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榕阴草堂诗集校注
1453600000042

第42章 卷十三分茅草(1)

曉發小董

【題解】中法戰爭結束後,王之春此時作爲廣東糧道,奉命赴廣西中越邊界協助鄧承修勘定中越邊界。詩人潘乃光作爲王的幕僚隨行。本篇乃其出發時所作。小董,地名,屬廣東高廉府。

行色匆匆去,人聲沸欲流。天光纔破曉,冷意入新秋。薄襖新棉暖,輕煙野店浮。有誰先路導,星使擁鳴騮[1]。

【校注】

[1] 星使:古時認爲天節八星主使臣事,因稱帝王的使者爲星使,此指王之春。騮:紅身黑鬃尾的馬。泛指駿馬。

閱《椒生詩草》借韻奉教

【題解】《椒生詩草》是王之春的第一部詩歌彙編,其刊定時間大概在光緒七年至十年(1881—1885)在廣東任職期間。

因不失親亦可宗,交情比酒十分濃。等身著述花生手[1],蒿目時艱竹在胸[2]。榻下陳蕃留位置[3],冠彈貢禹慶遭逢[4]。點晴須藉通靈筆,旁睨多時待畫龍[5]。

【校注】

[1] 花生手:即妙手生花,比喻其文章精彩。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夢筆頭生花》:“李太白少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後天才贍逸,名聞天下。”語本此。

[2] 蒿目時艱:蒿目,極目遠望;時艱,艱難的時局。形容對時局憂慮不安。語本《莊子·駢拇》:“今世之仁人,蒿目而憂世之患。”竹在胸:宋蘇軾《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故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宋晁補之《贈文潛甥楊克一學文與可畫竹求詩》詩:“與可畫竹時,胸中有成竹。”語本此。

[3] “榻下”句:謂禮遇賓客。詳見卷十二《柬兗州兵備秦舸南同年》注[4]。

[4] “彈冠”句:《漢書·王吉傳》:“吉與貢禹爲友,世稱‘王陽在位,貢公彈冠’,言其取捨同也。”本謂王吉 (王陽)、貢禹友善,王吉做官,貢禹也準備出仕。後以“彈冠相慶”指互相慶賀。

[5] “點睛”二句: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張僧繇》:“武帝崇飾佛寺,多命僧繇畫之…… 金陵安樂寺四白龍不點眼睛,每云:‘點睛即飛去。’人以爲妄誕,固請點之。須臾,雷電破壁,兩龍乘雲騰去上天,二龍未點眼者見在。”此化用其典,比喻王的詩歌藝術表現力極強,描摹生動。

舟過南寧[1]

萬家燈火暮天秋,群治南荒占上游。流匯左江連桂嶺[2],境外邊檄隸邕州[3]。燃眉此日爭先務[4],食肉何人有遠謀[5]。過客也知鴻印爪[6],尚饒興會說封侯[7]。

【校注】

[1] 南寧:市名。今廣西壯族自治區省會。明清爲府。

[2] 左江:水名。即郁江(邕江)上流。在廣西西南部。至南寧市附近合江鎮與右江會合爲郁江。

[3] 邕州:地名。秦桂林郡地,漢爲領方、廣鬱等縣地,晉爲晉興郡,隋改宣化縣,唐貞觀六年(632)置南晉州,尋改爲邕州,以州西南邕江爲名。元爲南寧路,明清爲南寧府。舊治所在今廣西南寧市。

[4] 燃眉:《文獻通考·市糴二》:“元佑初,溫公入相,諸賢並進用,革新法之病民者,如救眉燃,青苗、助役其尤也。”後以“燃眉”比喻事情非常緊迫。此主要指中越勘界之事。

[5] 食肉:《左傳·莊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遠謀。”杜預注:“肉食,在位者。”

[6] 鴻印爪:宋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爪印,鴻飛那復計東西。”

[7] 興會:意趣,興致。封侯:封拜侯爵。泛指顯赫功名。夜抵石埠,適劉淵亭軍門全部駐此,除裁汰成軍,

尚餘千餘人聽侯調遣,書此志慰

【題解】1885年3月,劉永福的黑旗軍在越南軍民的配合下在臨洮大敗法軍,與此同時,馮子材率軍出擊,取得鎮南關大捷,收復諒山,重創敵軍。正當馮子材軍聯絡西綫滇軍和黑旗軍,準備收復北寧、河內,把法國侵略軍全部趕出越南北方的時侯,清政府下達了于4月15日停戰、25日撤兵的諭旨。劉永福等奉命調離。這首詩正作于此時,題中“裁汰”即指當時撤軍之事。劉淵亭,即劉永福字。爲廣西天地會農民起義餘部,太平軍失利後出鎮南關居越。

黑闥曾驚富浪沙[1],赤心尚復戀中華。明知此地非甌脫[2],暫作葵傾向日花[3]。【校注】

[1] 黑闥:劉黑闥。隋末農民起義領袖。貝縣漳南人。曾參加李密領導的瓦崗軍。唐武德元年(618),瓦崗軍失敗,又歸竇建德。武德四年建德敗後,遣使北結突厥,重新占有建德舊地,稱漢東王,號天造,建都洺州。武德六年,與唐軍戰敗被殺。劉永福雖然抗法功績卓著,但在當時朝廷眼中始終是“草寇”,故作者將其比作劉黑闥,但潘乃光還是高度稱讚劉氏的愛國之心。富浪沙:即法蘭西的音譯。

[2] 甌脫:指兩國分界的緩衝地帶。

[3] “暫作”句:葵性向日。古人多用以比喻下對上赤心趨向。《三國志·魏書·陳思王植傳》:“若葵藿之傾葉,太陽雖不爲之回光,然向之者誠也。竊自比于葵藿,若降天地之施,垂三光之明者,實在陛下。”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葵藿傾太陽,物性固莫奪。”這裏借用葵藿之性肯定了劉永福的愛國熱情。

曉行

解纜一何早,逆流未肯停。蘆花搖亂白,山氣鬱深青。重澤蠻荒遠[1],高歌楚客醒[2],邊關從此過,赫濯仰王靈[3]。

【校注】

[1] 重澤:猶深山大澤。澤,稱水草叢雜之地。

[2] 楚客:屈原忠而被謗,身遭放逐,流落他鄉,故稱“楚客”。此泛指作者等客居他鄉的人。

[3] 赫濯:威嚴顯赫貌。王靈:指王朝的威德。

過太平府[1]

每日沿流上,看山到此間。同名在江皖,安徽也有太平。辟郡出諸蠻。石片千層積,江形九曲彎。船窗無一事,且把舊詩刪。

【校注】

[1] 太平府:宋爲太平寨,元改置太平路。明清爲府。即今廣西崇左縣地。

望木棉庵

【題解】木棉庵,即麗江書院。清代地方教育機構,清雍正九年(1731)太平府知府屠嘉正將原高公祠太平府義學改建。初時肄業者僅七八人,乾隆二十年(1755)崇善縣(今崇左)署知縣商盤重修。後知府查禮以其“規制狹隘”遷建于麗江之畔的城東門外,卜地築屋,捐資購書,並廣置田戶,收租以爲延聘山長及月課獎給諸生膏火之用。光緒三十三年(1907),知縣龔麟將其改爲中學堂。

怪木何多讓木棉[1],文翁啟化麗江邊[2]。道光初年查中丞禮曾守此郡,建木棉庵即麗江書院。五丁魅力開山斧[3],一道艱難上水船。地在掌中成米聚[4],城如畫裏類圖懸。土流錯處猶崇善[5],縣名。守令誰爲繼起賢。

【校注】

[1] 木棉:清吳綺《嶺南風物記》:“木棉花,出廣州。葉如單葉茶花,大如茶鍾口,花時無葉,其色赤,高可數丈,遠望如百尺丹霞,亭亭可愛。實即攀枝花,每挺七葉,其棉輕軟可作坐裀。”

[2] 文翁:即指太平知府查禮。

[3] 五丁:神話傳說中的五個力士,此用五丁開山事比喻地勢之險。詳見卷三《歐陽潤生司馬以黃城山重陽舊作見示,並述當日宴游之盛步韻奉寄》注[13]。

[4]米聚:即聚米。《後汉书·马援传》:“援因說隗囂將帥有土崩之勢,兵進有必破之狀。又于帝前聚米爲山谷,指畫形勢,開示衆軍所從道徑往來,分析曲折,昭然可曉。”又北周庾信《太子少保豆卢公神道碑》:“城壘畫地,山林聚米。”

[5] 崇善:縣名,今廣西崇左。

同劉午橋即事之作

表裏山河壯,窮荒郡治偏。峰攢銅柱外,棹泛麗江邊[1]。時事驚弓鳥,勞人跕水蔦[2]。何心披勝迹,傑閣俯紅棉[3]。

【校注】

[1] 麗江:水名,流經崇左縣境。

[2] 跕水蔦:《後漢書·馬援傳》:“當吾在浪泊、西里間,虜未滅之時,下潦上霧,毒氣重蒸,仰視飛鳶跕跕墯水中。”李賢注:“鳶,鴟也。跕跕,墯貌也。”後以“鳶跕”形容路遠地惡。

[3] 傑閣:高閣。紅棉:即木棉花,木棉花大而紅,故云。

太尉班夫人廟

【題解】班夫人廟,在今廣西龍州縣境。班夫人,漢代班都英。《桂西文史錄》:“憑祥班都英儲糧助軍,使皇軍囤糧足而取得勝利,功亦不小,敕令封馬援爲新錫侯,班都英爲班夫人,並通飭邊關建立伏波廟和班夫人廟。”

守貞少女意何深,積穀防饑一片心。血食千秋誰告廟[1],音容三載共裝金。迎神不厭鄉人集,訪古曾無墨客臨。想見文淵出交址[2],世代留封到于今。【校注】

[1] 血食:謂受享祭品。古代殺牲取血以祭,故稱。

[2] 文淵:馬援,字文淵,扶風茂陵人。爲漢時名將。《後漢書·馬援傳》:“又交阯女子徵側及女弟徵貳反,攻沒其郡,九真、日南、合浦蠻夷皆應之,寇略嶺外六十餘城,側自立爲王。于是璽書拜援伏波將軍,以扶樂侯劉隆爲副,督樓船將軍段志等南擊交阯。”交址:亦作“交趾”。原爲古地區名,泛指五嶺以南。漢武帝時爲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轄境相當今廣東、廣西大部和越南的北部、中部。東漢末改爲交州。越南于十世紀三十年代獨立建國後,宋亦稱其國爲交趾。

讀越南抄報步黃子清感事韻

殘棋敗局不勝收,點著何期遇弈秋[1]。縱使頑民遷洛邑[2],未容詭計借荊州[3]。不僵能走蟲留足,相應通靈蛇有頭。幾日風聞來捷報,邊藩或可固金甌[4]。

天道循環似有知,眼前利害已相隨。自忘根本求枝葉,法人經營越事疲于奔命可謂不揣本而齊末者也。忍聽鄰封歎黍離[5]。漢代和戎輸冒頓[6],唐家定亂有隆基[7]。越南有眾藩興復者。越邦不絕雖如綫,喜聽同仇將士詩[8]。

【校注】

[1] 弈秋:善弈者,名秋。《孟子·告子》上:“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爲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爲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

[2] 洛邑:周都邑名。戰國秦襄王時改稱洛陽縣。後亦作洛陽的簡稱。

[3] 借荊州:指赤壁之戰時,劉備向孫權借荊州後拒不歸還事。《三國志·蜀書二》:“《江表傳》曰:周瑜爲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給備。備別立營于油江口,改名爲公安。劉表吏士見從北軍,多叛來投備。備以瑜所給地少,不足以安民,(後)從權借荊州數郡。”此處以劉備借荊州事暗指法國占領越南之事。

[4] 邊藩:靠近邊境的藩國、藩鎮。此指廣西中越邊境。金甌:比喻疆土之完固。亦用以指國土。

[5] 鄰封:本爲相鄰的封地。此指越南。黍離:本爲《詩·王風》中的篇名。《詩·王風·黍離序》:“《黍離》,閔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過故宗廟宮室,盡爲禾黍,閔周室之顛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詩也。”後遂用作感慨亡國之詞。

[6] 冒頓:西漢初年匈奴單于,姓攣鞮。秦二世元年弑父自立,建立軍政制度,東滅東胡,西逐月支,北服丁零,南服樓煩、白羊。西漢初年,經常侵擾邊地。

[7] “唐家”句:唐玄宗李隆基曾平定韋氏之亂及誅滅太平公主,穩定了李氏王朝,故云。

[8] 同仇:語出《詩·秦風·無衣》:“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宿海村

風吹涼月送肩輿,唧唧蟲聲似啟餘。不盡吟情參畫境,塵勞小憩二更餘。

同王濟夫過關前隘口占

南人此日出南關,一徑橫斜四面山。笑語王郎同走馬,高歌斫地且開顏。

南關感事同黃子清作[1]

【題解】光緒十一年(1885),劉永福、馮子材率部痛擊來犯的法軍,取得鎮南關大捷、臨洮大捷,收復諒山,重創敵軍。然正在此時以李鴻章爲首的投降派力主議和,下令撤軍。《清史稿·德宗本紀》:“夏四月己卯,祈雨。丙戌,趣岑毓英撤軍,毋爽約開釁。辛卯,諭除江西丁漕積弊。壬辰,趣劉永福撤回保勝軍。天津會訂中法新約成。”篇中再現了當時這一歷史鏡頭,對諒山的得而復失深感沉痛和遺憾。

久游燕趙氣沉雄[2],太息關門有犬戎。我亦銅琶兼鐵板[3],與君同唱大江東。

管失北門亦可哀[4],安南求法人保護已自失計。有人竊笑輾然咍[5]。普天王土原無外,尺寸何曾計較來。憲皇帝時鄂西林相國曾奉旨賞越王四十裏。

諒山南北今如此[6],枉說當年破陣回。諒山經我軍收復今歸法可惜也。應有逸民能紀事,吟成題石掃蒼苔[7]。

補牢何策尊中夏[8],定界無端到日南[9]。國小如滕需保護[10],事齊事楚爾何堪[11]。

【校注】

[1] 南關:即鎮南關。在廣西憑祥市西南。爲中越間重要關口。歷代名稱多有變動。亦名雞陵關、大南關、界首關,清初改稱鎮南關。1965年改名友誼關。

[2] 燕趙:指戰國時燕趙二國。亦泛指其所在地區,即今河北省北部及山西省西部一帶。

[3] 銅琶兼鐵板:喻豪邁的文詞。參見卷四《中秋夜與孔君石韭登炮臺玩月偶成長句即以柬之》注[11]。

[4] “管失”句:指法國占領越南北圻事。管失北門,語本《左傳·僖公三十二年、三十三年》:“杞子自鄭使告于秦曰:‘鄭人使我掌其北門之管,若潛師以來,國可得也。’”

[5] 輾(zhǎn)然:笑貌。咍(hāi):嗤笑,譏笑。

[6] “諒山”句:即越南諒山,中法戰爭中,馮子材等曾取得諒山大捷,諒山一度收復,但由于清政府的妥協,諒山復又落入法人控制,故有如此歎息。

[7] 蒼苔:青色苔蘚。

[8] 補牢:《戰國策·楚策四》:“見兔而顧犬,未爲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爲遲也。”謂走失了羊,趕快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失誤後及時補救。

[9]定界:指中法雙方中越界址的勘定。日南:郡名。秦象郡,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更名,以其在日之南而稱。屬交州,即今越南北方一帶。

[10]滕:西周分封的諸侯國名。在今山東省滕縣一帶,爲當時的小國。此喻越南。

[11]“事齊”句:意謂越南無論依靠哪一西方勢力,都不是明智之舉。戰國時,秦楚兩大國對立,其他小國各視利益之所在,時而事秦,時而奉楚,變化無常。

致蘇督帥幕庭陳子仁大令[1]

年來旁午治軍書,得句推敲興有餘。似水宦情成嚼蠟[2],如雲豪氣共龍噓。功名固在原操券,君被議現當開復。學仕兼優合佩琚[3]。久日知君今聚首,一時名下定無虛。

諫果流甘味已回[4],士元本是不凡才[5]。精神忍令消磨去,識見都從閱歷來。竹性太虛留宿養,梅枝雖老占春魁[6]。即今尚草枚生檄[7],根柢盤深造化培。

【校注】

[1] 蘇督帥:即蘇元春,字子熙。清末廣西永安人。穆宗同治二年(1863)由武童投入湘軍席寶田部,在江西等地與太平軍作戰。1867年參與鎮壓貴州苗民起義後,任總兵。德宗光緒十年(1884)六月署廣西提督,八月率軍駐守越南穀松一帶,多次擊退法軍。次年一月法援軍至,他隨潘鼎新部自諒山敗退入鎮南關內,三月代潘督辦廣西軍務。隨馮子材阻擊法軍,取得鎮南關大捷。1885年至1903年間任廣西提督。陳子仁:生平不詳。

[2] 嚼蠟:比喻無味。《楞嚴經》:“我無欲心,應汝行事,于橫陳時,味同嚼臘。”

[3] 佩琚:佩帶玉器。此爲地位提升的象徵。琚,佩玉。《詩·衛風·木瓜》:“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毛傳:“琚,佩玉名。”三國魏曹植《洛神賦》:“披羅衣之璀粲兮,珥瑤碧之華琚。”

[4] 諫果:橄欖的別名。橄欖初嚼甚苦,久而彌甘。此喻其仕途已漸入佳境。

[5] 士元:即龐士元。《三國志·蜀書·龐統傳》載:“龐統字士元,襄陽人也。少時樸鈍,未有識者。潁川司馬徽清雅有知人鑒,統弱冠往見徽,徽采桑于樹上,坐統在樹下,共語自晝至夜。徽甚異之,稱統當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漸顯。”《世說新語》劉孝標注:“劉備訪世事于德操,德操曰:‘俗士豈識時務,此間自有伏龍鳳雛。’謂諸葛孔明與士元也。”《三國演義》第五十七回,諸葛亮向劉備致書曰:“龐士元非百里之才,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此以龐士元代指陳子仁。

[6] “梅枝”句:意思是委婉地比喻陳子仁年齡雖大,但老當益壯,仍然能獨占鰲頭。

[7] 枚生檄:富于文采的文書、文告。枚生:漢代著名辭賦家枚乘,以文采著稱于世。訪何玉舟協戎,由山頂橫過前峰,

如游武夷應接不暇賦此[1]向有游山興,同君飽看山。如梯路曲折,夾石樹延環。豹隱何人到[2],猱升此日間[3]。倘無塵俗累,便擬叩仙關。

【校注】

[1] 何玉舟:生平不詳。協戎:官名,武職。武夷:山名。在福建崇安縣城西南。相傳有漢武夷君居此,故名。海拔六百米,爲福建省第一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