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历代赋评注(魏晋卷)
1453700000032

第32章 登台赋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曹操的第三子。生于乱世,在东征西讨的父亲曹操身边度过了他的童年,这种生活阅历,不仅使他增长了军事知识,而且培养了他建功立业的强烈意识。

曹植的青年时期几乎是在邺城(今河北临漳县)度过的,同曹丕一样,是邺下文人的领袖。他天资聪颖,才思敏捷,深得曹操喜爱,几被立为太子。但由于恃才傲物,任性而行,终于失宠。曹丕登帝位后,曹植受到迫害。明帝曹叡统治时期,曹植仍然得不到信任。太和六年(232)被封为陈王,但依然过着郁郁寡欢的生活,不久便病逝,年仅四十一岁。谥号“思”,故有陈思王之称。

在政治上,曹植是一位悲剧人物,然而政治上的悲剧客观上促成了他在文学创作上的卓越成就。曹植赋今存六十一篇,然多残缺。他曾自集所作赋为《前录》,自序云:“余少而好赋,其所尚也,雅好慷慨。所著繁多,虽触类而作,而芜秽者众,故删定别撰为《前录》七十八篇。”曹植赋因“触类而作”,故其生平遭际,个人的升沉哀乐,亲友的欢会离别直至军国大事,无不形之于赋。作为一个“任情”诗人,其情之所至,或慷慨悲歌,或低回咏叹,或奋发激昂,或抑郁愁苦,或文采缤纷,或浅近如语,显示出风格的多样化。曹植“善属文,援笔立成。自少至终,篇籍不离于手”(《郡斋读书志》卷四)。今传《曹子建集》十卷,清人丁晏编《曹集诠评》是较好的评校本。今人赵幼文《曹植集校注》搜罗至全,且多所订正,甚便阅读。

曹植赋的创作如其诗一样,分为前后两期,从内容分类上说,其赋作可以分为咏物和言情两类。篇幅短小,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用比兴,富有艺术感染力,被刘勰称为“魏晋之赋首”。

“登台”之“台”,指铜雀台,一作“铜爵台”。故址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铜雀台高十丈,周围殿屋一百二十间,于楼顶置大铜雀,舒翼若飞,故名“铜雀台”。根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载,建安十五年(210)冬作铜雀台,曹植时十九岁。《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时邺铜爵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今仅存曹操《登台赋》残句、曹丕《登台赋》残篇,而曹植的《登台赋》则保存比较完整。赋中抒发了愿追随父亲平定天下和渴盼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从明后而嬉游兮,聊登台以娱情[1]。见天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2]。建高殿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3]。立冲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4]。临漳川之长流兮[5],望众果之滋荣。仰春风之和穆兮[6],听百鸟之悲鸣。天功恒其既立兮,家愿得而获逞[7]。扬仁化于宇内兮,尽肃恭于上京[8]。虽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9]。休矣美矣!惠泽远扬[10]。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11]。同天地之矩量兮,齐日月之辉光[12]。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年寿于东王[13]。

(赵幼文校注《曹植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

[1]明后:明,尊敬之词,贤明、贤能。后,君,谓曹操。嬉游:乐游。嬉,戏乐。

[2]天府:即大府。天,一作“太”。府,官府。开:《尔雅·释言》:“开,阔也。”圣:谓曹操。营:建造,建设。

[3]高殿:疑为“高门”之误。嵯峨:高峻貌。双阙:《文选·魏都赋》:“岩岩北阙,南端逌薄,竦峭双碍,方驾比轮。”则双阙在文昌殿外,端门左右。太清:天空。古人认为天系清而轻的气所构成,故称为太清。此句谓双阙高峻如浮于天空。

[4]冲天:当作“中天”。《文选》卷一班固《两都赋》:“树中天之华阕。”李善注:“《列子》曰:周穆王筑台,号中天之台。”中者,半也,则中天犹半天,谓其高也。华观:即铜雀台之迎风观。华,谓彩饰也。飞阁:架空建筑的阁道,俗称天桥。班固《西都赋》:“辇路经营,修除飞阁,自未央而连桂宫。”西城:潘眉《三国志考证》:“魏铜雀台在邺都北城西北隅,邺无西城,所谓西城者,北城之西面也。台在北城西北隅,与城西北楼阁相接,故曰‘连飞阁乎西城’。”

[5]漳川:漳水,据《水经注·谷水》注曹操引漳水流经铜雀台下。

[6]仰:仰赖,借助。《一切经音义》卷二:“谓取于人曰仰。”和穆:温暖之意。

[7]功:事功、天功,谓王业。家愿:谓曹氏愿望,与“天功”相俪对。逞:施展,显示。

[8]仁化:仁德教化。宇内:疆宇之内。肃恭:谓敬业尊上。上京:谓许昌,汉献帝刘协所居,今河南许昌县。

[9]桓文:春秋时齐桓公、晋文公。曹操《述志令》:“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盛:盛大。方:比。圣明:谓曹操。

[10]休:美善也。扬:播扬。

[11]翼佐:辅佐。皇家:谓汉献帝刘协。宁:安定。彼:语中助词。

[12]矩量:犹度量。矩,度。谓天无私覆地无私载之义。齐:等同。句意即犹日月无私照之意。

[13]东王:即东王公。《神异经·中荒经》:“昆仑有铜柱焉……上有大鸟,名曰希有,南向,张左翼覆东王公,右翼覆西王母。”西王母有不死之药,故东王公当亦有长寿之福。

曹操平定中原以后,身为丞相,南面称孤,以桓文自况,于建安十五年(210)冬在邺城西建铜雀台等三台。铜雀台建筑群虽为游宴之所,但其规模极为宏丽精巧,与天子苑囿无异。故曹操对铜雀台的兴建实有肯定自己的功绩、确立自己的地位和提高自己的威望的意图,与帝王依凭宫殿来显示威严是相通的。建安十七年(212),铜雀台建成,曹操亲自登台作赋并命诸子同作。

曹植《登台赋》的内容有两点,一为赞美铜雀台建筑之宏伟,其语言虽不如《甘泉赋》《鲁灵光殿赋》之华丽,但却写得恰到好处,毫无夸饰堆砌之累,体现了战争年代的文风;二是颂扬这一建筑之意义,“虽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这一点正与其父《让县自明本志令》的思想一致。故此赋特为曹操所赞赏,据《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载:“时邺铜爵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至于这篇赋中追求平定天下的建功立业思想:“休矣美矣!惠泽远扬。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则体现了建安时代志士的普遍追求,更是值得肯定的。

(刘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