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川早發[1]
【題解】同治三年,潘乃光中舉後,即北上參加次年在京舉行的乙丑會試,開始了他“挾策行當獻帝京”的北上征程。詩中處處流露出年輕詩人迫不及待的匆匆行色。
雞聲唱徹五更天,行色匆匆快著鞭。自有遠行留不得,晨光熹處度靈川[2]。
【校注】
[1]靈川:縣名。《大清一統志》:“在(桂林)府東北五十里,東西距一百二十里,南北距六十里。”
[2]熹(xī) :照耀,輝映。
古嚴關
【題解】嚴關,在廣西興安縣西,兩山對峙,中爲通道,地勢極爲險隘。相傳漢歸義越侯馬嚴出零陵下漓水,出此關,因以嚴爲名。宋范成大《石湖集》十五《嚴關》詩題注:“或謂之炎炎,桂人守險處,朔雪久入關,關內外凡氣迥殊,人以爲南北之限也。”筍輿遙指古嚴關[1],繞見岡巒見市闤[2]。誰識英雄在逆旅[3],莫因兒女戀家山。馳驅何事忘朝暮,啟閉無同任往還。幾陣寒鴉歸噪急,林梢新月一鉤彎。
【校注】
[1]筍輿:竹轎。盛行于南方山區的一種交通工具。
[2]市闤:指市場,市區。
[3]逆旅:客舍。迎止賓客之處。《左傳·僖公二年》:“今虢爲不道,保于逆旅,以侵敝邑之南鄙。”
行盡
行盡松林始見村,人煙漸密古風存。忽看石路參差處,一帶白雲秋樹根。
寒水橋
行行向何許,境已入全州[1]。此去添寒意,前途快壯游。雲低天際樹,橋暗水邊樓。自笑肩輿過,人聲漸楚咻[2]。
【校注】
[1]全州:縣名。清屬廣西桂林府。《廣西通志》:“全州,至府城二百五十里,州境東西距一百五十里,南北距一百四十五里。”
[2]楚咻:謂周圍聲音喧嚷。《孟子·滕文公下》:“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齊語也……一齊人傅之,眾楚人咻之,雖日撻而求其齊也,不可得矣。”趙岐注:“咻之者,嚾也。”
過冷水灘[1]
問名知冷水,天氣欲披裘。風定帆無恙,灘高水忽怒。影涵隨雁渡,爪印共鴻留[2]。待到瀟湘去[3],月明好放舟。
【校注】
[1]冷水灘:地名,屬湖南省。
[2]“影涵”二句:言自己行蹤漂泊之無端,影隨雁渡,迹共鴻留。“影涵隨雁渡”化用了《紅樓夢》史湘雲“寒塘渡鶴影”之聯句。鴻留爪:宋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爪印,鴻飛那復計東西。”後因“鴻飛雪爪”謂往事留下的痕迹。
[3]瀟湘:湘江與瀟水的並稱。多借指今湖南地區。
不寐
耿耿坐中夜,孤舟空復情。燈寒猶吐豔,水靜不聞聲。犬雜前村吠,鷗寒隔浦盟[1]。那堪欹枕畔[2],瞥眼到天明。
【校注】
[1]“犬雜”兩句:前後村落的狗叫聲打破了山野的寧靜,仿佛使隱居之人也失去了退隱之意。鷗盟,謂與鷗鳥訂盟同住水鄉,喻退隱。寒,冷卻下來,特指終止盟約。宋陸游《夙興》:“鶴怨憑誰解,鷗盟恐已寒。”
[2]欹(qī):斜倚,斜靠。
金磚
誰將頑石點成金[1],留得殘磚鎮古今。空把疑團參俗解[2],臨風猶作幾回吟。
【校注】
[1]頑石點成金:《景德傳燈錄·真覺大師靈照》:“問:‘還丹一粒,點鐵成金;至理一言,點凡成聖。請師一點。’師曰:‘還知齊雲點金成鐵嗎?’曰:‘點金成鐵,未之前聞。至理一言,敢希垂示!’”
[2]參俗解:佛教用語,琢磨領悟時俗的解釋。
兵書峽[1]
妙計誰多付錦囊[2],更聞峽口貯雲箱。武侯一自征蠻後[3],那有兵書到處藏。
【校注】
[1]兵書峽:即兵書寶劍峽,在湖北西陵峽香溪東,長江北岸的陡壁峭巖之上。相傳蜀諸葛亮有兵書收藏在此,巖上石隙中有物疊置,狀若書函,名曰“兵書”,其右下方,有條形巖石凸起,宛如浮雕巨劍,直插激流,名曰“寶劍”,峽以此得名。
[2]“妙計”句:言諸葛亮一生足智多謀,其部下每到危險時刻,依其妙計行事,必然脫險。《三國演義》第五十四回:“諸葛亮對趙雲說:‘汝保主公入吳,當領此三個錦囊,囊中有三條妙計,依次而行。’”語本此。錦囊:用錦織成的袋子。古人用以藏詩稿或機密文件。
[3]武侯:蜀諸葛亮死後謚爲忠武侯,後世稱之爲武侯。征蠻:指孔明渡瀘南征事。明楊時偉《諸葛忠武書》:“建興三年(226)侯率衆南征,斬雍闓,七擒孟獲。”
浯溪雜詠
【題解】《祁陽縣志》載:“浯溪勝景,天地生成,一木一石,別饒雅趣。”唐詩人元結卸道州刺史,歸經此地,愛其山勝異,遂寓溪畔,並命溪名曰浯溪。建峿臺、痦廎,各撰銘文,篆書,刻山石上,後人稱爲“三吾”。結又將上元二年(761)所撰《大唐中興頌》請當時名書法家顏真卿寫成楷書大字,鐫刻在浯溪邊崖石上。從此游人日多,題名刻石幾遍。宋黃庭堅,清何紹基、吳大瀓等名家碑刻皆有作。時作者進京會試,路經此地,作詩詠之。
結得名山勝異緣,勝異亭名楊海琴觀察所題也。風流無恙憶前賢。行當行遍殘碑讀,記取浯溪小洞天。
鏡石懸光不礙塵,好將色相溯前身[1]。亭臺籠入淩虛甚[2],聞說年來只照神。
蟬翼烏金榻本工[3],千年碑版未磨礱[4]。中興一頌渾閑事,剩有書名說魯公[5]。
浯溪猗遍又浯亭[6],勝讀離騷過洞庭[7]。贏得黃金山便買[8],袖中常帶數峰青。
【校注】
[1]色相:佛教語。佛教主萬物皆空,以無相爲歸。人或物之一時呈現于外的形式,稱爲色相。
[2]淩虛:高高地在空中,形容亭臺之高。《藝文類聚》引曹植《節游賦》:“建三臺于前處,飄飛陛以淩虛。”
[3]蟬翼:即蟬翅榻。碑貼拓本的一種,色淡而紋皺。猶《蘭亭》之有蟬翼本。明屠隆《考盤餘事·北紙墨》:“古之北紙,其紋橫,質松而厚,不甚受墨。北墨多用松煙,色青而淺,不和油蠟,故北榻色淡而紋皺,如薄雲之過青天,謂夾紗作蟬翅榻也。”烏金:墨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土·墨》。
[4]碑版:指刻于石上的記載文字。磨礱(lóng):磨擦、磨損。
[5]中興:指《大唐中興頌》,唐元結所撰,並請當時名書法家顏真卿寫成楷書大字,鐫刻在浯溪邊崖石上。故句中有“剩有書名說魯公”之句。魯公,即唐代著名書法家顏真卿,因其封魯郡公,世人稱爲魯公。
[6]猗:通“倚”。依,靠着。
[7]離騷:借屈原的《離騷》泛指詞賦、詩文。洞庭:洞庭湖,在湖南省北部、長江南岸。爲我國第二大淡水湖,素有“八百里洞庭”之稱。湘、資、沅、澧四水匯流于此,在岳陽縣城陵磯入長江。湖中小山甚多,以君山最爲著名。沿湖有岳陽樓等名勝古迹。
[8]山便買:即買山。南朝宋劉義慶 《世說新語·排調》:“支道林因人就深公買印山,深公答曰:‘未聞巢由買山而隱。’”後以“買山”喻賢士的歸隱。又,唐范摅《雲溪友議》卷四:“論者以妄責四皓,而欲買山于浯溪之間,不徒言哉。”
雁峰寺[1]
一上雁峰寺,巍然萬象低。池空煙雨迹,有煙雨池。石謝古今題。秀自臨江迥,高應與岳齊。幾回騷首問[2],謝句未曾攜[3]。
【校注】
[1]雁峰寺:在湖南省衡陽市南回雁峰上。回雁峰:宋祝穆《方輿勝覽》載:“回雁峰,在衡陽之南,鴈至此不過,遇春而回,故名。或曰峰勢如鴈之囘。”
[2]搔首:以手搔頭。焦急或有所思貌。
[3]謝句:謝靈運以山水詩名聞于世,故以其詩句爲山水佳句的代稱。清乾隆《含暉山館》:“王祠緬曠逹,謝句詠風流。”
泊老糧倉
促膝何必話短長,二三知己坐蓬窗。鄉心不隔家千里,逸興聊吟水一方。底事尋詩寒夜永[1],謝他祭灶小年忙[2]。時臘月二十四日。明朝回首停舟處,帶得閑愁未易忘。
【校注】
[1]底事:何事,什麼事。
[2]祭灶:即祀灶。爲五祀之一。古于夏祭。漢臘祭。舊俗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祭祀灶神。
汨羅江吊三閭大夫[1]
【題解】《續齊諧記》云:“屈原以五月五日投汨羅而死,楚人哀之,每于此日以竹筒貯米投水祭之。漢建武中,長沙區回白日忽見一人,自稱三閭大夫。謂回曰:‘聞君常見祭,甚善。但常年所遺,並爲蛟龍所竊,今若有惠,可以練樹葉塞上,以五色絲轉縛之,此物蛟龍所憚。’回依其言。世人五月五日作粽,並帶五色絲及練葉,皆汨羅之遺風。”後人爲懷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過此無不作詩悼之。
孤忠奇禍漫長吁,愁煞當年楚大夫。不轉自如江上石,暗投誰惜道旁珠[2]。美人隱憾嗟何及,荒草遺芳覓得無[3]。且喜天風解相送,片帆飛過洞庭湖[4]。
【校注】
[1]汨羅:江名。湘江支流。《明一統志》:“汨羅江,在湘陰縣北七十里。源出豫章流經湘陰縣分二水,一南流曰汨水,一經古羅城曰羅水,至屈潭復合故曰汨羅。西流入江。《荆楚歲時記》:‘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羅水,楚西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貯米祭之。’唐韓愈詩:‘猿哀魚躍水翻波,千古流傳是汨羅。蘋藻滿盤無處奠,空聞漁父扣舷歌。’”三閭大夫及文中的楚大夫,皆指屈原。
[2]“暗投”句:《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臣聞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闇投人于道路,人無不按劍相眄者。何則?無因而至前也。”此化用其意,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賞識和重用。
[3]“美人”二句:美人香草,喻國君及諸賢臣。漢王逸《〈離騷〉序》:“《離騷》之文,依《詩》取興,引類譬諭,故善鳥香草,以配忠貞;惡禽臭物,以比讒佞;靈修美人,以媲于君。”後因稱《離騷》文爲美人香草之辭,並以美人香草象徵忠君愛國思想。
[4]洞庭湖:詳見本卷《浯溪雜詠》注[7]。
除夕小雨泊長沙
轉瞬驚除夕,更寒漏促催[1]。萬家驚爆竹,獨酌且銜杯。年向長沙盡,春乘細雨來。欲將詩稿祭,愧少閬仙才[2]。
【校注】
[1]漏:漏壺。計時器。古代用滴漏計時,夜間憑漏刻傳更。
[2]“欲將”二句:《唐才子傳》載,賈島“每至除夕,必取一歲所作置幾上,焚香再拜,酹酒祝曰:‘此吾終年苦心也。’”閬仙:賈島字。
登岳陽樓[1]
古今往來共此樓,城南高聳與雲浮。湖分青草千年闊,晴點君山一望收[2]。擲筆自投天際去[3],寫詩恥向壁間留。不須更讀希文記[4],勝狀當前覽已周。
【校注】
[1]岳陽樓:在湖南省岳陽市西門古城樓。相傳三國吳魯肅在此建閱兵臺,唐開元四年(716),中書令張說謫守巴陵 (即今岳陽市 )時在舊閱兵臺基礎上興建此樓。主樓三層,巍峨雄壯。登樓遠眺,八百里洞庭盡收眼底,爲古今著名風景名勝。唐代著名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等都有詠岳陽樓詩。宋慶曆五年(1045) 滕子京守巴陵時重修,范仲淹爲撰《岳陽樓記》,名益著。
[2]君山:亦稱洞庭山。在湖南岳陽市西南洞庭湖中。《湖廣通志》卷十二:“君山在城西洞庭湖中,本名洞庭山,又名湘山。……是山湘君之所游處。故曰君山矣。”
[3]擲筆:《後漢書·班超傳》:“(班超)家貧,常爲官傭書以供養。久勞苦,嘗輟業投筆歎曰:‘大丈夫無它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間乎?’”後立功西域,封定遠侯。
[4]希文記:即宋慶曆五年(1045)范仲淹(字希文)所撰《岳陽樓記》。至汝寧九里關聞警,回車漢口,時同行者莫
君和亭、熊君渭賓、覃同年榕士均不廢然思返,
予急于北上,改爲長江之行,作此商行[1]驊騮思遠道[2],絕塵無半途。鯤鵬志萬里,回翅胡爲乎[3]?行行九里關,寇警來須臾,同行多戒心,誰復爭前驅。翳余思變計[4],退縮非丈夫。進退失所據,轉念成支吾[5]。縱不坐海舶,長江有舳艫[6]。事半而功倍,莫云取道紆[7]。回首顧同人,還能偕行無?
【校注】
[1]汝寧:府名。漢汝南郡,唐蔡州。元升爲汝寧府。明清皆屬河南省。1913年廢,以附郭首縣、汝陽縣改名汝南縣。漢口:地名。因地當漢水入長江之口,故名。古名漢皋,一稱夏口。地處水陸交通樞紐,舊有“九省通衢”之稱。明清時與廣東佛山、河南朱仙、江西景德合稱爲四大鎮。1949年與武昌、漢陽合併爲武漢市。
[2]驊騮:赤色駿馬,周穆王八駿之一。用以比喻異才。杜甫詩《存歿口號》:“天下何曾有山水,人間不解重驊騮。”
[3]“鯤鵬”二句:言胸懷大志之人當志在萬里,爲什麼要因爲一時艱難而改變方向呢?鯤鵬:傳說中能變化的大魚和大鳥。此喻胸懷大志之人。語本《莊子·逍遙游》:“北冥有魚,其名爲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爲鳥,其名爲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4]翳(yì):遮掩,指時局的變化。
[5]支吾:猶豫,躊躇。
[6]舳艫(zhúlú):舳,船後舵;艫,船頭。泛稱船隻。
[7]紆(yū):屈曲;曲折。
到鎮江始識輪舟之快履險如夷喜而賦此[1]
滾滾逐江流,飛輪過石頭。地應千里縮,人擬一槎浮[2]。水火隨機轉,金焦入望收[3]。未堪縱游覽,今夜泊瓜洲[4]。
【校注】
[1]鎮江:地名。今江蘇省鎮江市。
[2]槎浮:即浮槎。槎,木筏,傳說中來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間的木筏。
[3]金焦:金山與焦山的合稱。兩山都在今江蘇省鎮江市。金山原名浮玉,因裴頭陀江際獲金,唐貞元間李騎奏改爲金山。焦山因漢焦光隱居此山得名。
[4]瓜洲:亦作“瓜州”。鎮名。在江蘇省邗江縣南部、大運河分支入長江處。與鎮江市隔江斜對,向爲長江南北水運交通要衝。又稱瓜埠洲。
柬彭西湖參軍即以留別[1]
一諾遍分鮑叔金[2],桃花潭水太情深[3]。馬牛風異各南北[4],後會還須異日尋。
【校注】
[1]彭西湖:生平不詳。參軍,官名。東漢末始有“參某某軍事”的名義,謂參謀軍事。簡稱“參軍”。晉以後軍府和王國始置爲官員。沿至隋唐,兼爲郡官。明清稱經略爲參軍。
[2]鮑叔金:指朋友間無私的幫助。《史記·管晏列傳》:“管仲曰:‘吾始困時,嘗與鮑叔賈,分財利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爲貪,知我貧也。吾嘗爲鮑叔謀事而更窮困,鮑叔不以我爲愚,知時有利不利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語本此。
[3]桃花潭:水潭名。在安徽涇縣西南。唐李白曾游于此,並作詩《贈汪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4]“馬牛”句:指別後天各一方,無法聯繫。《左傳·僖公四年》:“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語本此。清河令龍佑村招飲署中,時同座者吳君頌閣、
龍君雨烝、朱君儀庭也各賦一章[1]淮上東風二月天[2],坐中佳士喜蟬聯[3]。一行作吏推先達[4],千佛名經許少年[5]。誼重梓桑隨處好[6],花開桃李占春先。即今共飽郇公饌[7],裁謝還應愧短篇[8]。
【校注】
[1]座:底本作“坐”,據抄本改。清河:地名。本泗州清河縣地。宋德祐間始立清河軍,元改爲清河縣明清皆屬淮安府。現屬江蘇省淮陰縣。
[2]淮上:泛指兩淮地區,此指清河。
[3]蟬聯:亦作“蟬連”。綿延不斷;連續相承。
[4]一行作吏:晉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又聞道士遺言,餌術黃精,令人久壽,意甚信之。游山澤,觀魚鳥,心甚樂之。一行作吏,此事便廢,安能舍其所樂,而從其所懼哉!”先達:有德行學問的前輩。此指龍佑村。
[5]千佛名經:唐封演《封氏聞見記·貢舉》:“進士張倬,漢陽王柬之曾孫也。時初落第,兩手奉登科記頂戴之,曰:‘此千佛名經也。’其企羨如此。”
[6]桑梓:《詩·小雅·小弁》:“維桑與梓,必恭敬止。”朱熹集傳:“桑、梓二木。古者五畝之宅,樹之墻下,以遺子孫給蠶食、具器用者也……桑梓父母所植。”東漢以來一直以“桑梓”借指故鄉或鄉親父老。
[7]郇公饌:郇公廚,唐代韋陟,襲封郇國公。性侈縱,窮治饌羞,廚中多美味佳餚。見《新唐書·韋陟傳》。後因以“郇公廚”稱膳食精美的人家。
[8]裁謝:作書致謝。
宿腰跕
月上粉墻高,人聲尚扰扰。繁響出琵琶,聽歌何處好。幾曾經北道,此境出山東。春夜自花月,行人腰跕中。
初入東門得句
【題解】此詩爲作者進會試,經京城東門所作。從“十里春風誰走馬”的口氣看來,他對此次應試極爲自負。
沙明日暖入層城,石路車聲霹靂驚。十里春風誰走馬[1],千章夏木盼遷鶯[2]。草茅此日原新進,杞梓他年重老成[3]。賈誼上書人正少[4],宮商豈但譜承平[5]。
【校注】
[1]走馬:從唐代開始,新進士在簇擁下,于大街上跨馬游行,以示榮耀。此處表達了作者對于登第的強烈渴望。
[2]千章:千株大樹。遷鶯,謂黃鶯飛升移居高樹。唐人多指舉試進士及第。唐李商隱《喜舍弟羲叟及第上禮部魏公》:“朝滿遷鶯侶,門多吐鳳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