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历代赋评注(先秦卷)
1453800000019

第19章 雍门子周论以琴悲

佚名

本篇见于《说苑·善说》。雍门子周,“雍门”为姓,“子周”当为其字。由其名字推测,“子周”当为盲人,类似于《国语·周语上》“师箴、瞍赋、矇诵”所说的瞍、矇一类的人。《国语·楚语下》:“周而不淑。”韦昭注:“周,审也。”“周言弃德”一句韦注同。又,《小学蒐佚》:“周览历视,周遍览观也。”则周有审视和遍览之意。瞽、盲、瞍、矇等艺人之名,多取于目的名称,如师旷、左丘明、左史倚相等。又,《淮南子·览冥》:“昔雍门子以哭见于孟尝君,已而陈辞通意,抚心发声,孟尝君为之增欷呜咽,流涕狼戾不可止。”高诱注:“雍门子名周,善弹琴,又善哭。”由其“善琴”、“善哭”来看,他与师旷的身份很接近。则雍门子周应是瞍、矇类以音乐和讲诵为职业的人。“雍门子周以琴见孟尝君”也类似于师旷对晋平公问,且更凸显出其长于言辞、善于论辩的特点。故本篇当是瞍、矇的讲诵之作,是刘向在《说苑》中保存下来的一篇战国古赋。

雍门子周以琴见乎孟尝君[1]。孟尝君曰:“先生鼓琴,亦能令文悲乎[2]?”

雍门子周曰:“臣何独能令足下悲哉[3]!臣之所能令悲者,有先贵而后贱,先富而后贫者也。不若身材高妙[4],适遭暴乱,无道之主[5],妄加不道之理焉[6];不若处势隐绝[7],不及四邻[8],诎折傧厌[9],袭于穷巷[10],无所告愬[11];不若交欢相爱,无怨而生离[12],远赴绝国,无复相见之时;不若少失二亲,兄弟别离,家室不足,忧慼盈匈[13]。当是之时也,固不可以闻飞鸟疾风之声[14],穷穷焉固无乐已[15]。凡若是者,臣一为之[16],徽胶援琴而长太息[17],则流涕沾衿矣[18]。 今若足下,千乘之君也[19],居则广厦邃房[20],下罗帷,来清风,倡优侏儒处前迭进而谄谀[21];燕则斗象棋而舞郑女[22],扬激楚之切风[23],练色以淫目,流声以虞耳[24];水游则连方舟[25],载羽旗,鼓吹乎不测之渊[26];野游则驰骋弋猎乎平原广囿[27],格猛兽[28];入则撞钟击鼓乎深宫之中。方此之时,视天地曾不若一指,忘死与生,虽有善鼓琴者,固未能令足下悲也[29]。”

孟尝君曰:“否,否!文固以为不然。”

雍门子周曰:“然臣之所为足下悲者一事也:夫声敌帝而困秦者,君也;连五国之约南面而伐楚者,又君也[30]。天下未尝无事,不从则横,从成则楚王,横成则秦帝[31]。楚王、秦帝,必报雠于薛矣[32]。夫以秦、楚之强而报雠于弱薛,譬之犹摩萧斧而伐朝菌也,必不留行矣[33]。天下有识之士,无不为足下寒心酸鼻者。千秋万岁之后,庙堂必不血食矣[34]。高台既已坏,曲池既已壍[35],坟墓既已平[36]。婴儿竖子樵采薪荛者[37],蹢躅其足而歌其上[38],众人见之,无不愀焉为足下悲之[39],曰:‘夫以孟尝君尊贵,乃可使若此乎[40]?’”于是孟尝君泫然[41],泣涕承睫而未殒[42],雍门子周引琴而鼓之,徐动宫徵,微挥羽角,切终而成曲[43]。

孟尝君涕浪汗增[44],欷下而就之曰[45]:“先生之鼓琴,令文立若破国亡邑之人也。[46]”

(向宗鲁《说苑校证》,中华书局,1987年)

[1]雍门子周:战国齐人。雍门是复姓,本为齐国西边的城门,子周当是其字。《淮南子·览冥》:“昔雍门子以哭见于孟尝君,已而陈辞通意,抚心发声,孟尝君为之增欷呜咽,流涕狼戾不可止。”高诱注云:“雍门子名周,善弹琴,又善哭。雍门,齐西门也,居近之,因以为氏。”由其名字推测,亦当为盲人。《国语·楚语下》:“周而不淑。”韦昭注:“周,审也。”“周言弃德”一句韦注同。又,《小学蒐佚》:“周览历视,周遍览观也。”则周有审视和遍览之意,以之为名,正如师旷、左丘明、左史倚相一样,是有特指的。而由其“善琴”“善哭”来看,雍门子周应是《国语·周语上》:“瞍赋、矇诵”所说瞍、矇类以音乐和讲诵为职业的人。孟尝君:齐国贵族,战国四公子之一,名田文,号孟尝君。

[2]此句是说:先生弹琴也能使我悲伤吗?文:孟尝君自称。

[3]臣:雍门子周对自己的谦称。何独:怎么,如何。足下:属称对方的敬辞。乐毅《报燕惠王书》:“恐伤先王之明,有害足下之义,故遁逃走赵。”

[4]不若:不像是。此处意为:“不若”以下四例,并非雍门子周谓“所能令悲者”,因其固已哀伤无乐,不待以琴令其悲矣。高妙:指身材挺拔秀美。

[5]主:旧作“士”,误。卢文弨《群书拾补》校改。适:遇。《文选·王命论》:“世俗见高祖兴与布衣,不达其故,以为适遭暴乱。”李善注:“适,犹遇也。”无道:不好的政治局面和政治措施。

[6]此数句是说:不像一个身材挺拔秀美的人,恰恰遇上暴乱的世道,不讲道理的君主,妄加无理的罪名。 不道:无根据的。理:罪名。

[7]处势隐绝:指身处隐僻孤绝之地。

[8]不及四邻:指四周没有邻居。

[9]此句是说:内心压抑并被排斥。诎(qū)折(shé):压抑。傧(bìn)厌:排斥,摒弃。

[10]袭: 沦陷,这里指陷于困境。

[11]愬(sù) :同“诉”,诉说,诉苦。

[12]生:旧作“任”,误。卢文弨《群书拾补》校改。

[13]慼(qī):旧作“蹙”,误。卢文弨《群书拾补》校改。意思为忧愁,悲伤。匈:同“胸” 。

[14]固:本来。下句同。

[15]穷穷:忧愁悲伤貌。

[16]一为之:一旦为之。指鼓琴。

[17]徽胶:系琴弦的绳子叫做徽,胶是黏着、固定的意思。徽胶是将系弦的绳子固定好,准备弹琴。

[18]衿:同“襟”。

[19]乘(shèng):兵车,包括一车四马。《左传·隐公元年》:“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杜预注:“古者兵车一乘,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20]邃(suì):《说文·穴部》:“邃,深远也。”《礼记·玉藻》:“十有二旒(liú),前后邃延。”郑注:“言皆出冕前后而垂也。”陆德明《释文》:“邃,深也。”

[21]倡优、侏儒:古代权贵好以侏儒为倡优取乐,故亦指侏儒中之充任优伶、乐师者。《管子·小匡》:“倡优侏儒在前,而贤大夫在后。”《史记·滑稽列传》:“ 优旃(zhān)者,秦倡侏儒也。”迭(dié):交替,轮流。谄谀:谄媚,阿谀。《史记·平准书八》:“自是之后,有腹诽之法,公卿大夫多谄谀取容矣。”

[22]燕:通“宴”,宴饮。《诗经·鲁颂·宫》:“鲁侯燕喜,令妻寿母。”郑玄笺:“燕,燕饮也。”郑女: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于是郑女曼姬,被阿,揄纻缟。”李善注引如淳曰:“郑女,夏姬也。”这里是泛指,指郑国的舞女。一说指郑国的女子。吕向注:“郑女,郑国之女。”亦通。

[23]切:旧作“功”,误。 卢校改为“切”。“扬”字据向宗鲁说补。《新论》作“扬《激楚》,舞郑妾”。向说是。扬 《激楚》之切风:即“发《激楚》之切风”,与《文选·七发》“于是乃发《激楚》之结风”意近。《激楚》:楚乐曲名,其音高亢凄清。这里用作动词,指演奏《激楚》之曲。《楚辞·招魂》:“宫廷震惊,发《激楚》些。”切风:与“结风”意同,急切之风,指乐音迅促如急风。一说,即歌曲结尾的馀声。

[24]这两句是说:用精选的美色来放荡眼目,用精选的歌声来愉悦耳朵。练色:经过精选的美色。流声:精选过的声乐。《文选·七发》云:“练色娱目,流声悦耳。”李善注:“《埤苍》曰:‘练,择也。’《尔雅》曰:‘流,择也。’”一说“流声”指流转的声音。虞:通“ 娱”。

[25]水游:水上游玩。 连:连接。

[26]不测之渊:深渊。《战国策·魏策三》:“今有人谓臣曰,入不测之渊而必出。”

[27]弋(yì):一种带绳子的箭。这里用为动词,指用带绳子的箭射猎。《诗经·郑风·女曰鸡鸣》:“将翱将翔,弋凫与雁。”郑玄注:“弋,缴射也。”囿(yòu):古代有围墙的园林,用以畜养禽兽以供统治者玩赏。

[28]格:格斗,打击。

[29]这几句是说:回到家里,就在深宫中敲钟打鼓来取悦,在这个时候,看天地之大,还不如一根手指,忘记了生与死的烦恼,就算是有善于鼓琴的人,也不能使您悲伤呀。 一指:《庄子·齐物论》:“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原指万物之等同齐一,这里比喻天地之无牵挂于心。

[30]以上几句是说:声名与帝王匹敌,而使秦国受困的是君上您;联合五国之兵,向南面攻伐楚国的也是君上您。声:名,名誉。《诗经·大雅·文王有声》:“文王有声,遹骏有声。”郑玄注:“文王有令闻之声。”《淮南子·修务》:“隐处穷巷,声施千里。”高诱注:“声,名也。”敌:匹敌。帝:帝王。困:使处于艰难窘迫之地。南面:向南,指楚国所处的方位,《左传·成公九年》:“使与之琴,操南音。”杜预注:“南音,楚音。”

[31]从(zòng):同“纵”,合纵。指战国时期,六国反对秦国的联盟。李斯《谏逐客书》:“遂散六国之从。”横:连横,战国时期张仪游说六国共事秦国的一种外交策略。《淮南子·览冥》:“纵横间之,举兵而相角。”高诱注:“苏秦约纵,张仪连横。南北合为纵,东西合为横。”

[32]此句就是说:无论是楚国称王,或秦国称霸,都必向薛报仇。 雠:同“仇”,报复。《晏子春秋·内篇问上》:“灭害加于诸侯,劳苦施于百姓。故雠敌进伐,天下不救。”

[33]此句就是说:以秦、楚那样强大的国家,报仇于弱小的薛,好比拿把利斧去砍伐木槿一样容易,一定杀得片甲不留。萧斧:即刚利之斧。朝菌:菌类植物,即木槿,朝生暮死。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

[34]庙堂 :宗庙,祭祀祖先的地方。血食:谓受享祭品。古代杀牲取血以祭﹐故称血食。这里指祭祀。《左传·庄公六年》:“若不从三臣,抑社稷实不血食,而君焉取馀?”《汉书·高帝纪下》:“故粤王亡诸世奉粤祀, 秦侵夺其地,使其社稷不得血食。” 颜师古注:“祭者尚血腥,故曰血食也。”

[35]曲池:曲折回绕的水池。《楚辞·招魂》:“坐堂伏槛,临曲池些。” 王逸注:“下临曲水清池。”壍(qiàn):旧作“渐”,误。卢校作“壍”。其意为毁损。

[36]原文此句后有“而青廷矣”四字,卢文弨云:“四字当误衍。”其说是,今据删。此几句是说:高大的楼台颓毁了,曲折的园池毁损了,坟墓也塌陷了。

[37]竖子:指小孩。《左传·成公十年》:“公疾病,求医于秦 。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薪荛(ráo):薪柴,柴草。

[38]此句是说:儿童小孩或者拾柴草的人,都在坟上徘徊散步并唱着歌。蹢(dí)躅(zhú):徘徊不进貌。

[39]愀(qiǎo):悲愁。

[40]这句是说:像孟尝君那样尊贵的人,怎么会沦落到这种地步呢?可使:向宗鲁《说苑校证》云:“‘夫以孟尝君尊贵,乃可使若此乎?" ’可使‘二字疑衍。《类聚》《御览》两引皆作’乃若是乎‘,《新论》作’亦犹若是乎‘。”说可参。

[41]泫(xuàn)然 :流泪貌,亦指流泪。《礼记·檀弓上》:“孔子泫然流涕曰:吾闻之,古不修墓。”

[42]承睫:谓含着眼泪。《三国志·蜀志·郤正传》“雍门援琴而挟说”裴松之注引桓谭《新论》:“于是孟尝君喟然太息,涕泪承睫而未下。”殒 :坠落。

[43]徐:缓慢,慢慢地。宫、徵、羽、角:五音中的四音,《尔雅·释乐》:“宫谓之重,商谓之敏,角谓之经,徵谓之迭,羽谓之柳。”切终:弹奏完毕。

[44]涕浪汗增:涕泗横流,汗流浃背,悲惊交集的意思。

[45]原文“欷”属上句,作“涕浪汗增欷”,意不通。今据文义点开。欷(xī)下:指叹气,抽泣。就,趋近,靠近。

[46]立若:立马就像是。

本篇题解已指出,雍门子周应是《国语·周语上》“师箴、瞍赋、矇诵”所说的瞍、矇一类的人,由其“善琴”、“善哭”来看,他与师旷的身份很接近。本篇便是瞍、矇的讲诵之作,是保存下来的一篇战国古赋。

雍门子周善琴而以琴见,故孟尝君问:“先生鼓琴,亦能令文悲乎?”由此引出“臣之所能令悲者,有先贵而后贱,先富而后贫者也”一大段话来,行文模式体现着“述客主以首引”的特征。以下“不若身材高妙,适遭暴乱,无道之主,妄加不道之理焉;不若处势隐绝,不及四邻,诎折傧厌,袭于穷巷,无所告愬;不若交欢相爱,无怨而生离,远赴绝国,无复相见之时;不若少失二亲,兄弟别离,家室不足,忧慼盈匈”数句,宕开一笔,从反面入手,所举四例,并列展开,句式整齐,颇具气势。其后“今若足下,千乘之君也”,又从正面说起,而“居则广厦邃房,下罗帷,来清风,倡优侏儒处前迭进而谄谀;燕则斗象棋而舞郑女,扬激楚之切风,练色以淫目,流声以虞耳;水游则连方舟,载羽旗,鼓吹乎不测之渊;野游则驰骋弋猎乎平原广囿,格猛兽;入则撞钟击鼓乎深宫之中”一段,多方陈说,铺排夸饰,与战国纵横策士的辞令类似,从中可以看到鲜明的大赋特征。此段文字在后来的司马相如《子虚》《上林》,以及枚乘《七发》等赋作中屡屡可见,也说明其对于汉赋的影响。及至“臣之所为足下悲者一事也”以下,盛衰对比,悬若天壤,触目惊心;而其感慨自是感心动耳,荡气回肠。无怪乎孟尝君会泫然而“泣涕承睫”了。这些都透露着赋体文学“极声貌以穷文”的风格。如果结合其盲人乐师的身份特征,则瞍、矇在赋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应予以充分的重视。

本篇对于我国古代的乐论也有着一定的影响。雍门子周所说的“当是之时也,固不可以闻飞鸟疾风之声,穷穷焉固无乐已”,与“方此之时,视天地曾不若一指,忘死与生,虽有善鼓琴者,固未能令足下悲也”,深刻指出音乐的感人作用在于受众生活经历所产生的“同感”上,这已涉及文艺心理学当中的心理共鸣与移情理论。

(马世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