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历代赋评注(魏晋卷)
1453700000004

第4章 神武赋并序

陈琳

陈琳(156?—217),字孔璋。东汉末年诗人、散文家,建安七子之一。广陵射阳(今江苏宝应县东)人。中平(184—189)年间为何皇后从兄大将军何进主簿。何皇后宠任宦官,何进与袁绍等密谋除宦官,陈琳谏其当机立断,何进不听,反为宦官所杀。陈琳避难冀州,入袁绍幕,掌书记。建安十年(205),袁绍败亡,陈琳归附曹操,任司空军谋祭酒,掌记室,以表章书檄闻名于当时。其书檄有战国纵横家风,铺张扬厉,以声气夺人。曹丕称赞其“章表书记,今之隽也”(《典论·论文》)。今存赋十二篇,多残,有的只存残句。

本篇记曹操征乌桓之事。曹操于建安十二年(207)五月率军征伐逃奔到辽西乌桓的袁熙、袁尚(皆袁绍之子)及其支持者乌桓蹋顿。曹植、陈琳、应玚从征。《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载,曹操“引军出卢龙塞……未至二百里,虏乃知之。尚、熙与蹋顿、辽西单于楼班、右北平单于能臣抵之等将数万骑逆军。八月,登白狼山,卒与虏遇,众甚盛。公车重在后,被甲者少,左右皆惧。公登高,望虏陈不整,乃纵兵击之,使张辽为先锋,虏众大崩,斩蹋顿及名王已下,胡、汉降者二十馀万口”。曹操破乌桓,搬迁万馀落至中原,其馀的在那河以北自称为乌丸国。本篇见于《艺文类聚》卷五九及《北堂书钞》卷一五八,严可均《全后汉文》据之加以校理。神武,指不用刑杀而威服天下。《周易·系辞上》:“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

建安十有二年[1],大司空、武平侯曹公东征乌丸[2]。六军被介[3],云辎万乘[4],治兵易水[5],次于北平[6],可谓神武奕奕[7],有征无战者已[8]。夫窥巢穴者[9],未可与论六合之广[10];游潢污者[11],又焉知沧海之深[12]。大人之量[13],固非说者之所可识也[14]。

伫盘桓以淹次[15],乃申命而后征[16]。觐狄民之故土[17],追大晋之遐踪[18]。恶先縠之惩寇[19],善魏绛之和戎[20]。受金石而弗伐[21],盖礼乐而思终[22]。陵九城而上跻[23],起齐轨乎玉绳[24]。车轩辚于雷室[25],骑浮厉乎云宫[26]。晖曜连乎白日[27],旂旐继于电光[28]。旆既轶乎白狼[29],殿未出乎卢龙[30]。威凌天地,势括十冲[31]。单鼓未伐[32],虏已溃崩。克俊馘首[33],枭其魁雄[34]。尔乃总辑瑰珍[35],茵毡幕幄[36]。攘璎带佩[37],不饰雕琢[38]。华珰玉瑶[39],金麟互鹿[40]。文贝紫瑛[41],缥碧玄绿[42]。黼锦缋组[43],罽毼皮服[44]。

(俞绍初辑校《建安七子集》,中华书局,2005年)

[1]建安:汉献帝年号。十有二年:即十二年。有,通“又”。

[2]大司空:官名。司空始置于西周,西汉成帝时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与大司徒、大司马并称三公。《后汉书·献帝纪》载曹操于建安元年(196)十一月自为司空。武平侯:《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载建安元年九月曹操封为武平侯。侯,爵位,在汉代是仅次于王的。曹公:指曹操。乌丸:即乌桓,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系东胡别支,魏时居今辽宁西南部。

[3]六军:周朝军制,天子有六军(见《周礼·夏官·序官》),后泛指国家军队。这里尊称曹操统帅的军队。被(pī):同“披”。介:甲,铠甲。

[4]云辎(zī):指辎车多如云。辎,有帏帐遮蔽,既可坐卧又可载物的车。万乘:万辆,指车多。

[5]治兵:出兵作战。易水:水名,发源于河北易县。

[6]次:临时驻扎。北平:古县名,在今河北满城县北。汉置北平县,唐改满城县。

[7]奕奕:神采闪耀的样子。

[8]有征无战:言曹军强大,攻伐乌桓顺利成功,未交战而对方臣服。此次东征,乌桓之军很快瓦解。又《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初,辽东太守公孙康恃远不服。及公破乌丸,或说公遂征之,尚兄弟可禽也。公曰:‘吾方使康斩送尚、熙首,不烦兵矣。’九月,公引兵自柳城还,康即斩尚、熙及速仆丸等,传其首。”正所谓“有征无战”。

[9]窥巢穴者:以窃视鸟巢兽穴,伺机偷取为营生者。指狸猫之类小动物,比喻目光狭小的人。

[10]六合:天、地与东、西、南、北四方。此指宇宙间广阔的空间。

[11]游潢(huáng)污(wū)者:在污水池塘中生活者。指蟮蚓之类。喻并无大志的人。潢污,积水,低洼处积聚的污水。

[12]焉知:怎么知道。

[13]大人:志向高远的人。这里指曹操。

[14]说者:一般文人谋士。曹操决定东征乌桓时,其谋士中只有郭嘉赞同,其余皆主张先攻刘表。自“夫窥穴者”至此严可均《全后汉文》据《北堂书钞》卷一五八补。俞氏辑本从之。是。

[15]伫:久立。盘桓:徘徊。淹次:停留。

[16]申命:指再次发出布告。建安十一年(206)三月,曹操消灭了袁绍的一股残馀势力,基本上平定了曾被袁绍控制的冀、青、幽、并河北四州。八月,东征海贼管承。每次征讨,均有告示,示北方以必定要统一之决心。

[17]觐(jìn):观看。狄:我国古代民族名。春秋前活动于北方的齐、鲁、晋、卫、宋、邢等国之间。后来分为赤狄、白狄、长狄三部。又泛称北狄。此次东征,正是到春秋时北狄之地。

[18]追:回想。大晋之遐踪:指晋文公重耳流亡戎狄的踪迹。《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载晋公子重耳因其后母骊姬的陷害与谋杀,“遂奔狄……处狄十二年而行”。后由秦穆公发兵护送回国,立为晋君,即晋文公,后为春秋五霸之一,晋一时成为强国,故称为“大晋”。

[19]恶(wù):厌恶。先縠(hú):春秋时晋国大夫,晋楚邲之战中因刚愎自用、冒险进军而招致大败。后又召赤狄伐晋,被杀。惩:因受创而戒惧。寇:这里指赤狄。事见《左传·宣公十二年》《宣公十三年》。

[20]魏绛:即魏庄子。春秋时晋国卿。晋悼公器重他,委以政事。他极力主张和戎,力谏晋侯和好戎狄,言“和戎有五利”。结果戎狄亲附,使晋国强大起来。事见《左传·襄公四年》。

[21]受:接受。金石:指乐器。晋侯以郑国赠送的乐器的一半赐魏绛,魏绛不受并说:“夫和戎狄,国之福也;八年之中,九合诸侯,诸侯无慝,君之灵也,二三子之劳也,臣何力之有焉?抑臣愿君安其乐而思其终也。”晋悼公仍以“赏,国之典也”为理由,坚持赐之以乐,“魏绛于是乎始有金石之乐”。见《左传·襄公十一年》。伐:居功。

[22]盖:崇尚。

[23]陵:升,登。九城:即九城山,位于今辽宁西南部与河北接壤处。跻:升。

[24]齐轨:齐车。轨,车轴头。《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济盈不濡轨。”高享注:“轨,车轴的头”。玉绳:星名。张衡《西京赋》:“上飞闼而仰眺,正睹瑶光与玉绳。”《文选》李善注引《春秋元命苞》:“玉衡北两星为玉绳。”因在北斗七星的玉衡以北,故用以指极北之地。

[25]轩辚:拟声词,车行声。雷室:雷公所居之室。

[26]浮厉:犹凌厉,飞举高扬的样子。云宫:云神所居之仙宫。

[27]晖曜:光辉。晖,同“辉”。

[28]旂(qí)旐(zhào):泛指各种旗帜。旂,古代一种画有两龙,竿头系有铃以令众的旗。旐,画有龟蛇的旗。

[29]旆:旗帜之下垂部分。这里泛指旗帜。轶:超过。白狼:山名。即白狼山。在今辽宁喀剌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东境。曹操大破袁绍与乌桓联军于此,俘获二十馀万口。又有白狼水,也因山得名。西汉时曾在此置白狼县,东汉废。

[30]殿:这里指曹军作战队伍的尾部。卢龙:古塞名,故址在今河北迁安县。曹操北征乌桓曾经过卢龙塞、白狼山。

[31]十:概数,言其多。冲:交通要道。

[32]单鼓:指击一次鼓。伐:击打。

[33]克:能。俊:好看,指不斩敌军之首,不断敌军之耳。此照应上文中的“单鼓未伐,虏已崩溃”及序言中的“有征无战”。馘(guó):割去战俘的耳朵。

[34]枭:斩首悬而示众。上二句写俘虏了大量敌军,只斩杀其头领示众。

[35]总辑:汇总。这里指集中保管。瑰珍:泛指玉石珍宝。

[36]茵:褥子。这里用为动词。毡:以兽毛或兽皮制作的铺垫品。幕:悬挂起来或盖在上面的大幅布,这里用为动词。幄(wò):篷帐。

[37]攘(rǎng):夺取。璎(yīng):像玉的石头。带:佩戴。佩:饰物。

[38]不饰雕琢:连上句言将士取俘获之物随便佩带,也不管是否合适得当。

[39]珰(dāng):汉代武官的冠饰。瑶:美玉。

[40]金麟互鹿:以金银象牙雕制成的麟鹿。都是指装饰品。“鹿”,原作“琢”,据严可均《全后汉文》改。

[41]文贝:带花纹的贝壳。紫瑛:紫水晶。有光泽,可制装饰物。

[42]缥碧:青绿色的宝石。玄绿:黑色的石绿。绿,矿物名。

[43]黼(fǔ)锦:有花纹的丝织品。缋(huì)组:有彩色的丝带。

[44]罽(jì)、毼(hé):都是毛织物。以上写所缴获的珍宝器物。以下缺。

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扫荡群雄,官渡之战消灭了北方最大的军阀袁绍,占领青、冀、幽、并四州,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当时袁绍之子袁熙、袁尚逃到东北少数民族乌桓部族之中,联合反曹。当曹操决定征乌桓时,诸将恐大军深入东征,刘备说动据于荆州的刘表袭击许昌,惟郭嘉料定刘表不会用刘备,劝曹操向东北出军。五月出兵,七月间大水,傍海之道不能行,“引军出卢龙塞,塞外道绝不通,乃堑山堙谷五百馀里”,可见其征行之艰难。距敌尚有二百里,袁氏兄弟及乌桓单于知之,以数万骑迎敌。曹操纵兵击之,虏众大败,胡汉降者二十馀万口。引兵归途中,辽东太守又斩逃奔彼处的袁氏兄弟及辽东单于速仆丸之献于曹操。十一月至易水,代郡、上郡单于来贺。曹操此次征乌桓,分析形势,把握时机,坚定果断,旗开得胜。虽然开始十分艰苦,但交战十分顺利,在战后也引起一系列良好的变化。陈琳此赋今存只是节录的一个片断,但也反映出了这次远征的大体情形与特征。因序中交代了事情的原委与意义,赋正文中不少地方用了借代、比喻、夸张的手法,便显得虚实结合,不至于给人模糊不清、虚无缥缈之感。如果赋中完全用叙事之法,人名、地名、经过等照实写去,会显得罗列细琐而太实,缺乏诗意,也难以表现出远征大胜的不凡气势。故序交代史实之要点而赋正文侧重表现气势,表达作者的赞扬之情。

赋先说“先申命而后征”,显得王者之师,先礼后兵,正正堂堂。以下联系晋文公事迹暗喻曹操的不凡。虽至冰雪不毛之地,但晋文公由之发迹。“恶先縠之惩寇”一句实际上是抨击袁熙、袁尚兄弟,但用了典故,含蓄而贴切;“善魏绛之和戎”不仅是对历史上某一人、一事的肯定,也表现出曹公此次远征的目的在“和”不在“战”。赞扬魏绛的“受金石而弗伐,盖礼乐而思终”,实际上是赞扬曹操深谋远虑,能安其乐而思其终。建安十二年春,伐乌桓之前曹操说:“吾起义兵诛暴乱,于今十九年,所征必克,岂吾功哉?乃贤士大夫之力也。天下虽未悉定,吾当要与贤士大夫共定之。”此赋开头八句,就是体现了曹操的这种思想,或者说是将曹操的这种思想用艺术的手法巧妙地表现了出来。“陵九城”以下八句既有写实,也用了比喻,尤其用了夸张的手法写曹军,将曹军数万之师浩浩荡荡行进,声震天地的气势生动地表现了出来。“起齐轨乎玉绳”以下五句颇有《离骚》中“前望舒使先驱兮”以下数节及“朝发轫于天津兮”以下数节的气势,充满了浪漫色彩。“旆既轶乎白狼,殿未出乎卢龙”写队伍之长,人马之众。“威凌天地,势括十冲”则概括言之,既以“和”为目的,又显得兵强士众。所以下面“单鼓未伐,虏已溃崩”,便觉得是自然之事。下面铺排收获的各种珍宝物品,实际上体现的是一种欢快的胜利者的心情,可惜文字有缺,不能窥见整体结构。但只就这一部分,也可以看出陈琳驾驭题材的能力。曹植《与杨德祖书》言陈琳“不闲于辞赋,而多自谓能与司马长卿同风,譬画虎不成反为狗者也”。应该说陈琳更长于表章书檄,但赋也不差。曹植这样说,除了他认为司马相如在赋史上的地位无人可及这一点之外,恐怕也有个人感情上的原因。

(赵逵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