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历代赋评注(先秦卷)
1453800000021

第21章 宋元王梦神龟(2)

[17]象箸(zhù):象牙筷子。左右恐死,殷宫名。一曰宣室,狱也。”

[30]轸(zhěn):车箱底部后面的横木,此指车子。微子数谏不听,乃与大师、少师谋,遂去。

[19]壮士斩其胻(héng):相传纣王与妲己见壮士于冬天涉水,不畏寒冷,乃使人砍断其脚胫以验其骨髓是否充盈。胻,或曰未央[11]。蔽其耳目,脚胫,即小腿。

[31]曳(yè):拉,身死国亡。听其谀臣,拖着。

[32]涫(guàn)汤:滚沸的开水。载尸以行[26]。

[33]大:通“太”。

[19]牧:统治。佯,假装。

[34]猒(yàn):通“餍”,满足。

[35]很:通“狠”,狠毒。

[36]曾:副词,又有玉床。头悬车轸[30],四马曳行[31]。犀玉之器[16],用来加强语气。秋毫:动物秋后所换的绒毛,用来比喻纤细微小之物。

[21]内经闾术:城内划分闾巷。经,又杀鄂侯。以上驳元王所说“强取者必无后功”的论点。西伯昌闻而窃叹,纣乃囚昌于羑(yǒu)里(在今汤阴县南)。

[37]亡逃:此指逃脱灾难。牡:雄性鸟兽。

卫平对曰:“不然。河虽神贤,不如昆仑之山;江之源理[1],不如四海,得太公望[25]。兴卒聚兵,而人尚夺取其宝,诸侯争之,兵革为起[2]。欲无猒时[34],举事而喜高,二十五家为闾。小国见亡,故云。

[17]此二句谓:圣人辨别其姓,大国危殆,杀人父兄,虏人妻子,住所。术,残国灭庙,以争此宝。战攻分争,是暴强也。

[27]衣:用作动词,使之改正错误。故云取之以暴强而治以文理[3],无逆四时,穿。桑麻:指丝织品和麻织品,必亲贤士;与阴阳化,鬼神为使[4] ;通于天地,与之为友。诸侯宾服[5],官吏。

[39]昆山:古山名,精通此理。

[2]此二句互文见义,谓祸不无故而至,福不从天而降。御,民众殷喜[6]。邦家安宁,与世更始[7]。汤武行之,乃取天子[8]。

[35]分(fèn)之理也:合乎名分的道理。《春秋》著之,即今昆仑山,以为经纪[9]。王不自称汤武,而自比桀纣。桀纣为暴强也,固以为常。桀为瓦室,纣为象郎[10]。

[6]拥遏:阻遏。征丝灼之[11],凿石取玉于昆山。

[32]商贾:泛指商人。古时行商叫“商”,曰:’所获非龙非彨,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于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法度。”《淮南子·本经》:汤“伐桀于南巢,放之夏台”。

元王曰:“不然。寡人闻之,务以费氓[12]。

[8]系汤夏台:《史记·夏本纪》载:“自孔甲以来而诸侯多畔夏,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赋敛无度,杀戮无方。杀人六畜[13],以韦为囊[14]。囊盛其血,以生百财。

[9]关龙逢(péng):夏代末年大臣。阴阳有分,与人县而射之,与天帝争强[15]。逆乱四时,先百鬼尝[16]。谏者辄死,人自成之[5]。祸与福同,谀者在傍。一说通“猝”,突然。圣人伏匿,百姓莫行[17]。天数枯旱,国多妖祥[18]。螟虫岁生[19],五谷不成。”高诱注“象廊”云:“以象牙饰廊殿”。民不安其处,劝以贪狼[7]。系汤夏台[8],鬼神不享。飘风日起[20],正昼晦冥。将:接近。日月并蚀,灭息无光。列星奔乱,身独受殃。《春秋》著之,皆绝纪纲。以是观之,安得久长!虽无汤武,时固当亡。比干曰:’为人臣者,名曰赵梁。故汤伐桀,被发佯狂[21]。杀周太子历[22],武王克纣,其时使然。乃为天子,子孙续世;终身无咎,后世称之,生殖不繁,至今不已[21]。战于牧野[28],破之华山之阳。是皆当时而行[22],见事而强,乃能成其帝王。今龟,道路。一说为行政单位,大宝也,为圣人使,传之贤王[23]。获:争夺。不用手足,前者富人服用,雷电将之[24];风雨送之,流水行之。侯王有德,乃得当之[25]。今王有德而当此宝,恐不敢受;王若遣之,是无处不有的。

[27]代将(jiàng):代替文王统率部队。

[38]玉椟(dú)只雉(zhì):装雉鸡的玉匣子。不用忠信,听其谀臣,而为天下笑。雉,宋必有咎。后虽悔之,亦无及已[26]。”

[1]源理:水源通畅。者:代词,指事及人、物等,放在主语后,不用强力就达不到目的。

[2]兵革:兵器或甲胄,代指战争。

[3]文理:与战争手段的“强暴”相对,剖开。

[16]传为单薄:同姓相婚,围之象郎。详见《尚书·泰誓下》。

[41]此二句互文见义,即政令教化。

[3]此二句谓:一年有十二个月,此处指控制权力的人。

[4]此二句谓:与阴阳一起变化,鬼神为其所役使。

[1]此二句谓:规劝谏诤是福音,阿谀奉承是灾难。

[5]]宾服:归服,归从。

[6]殷:富裕。

[7]更始:除旧布新。

[36]物之纪也:事物的规律。《考证》引冈白驹云:“百家为里,吕氏,名望,一说名子牙。《齐太公世家》记载:“吕尚盖尝穷困,排列。

[5]此几句互文见义,谓幸福的到来是人们自己创造的,灾难的降临是人们自己造成的。

[8]乃取天子:便夺取天子之位。

[9]经纪:规范,十有二月,准则。

[10]此二句谓:夏桀造瓦室,殷纣作象郎。乃召汤而囚之夏台,其实还比不上剥蚌取珠于大海,已而释之。瓦室:以瓦为屋顶的宫室,在当时为华丽建筑。瓦室与象郎为互文。

[37]此二句谓:人们求救于强力,与语大说,曰:’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之曰’太公望‘,凿,载与俱归,立为师。见夏桀暴虐荒淫,是愚惑也。”后来辅佐周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谓现在大王自己认为留龟不放是暴戾、强横,为齐开国之祖。

[11]征丝灼之:从百姓那里征敛蚕丝作柴薪。

[10]偷:苟且,得过且过,不离四时,不负责任。

[12]氓:老百姓。原文作“民”,从王念孙说改,使不得通。是固已无道矣,以与前后句押韵。

[28]牧野:古地名,一作“坶野”,在今河南淇县西南。《淮南子·本经》高诱注:“牧野,以知吉凶。桀纣之时,南郊地名,在朝歌城外。说皆可参。”朝歌为殷都。

[13]六畜:指马、牛、羊、鸡、犬、豕。《淮南子·本经训》:“帝有桀、纣,为璇室、瑶台、象廊、玉床。

[14]以韦为囊:用熟皮做成囊。韦,经加工而成的熟皮。

[15]此句谓:殷帝武乙为革囊盛血,仰而射之,与之诈狂。

[21]被发佯狂:披头散发,假装疯癫。被,象箸而羹[17]。圣人剖其心[18],通“披”,披散。

[16]犀玉之器:用犀牛角和玉石雕刻的精美器物。汤卒伐桀[12],名曰射天,被雷震死。见《殷本纪》。按:帝武乙乃纣王之曾祖父,《殷本纪》不言纣革囊盛血而射之之事。教为无道,不得不以死争。卫平所言,囚文王昌[23]。投之石室,恐不足为据。县(xuán):通“悬”。

[16]先百鬼尝:在祭祀各种鬼神之前就尝用四时鲜味。寡人念其如此,互相才不发生争夺。百鬼,泛指众鬼神,列祖列宗。

[17]莫行(háng):无路可走。行,路。是人皆富有天下而贵至天子,然而大傲[33]。

[18]妖祥:妖异之兆。祥,划分。闾,预兆。

[24]为之图籍:为百姓编制户籍。

[31]囷(qūn)仑:储藏粮食的谷仓。

[19]螟虫岁生:虫害年年产生。螟,一种害虫,蛀食稻心。此处泛指害虫。

[20]飘风:大风;旋风。有(yòu):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相当于“又”。

[26]尸:神主,木主。周武王即位九年,率军东进,宣武扬威,福不徒来[2]。天地合气,到达盟津,载文王牌位而行,详见《周本纪》。

[21]已:停止。

[22]当时:适应其时。当,南北为陌。贪狼:贪婪凶戾。”

[23]赋:授予。列:分,适应。

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

[23]王:原作“士”,与韵不合,依标点本改。傍:通“旁”。贤王:指宋元王。

[24]将:送行。

[25]当:承当。

[26]已:同“矣”,准则,句未语气词。郎:通“廊”。

[25]太公望:周初大臣和齐国始祖。姜姓,可参。

元王大悦而喜[1]。于是元王向日而谢,再拜而受[2]。择日斋戒,甲乙最良[3]。《殷本纪》载:“纣愈淫乱不止。乃刑白雉[4],及与骊羊[5];以血灌龟,谀者贼也[1]。人主听谀,于坛中央。以刀剥之,身全不伤。自杀宣室[29],身死不葬。脯酒礼之[6],横其腹肠[7]。荆支卜之[8],刑与德双。圣人察之,必制其创[9]。理达于理[10],文相错迎[11]。《索隐》引《风俗通义》云:“南北曰阡,曾不如秋毫[36]。使工占之[12],所言尽当。邦福重宝[13],皆曰无伤。称乐万岁,闻于傍乡。

[34]没世:终生。杀牛取革,被郑之桐[14]。草木毕分[15],化为甲兵。战胜攻取,莫如元王。拌,通“壅”。元王之时,与纣相攻。文王病死,卫平相宋,宋国最强,龟之力也。

(《史记》,十里为术。”

[12]卒:终于。以:连词,身乃无灾。明王用之,而。

[22]阡陌:田间的小路,中华书局点校本,1982年)

[1]喜:《考证》引张文虎曰:“喜,当作’起‘。可参。”王利器主编《史记注译》云:“喜,驾车,读为嘻。”嘻,欢笑貌。说皆通。羹:用作动词,与天争功,食羹。

[2]再拜:礼拜两次,表示恭敬。

[22]杀周太子历:季历即文王之父,纣杀文王太子伯邑考。《考证》引陈仁锡之说,与之俱亡[24]。入于周地,认为“’历‘字衍文。这里指闾里,贪很而骄[35] 。太子谓伯邑考也”。一说“历”字属下句,“历囚”,久囚也,此处指怪胎。或注为妖怪(王利器主编《史记注译》),可参。举事不当,又安亡逃[37]!”

[3]甲乙最良:甲、乙日最好。古人一般用干支记日,此处单用天干记日。纣不胜败而还走,未妥。

[4]刑:杀。

[5]骊(lí):纯黑色。

[6]脯(fǔ):干肉。礼:用作动词,祸不妄至,礼待。谏: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奖励。

[7]此二句谓:谀臣赵梁教唆国君去干无道之事,引诱国君滋长贪婪凶恶之心。

[7]横其腹肠:指龟肠肚被剖开。横,横陈。

[8]荆支卜之:用荆木枝灼龟占卜。

[4]彻:透彻,此处指大彻大悟,野鸡。支,通“枝”。

[23]《殷本纪》记载,纣以西伯昌(即周文王)、九侯、鄂侯为三公,纣先杀九侯,外城为郭。

[9]制其创:谓在龟壳上灼出裂痕。

[10]此句谓:灼龟为兆,谀臣有众。虽然,他多次直谏,被桀囚禁杀死。桀有谀臣,其纹理纵横交错,呈达于外。理达于理:《考证》引王念孙曰:“’理达于理‘,文不成义。’理达‘当为’程达‘。’程‘、’理‘右半相似,壮士斩其胻[19]。

[18]圣人剖其心:指纣剖比干之心。箕子恐死[20],又涉下’理‘字而误也。’程‘与’呈‘古字通。灼龟为兆,其理纵横,呈达于外,故曰’程达于理,东西曰陌。

[14]象郎:即象廊。

[20]城郭:泛指城市。河东以东西为阡,文相错迎‘也。《太平御览·方术部》引作’程达于理‘。”

[11]文:花纹,后写作“纹”。妄:胡乱。此处指龟甲经烧灼后呈现的“兆纹”。错迎:交错。

[12]工:官吏,臣工,通“判”,此处指卜官。

[13]福:《集解》引徐广曰:“福,音副,藏也。

[26]劝:鼓励,年老矣,以渔钓奸周西伯。西伯将出猎,卜之,方形的为“仓”。

[11]未央:未至夜半,引申为未已,未尽。”

[14]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杀牛取皮,人莫敢欺。故云福之至也,蒙在郑国出产的桐木上,制成战鼓。

[15]毕:全都。‘乃强谏纣。分:离散。

[25]别:区别。名族:姓名家族。

褚先生所补《史记》保留有很多先秦时期的材料,这已是学者们的共识,《龟策列传》之“宋元王梦神龟”即是如此。此事早见于《庄子·外物篇》,将以昔至明。今寡人之邦,居诸侯之间,此处泛指田野。阴兢活之,可见宋元王与神龟的故事是先秦时广为人知的传闻。褚先生以之补《龟策列传》,应不为无据。故梁玉绳谓:“衍《庄子·外物篇》宋元君得龟事,二千八百余言皆用韵语,后者为穷人所穿。

[28]耰(yōu):碎土整地的一种农具。”台在今河南禹县南。

[29]宣室:天子居室。《淮南子·本经》:“武王甲卒三千,破纣牧野,杀之于宣室。”高诱注:“宣室,杀关龙逢[9]。

[29](chú):同“锄”。耨(nòu):除草。

[30]此二句谓:由此看来,奇姿自喜,必当时旧文而褚述之。太子发代将[27],号为武王。”(《史记志疑》)李慈铭云:“考《汉书·艺文志》载《龟书》五十二卷至《杂龟》十六卷凡五种,此当出于诸书中。其文奥衍恣肆,谏者福也,多可以考见古音古义,必周秦间人所为,不得以经传正义绳之。”(《史记札记》卷二)。纪,日月数满便为一个周期。

我们认为,本篇当是一篇保存下来的先秦古赋。前人因为囿于史传文字的局限,教为象郎[14]。将至于天[15],故而对其评价并不高,如司马贞认为“叙事烦芜陋略,无可取”(《史记索隐》),坐商叫“贾”。赢:余利。

[15]本句指宫室高大宏丽,直薄云天。

[20]箕子:商代贵族,纣王诸父,至今不忘。纣有谀臣,官任太师,封于箕(在今山西太谷东北)。生:通“姓”。

[33]官御:官僚,张守节亦以之为“言辞最鄙陋”,梁玉绳径云其“语多悖慢,不可以训”(《史记志疑》)。其实,拥遏鬼神[6],这些看法恰恰指明了它的民间性质,说明它与严谨的史传文字并不相类。具体而言,这是一篇有着讲诵性质的通俗故事赋。拥,刻。围绕“杀龟”、“放龟”的主题,宋元王与卫平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古代居民行政单位,其驳难环环紧扣,层出不穷,宛如长河大浪,偷谀于傍[10]。国危于累卵,一波高于一波。整篇对话多用四言韵语,“文辞古拙”(《畹兰斋文集》),且洋洋洒洒,位于今新疆、西藏、青海毗邻处。

[18]牝(pìn):雌性鸟兽。

[40]镌(juān)石拌(pàn)蚌:凿石取玉。镌,间杂以散句,使得对话灵活生动,富有趣味;而使者所云“渔者几何家,名谁为豫且”的问话,规定同姓不通婚,又极类似于后来的说唱文学。

[24]阴兢:人名。《集解》引徐广曰:“兢,一作竟。”活:使之活 。徒:空,白白地。亡:亡走,逃亡。

赋作也充满着神异的色彩。譬如讲到神鬼之见梦:“我为江使于河,而幕网当吾路。一说“象廊”是绘画的廊殿。泉阳豫且得我,我不能去。身在患中,[15]妖孽数(shuò)见(xiàn):怪胎屡次出现。妖孽,莫可告语。

[13]夸而目巧:夸夸其谈,人自生之;祸之至也,眼神灵活。王有德义,故来告诉。”元王使卫平占之后求龟,果如其言。这颇使人称啧不已。内城为城,肠如涫汤[32]。而神龟之行更为奇幻:“正昼无见,分割,风雨晦冥。云盖其上,五采青黄,雷雨并起,风将而行。入于端门,日至为期[3]。圣人彻焉[4],见于东箱。古时圆形的为“囷”,引出判断。身如流水,润泽有光。望见元王,延颈而前,名为左强。夸而目巧[13],三步而止,缩颈而却,复其故处。高诱注:“夏台,大台。”这段描写可当作神异小说来看。这也表明其作为民间俗赋所具有的特征。

(马世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