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类生活在特殊社会环境中的儿童是富人家的子弟,有的人很可能会认为,教育这些孩子比教育我们第一所蒙台梭利学校的贫困孩子或墨西拿的孤儿要容易得多,但是他们是如何“被转变”的呢?这些来自有钱人家的儿童,他们被社会所能提供的一切奢侈品包围,似乎享有很多特权。但是,欧洲和美国的老师们告诉了我他们对这些孩子的最初印象,并讲述了他们在消除这些印象时所遇到的困难,引用他们的这些经历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这类儿童不会被花园里的小路、美丽的花朵和周围华贵的环境打动,他们不会对那些穷孩子所着迷的东西感兴趣,所以,他们的老师既困惑又沮丧,因为找不到什么东西能满足他们自身的特殊需要。
如果是穷人家的孩子,他们通常会立刻冲向那些提供给他们的教具,但是如果孩子是来自有钱人家,已经厌倦于精致的玩具,他们就极少会马上对教具的刺激做出反应。一位美国老师G小姐从华盛顿写了下面这封信给我:“孩子们互相从对方手中抢夺东西,当我向一个孩子展示某件教具时,其他孩子就扔下手中的东西,吵闹着围聚在我身边。当我开始讲解某件教具时,他们就都去争抢那件东西。这些孩子对各种教学用具都没有真正的兴趣,他们从一件东西转换到另一件东西,并不仔细思考和欣赏其中任何一件。有个孩子无法在同一个地方多停留一会儿,以至于他没有足够的时间坐下来动手操作任何分发给他的东西。在许多情况下,这些孩子的活动是漫无目标的,他们只是在教室里跑来跑去,毫不在意地损坏东西。他们碰撞桌子,打翻椅子,践踏发给他们教具。有时他们会在某处开始工作,然后又跑开,拿起另一件东西,然后又毫无理由地扔掉它。”
D小姐从巴黎写信给我:“我必须承认,我的经历相当令人沮丧。这些孩子专注在某一项任务上的时间超不过几分钟,他们没有主动性,没有坚持不懈的毅力。他们常常像一群羊似的互相跟从着走来走去,当一个孩子拿起一件东西时,其余的人也想要同样的东西。有时他们只是在地板上打滚,把椅子撞翻在地。”
下面这段简短的描述来自于一所罗马的富家子弟学校:“我们主要关注的问题是纪律,这些孩子在工作上毫无方向,并拒绝接受指导。”
但是后来的情况有所好转:
G小姐继续来信介绍她在华盛顿的情况:“几天之后,那些混乱的令人眩晕的粒子团(指那些不守秩序的儿童)开始有了一定的形状,似乎他们开始为自己找到方向,开始对教具产生兴趣,他们原先看不上这些东西,以为是些愚蠢的玩具。这一新兴趣的结果是他们开始表现得像一个独立的生命了。当某件东西吸引了儿童的全部注意力,别的东西对他就再也没有一丁点吸引力了。这些孩子开始追求他们各自不同的兴趣爱好。
“当孩子发现了某些特别的东西,让他们自发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场战斗就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有时这种激情会毫无征兆地突然来临。有一次,我几乎用尽学校里所有不同的教具,试图激发一个孩子的兴趣,但是没有引起孩子的丝毫关注,后来我偶然向他演示了两块写字板,一块是红色的,另一块是蓝色的,这引起了他对不同颜色的关注。他立刻伸出手来,似乎一直在渴望得到它们,于是他在一节课里就认识了5种颜色。接下来的几天里,他开始操作所有以前不屑一顾的各种教具,而且渐渐变得对它们都产生兴趣了。
“有一个孩子,开始时注意力范围非常小,通过对摆弄一件最复杂的叫作‘长棒’的教具产生兴趣,他摆脱了这种状态。他在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里不断地玩那些教具,学会了怎样数数和做简单的加法,然后,他开始回到简单的教具上来,对这个系列内的各种教具都产生了兴趣。
“一旦儿童发现了让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就会改变不稳定的状态,学会集中精力。”
还是这位老师,对唤醒儿童的个性做了如下的描述:“有两个小姐妹,一个3岁,另一个5岁。3岁的女孩没有自己的个性,她在所有事情上都模仿姐姐,如果姐姐有一支蓝色铅笔,妹妹就会不高兴,直到她也有了一支蓝色的铅笔。如果姐姐吃面包加黄油,妹妹就会除了面包和黄油之外什么东西都不肯吃,诸如此类。这个孩子对学校里的东西丝毫不感兴趣,她只是跟在姐姐后面转,模仿姐姐所做的任何事情。然而,有一天,她开始对红色的立方体感兴趣了,她建起了一座高塔,并且重复了许多次这个练习,完全忘记了她的姐姐。这让姐姐十分困惑,她叫来妹妹问她:‘在我涂圆圈的时候,你为什么要搭高塔呢?’从那天起,这个小女孩获得了自己的个性并开始发展,不再只是她姐姐的影子了。”
D小姐汇报了一个4岁女孩的事情。她在端水杯时完全做不到一点不洒,即使只有半杯水也不行,以至于她有意避免做这样的尝试。但是,在她成功地完成另一个她感兴趣的练习之后,就可以毫不困难地端送水杯了,而且变成专门为正在画水彩画的同学端水,端水的时候还能滴水不洒。
另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是澳大利亚的一位老师汇报给我们的。B小姐的学校里有一个小女孩不会说话,而只会发出含糊的声音。她的父母非常担心这件事,他们曾带她去见一位内科医生,想看看她是否智力发育迟缓。有一天,这个女孩对插座圆柱体产生了兴趣,花了大量时间把木头圆柱体从孔中拔出来再插回去。她怀着浓厚的兴趣一遍又一遍地做完这件事情之后,跑来对老师说:“快来看啊!”
D小姐进一步汇报说:“圣诞节过后,班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似乎在我没有做任何干预的情况下,班级秩序自己建立起来了。孩子们看上去都在忙于自己的工作,而不再像他们原来那样漫无目标,他们自己走到柜子那里去取需要的教具,而以前他们觉得这些教具很没意思。”班级中形成一种工作气氛,以前凭一时兴起选择教具的孩子,现在表现出他们有某种内在自律的需要。他们专注于努力完成艰巨任务,体验到克服困难的真正满足。这些宝贵的努力在他们的性格中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即他们成了自己的主人。”
还有一个事例让D小姐感到很吃惊,事例中的儿童是一个想象力格外发达的4岁半的孩子。当老师给他一件教具时,他不是去注意它的外形,而是立刻把它和自己人格化,不断地和它讲话。而且D小姐发现他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具本身上面,因为他的头脑如此漫无边际,他的动作笨手笨脚,甚至一个纽扣都系不上。突然之间,在他身上发生了不可思议的事情:“我吃惊地看到他的变化,他一个接一个地做练习,并因此让自己平静下来。”
在我们有了明确固定的教学方法之前,这些老师的经历可能被一再重复着,但是他们的经历大多相同。在几乎所有生活幸福并得到智慧慈爱的父母照料的儿童身上,可能也都会发现类似的事件和类似的困难,尽管程度有所降低。心灵方面的难题是与物质繁荣相联系的,这说明了为什么耶稣会说出深深触动每一颗心灵的话语:“谦卑的人是有福的!……哀恸的人是有福的!”①
但是,人人皆为神所召唤,如果他们克服了困难,就都能够对这一召唤做出回应,“转变信仰”的现象就这样发生在了儿童身上。这种改变发生得非常迅速,有的时候几乎瞬间发生的转变往往出于同样的原因。儿童的转变无不发生在他们所专注的某项有趣的活动过程中,与此不同的例子我一个也举不出来,各种各样的转变都是以这样的方式发生的,儿童紧张不安的性格变得安静下来。心情郁闷的孩子恢复了精神,所有孩子都沿着有条不紊的工作之路共同向前发展,他们找到了一种把某种内心能量表现出来的表达方式,从而取得了进步。
这些固着下来的心理能量有一种爆发性的特点,预示着孩子日后的发展。可以把它们比作儿童长出第一颗牙齿或迈出第一步,长出第一颗牙齿之后其他牙齿就会陆续长出来,说出第一个词之后接下来就会说话,而迈出第一步之后,孩子就要开始走路了。
我们遍及全世界的蒙台梭利学校都已证明了这种儿童转变的普遍性,大量幼稚的性格特质消失了,被其他品质取代。而儿童训练中一个最初的错误,可能会成为他精神生活中无数偏差的根源。
正常化
在转变这些儿童的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的是一种心理治疗,这种治疗让儿童回归正常。实际上,正常儿童具有早熟的智慧,学会了战胜自己,生活在平静之中,喜欢有条不紊的工作而不是没有出息的偷懒。当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看一个孩子时,我们会更恰当地把他的“转变”称为“正常化”。人类的真正天性隐藏在他自身之中,这种在胚胎里就被赋予的天性必须得到认识并允许它发展。
但是,这种解释并不能消除儿童转变现象的产生,即使一个成年人也有可能以同样的方式转变,但是这种变化会很困难,可能不会被认为只是一种人性本质的回归。
在一个儿童身上,正常的心理品质可以很容易地茁壮成长起来,偏离常态的状况会消失,就像恢复健康之后所有的疾病症状都消失了。
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观察儿童,我们就会经常地发现,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正常状态也会自然展现出来。尽管因为他们没有得到认可或帮助,这些正常发展的标志会被否定,但是,他们还是会回归生命的本性,怀着对成功的渴望,沿着自己的道路穿越障碍。
甚至可以说,儿童健全的精神力量就像耶稣的声音,给我们上了一堂关于宽恕的课程,不止教了我们七次,“而是七十个七次”①。儿童一次又一次发自天性深处地原谅了成年人,而且不顾后者的压抑和约束,努力茁壮成长,他坚持不懈地奋斗,与可能淹没他正常发展的力量做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