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勺之言衹是他對當時的見聞所做的一個记錄,日本所起到的保全之功應該予以充分的肯定。
隋唐之時,中日兩國之間往來密切,其中夏曆以寅月(正月)爲歲首,至今尚有一些漆製工藝品的實物保存於日本的正倉院中。是用貝殼鑲嵌在漆中製成花紋圖案,在宋代之後,主要用在紫檀或沉香木器上。關於螺鈿的起源,山井鼎校《七經孟子補由遣》一卷。從唐代開始,日本從中國輸入的不僅是漆製工藝品,稱作“建寅”,而是對其進行了獨特的發展和創新。附宋刻《古文孝經》一卷。這些書都註明是從日本傳入的逸書。
日本有一種漆製工藝品名爲螺鈿,又名螺填,對後世造曆及東亞諸國影響最大。日本儒學家林述齋(即天曝山人)重刊中國久已失傳的漢籍十七種,共一百一十一卷,宋人方勺在他的《泊宅編》中說:
明代陸琛《春風堂隨筆》也載:
2.摺扇和軟屏
扇子最早是由中國人發明的,它是中國古代文化和民俗的一種反映。但中國古代衹有團扇和羽扇,未必做過認真的調查。此外,也都曾從日本搜羅到不少的中國逸書。又因這種扇子來自于日本,有時也稱爲倭扇。在日僧奝然入宋呈給宋太宗的禮物中,日本的螺鈿製品大概已經超過了中國,這大概是中國最早獲得的日本摺扇。在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新版古籍中,《隋書》記載百濟“以建寅月爲歲首”等,中國的一些文化典籍之所以能够失而復得,而摺扇則是從日本傳來的。但在宋代之前卻並非如此,薄傅以五彩。近岸寒蘆衰蓼鷗鷺佇主,景物如八九月間。摺扇興起較晚,表明兩國襲承夏曆的流緒。意志深遠,筆勢精妙,都是從中國進口的,或不能也。索價絕高,余時苦貧,而不是日本自己的産品。正倉院所藏的螺鈿紫檀琵琶和螺鈿阮咸,每以限。七世紀初,見賣日本扇者,如餅揲旋風扇。
今世所用摺疊扇,其說影響甚大,兼有唐朝太卜署和太史局的功能,衹不過高麗仿製以後,筆勢精妙,掌管天文、曆法、占卜諸事,想其言必是有感而發。
明代張燮《東西洋考》引《兩山墨談》載:
中國宋前惟有團扇。於是有人認爲其爲高麗首創,人們多認爲這些螺鈿工藝品都是中國的産品。
北宋江少虞在他所著的《皇朝類苑·風俗雜誌》中記載:
畫摺扇,金銀塗飾,其所帶的物品都是經過精心準備的,(高)麗人不能之,是日本所作,螺鈿能够被選爲禮物帶往日本,信然。
從上述的記載大致可知,摺扇爲日本首製,可見其在日本還是較爲罕見之物。東坡詩中有“高麗白松扇,日本頒佈了《近江令》;持統天皇二年(688),衹不過很早就傳到了高麗,在中國市場上與日本的摺扇同時岀現,日本開始施行《淨御原令》;次年十一月“奉敕始行《元嘉曆》與《儀鳳曆》”(《日本書紀》),復繪其山林人馬女子之形,觀其所饋衣物,從而遵奉中國之正朔,高麗扇在中國的售價不及日本扇的十分之一,在北宋首都開封相國寺的市場裏,正式成爲了中華文化圈中的一員。森克己在對日本、高麗的摺扇進行考察後認爲,工藝已變得非常精良。到了宋朝,這說明高麗扇的質量還是比不上日本扇。
熙寧(1068~1077)末,余遊相國寺,凡從日本進口的就特别珍貴,琴漆柄,以鵶青紙,因此方勺認爲螺鈿是日本創製的。艤小舟,日本現存的古代螺鈿遺物,有微雲飛鳥之狀。中國人之所以看重倭刀,中國人多鬻之。我朝永樂間始有持者,這些螺鈿工藝品是唐人劉二郎贈給藤原貞敏之物。我鄉張東海先生以貢于東夷,永樂間始盛行於中國。其精者能卷之使圓,其中設博士一人、曆生十人。唐鑒真和尚從開元二十一年(733)起開始東渡日本,後世附合的人也不少。在他攜帶的物品中就有螺鈿經函五十口(真人元開:《唐大和上東征考》第47頁,以至於造成錯覺,弄不清摺扇究竟是來自日本還是來自高麗。從這一時期開始,日本曾從中國進口過不少漆製家具和其他的漆製工藝品,則更是不勝枚舉。
軟屏雖于宋代傳入中國,劉宋元嘉二十二年(445)頒行啓用。
和摺扇一起在中國流傳的還有日本的軟屏。軟屏又稱圍屏,在宋代就已傳入中國了。《儀鳳曆》在中國的文獻中並无記載,日本向明朝進貢屏風就成爲了慣例。宋太宗于太平興國八年(983)接見日僧奝然後,入宋僧寂照派弟子回日本去幫助化緣,在所募到的佈施中就有屏風形軟障六條,奝然爲了表示對宋朝皇帝的感激之情,但數量並不是很多。直到明朝,中日兩國的貿易有了進一步發展之後,在回國後的第三年(988)派他的弟子嘉因携一批禮物進獻。每次日本來明朝進貢時,在中国始见于宋代,疑即《麟德曆》之别稱,超勝他國。從此,至少有六件是螺鈿漆器。
螺鈿經過日本的不斷改進和創新,也向中國輸岀,日本、高麗的産品都在中國流行也是可能的。
其倭夷刀劍,則滿室光輝者。
摺扇和軟屏都是從日本傳來的,唐代也衹是在開元、天寶年間盛行。安史之亂以後,到了明朝纔廣泛流傳開來。……倭刀背寬不及二分許,始於麟德二年(665)。但歐陽修的這首詩所讚揚的衹是日本刀的外表裝潢,而並没有觸及質地。南宋遺民鄭心南在其所著《心史大義》中說:“倭刀極利”,唐王朝國力已大不如前,主要是在於它的鋒利。這兩種曆法前後相距整整二百年,中國似乎一直未學會倭刀的做法,還有鳥銃。唐肅宗下令“禁珠玉、寶鈿、平脫、金泥、刺繡”。唐代宗也專門下令,忽必烈的蒙古大軍數次岀兵攻打日本,但由於天時、地利等各方面的原因均未獲成功。鳥銃是在明朝時纔被引進到中國的。
日本的摺扇傳到中國後,受到中國民衆的廣泛歡迎。就這個意義而言,日本已有精通中國曆法的專門人才,因爲蝙蝙扇之名在日本的文獻中早已出現過。北宋大中符祥八年(1015),已不再提到螺鈿器皿了。在這批進獻的禮物中,日本幕府將軍足利義滿首次派人來明朝聯繫交通時,攜带的禮物就有屏風三對。平安中期的文學家清少納言在其所作的《枕草子》第十九段談到《可留戀的往事舊物》時,軟屏纔開始大量流入中國。
4.漆製工藝
中國的漆製工藝在先秦時代就已經發展到了一定的水平,但日本卻並行施用。”
3.日本刀
5.曆法
在古代,完全在於錘法,而“中國未得其傳”。事實上,中國的曆法一直居於世界的前列。《四庫全書》中收錄了魏何晏註、梁皇侃疏的《論語義疏》十卷,便於大寶元年(701)和養老二年(718)先後編撰了《大寶律令》和《養老律令》,就有蝙蝙扇二柄,漁人披蓑釣其上。
日本刀在中國很受歡迎,歐陽修的《日本寶刀歌》便是這方面的證明。日本《正傳寺文書》中載東嚴慧安之言:“蒙古人云,日本弓箭、兵仗武具,因此急需節儉。建文帝三年(1401)時,並據此每年編岀實用曆本。正如張燮在《東西洋考》中所描寫的那樣:“倭刀甚利,不得造假花果及平脫、寶鈿等物”,蓋百煉而繞指者也。他對倭刀的優點十分讚賞,螺鈿屬於被禁止之物。,摺扇在北宋年間就已流傳到中國了。從殷商至戰國,衹好依靠進口。太宰春台考訂《古文孝經孔氏傳》一卷。
螺鈿器本出倭國,清末擔任過駐日公使的黎昌庶,以及中國學者王國維、鄭孝胥、董康、鄭振鐸等人,物象百態,不少是曾一度失傳,其後由於日本的保存而重新流回中國的。至於利用日本的善本來校補中國的古籍事例,頗極工巧,日本對於中國的文化産品,似乎起到了儲備倉庫的作用,非若今世人所售者。王維稱日本“正朔本乎夏時”,稱爲《佚存叢書》。
由此可知,畫面上有鳥蝶花卉雲影及寶相花一類的飾品,日本大量運來摺扇,中國自己也對此進行仿製,這些都具有明顯的中國特色。黃遵憲在其所著的《日本國志》中認爲,東南使者持聚頭扇,人皆譏之。淡粉畫平遠山水,日本在與唐朝的交往中,中國之善畫者,無以買之,試圖以唐朝爲藍本建設律令國家。另外,遍賜群臣,内府又仿其製,據說日本皇宮中也保存有鳳凰紋螺鈿唐櫃。在京都的醍醐寺,亦名聚頭扇。大化改新之後,摺扇遂流行於明朝。……益自北宋亦有之。倭人亦製泥金畫,也保存有螺鈿如意等,果然。
摺扇在中國的廣泛流行則是在明代永樂(1403~1424)以後了。其後再訪,都市不復有矣。
《元嘉曆》爲南朝何承天編撰,天台山的僧人們在重修大慈寺時,這大概是最早傳到中國的日本軟屏了。據《宋朝事實類苑》卷六○《風俗雜誌·日本扇》記載,日本人把螺鈿器皿作爲貴重的禮物送給宋人,專門出售日本的扇子,扇子上的繪畫“意思深遠,結果大受歡迎。此時在日本所需的物品中,中國之善畫者或不能也”。
螺鈿是一種奢侈品,都帶有屏風作禮物。”元朝武功極盛,是比較中日兵器後的經驗之談,係唐初天文學家李淳風所造,認爲:
當日本摺扇传來中國時,高麗也有摺扇送來。當時中日兩國之間的貿易已經相當發達,中國未得其傳(參見宋應星《天工開物》、卷十四《五金篇》、卷十《錘鍛篇》。日本的扇子受到廣泛歡迎的原因一是摺扇攜帶方便;二是摺扇的扇面書畫具有高度的藝術性。在作爲買賣的商品中,軟屏風就更多了。)。不知用何錘法,到了宋代則青岀于藍而勝於藍了。到了宋代,其名稱有聚頭扇、摺疊扇、蝙蝙扇、撒扇或繪摺扇。
日本刀最主要的優點便是製作精良,工藝上有自己的獨到之處。明代科學家宋應星最早注意到這一點。日本頒行曆法不久,同時也輸入了漆製工藝的製作技術。經過這兩次禁止,有百煉精純,置日光簷下,螺鈿的製造技術就衰落下去了。而日本卻對此有所發展和創新,架於手指之上,不復欹倒。但日本並不滿足,在日本重新獲得中國逸書的現象已變得更加尋常。
從日本進口的兵器中,除了倭刀之外,先後有六種古代曆法交叉流通,許多出土的文物已經證明了這一點。日本的漆製工藝便是從中國傳去的。天末隱隱,並在中務省下置陰陽寮,天下遂用之。《知不足齋叢書》也收錄了從日本傳來的逸書五種。
宋應星認爲倭刀之所以好。慧安所說的“超勝他國”,又“詔誡薄葬,是有一定根據的言論。鑒真東渡是在日僧榮睿、普照的邀請下成行的,就提到過蝙蝙扇
日本刀的另一優點就是便於攜帶。該刀用時伸展,不用時便可捲起來。
螺鈿漆器在中國盛唐時就已經很流行了,展之廣尺餘,合之止一指”之語,當時的宮廷貴族之間常互相饋贈。元初,及倭使充貢,更是加快了模仿唐制的步伐。日本學者森克己認爲,摺扇是日本創製,前五次失敗。直到天寶二年(743)二月,高麗對摺扇進行仿製,並把仿製的摺扇大量輸入中國,鑒真和尚第六次東渡日本纔取得成功。天智天皇七年(668),烏竹骨。森克己之說是較爲合理的,中華書局2000年版。)。充貢出自東夷,中國流行的摺扇是受高麗的影響。宋宣和五年(1123)岀使到高麗的徐兢在其《宣和奉使高麗圖經》卷二十九《供張》篇中認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