加难。有的地方必须架桥,有的地方还需开山,还要大量的砍伐树木。因此一千人马修了十多天,才修好不足二里。因道路难行,这一千多人的口粮等军需不能得到及时补给,士兵们怨声载道。

樊哙见士兵们多有怨气,工程进度缓慢,限期又紧,感到十分棘手,就发牢骚说:“这么大的工程,甭说三个月,就是一年也干不完!”士兵们听当官的都有怨言,更加抱怨不止,干起活来也不那么卖力了。

过了几天,刘邦又给派来一千民夫,并派来了新的监工。新监工带着刘邦的命令,说樊哙、周勃口出怨言,影响士兵干活,延误工期,予以撤职调回。樊、周二人巴不得如此,立即回汉中去了。

新监工要求严格,整天督促士兵和民夫赶修栈道。但因工程本身的难度,进度还是不快。

再说雍王章邯,原本奉项羽密嘱,堵住汉中,防备刘邦东归。近日听说汉军正在修复栈道,就派重兵把守住栈道出口。章邯以为只要守住栈道,就可以堵住刘邦。而且刘邦派了两千人修栈道,进度十分缓慢,章邯暗笑刘邦呆笨,就有了轻敌之心。

又听探卒报告,刘邦已拜韩信为大将,即将发兵东征。章邯不知韩信是什么人,就派人打探其底细。手下人告诉他韩信原是淮阴市井无赖之徒,曾屈身他人受胯下之辱,毫无气节。章邯大笑道:“胯下庸夫,也配做大将么?刘邦如此糊涂,怪不得他行为乖谬,烧毁栈道,已是失策,修栈道又派了区区两千人,我倒要看看汉军究竟何时能修好?”从此放松了警惕。

忽有一天,探卒急报:“汉王大军已过了栈道,占领了陈仓!”

章邯一听大惊失色,但又将信将疑,向左右问道:“栈道不是还未修好么。汉兵从何处过来?难道他们能插翅高飞么?”

原来,韩信派人修复栈道是假,暗度陈仓是真。使敌人误以为要经栈道,实际上汉军已从另一条路到了三秦的陈仓。

昔日韩信投奔刘邦时,栈道已毁。韩信听了砍柴樵夫的指引,从陈仓经由鲜为人知的另一条小路,直抵南郑。此番出兵,韩信即通过这条路。

章邯情知上当,叫苦不迭,无奈只得引兵出战。他引兵数万,径赴陈仓,截击汉军。一路上,只见逃兵,不见难民。原来汉军所过之处,军纪严明,秋毫无犯,所以百姓并不惊慌,不致流离。章邯集合所有逃兵,匆匆赶到陈仓。正值汉军整队东进,两军相遇,立即交战。

汉兵是积愤已深,奋不顾身,一经对垒,就如同猛虎下山,无论什么刀兵水火,全然不顾,只是奋勇冲杀,势无可匹。而章邯手下的士兵,却不愿替章邯卖命,所以战不多时,已四下溃散。

章邯一看形势对己不利,只好引兵退回。但章邯毕竟是个勇将,不甘心失败。见汉军追杀,心中火起,暗忖不如整兵回头再战,出其不意,或许能挫其锐气,反败为胜。于是传呼将士,回身再战。

韩信料到章邯有此一着,早布下神兵。他嘱咐前锋小心追赶,免为敌人所乘,又密令灌婴、周勃二人一左一右,从两翼包抄过去,夹击章邯。因此章邯兵马刚一回头,即遭到汉军顽强拼杀,无懈可击。

章邯一见汉军整肃威猛如故,方知自己预谋不遂,心中暗自生气,强打精神与汉军厮杀。可是此刻突然从左右方向又冲来了汉军队伍,三下夹攻,章邯自知不敌,仓皇败走。

韩信连战皆捷,即调度兵马,兵分几路,连续攻克了几处城池,占领了咸阳。章邯死守的废邱,成为孤城。

韩信亲自来到废邱城下,观看地形,胸中已有一计。他召来樊哙诸将,密授计策,嘱咐他们分头去办。

章邯连吃败仗,已变得小心谨慎,轻易不敢出战。他以为其他二王会帮助他,就向司马欣、董翳二人求救。二王怕汉王刘邦引兵入境,迟迟不敢发兵。

一天深夜,废邱城中忽然人声鼎沸。章邯慌忙起身登上城楼巡视。只见城中平地上,水深数尺,却不知从何处涌来,心中大惑不解。

时间不长,水势猛涨,仿佛万马奔腾,不可遏止。转眼间,水已淹没屋顶,城中充满了绝望的叫喊声。章邯见大势已去,急忙领了家小及众将士,从北门水浅处冲出城去。

奇怪的是,章邯一走,城中水势立刻退下。原来废邱两面环水,自西北流向东南,韩信观看仔细,就令樊哙堵住下游,使水不能顺下。这样一来,上游水势涨高,淹倒城墙,泛滥入城。此时正值秋季水涨,奔流湍急,所以废邱很快成了一座水城。把章邯逼走后,樊哙等即开通下游,水自泻去,城中恢复如初。

韩信见章邯已逃,立即派人追杀,章邯走投无路,无奈自刎而亡。

于是汉军占领了雍地。此时司马欣、董翳两人,见章邯败死,料知无力抵抗汉军,只有投降。

汉军不到一月,已占领了三秦土地,项羽防止刘邦东归的计划彻底失败。韩信为刘邦统一中原,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用正面佯攻、佯动来迷惑敌人,以掩盖进攻者真正意图的谋略,常被用于军事行动中,能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韩信修栈道在明处,故意使章邯知道,而暗地里迂回到陈仓,章邯当然手足无措,只好连吃败仗。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着计策便因此得名。

一般来说,一个将领实施某一计谋取得成功之后,敌方会吸取教训,防止再次上当。因此,故技重演,难度很大。古代军事奇才韩信,二施“暗度陈仓”的计谋,玩弄敌人于股掌之上,堪称一绝。

楚汉相争,各路诸侯自知力量不敌刘邦、项羽,他们密切注意战争动向,寻找靠山。西魏王豹,本已投靠刘邦,后见汉兵受挫,就转而投靠项羽,联楚反汉。大将军韩信举兵攻打西魏,大军进至黄河渡口临晋关(今陕西大荔东)。西魏王豹派重兵把守临晋关对岸的蒲坂(今山西永济西),凭借黄河天险,紧守渡口,封锁临晋关河面,森严壁垒。

韩信深知,如果从临晋关渡河,损失太大,难以成功。他决定再施“暗度陈仓”的计谋。他佯装准备从临晋关渡河决战,调集人马,赶造船只,暗中却派人沿黄河上游察看地形。经过认真调查,韩信决定从黄河上游夏阳(今陕西韩城南)渡河,那里地势险要,魏兵守备空虚。韩信一面命大军向夏阳调集,一面佯装从临晋关渡河,派兵丁擂鼓呐喊,推船入水,做出强攻的样子。魏军无论如何也没想到,就在汉军佯装大举强渡的时候,汉军已在韩信率领下从夏阳渡河后,直取魏都平阳(今山西临汾),等到西魏王豹得到消息,派兵堵截汉军,已经来不及了。汉军生擒魏王豹,占领了西魏。

隔岸观火九

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从动豫,豫以顺动。

违逆正常越发展越乱,阴阳变化有序,才稳定大局。残暴凶恶,反目成仇,必然自取灭亡。顺其自然,当有所得;阴阳顺理,不能强求。

隔岸观火,就是“坐山观虎斗”,“黄鹤楼上看翻船”。敌方内部分裂,矛盾激化,相互倾轧,势不两立,这时切切不可操之过急,免得反而促成他们暂时联手对付你。正确的方法是静止不动,让他们互相残杀,力量削弱,甚至自行瓦解。

东汉末年,袁绍兵败身亡,几个儿子为争夺权力互相争斗,曹操决定击败袁氏兄弟。袁尚、袁熙兄弟投奔乌桓,曹操向乌桓进兵,击败乌桓,袁氏兄弟又去投奔辽东太守公孙康。曹营诸将向曹操进言,要一鼓作气,平服辽东,捉拿二袁。曹操哈哈大笑说,你等勿动,公孙康自会将二袁的头送上门来的。于是下令班师,转回许昌,静观辽东局势。公孙康听说二袁来降,心有疑虑。袁家父子一向都有夺取辽东的野心,现在二袁兵败,如丧家之犬,无处存身,投奔辽东实为迫不得已。公孙康如收留二袁必有后患,再者,收容二袁,肯定得罪势力强大的曹操。但他又考虑,如果曹操进攻辽东,只得收留二袁,共同抵御曹操。当他探听到曹操已经转回许昌,并无进攻辽东之意时,认为收容二袁有害无益。于是预设伏兵,召见二袁,一举擒拿,割下首级,派人送到曹操营中。曹操笑着对众将说,公孙康向来惧怕袁氏吞并他,二袁上门,必定猜疑,如果我们急于用兵,反会促成他们合力抗拒。我们退兵,他们肯定会自相火并。看看结果,果然不出曹操所料。

战国后期,秦将武安君白起在长平一战,全歼赵军四十万,赵国国内一片恐慌。白起乘胜直逼国都邯郸,赵国指日可破。

赵国情势危急,平原君的门客苏代向赵王献计,愿意冒险赴秦,以救燃眉。赵王与群臣商议,决定依计而行。

苏代带着厚礼到咸阳拜见应侯范雎,对范雎说:“武安君这次长平一战,威风凛凛,现在又直逼邯郸,已经是秦国统一天下的头号功臣。我可为您担心呀!应侯现在的地位在他之上,恐怕将来就不得不位居其下了。这个人不好相处啊。”

苏代巧舌如簧,说得应侯沉默不语。过了好一会儿,才问苏代有何对策。苏代说:“赵国已很衰弱,不在话下,何不劝秦王暂时同意议和。这样可以剥夺武安君的兵权,您的地位就稳如泰山了。”

范雎立即面奏秦王:“秦兵劳苦日久,需要休整,不如暂时宣谕息兵,允许赵国割地求和。”秦王果然同意。结果,赵国献出六城,两国罢兵。

白起突然被召班师,心中不快,后来知道是应侯范雎的建议,也无可奈何。

两年后,秦王又发兵攻赵,白起正在生病,改派王陵率十万大军前往。这时赵国已起用老将廉颇,设防甚严,秦军久攻不下。秦王大怒,决定让白起挂帅出征。白起说:“赵国统帅廉颇,精通战略,不是当年的赵括可比;再说,两国已经议和,现在进攻,会失信于诸侯。所以,这次出兵,恐难取胜。”秦王又派范雎去动员白起,两人矛盾很深,白起便装病不答应。秦王说:“除了白起,难道秦国无将了吗?”于是又派王纥攻邯郸,久攻不下。秦王又令白起挂帅,白起伪称病重,拒不受命。秦王怒不可遏,削去白起官职,赶出咸阳。这时范雎对秦王说:“白起心怀怨恨,如果让他跑到别的国家去,肯定是秦国的祸害。”秦王一听,急派人赐剑白起,令其自刎。可怜,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的白起,落到如此下场。

当白起围邯郸时,秦国国内本地无“火”,可是苏代点燃范雎的妒忌之火,制造秦国内乱,文武失和。赵国隔岸观火,使自己免遭灭亡。

此计还有另外的说法,如“坐山观虎斗”,“坐收渔人之利”都是这个意思。施用此计,特别要掌握“火候”。大军事家孙膑,曾用此计大胜敌军。

公元前324年,魏国军队直逼韩国国都。韩昭侯见魏兵来势凶猛,难以抵挡,就派人到齐国请求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