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三国凨
1469400000008

第8章 颍川荀爽

阳春绿三月,暖风趣拂面。唐凨一行兴致勃勃的赶往,当今天下大名远扬的颍川。

颍川郡,却是个美丽的地方,青山绿水,土地肥沃,市井繁华热闹,而且此处民风淳朴,看往来之人,虽是街井小民,却也是谦恭有礼,一派斯文,唐凨不觉想颍川,不愧是三国时期名士的发源地,算起来,三国的名士十之七八都出自这里。比后世的清华北大有过之而无不及。

却没料到的是颍川俊杰大多外出有事、访友或是根本无法找到,抑或是不愿接见。得遇几人亦只是萍水相逢,并无交情。

而被后世众多人喜爱的,称为汉末之“鬼才”的郭嘉郭奉孝,也是唐凨极为欣赏之人。

有句话叫:鬼才不死,卧龙不出!

可惜的是,未想到让唐凨打探到其住地,却未能见到本人,郭嘉父亲郭德见来者谦谦有礼,亦非不善之辈,然后便告诉他们,自己心高的儿子郭嘉半个月前执意离家,游学四方去了。

唐凨心中不觉叹道:鬼才郭嘉应该才十几岁啊,竟亦这般早早的外出了呢,莫非游学才能有奇遇,亦莫非与之无缘,他最为喜欢的郭嘉啊,会不会就这样与之失之交臂!

其实,唐凨不知道的是,后来他被郭嘉算计得可不轻。

众人在颍川客栈小住了两日,期间终于得幸打听到消息,颍川八龙的六龙荀爽荀老夫子,居住在南山清风竹苑。大喜之余,唐凨叫上兄弟们,急忙策马而去。

唐凨知荀爽大名,欲往拜访,借之名望,传其名声。

一番风尘不掩兴意,数里快马绝尘而至。待快达清风竹林时,唐凨示意,乃翻身下马,牵马而步行,一则礼貌尊敬,二则不可扰了这般幽致。

竹林在春风的摇曳下,传来阵阵清香,颍水支流曲幽而上,小桥轻跨其肩,待到竹林深处方显落落精巧别致竹屋。却是一处清幽之地。

院前,两个小孩在嬉戏。一个约莫十来岁稍显羸弱的男孩,一个应许只有七八岁的灵巧女孩。

“两位小朋友,你们好呀!”唐凨笑容可掬的看着两人。

“小朋友?你们几位来此有何事?”两人见对方面生,男孩警惕的回道。

“晚辈东武唐凨,久仰荀硕儒大名,喜读先生之所著《礼》、《诗传》,获益良多,特前来拜会荀老夫子。”唐凨其实并未读过这两本著作,但知道这是荀爽所著。

“你也想要见我外公,那你可有才学,没有才学我外公可是不会随意见的。”小女孩巧脸抬起,骄傲的说到。

“这,我自幼读书,略知一点点学问。”唐凨略有惊讶,也有丝喜悦,这是要考校他吗。而这小女孩说自己是荀爽的外孙女,莫非就是荀采与阴瑜之女。

“也不问你难的,那你算个数吧,只要你答对了,我就去告诉我外公,如果答不对,你们就是小朋友,小朋友我外公可是不见的。”小女孩机智的一笑,想起外公刚刚教会自己的题目。

“好,那请小姑娘出题吧。”没想到眼前这个小小女孩,还挺童趣可爱的,考四书五经他不懂,竟然要考他数学,当真颇为有趣,小女孩来考教他这个大人。看来颇具其聪慧敏捷而有才艺之母荀采的遗传呀。

“听好啦,一个正方形的竹林,如果把它的长增加2米,它的面积会增加28平方米,原来的正方形草坪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小女孩小手一伸,指着前面的竹林。

哈哈,我去,这小女孩出手厉害呀,这要是放在后世,那也是小学的题目啊。略一思索,唐凨便答道“36平方米!”

“姻儿,又在顽皮啦!”这时,拍手声从竹屋里传来,从里面走出两个人来。一位鹤发仍显毅朗的老者,一位风度翩翩的年轻人。

“外公,这个大哥哥好厉害耶,随口就答对了你教我的难题!”小姑娘欢喜的跑到老者的身边,拉着他的衣服叫道。

“晚辈琅琊东武唐凨,仰慕荀硕儒久矣,特前来拜见荀老夫子,叨扰之处,还望见谅。”想必老者应该是荀爽了,不知那位年轻人是谁呢,是其子吗。

荀氏家族是当世名门望族,荀爽与其另外七兄弟,被人称为“荀氏八龙”。其父乃是人称“神君”的荀淑,当时名士李固李膺都曾拜他为师。

“我这里也偶有年轻俊才过来,无妨,几位请上竹楼。”荀老夫子略微一怔,随即抚须笑曰“文若,客从远来,上茶。”

荀爽,字慈明,东汉颍川阴人,自幼聪敏好学,潜心经籍,刻苦勤奋。汉桓帝延喜九年(166年),太常赵典举荀爽至孝,拜郎中,因不喜朝中风气,弃官离去。后为了躲避党锢之祸,逃往海上,又隐遁于汉水滨十余年,近年方回归乡里,潜心著述。

“好的,叔父。”清秀通雅的年轻人打量了一番唐凨众人,应答着。

原来是荀爽的侄子,想必就是荀彧,荀文若!这可是当世大才啊!

“几位年轻才俊,不都是豫州人士吧。”荀彧慧眼三观,其皆是文武之才,开口道。

“我和二弟徐盛是徐州琅琊人士,而我三弟和妹妹则是汝南人士,老夫子果然好眼力,人称”荀氏八龙,慈明无双“,果然名不虚传也,老夫子才学名望闻名于天下,晚辈敬仰不已,特千里迢迢,前来拜见。”

“些许才名,世之恭赞。不知小兄弟,家父何人?”荀爽谦言抚须微微一笑,显然很受用,随即一问。

家父?唐凨笑容戛然而止,略显尬尴,在这汉末他有父母吗,总不能说无缘无故或是机缘巧合蹦出来的吧,稍加思索便道。

“父母在凨很小的时候,便已经不在人世。”唐凨只好简单明了一句带过,显得很伤感。

闻此言,荀爽也淡然一伤,心中想到,兴许只是相貌有些相似罢了,必不会是故人之后。只好安慰一番,随即转移话题。

“凨公子,才学不凡,且不知师承哪方名士?”

“晚辈师承,师承中育!”唐凨不明荀爽何故一上来就问其家父,现问其师承,他想自己有师承吗,从小到大,老师很多,都是在华夏教育之下。

“中育是哪位大师,叔父,你可知道此人呢?”荀彧颇为疑惑。

“中姓是极少的姓氏,此人未曾听说。”荀爽也没听说过中育是何方人物。

“我师傅是位隐士,喜欢闲云野鹤,时常飘忽不定。”唐凨解释道,中育可不是人,哦不是一个人。

“原是如此!”

“既然是高隐之徒,想必诗文也很不错。”荀彧也是自负才学之人,想看看此人是否有真才实学。

“在荀老夫子面前,岂敢班门弄斧,在下亦不及文若大才万分之一。”

“无妨,难得有聚,皆有雅兴,唐凨兄弟当高作一首,不如就应此情此景如何。”

这荀彧分明有让人难堪的意味,考人之急智。唐凨岂能落了颜面,起身望外,只见他缓缓开口,抑扬顿挫。

“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风来笑有声,弄影高窗里。外尘若起扬,空灵有龙卧。”

“妙,妙哉!虽然文体有异却是极好!”荀老夫子惊喜道,此子比前些时日前来,某些自负清高的人强多了。

荀彧也显得很吃惊,此诗文采极佳,亦饱含赞美之意,似乎还隐藏着不凡志向。

唐凨赢得了对方的尊敬和欣赏,话题也逐渐打开。与高人谈论才学、时事,是很有趣味的,亦会互相欣赏。所谓以文会友就是这个道理。

荀彧很赞赏唐凨的诗文才学,而唐凨也很佩服荀彧对时下的分析,也获益不浅,对当今时局有了更新的了解。须知荀彧可是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的人物,岂非常人。

日渐西下,临走之时,唐凨好意委婉的提醒:天下若有变,此四战之地,当早作谋划,不宜久留!

两人心下一惊,看着他们不舍离开竹林后的背影,荀爽对荀彧出言道:此子非常人也!若非太平之功臣,必为乱世之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