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被领导的艺术
1466700000007

第7章 获得授权时做好本分

多承担责任少争权力

西方人以权为重,你给我多少权我尽多少责任;中国人则恰好相反,你尽了责任我就给你权,你没有尽责任我就不给你权。可见,在中国只有有责任的人才可以有权,不负责任的人是不能够有权的。权责范围以责为重,而不是以权为重。两者出发点不一样。

因此,中国人不可能不授权,但我们的授权往往属于那种不明言的授权。西方人的习惯是一切都说清楚,一切都说明白,即“明言”。中国人在这方面与西方人不一样,我们是不得已才“明言”,平时尽量“不明言”。这就是我们总喜欢旁敲侧击的原因。被领导者要听清领导的言外之意,明白自己是否有权限,有多大权限。

如果一切“明言”,就没有什么所谓的旁敲侧击可言。换句话说,话讲得太清楚,你就会得罪很多人。在现实生活中“不明言”的目的有二:一是避免得罪人,二是避免把自己逼进死胡同。所以中国人讲究含蓄,讲究“点到为止”,留一些东西让你去猜。

一个人的职位越高,越是会避免把话讲得很清楚。如果把话讲得很清楚,他就等于把自己逼到死胡同里。所以,被领导者要体谅领导的难处,不要去埋怨他讲话含含糊糊,更不能直截了当去问领导:这件事情你到底授权到什么地步?如果这么问,就是明摆着要夺领导的权。

在中国,下属获得授权的要点,就是如何让领导放心授权。尽管领导者与被领导者总是各说各话,但是心里却很清楚彼此的真实意思。当领导授权给你,你应该说“我会向您请示的”,这样他才会很放心;假如领导授权给你之后,你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回答“我知道的,我会在权限范围里面去运作”,他就会开始对你不放心。

聪明的被领导者都会做到这一点。比如一些业务代表,他们出来进行谈判,绝对是经过授权的。谈到最后时,如果他们说“我回去再向领导请示一下”,这样的人就是值得欣赏的;如果他们说“行,就这样定了”,这样的人就很危险——每个领导者都不敢用这样的下属。

权是可以拿来改变人、改变事情的力量。被领导者要想得到授权,先得承担责任。人这一辈子,基本上就是要善尽责任,少讲权力。现在流行一句话:“不要让你的权力睡着了。”我不太赞成这种说法。为什么不要让权力“睡着”,不“睡着”又能怎么样?

你承担多大责任,领导就授予你多大权力,而不是首先授权给你,你才去尽责任。表面上看,中国人喜欢把过错推给别人,不喜欢由自己来承担责任。而实际上,中国人把责任推给别人,只不过是为了保住自己的面子,表面上抵挡一下,在暗地里、私底下,自己则会检讨、好好改进,这也是实质上的自我反省。真正的责任,到最后应该谁负责就由谁负责,每个人都推不掉。

既然权和责密不可分,到底是分层负责好还是分层授权好呢?西方人很喜欢讲分层授权,中国人则比较喜欢讲分层负责。你负责当然可以授权给你,若是不负责我还给你授什么权?这当中自然有一个轻重权衡。当然,我们有时候也会先授权,可那是特殊情形,特殊人物,特殊事情,特殊环境。一般来讲,大部分人是不会那样做的。

既然被领导者只有责而没有权,就没有必要表现出权力欲。把自己的真实意图表现出来,就会成为众矢之的,不但同事会攻击你,连领导的警觉性也会很高。我们经常说“授权”,“授”,就表示那是他主动给的,而不是你争取的。西方人喜欢讲企图心,只要某个人有这个企图,上级就会给他授权。但中国人很怕你有企图心。如果你满脑子都是西方的那一套,满脑子企图心,最后只会自食其果。中国人的想法是:谁要,领导就偏不给谁,专门挑那些摆手说“不要”的人来授权。

你不能让领导看出你很想抓权。一个喜欢抓权的人迟早是要倒霉的。领导们喜欢做事情的人,不喜欢抓权的人,如果你让领导知道你很想得到授权,他肯定不会授权给你。把企图心隐藏起来,不要轻易暴露,这是一种文化,它既不是对错问题,也与奸诈没有关系。比如你升职了,大家都来恭喜你时,你绝对不能讲实在话,不要说:“我很开心,我终于升官了。”而应该说:“我实在不想坐这个位子,今年不知道怎么搞的,推半天都推不掉。”实际上,越是这样说话越能被领导赏识,这里面的关系很微妙。

被领导者不要自告奋勇,更不要与领导抢夺权力。你没有跟领导抢权的资格,最好的办法就是将权力统统让给他,这样一来,他就会分一点权给你。你越不要权,他越会放心地给你;你表现得越好,他对你就越信任。

领导喜欢照顾不争的人,而不太喜欢那种争取权力的人。只给争的人一点点好处,照旧会去照顾那些不争的人。经常会有这样的结果——想要权力的人争了半天却被干掉了,在旁不做声的人反而得到了好处。

被领导者得到授权,这只是开始,后面还有很长的过程。得到领导的授权后,你千万要记住四个字:及时汇报。“及时”这两个字很重要,但很多人却经常忽视这一问题。领导到你这儿来视察工作,你完全不当一回事,他回去后一定会打电话把你叫去大骂一通。他心里想:我到你这儿来是关心你,就是要你向我汇报的,你却默不作声,那我还授权给你干吗?

所以你以后要记住,领导到你那儿去,你一定要抓住机会就向他汇报,这样领导以后才会常来,才会继续对你放心授权,而你也才会有不断升迁的可能。

不越权不弄权不失职

被领导者得到授权,最忌讳的是越权和弄权。无论是哪一项,都是自寻死路。但是过于谨小慎微,唯唯诺诺,什么都不敢做,却造成了失职,这就是矫枉过正。所谓越权,便是做了不该做的工作;所谓弄权,就是想方设法最大限度地扩张自己的权力;所谓失职,就是该做的工作没有做。无论在哪一个组织中,任何人一不小心都会失职或者越权,而弄权多是有意为之。

越权和失职有何危害呢?在《韩非子》中,有一则“昭侯醉酒”的典故,值得被领导者用心琢磨。这个故事的大意是:韩昭侯酒醉睡着了,典衣(专门管衣服的人)不在,典冠(专门管帽子的人)怕昭侯着凉,就拿衣服盖在昭侯身上。昭侯醒来,十分高兴下属对他如此关心,但他知道是典冠给他盖的,就因越权而处死典冠,因失职而处罚典衣。

这个故事看起来很简单,仔细想想,却能从中领悟很多道理,被领导者要深以为戒。从韩昭侯的反应看,领导者对下属越权和失职的行为,都不能容忍,对越权的行为尤其痛恨,因为越权必定威胁到领导的地位。

中国人经常是领导者有权没有责,被领导者有责没有权。很多领导之所以吝于授权,是因为每个领导者都有自己的权限,一旦将自己的权力充分授予他人,自己就会被架空。一般来说,授权多发生在问题出现之时,这时的短暂授权是为了马上解决问题,而平时的责权则经常是不统一的。

权力历来都是一个敏感而重要的问题,侵犯了上面的权力叫越权,侵犯了平行的权力也是越权。

那么,到底是越权可怕还是失职可怕?这就要看你的职位高低。对职务高的人来说,越权更可怕;对职务低的人来说,失职当然比越权还要可怕。作为中高层,你早一天养成越权可怕的观念,你就会升迁得快一点。你越不会越权,上面就越放心提拔你;你一越权,他绝对不敢提拔你。有人认为自己很委屈,自己很有能力,上面却怎么也不考虑他,其实就是因为领导发现他会越权,担心以后会侵犯到自己。所以,中高层要早一天把自己的观念调整过来:越权比失职可怕。

一个人应该时时刻刻记住:不越权还不够,不失职也不够,要两边不侵犯我们的领导,同时又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才行。也就是说,一方面把自己的本分工作做好,一方面顾虑到领导的感受,你才有前途。所以中国人的眼睛老是往上看,不是巴结,也不是讨好,而是去将心比心。

当然最理想的是既不越权又不失职,这也是我们努力的目标,但很难做到。在组织中,很多被领导者就处于典冠这样“做也死、不做也死、溜又溜不掉”的尴尬局面中:不能不做,否则事后追究责任,一定在劫难逃。虽然这不是你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但是中国人的岗位说明书中,最后一栏一定是“其他”。这个“其他”包含了很多含义,既在无形中赋予了每个职位一些特殊的责任,当然也为领导追究相关责任提供了权力。如果做了,就是越权。很多被领导者名义上有某种权力,实际上根据事情的大小,其权力也可大可小,一旦自作主张,就可能构成越权。当然,你想溜走也是不可能的。虽然你可以辞职,但是这种状况时时出现,你又能辞得了几家?

被领导者只能极力为自己寻到一条活路,跳出这种困局,想方设法把最不幸变成最幸运。作为一个中国人,无论前面的环境有多艰难你都不可以退却,要学会隐忍,适应艰难的环境正是磨炼自己的绝好机会。很多事情都是无法逃避的,只能选择面对;但是切记不能硬闯,而是要开动脑筋,灵活应对。

以故事中的典冠为例,他的活路可能是,找别人去做这件事,谁做了由谁负责。因为他自己去做,昭侯一定会怀疑他的动机,而且没有人会证明他的清白;如果他不做,又会被认为他不关心昭侯。找别人去做,把衣服盖在昭侯身上。等昭侯醒过来询问时,左右肯定会禀告是他让别人做的。这种做法会证明他们彼此的动机都很纯正,最终双方都会获得奖励。

中国人很重视动机,而动机偏偏又是看不见的;西方人不重视动机,就是因为他们认为动机根本看不见。所以,中国人往往相信自己的感觉胜过别人的话。如果他认为你的动机纯正,自然没有问题;但是一旦对你的动机表示怀疑,他就会对此深究下去。一定要记住:越是与高层管理者在一起,越是要小心翼翼。

另外,被领导者遇到问题一定要多动脑筋,不要整天发牢骚、诉苦,那样毫无用处。建议大家从现在起就开始养成一个好习惯,无论遇到什么事,闭上嘴,动脑子,想一想怎样才能既不越权,又不失职。这是我们从“昭侯醉酒”这个典故中应该学到的。如果被领导者只受到负面影响,认为典冠担心昭侯着凉,好心好意把衣服盖在他的身上,反而招来杀身之祸,实在是令人心灰意冷,不敢多做事,那就误入歧途了。若是你的脑海里始终存有一种“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错误观念,结果会是害了自己。

被领导者如果存有恐惧心理,干脆不闻不问,认为反正事不关己,何必操心?结果也势必遭遇同等凄惨的恶果。这种“左右为难”、“东也不是,西也不是”的困境,是中国社会随时随地都可能遇见的情况,想逃也逃不掉。只有勇敢面对,想办法化解,才是唯一的办法。

化解问题与解决问题也有所不同。解决不过是公事公办,不必计较太多,做了就是;化解则是竭尽心力,要设想对方的感受以及可能产生的情绪反应。被领导者不管做什么事,动机都要纯正,一旦被怀疑就会百口难辩。因此,不要等到危机四伏时才来动脑筋,凡事都要先想一想这样处置可能会引起哪些怀疑,尽量事先避免,这是自己获得安全保障的有效方式。

当然,被领导者得到授权,只是得到了责任而已。你只能获得一定范围内的权力,也就是说领导授给你的权力是相对的、有限的。但由于权力会直接带来相关利益,因此被领导者掌握权力的欲望就会不断膨胀,这就成了弄权。

中国古代,皇帝的权力很大,想把权授给谁就授给谁。皇帝相信并授权给宰相,宰相一定会作乱;皇帝授权给太监,结果会造成宦官作乱;皇帝若是授权给皇后,极有可能得到外戚作乱的结果。总之,授权给谁,谁就作乱,这就是玩弄权力的一个必然结果。

不失职,不弄权,也不越权,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时刻自勉的。能够具备这样的素养,自然就会化解两难的障碍,从而也就不可能“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了。

时时汇报让领导放心

被领导者要想获得授权,必须学会随时向领导汇报,让领导放心。有的人会觉得很奇怪:领导对别人那么放心地授权,唯独对我总是很吝啬、很戒备,从不授权,这是为什么?其中的秘密,其实就是你没有向他汇报,而别人则是无论大小事情都向他汇报,这就是问题的关键。

被领导者应该学会“向上管理”,但是你“能做不能说”,说了徒然惹领导心里不舒服,对自己也不利。领导会觉得:“我都不想管你,想不到你还想来管我!”在中国,向下管理尚属不明言,何况向上管理?

向上管理的基础,在于安领导的心。唯有领导安心,才有向上管理的可能。若是一开始便惊动领导,引起领导的怀疑和不满,根本没有向上管理的余地,不过是空口说白话,说得好听而已。

想安领导的心,你先得把自己分内的事做好。工作做不好,领导很担心,当然难以安心;工作很努力,成果不良好,领导也放不下心。唯有以“用心做事,确保成果”来代替“努力工作,尽力而为”,才能够使领导安心。

一般人总认为努力工作已经相当不错,却不知所努力的是哪些工作,所运用的工具和方法正确与否,所达成的成果如何,以及所造成的后遗症如何,这些远比努力工作更加重要。有些人把“尽力而为”挂在嘴边上,处处透着“不敢保证效果如何”的意味,着实令人不敢放心。用心做事,把自己的心和事情结合起来,将自己的心思渗入所办的事情里面去,自然具有“确保成果”的决心和信心,领导才能够放心,把一颗七上八下的心安放下来,当然安心。

即使用心做事,也难保没有遭遇难题,或者受到外来的干扰。能不能如期完成?结果是否良好?这些问题常常令领导觉得不安,产生“问也不好,不问也不好”的矛盾心理。有一个总经理跟我讲:“我要开业务汇报,结果业务经理不来。打电话给他,他说,业务不是开会开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他讲得很对,我无话可说,但是我一点也不放心。”

这种情况让领导放心,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四个字而已——及时汇报。现在的被领导者最大的缺失,就是不懂得及时汇报。当领导把工作交给你了,说明他知道你有能力,也知道你能如期完成,可是毕竟没有把握,因为这里头变数很多。交给你之后,他不能问,问了就好像是不相信你。可是不问,他又不放心。让领导左右为难的人,又怎么讨领导的喜欢?及时地汇报一下:“我这进度已经到了70%了,大概再过两个月我可以完成,你放心好了。”哪怕跟他的助理讲一讲,也能让他放心。

工作进行得如何,有没有遭遇到什么困难,是否已经解决,后面的进程如何,能不能如期完成,有没有圆满达成的把握……这些问题领导不方便问,主要是顾虑下属的面子。下属自动向领导汇报,一方面自己有面子,另一方面也使领导安心。领导最担心、害怕的是,一直认为没有问题的事情,到了即将验收的时刻,才发现不可能完成,或者品质较差,无法交代,而且时间被耽误掉,难以补救。下属再承认错误,再愿意负起责任,领导也无法安心。

当你得到领导的器重时,要注意低调行事,别让其他同事、朋友知道自己具有多少影响力,向上管理的成效才能够持久。如果有闲言碎语引起领导的警觉,他就会自我克制,以求保护自己,不受你的左右。

你做事要让领导放心,你做人也要让领导放心。有一句话这么说:老板永远是对的。他的决定你要遵守。即使要变通,也要请示领导,将你的想法告知,看看能否在目前这种状况下,稍微通融一下……人情要留给领导做。

如果你认为领导同意变通是给面子,领导就会觉得这个人不够意思。你应该这样说:“您同意通融,我让对方来跟您谈,人情您来做。”对外则要宣称:“这是我们领导通融的,我做不了主。” 这样的下属做人做事都过关,领导当然赏识。

当事情很急迫,来不及请示时,你事后也要报告领导。大小事情都要让领导知道,他才会放心。有时间先报告,没有时间,可以先斩后奏。但即便是先斩后奏也一定要奏,否则你自己就会被“斩”。

有时间但你不报告,就表示你有隐瞒,想搞鬼;没有时间你还来报告,那就说明你存心捣乱。这就是领导者的心理,所以你很可能报告也挨骂,不报告也挨骂。

我在当领导时,会对自己的下属讲:只要时间许可,你没有请示我,就不要乱变,如果你变了,所有的变我都不接受,你自己负责;假如时间不许可,你先变,不要先请示我,不要耽误时间,可以事后再来告诉我。

向领导汇报,是要让他了解情况,同时你也要看看他的反应,这样才能做到知己知彼,胸中有数,掌握主动权。汇报要择时、择机,点到为止。汇报是否是领导所需要的,是否能引起领导的重视,取决于你汇报的态度、叙述方式以及汇报时所选择的时间和地点等一些需要审时度势的因素。

有时候汇报不一定直接面对领导,你可以跟领导的助理打个招呼,把事情说给他听,让他找准机会替你汇报。为什么不直接对领导讲?

因为他有时候觉得很烦。人很奇怪,你不讲他很担心,你讲他很烦:“做就是了嘛,还告诉我做什么?每个人告诉我,我怎么做事?”那你就成了自讨没趣。而且你事事跟领导汇报,就得罪了他身边的人,别人就会整你,为难你,使你无法完成任务。偏偏这些东西,教科书里面从来没有提过。领导坐在那里,你完全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因为他的心思是变来变去的,你完全没有办法掌握。最好的办法就是,跟他身边的人一定要处好,这些人职位不高,但是权势很大。

被领导者应该主动去找领导。很多被领导者,不到万不得已不太愿意主动去找领导,好像大家都有些畏上的情绪。跟他身边的人搞好关系,有事委托他们,心理负担就不会那么大了。

其实,最好的被领导者,要做到让领导找你,而不要你总去找他。怎样才能做到让领导找你,这是一门学问。要做到领导非找你不可,就会很有前途;天天巴结领导,只会跟着领导走,反而没有前途。

防止领导者上侵下职

俗语说:“上下一条心,黄土变成金。”上下级之间能不能互相了解,彼此体谅,是管理是否有成效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上下的默契,从“避免上侵下职”开始。所谓上侵下职,就是领导把下属的事情抢着办了,反过来指责下属偷懒、不负责。

管理上原本有一条法则,称为“例外法则”。“例外法则”是指凡是下属能够办理的事情,领导不可以处理,应该放手让下属去做。领导的职责在于处理下属所不能做的事,若是下属不会做,领导要教导、辅助下属。若是下属会做而不敢做、不肯做、不多做,领导更应该找出原因,加以改善。

实际上,领导者也乐得轻闲,他们经常这样说:“我并不是天生的劳碌命,一定要折磨自己才甘心。下属会做的,我当然让他们去做。但是他们做不来、做不好的事情,我要花那么多时间去教他们,不如自己做,反而方便得多,至少不必受气。”

由此可见,他们并不是非要插手下属的工作不可,只是迫不得已。被领导者应该好好想想,如果你的领导插手你的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身为中国人,应少怪别人,多反省自己。曾子每天都反省——一个人每天自省,才最有长进。找到了原因,加以改正,让领导放心,他才会放手让你去施展。

是不是自己笨手笨脚的,让领导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最会忍不住出手?很多领导忍受不了下属缓慢的步调,认为他们不如自己那么快速敏捷,一下子就能决定、动手、办妥。

被领导者之所以看起来有些笨手笨脚,大多是由于领导的压力,而不是自己的水平不行。因为一旦领导不在的时候,就会自在得很,哪里会笨手笨脚?这种情况下,被领导者最好要加快一点速度,不要让领导达到忍无可忍的程度。

是不是在领导面前有所顾虑,才会慢半拍?被领导者在决定和行动之前,会先想一想领导有什么样的看法,所以永远显得比领导慢半拍。你要让领导明白,你是为了尊重他才会故意慢一点,而不是水平不行。

是不是你摆出一副爱做不做的样子,于是领导干脆自己动手?被领导者应该多体谅一下领导的难处,不要和领导赌气,爱做不做最终影响的是自己,因为你混日子的话,浪费的是自己的时间。

是不是你马马虎虎的态度,领导害怕你把事情办砸了?有些领导认为与其给下属收拾残局,不如自己动手更简单。若是这样,被领导者有义务努力工作,帮助领导改善这种印象。一步一步通过日常小事的完善执行,争取领导小小的信任,通过不断的考验,逐步建立领导对你的信心。

是不是自己表现太张狂,显得领导毫无能力,领导不得已才表现一下?其实越有能力的被领导者越应该合理表现,否则的话,很容易形成二虎相争的局面,不但对自己不利,也会影响整个公司的发展。

不论上面哪一点,都不是领导上侵下职的理由,被领导者只要用心,都可以使这些理由消弥于无形。

被领导者有效防止上侵下职,就能为自己争取足够的工作空间,边学习边磨炼,做出成绩,这样领导也才能有成就感。被领导者能做的事情,尽量做好,随时向领导汇报,让领导安心。领导少干预,被领导者才能够自己承担应有的责任。当然,让被领导者充分发挥才能,领导者也不是无所事事,更谈不上偷懒。他虽然不插手具体事务,但要做的事情仍然很多,包括合理地指派工作、全面掌握下属的动态、及时加以指导和辅助、确保下属如期完成使命等,一点也不轻松,被领导者不要心生轻视。

被领导者遇到上司插手自己的工作,已经很不舒服,若是上司越级指示你的下属,你会更难受。一旦发生这种事,你即使看不过去,也不可以去反对这件事情,因为反对后吃亏的一定是你自己。

比如,你去跟领导说:“你有事情应该找我才对啊,怎么直接找到我的下属呢?”

领导会说:“我怎么没找你?我找了,但是你不在啊!不晓得你跑到哪里去了。我不骂你都好了,你还好意思过来问我?”这样你就很被动了,并且需要承受另外的压力。因为领导直接找了你的下属后,会回头向你打听进度,要是你不清楚,领导就会认为你工作不上心:“你什么都不知道,还当什么主管啊?”领导常常利用这种方法考验你的领导能力,看你是否掌握得住自己的下属——下属干什么你是不是都知道。你掌握得住,他比较放心;掌握不住,他就要加强管理。

如果不是出于这个目的,那么他就可能是故意让你难堪。你做的某些事情,令他不满意,可是又不能讲。你要想想其中有什么过节,要自己想办法做一些补救。这个补救,既不是道歉,也不是说明——说明没有用,道歉也没有用,要用实际行动让对方感觉到你的诚意。因为中国人不太爱听,也不太愿意相信别人的话,只是非常相信自己的感觉。如果老板对此事做出解释,你要明白,他是在告诉你:这一次就这样吧,下次注意。我们要学会听言外之意。

出现这种事,关键还是在你身上。你要做到让你的下属愿意跟你汇报,你就成功了。假设你把所有的下属叫来说:“以后凡是大老板直接交办的事情,都要让我知道,不然我怎么当主管呢?”下属们嘴上答应得好,若是心里头不服气,照样不汇报,甚至会想:“你不如直接去问大老板呢,干吗来问我?你不敢去问大老板,吃柿子专拣软的捏,我更不服气,我就是不理你。”要知道,对待中国人,用强制的手段常常没有什么作用,我们是吃软不吃硬的。

要想解决这样的问题,就要运用中国式管理,你硬来的话,两败俱伤,用和缓的态度,两边都受益。你可以把下属找来说:“老板比我大,他可以找我,当然可以找你们,没有错(这些话若是被老板听到,他也不会以为你在发牢骚)。以后凡是老板要你们做的事情,你们去做就是了,不用告诉我。你们不告诉我,事情要做,告诉我了,事情还是要做,结果一样,就不必多此一举了。” 然后放低声音,继续宣布:“需要我负责的事情,才告诉我;不需要我负责任的,就不必告诉我。”这样做,能够使得老板直接找过的人都会把事情告诉你,因为他们不愿意负责。

若是他们不告诉,你当然也知道,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但是这种时候,你要假装不知道,让他们自己承担后果。当他们自己处理不了了,来找你,你完全不要理他们,要装作不知道。还要对他们说:“如果你早让我知道,结果一定不会这样。”这样做就是要让他们难受,让他们受到教训。那么他们以后都会将事情告诉你了,因为他们不想再次承担后果。

不要觉得这样做很刻薄,因为中国人讲究平时多烧香,而不是临时才抱佛脚,所以到了有难的时候才去求救,基本上没有人会理他们。善门难开,若是你经不住他们的请求,你就成了滥好人。滥好人是最吃亏的。

对待中国人,该教训的时候不要手软,该宽容的时候不要吝啬。这个度很难掌握。你心一软,以后就没有办法带人;你太硬,不变通,也不行。

我们总是先柔后刚。中国人表面都很客气,其实内心相当绝情——狠起来的时候,旁人几乎没有办法。我们要做到不要让人家翻脸,因为我们承受不了那种后果。

让下属知道找你的好处和不找你的后果,你就能有效防止领导越级指示。你并不需要下属把老板的事情统统说出来,有些事情属于老板的机密,你知道太多秘密,对自己非常不利。

同样的道理,要是老板越级指示你,你该如何做,才能不得罪顶头上司?面对这种情况,你先要衡量一下,自己能不能负起全部的责任。否则到了痛苦不堪的时候,没有人能挽救你。

为了不让顶头上司难堪,要先向他汇报,善意、婉转地告诉他:“刚才老板是来找你的,正好你在忙,他让我做某某事,并交代我要向你汇报。”这样做,人人都圆满,所有人听了都很高兴。即使传到老板的耳朵里,他也会觉得你是好人。

但是如果你觉得这件事情涉及老板的私密,应另当别论。这时千万不要张扬,默默地帮他办完这件事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