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
1454600000014

第14章 明清民间宗教的神话理论(4)

又问:“如何不点灯烛?”

祖曰:“地为灯盏水为油,青天权作纸灯毬。日月唤作灯光焰,照破阎浮四部州。一盏明灯在内藏,通天彻地亮堂堂。里明外光人不识,举步挪移普放光。”

番僧见说果是无为大道,妙义无穷,低头下拜,求师救出迷津。《太上祖师三世因由总录》,《明清民间宗教经卷文献》第6册,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99年,第250-252页。就这样,罗梦鸿用他所悟到的“无为大法”,回答了番僧的一一提问,最终征服了番僧。在这里,所谓“番僧”即寓意着各种在罗梦鸿眼中的“外道”。由于没有历史文献记录可查,当时是否真有“番僧”责问一事,不可草断。而罗教的后继者们在其经卷中,以“神化教主”的神话方式来建立其宗教的信仰权威,可谓用心良苦,意义深长。自然,这一神话的结局是圆满的,喜剧性的。正如经中所言:“圣上见了祖师果有神通机妙,智变千般,七个番僧尽皆归皈依,寡人欢喜,宣张永党魏二臣,封他为无为宗师,五部宝卷开造印板,御制龙牌,敕五部经文颁行天下,不得阻挡。叩头谢恩,万岁万岁万万岁。总报四恩三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太上祖师三世因由总录》,《明清民间宗教经卷文献》第6册,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99年,第254页。

由上述罗教对其教主罗梦鸿的“神化”的神话中可以看出,罗祖在屡为国家出力解难却屡遭打击迫害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懈,最后终于得到朝廷的认可而使得其所创立的“无为大法”(《五部六册》)得以流行天下的艰难的创教过程。它反映出了民间宗教在国家政治权力体制和正统宗教重重挤压的夹缝中艰难生长的“现时生态”,同时它也暗示着国家意识形态与民间思想意识在社会制度及其权力机制运作方面的互补性。当然,在这种前提下,它(民间宗教)也尽力去表达着与王朝权力的并非冲突,以求获得“正统”的地位和生存发展空间,如其中所突出的“御制龙牌”的求得,即是这一意识之最好的反映。二东(闻香教)、西大乘教教主的创教神话

1.关于闻香教(东大乘教)教主王森的创教神话

事实上,所谓闻香教并非出现在清代,其历史渊源要上溯到明代的东大乘教,东大乘教即闻香教,其创始人为王森。王森祖籍北直隶顺天府蓟州,生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卒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王森于二十八岁时创大乘教,先在京畿一带传播,后立足于永平府滦州石佛口,时人称其教为东大乘教,以区别于吕菩萨(吕尼)所传之西大乘教。

关于东大乘教为何又叫闻香教,有诸多说法。如时人黄尊素《说略》、岳和声《餐微子集》俱说王森得“妖狐异香”,故得名。如《餐微子集》中有“王森于先年间曾路遇妖狐,被鹰搏击,口作人言求救,王森收抱回家,遂断尾相谢,传下异香妖术,后称闻香教主”岳和声《餐微子集》卷四,《护解妖首到京疏》,转引自连立昌等《中国秘密社会·元明教门》第二卷,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222页。。由于明嘉靖以来,陕西等地有玄狐教流传,因而有人认为闻香教是玄狐教支流,如明末诸生谈迁在《北游集》中云: 《康对山集》云:“咸阳、醴泉、三原、三水、淳化、高陵处处有之,但不若泾阳多耳!此教风行二十余年,妖师所至,家家事若祖考,极意奉承。一饮一馔,妖师方下箸入口,其家长幼大小即便跪请留福,夺取自食。……”按今闻香教,即妖狐也。(四库本《对山集》删此条)谈迁《北游录》,《纪闻上·玄狐教》,中华书局,1985年,第318页。关于玄狐教的情况,由于资料所限,不甚清楚。但可以肯定,其也是一种民间宗教组织,于陕西关中一带非常流行,所谓“风行二十余年……家家事若祖考,极意奉承”。王森创立东大乘教的神话,将东大乘教与流行多年的民间宗教组织——玄狐教相联系,是欲以证明自身的历史渊源;同时,以解救遇难之狐而获得所传之“异香”法术,也表明其教理的与众不同。众所周知,狐狸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一个聪明伶俐、计谋深算的形象,因而成为了中国古代诸多神话中的主题,并赋予了其既具有神灵的法力广大,又有人类的慈爱胸怀的美好形象。而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亦被看作是美好崇高的象征,尤其是在宗教中,香更是被看作是沟通凡圣的媒体,是圆满智慧的象征。因此,东大乘教将其教门缘起的神话比附为受到“神狐”所传异香,显然具有极大的宗教感召力。因此,有史料记载说“凡闻此香者,心即迷惑,妄有所见,森依其术,创为白莲教,自称闻香教主”黄尊素《说略》,转引自马西沙等《中国民间宗教史》(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415页。。剔除其中的偏见与倾向,其吸引力可见一斑。而且,在闻香教的经典《皇极金丹九莲正信皈真还乡宝卷》中亦称“吾将九莲信香与你遍满乾坤,灌穿法界,天内天外,名山洞府,仙佛星祖,闻香而至,都来选佛场中证道”《皇极金丹九莲正信还乡宝卷》,参见马西沙《民间宗教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32页。 。

2.西大乘教教主吕菩萨(吕尼)的创教神话

关于西大乘教教主吕菩萨的创教的神话,主要是讲吕尼如何“救驾”然后受到皇帝敕封而创建顺天保明寺的故事,其大部分出自许多文人的记载和地方志的引录。据马西沙先生研究,“在一部明刊本《普度新声救苦宝卷》中,更将吕菩萨的生平事迹敷演成完整的神话故事”马西沙等《中国民间宗教史》(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492页。。

万历中寄居京师的蒋一葵,在其《长安客话》中这样写道:自平坡东转,望都城平沙数十里,中经黄村,有保明寺,是女道尼焚修处。寺建自吕姑。吕,陕人,云游于此,正统间驾出御虏,姑逆驾阻谏不听,及蒙尘虏营,上常恍惚见姑阴相呵护,皆有词说。后复辟,念之,封为御妹,建寺赐额,故又称皇姑寺云。自后凡贵家女锱髡,皆居其中,有寺人司户,人不易入。蒋一葵《长安客话》卷三,《郊坰杂记》。蒋氏的记载可能是来自乡间闾里的道听途说。而到了崇祯时,刘侗的记载又发生了些变化:正统八年,驾出紫荆关,亲征也先,日不利。上怒,叱武士交捶,尼趺坐以逝。及蒙尘虏营,数数见尼,时时授上饼饵。驾返,居南宫,数数见尼,娓娓有所说。复辟后,诏封皇姑,建寺赐额曰顺天保明寺。或日隐也,如云明保天顺焉。后殿祀姑肉身,趺坐愁容,一媪也。万历初年,未饰以金顶,犹热尔。姑著绣帽,制自宫中。殿悬天顺手敕三道,廊绘己巳北征之图。今寺尼皆发,裹巾,缁方袍,男子揖。刘侗等《帝京景物略》卷五,见《皇姑寺》,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此外,还有《天府广记》《枣林杂俎》《日下旧闻考》《顺天府志》等都有记载,其内容都是大同小异。上述这些记录,虽然有些事情已被神化,但却也是基于一个基本的历史事实,那就是明正统十四年(1449),蒙古瓦剌部首领也先带领大军进攻明朝,明英宗率领十五万军队亲征。明军大败于蒙古军队,英宗也被俘,史称“土木之役”。而《普度新声救苦宝卷》正是在此基础上,演绎完成了吕尼阻驾救驾,建立顺天保明寺(皇姑寺)而创立西大乘教的神话的。据濮文起先生研究,《普度新声救苦宝卷》中的吕尼神话大意如下:明正统十四年(1449),蒙古瓦剌贵族也先带兵攻明,宦官王振挟持英宗朱祁镇率军十五万亲征。方度居庸关,遇一陕西来的吕姓尼姑上前阻拦,并谏说出师不利。英宗怒,命武士交捶之,继续北进,后英宗果然兵败被俘。英宗被囚漠北时,吕姑数次显灵出现,不仅有所陈说,而且送水送饭。英宗被释还北京居南宫时,吕姑又数次显现,劝他闭口藏舌,等待时机。英宗复辟后,为了补赎自己的过失,便封吕姑为皇姑(御妹),在北京西山西黄村为她盖了一座寺院——保明寺进行祭祀,吕姑便成为该尼庵的第一代主持,西大乘教的开山祖。濮文起《中国民间秘密宗教》,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55页。另关于《普度新声救苦宝卷》,由于笔者未能见到该宝卷,故引之。从以上关于西大乘教教主吕尼的神话来看,显然其又是一个“救国救难”的生动故事。吕尼的阻驾及后来数次救驾(送水送饭,劝其伺机而动等)的行为,同罗梦鸿的为国解难(三箭退番兵,舌战七番僧)的举动一样,都是由于本人的坚忍不拔和忍辱负重,最终赢得了统治者的赞同和支持,方才使创教的事业获得成功。二者略为不同的是,罗梦鸿是以生者的身份,以其通过苦修悟道所获得的神异来完成创教事业的,而吕尼则是以灵魂的显现实现了被君王的认可而得以成为西大乘教的创始人的。当然,二者的宗教目的无疑是相同的,但无论如何,没有皇权的认可和支持,教派的创立显然是不可能的,更甭谈弘扬和发展了。三其他教派的教主神话

以上是明代几个较有影响的民间宗教教派的教主神化的神话,而由于清代的民间宗教教派大多数都是由明代的教派的继承和分化,故而其教主并非该教派的原创者,因此教主神化的神话相对来说要少些,其中广为流传的就是八卦教教主李廷玉带领八大弟子帮助清廷说退吴三桂的故事。

该故事的梗概是:李廷玉在十二岁时受到无生老母的点化,十五岁时创立了八卦教并先后收下了姬、郜、果、张、王、陈、柳、邱八大弟子,将其分置于九宫八卦,以准备收元。时值顺治年间,因为吴三桂造反,清廷无计可施,便张榜招贤纳士,以剿灭叛军。李廷玉师徒等九人揭榜应招,领兵迎战吴三桂。在阵前,李廷玉告诉吴三桂说,清人入主中原乃是天意,不可违抗。须到二百年后的同治时,才是你吴王下凡之日。吴三桂听得李廷玉一语道破了天机,深感折服,遂拜李为师而罢兵不战。李廷玉师徒等得胜回朝,成了有功之臣,于是受到皇帝的重重封赏,并要加官进爵。但李廷玉等一心办道,坚辞不受。因此,皇上赏其大寺一座,还修建了专用于其讲道的说法亭。从此,李廷玉大开法门,其道法普行于十三个行省。可惜好景不长,由于李的一个在朝为官的弟子得罪了奸臣,因而李廷玉师徒被奸臣进谗言陷害说信徒广布,图谋造反。时值康熙皇帝在位,康熙竟听信谗言,在说法亭设下毒酒宴,要鸩死李廷玉师徒。因为李廷玉师徒遵守三皈五戒不沾酒荤,于是便被逼饮毒自尽,否则就会被杀死。李上天询问了无生老母,方知这是命该归位。因而师徒八人俱饮鸩自尽,只有一人分身逃走,然后秘密传道,留下消息,待到二百年后,再进行收元了道。

显然,这又是一个关于教主为国家排忧解难而得到皇权支持进而弘道的神话故事。由于所发生之事的历史并不久远之故,因而有许多研究者都对此则神话倍加重视,并有人据此对比历史档案,来探索它是否具有真实的历史投影参见谭松林主编《中国秘密社会》(第三卷),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53页脚注①。。四明清民间宗教之“教主神化”的神话之特点及其意义

纵观明清民间宗教教派之“教主神化”的神话,除了极个别的例外,大都遵循着一个固定的模式,即“教主修行悟道(或受神佛点化)”→“灾难发生”(国家职能出现缺陷或失败)→“教主以神异功能成功拯救”→“国家机器的认可并支持”,这四个部分是为构成了明清民间宗教“教主神化”之神话的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