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围着庄超,有的练起了刚学会了的南拳,有的扭着腰跳起了热情的桑巴舞,还有的举起双手左右摇摆着,唱起了刚学会的“我爱北京天安门”……一个个憨态可掬的孩子让庄超忍不住再次泪盈于睫,他抱住孩子们,和他们一起唱着这首歌,只觉得心里也渐渐温暖起来,思念母亲的伤痛被孩子们的安慰抚平了,曾经给予的爱在这一刻被折射回自己的身上,一切的付出,都有了最真诚的回报。
通过训练,受训学生的体质得到了普遍增强,一些原本瘦弱不堪的学生长胖变壮,身体状况明显好转。并且,中国教员的言传身教以及培训纪律的贯彻落实,也使得受训学生的自律意识、责任意识明显增强。据一些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在加入中华武术培训班后,一改调皮捣蛋、贪玩懒散的习气,变得懂事很多。现在他们回家后会主动帮助父母干活,打扫卫生,将物品摆放得整整齐齐;主动照顾年幼的弟弟妹妹,并将培训班发放的配额食品带回与家人分享。
在海方活动负责人亨利先生的积极协调下,海方政界人士也对培训工作给予了关注。海地妇女部部长、青体部部长分别多次到培训班检查指导,对中国防暴队促进中海文化交流的作为给予了高度评价。
培训班的成功也再次证明了防暴队党总支的领导和规划是完全正确的。胡运旺政委从到达海地之后制定详细活动方案,明确指导思想,为培训工作指明了方向;各级领导对培训工作高度重视,胡运旺政委、汤志明队长、段中慧联络官等领导先后到培训班检查指导工作,对培训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并实地解决具体问题;从国内远道而来的慰问团国家妇联副主席洪天慧、公安部边防局副局长张崇德将军、广东省公安厅副厅长罗娟、广东边防总队政委衡长福将军、武警学院维和培训中心主任高心满大校等领导先后在胡政委的陪同下专程深入培训班检查指导工作,纷纷亲切寄语,表示赞许和鼓励,为教学组成员全力投入培训工作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确保了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中华武术及文化传播活动作为第五支防暴队积极拓展外联工作的有力举措,是防暴队临时党总支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形成的正确决策,意义深远,提升了中国防暴队在联海团及海地民众心中的形象,在没有外交关系的海地起到了配合国家整体外交的积极作用,充分体现了王光亚大使关于防暴队外联工作的讲话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中国教员也产生了一丝好奇,他们通过翻译问海地的孩子们:你们为什么这么热衷于学习中国文化?
孩子们的回答出人意料却又很简单:我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等我长大了,一定要去中国!
在海地孩子的眼里,来自中国的人都善良、慷慨、真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已经把中国当做了一个梦想的天堂,中国维和官兵曾经给予他们的关爱和帮助,让他们把“中国”两个字深深地镌刻在了自己的记忆中。
在海地,法律规定7-13岁的儿童享受免费义务教育,64%的学龄儿童可获得小学教育。1999年中学毕业会考参加人数达10.2万。城市成人文盲率为57%,农村则高达85%。全国中小学校近9000所,其中私立学校占85%以上,有海地大学等7所高等院校。可以说,能够得到上学机会的孩子仅仅是凤毛麟角,而有机会说出这样的心愿的孩子,更是少之又少。
黄型双队长说:“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将来能带海地的孩子去一次中国。”然而我们知道,海地与中国并没有建立外交关系,可以说,要实现这一愿望是困难重重。
但是,谁能说未来的某一天,这样的梦想不会实现呢?也许这些孩子们真的在长大以后,可以真的踏上中国的土地,来到那个曾在幼时带给他们无限期盼和欢笑的国度,与那些曾经陪伴过自己的中国军人再度重逢,一个拥抱,一个微笑,圆一个曾经的美丽的梦。
我们在期盼着,海地的孩子们,也在期盼着。
那些我们曾经帮助过的面孔
这个故事,是队长汤志明讲述的。
起因是一名美国的民事警察和一名法国的民事警察,平时与中国防暴队的队员们关系比较好,常有来往。有一次,大家在闲聊时,他们无意间提起了一件事,引起了中国防暴队的注意。
原来,海地一名普通警察莱戈·丽斯的6岁女儿娜芙达律·丽斯患了脑瘤,病情加重转脑积水,幼小的生命危在旦夕,急需约1200美元(500美元和25000古德)的医疗费来进行脑部抽水减压手术治疗。可是之前为女儿治病,莱戈·丽斯已经负债累累,他微薄的工资根本无力承担如此巨额的医疗费用,这个家庭已经陷入了绝境。
队员们几乎是第一时间就对这样的遭遇表示了深深的同情,并不仅仅是因为莱戈·丽斯的故事实在很悲惨,更多的还是莱戈·丽斯自身就是一个警察。对于常年在外工作的海地维和人员来说,他们更能对莱戈·丽斯的遭遇感同身受,格外挂怀。从这个警察的身上,他们更多地想到了与自己相隔万里的家人和一种说不出的歉疚。
胡运旺政委听说此事后,高度重视,立刻召开党总支会议并决定———为娜芙达律·丽斯捐款,付出自己的一分力量,拯救这个无辜的小生命,给这位海地同行一份生活的希望。中国防暴队还派员前去动员各个国家防暴队一起来捐款,希望达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效果。
队员们的薪水其实都不高,在很多国人看来,都认为海地维和一定会有极其丰裕的收入,其实并不然,队员们处在海地这样又苦又危险的地方,他们的工资却和国内随便一家普通公司职员的工资相差无几。
但是,队里每一个人都没有犹豫,纷纷慷慨解囊。大家说:自己在海地没有任何开销,不但不买衣服,更不买吃的,连逛街的机会都没有,根本没有用到钱的地方,省下来捐给需要的人,自己心里也高兴。最终,中国防暴队募捐到150美元,折合6000古德。
汤志明负责将捐款送到莱戈·丽斯的家里,当他带着钱到了那间小小土坯房门前的时候,汤志明再一次心酸了。三米高的房子,却看上去随时都要倒塌的样子,土墙已经剥落了许多地方,看上去不但残破,而且黑糊糊,脏兮兮,“像我们国家50年代的房子吧,可能还要更破一点。”汤志明这样形容:“作为一名海地警察,他是有正式收入的,我以为多多少少生活环境会好一些,但是……”
汤志明到来的时候,莱戈·丽斯一家人迎了出来,汤志明代表中国防暴队把捐款郑重地交到了他们手上,一家人对这种中国防暴队及时送来“救命钱”的爱心行动和国际主义精神表示了深深感谢。
然而,汤志明看得出来,他们的脸上依旧没有一丝欣喜,沉重和忧郁笼罩着这一家人,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黯淡的目光中看不出一丝对生活的希望。
汤志明试图和他们多聊聊,莱戈·丽斯却只是摇头,问得多了,也只是苦笑几声,说政府给予的待遇很差,他们为了这个国家出生入死,每天都有生命之忧,可是却没有人关心他们的死活和福利。
这正是作为一名国家公务人员最大的悲哀,从莱戈·丽斯的家里出来,汤志明的心里一直很沉重。一个国家不够强盛,它的福利机构也形同虚设,工作的人得不到基本的保障,又怎么会有人继续愿意努力工作下去。
这样的氛围成为了恶性循环,每个人都各扫门前雪,不管瓦上霜。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没有人会“傻”到去主动帮助自己身边的莱戈·丽斯们,因为在这样的国家里,能够“独善其身”已经不错了,“兼济天下”成为了纸上谈兵的笑话,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使得这个国家的国情就是如此,完全不存在类似于中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良好气氛,更谈不上献一份爱心,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了。
据了解,中国防暴队是任务区第一批给予捐赠的防暴队,也是数额最大的一笔捐款。在中国防暴队的带动下,维和部队和维和警察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响应,这些钱给了莱戈·丽斯家很大的帮助,后来孩子在联海团的帮助下送去了法国进行脑部手术,队员们也总算放下了一颗牵挂的心。
某个夜晚,谢固高和队友们刚刚结束了一天的工作,登上车子开回营房准备换防。
队员们都很疲惫,有些在警戒,有些则靠在车内静静地休息,等待着一会儿可以好好地睡上一觉。
装甲车从马提桑的一条小巷子里穿过,忽然听到一阵喧哗,队员们互望了一眼,立刻决定停下车子,下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巷子里聚集了许多人,正在大吵大嚷着一些话,一时也听不明白。队员们派了一个翻译前去询问,翻译过去问了几句,回来说是一名孕妇躺在那里,马上要生小孩,由于没钱,所以没法雇车去医院。周围的人也都很穷,没有办法给她出钱。
队员们当机立断,立刻冲过去,散开人群,几名队员将孕妇小心翼翼地搀扶起来,放到担架上,然后找来一辆民事警察的车。“快开!救人要紧!赶快去医院!”
司机急出了一头汗,又想快点把孕妇送到医院,又怕开车太快,颠簸中让孕妇不适,从接上孕妇的地方到医院的距离并不远,可是那一天的路在所有队员的感觉中却无比漫长,孕妇不停痛苦的呻吟,懂得医护的队员不时通过翻译安慰着她,要她坚持住。好不容易把孕妇送到了医院,队员们又把孕妇放到医院的担架上。
由于枪支不能进医院,所以队员们只能目送孕妇在医护人员的包围下远去了。这个时候大家才发现,每个人都已经出了一头一身的汗。
后来,放心不下的队员们辗转打听得知:由于救护及时,孕妇得到了很妥善的安排,孩子也顺利产下。一个小生命在中国维和防暴队员的帮助和呵护下呱呱坠地,这样一件喜讯在营地里传开了,尽管那只是一对素不相识的母子,却给队员们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
前文已经说过,海地多垃圾。由于城市排污能力实在糟糕,居民们的垃圾没有抛弃的地方,于是便一股脑地统统倾倒到路边,德尔马斯33街因为有一大片空地,久而久之无人打扫,那里的垃圾便堆积成一座巨大的垃圾山。
每次中国防暴队的队员们经过那座垃圾山,扑鼻的臭气就会席卷而来,每每让人掩耳鼻匆匆而过,避之惟恐不及。
可是日子久了,许多队员就觉得不是个事儿了。在中国防暴队执勤的地区,居然有这样的一堆垃圾,不但有碍美观,自己心里也总是有些不安。于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不用执勤的队员们放弃了休息时间,在胡运旺政委的号召下,扛起铁锹和锄头,向着垃圾山进发了。
烈日当头,挥汗如雨,队员们充分发挥了愚公移山的精神,铁锹把垃圾一锹一锹地铲起,送到运垃圾的车上,再由车子运到专门焚毁垃圾的地方。
看到队员们这么卖力,有几个海地人跑了过来,在旁边观看。显然,他们认为队员们在完成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也许坚持不了多久就会放弃。有几个人还发出了低低的笑声,像在看傻瓜演戏一样,带着不屑的目光扫视几眼,就四散离去了队员们丝毫没有受到干扰和冲击,在中国防暴队的字典里,没有退缩和放弃。只要开始做一件事情,就一定要把它做到最好,尽善尽美。
就这样整整奋斗了一下午,到最后,所有的队员们都一身大汗,满面灰泥,汗味和着垃圾的臭味混在一起,难闻得令人几欲作呕,可是队员们已经浑然不觉,疲惫甚至让他们的嗅觉都已经变得麻木起来,他们奋力地继续着这项艰巨的工作,脑海里只剩下一个信念,就是要把这座垃圾山彻底清除观望了整整一下午的当地人被震住了,他们也被感动了。从开始的冷淡,到后来的犹豫,他们越聚越多,默默地看着中国队员们的埋头苦干。
有些人终于站不住了,默默地回家取来了工具,也加入到清除垃圾的队伍里。随着第一个海地人的加入,越来越多的人也走了进来。有些拿着简陋的扫把,有些拿着盆和筐,尽管大部分的人语言不同,可是所有的人都默默地干着同一件事情。再也没有冷嘲热讽,也没有偷懒耍滑,为了自己所居住的这个城市的美好与整洁,在中国防暴队的带动下,海地的民众终于把心凝聚在了一起。
直到夕阳西斜,垃圾山终于被清理干净了,群众纷纷向队员们表示感谢,队员们微笑着答礼,丝毫没有居功自傲,只是让翻译告诉群众: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在那之后,德尔马斯的空气好了许多,而当地人扔垃圾的现象也渐渐减少下去,最让队员们感到高兴的是,他们每次再清扫路边的垃圾时,都会跑过几个当地人,一声不吭地开始帮忙。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这是最大的进步。
海地时间5月18日上午,第五支防暴队队员在胡运旺政委的带领下,参加了海地伊科民族学校新教学楼和宿舍楼地基工程建设义务劳动。危地马拉维和宪兵队官兵和部分海地民众志愿者也参加了此次劳动。
“胡政委那天出现在典礼上,联海团团长是个危地马拉人,看到胡政委就格外激动,连忙拉着他的手说:‘这就是中国防暴队的政委啊!’还抢上来一定要与胡政委合影,说要与‘中国’合影。”段中慧笑着描述。
由联海团捐建的伊科民族学校新教学楼和宿舍楼,是联海团援助海地教育的慈善事业之一。在高达40℃的气温中,防暴队员们却没有叫一声苦和累,他们推着装满空心砖的小车,一路飞奔,汗水夹杂着泥尘,气喘吁吁却不肯停下自己的步伐,所有的劳动都以最快的速度干净利落地完成。在长达四个多小时的共同努力和紧张奋战后,终于圆满完成了地基平整工程。
6月15日上午,海地伊科民族学校顺利竣工之时,第五支防暴队政委胡运旺与联海团团长、联合国秘书长特别代表埃德蒙·穆莱特、海地国家教育部部长卡布瑞尔·本艾尼、海地当地政府官员等,一起出席了落成典礼。
联合国秘书长特别代表和海地国家教育部长分别在致辞中,高度赞扬中国第五支防暴队为伊科学校重建等海地教育慈善事业所做出的突出贡献,他们分别代表联海团和海地人民感谢中国和中国防暴队。联合国秘书长特别代表埃德蒙·穆莱特和海地教育部部长卡布瑞尔·本艾尼说,中国防暴队致力于海地教育事业的慈善行动让他们非常感动,海地人民会永远记住中国和中国防暴队。
在中国防暴队即将离开的时候,忽然,参加活动的群众和学生代表爆发出一阵欢呼,在路边高高扯起几块简陋的白色纸板打起的横幅,上面是几个海地文字———“Merci China”(感谢中国)。
第五支防暴队入驻海地任务区后,为维和民事警察、维和部队官兵和海地警察、当地群众推车、修车、更换轮胎等100多次。为太阳城群众义诊体检300余人次,送5名生病老人到医院就诊,为30名受伤群众提供紧急救治,还将捡到的手机归还失主,送迷路的海地小孩回家……这一切被海地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在当地社会、群众、联海团和任务区友邻维和部队中广为传颂、备受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