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国秘史:它们为什么能主宰世界?
1492900000048

第48章 德国——铁血时代的狂烈悲歌(5)

于是俄国人闭了嘴——他们刚刚在日俄战争中被日本人打败,这会儿正在忍气吞声励精图治,只好先认了。

但是塞尔维亚人却坚决不肯认这笔账,遂有1914年6月28日的萨拉热窝刺杀事件。

那一天,奥匈帝国的皇太子菲迪南来到了南斯拉夫,在他行进的路途中有6批刺客埋伏,第一批刺客扔出了炸弹,但是菲迪南运气好避过了,但第二批刺客就没那么好对付了,他们在近距离用手枪打死了菲迪南和他的妻子。

应该承认,这次事态是非常严重的——但是,没有证据表明这是贝尔格莱德高层人物所策划的阴谋。

但糟糕的是,同样也没有证据否认这一点。

所有的人都倾向于对塞尔维亚采取强硬措施,所有的人都这样认为。

学生们在示威游行,工人们组织罢工,新闻界严厉地抨击政府,并要求立即报复。

就是现在!

这或许是奥匈帝国一次轻微的报复行动,一次势在必行的冒险。至于欧洲国家,他们理所当然地会提出抗议,甚至措辞还会相当的强硬,但也仅于此罢了,这应该是人们所期待的底线。

国王等待了4个星期,没有采取任何行动。这是顶着公众强大压力的4个星期,他需要一个理由才能够继续坚持下去。

但没有人把这个理由给他。

所以塞尔维亚接到了他们的最后通牒,他们必须要在48小时内对这一最后通牒作出答复。

历史就在这里出现,塞尔维亚发现他们无法在48小时之内收到这份最后通牒,更不用说答复了。

因为首相正在忙于竞选。

因为外交部长正在休假。

在柏林也同样如此,多数议员都已经外出度假,大臣住在乡间别墅里,没有人能够找得到,而外交大臣刚刚结婚,正在外出度蜜月。

没有人想到战争,更没有人需要战争,可是战争已经来了。

整个世界在这场无法送达的最后通牒面前陷入了泥沼之中。

俄国向塞尔维亚保证,他们决不会坐视奥匈帝国欺负塞尔维亚,还有法国。此外,如果德国敢帮助奥匈帝国镇压塞尔维亚的话,就会发现自己打错了算盘,他们将会为自己的一时鲁莽付出惨重的代价。

塞尔维亚在最后通牒生效前3个小时下达了总动员令,全世界的报纸都知道了这一消息,但仍然无法确定——那份最后通牒他们到底见到没有。

战争就这样爆发了。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同年8月1日,德国向俄国宣战。

8月3日,德国又向态度暧昧的法国宣战,同一天,德军进入了比利时。

8月4日,英国以德国进攻中立国比利时为理由,正式向德国宣战。

8月23日,日本向德国宣战。

第二年5月,本来属于同盟国的意大利反戈一击,向老盟友德、奥宣战。

几个月之后,中国的北洋政府在段祺瑞的强烈要求下,也向德国宣战。

……

到战争结束时,全世界共有31个国家宣了战。

惊天浩劫!

血肉横飞!

【归来的战争狂人】

我们注意到——在素以理性而著称的德国人身上,出现了与法国人同样不理性的疯狂行为——这种行为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第一次世界大战让德国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阿尔萨斯和洛林被法国收回,义务兵役制被协约国所禁止,而且德国再也不被允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东岸50千米以内,德国不得设防。

此外还有大批的战争赔款。

德国人沉默了。

如果他们冷静思考一下,就会知道这个结局是必然的。

因为,任何一个通过战争手段而过于强大的军事国家,必然不会符合世界所有国家的愿望,这个现象在战争进程中的表现是,如果有哪一个国家获得了这样的机会,那么他的盟友就会倒戈,彻底将它打入绝望的深渊——这恰恰是一战中意大利突然倒戈的原因,因为意大利决不会任由德国强大之后再让它肆意宰割自己。

所以,任何一个国家如果以自己的武装力量为倚仗,公然挑起战争的话,那对它自己来说绝对意味着一场灾难。

但是德国人却无法接受这一点。

尽管他们是一个理性的民族,但是他们同样也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

于是他们得到了希特勒——正如法国人得到了拿破仑一样。

希特勒原本是奥匈帝国的一个下级士兵,曾经有一天,他与朋友一同去欣赏音乐会——维也纳是音乐之都,每一个德国人都是天生的艺术大师,正如他们是天生的机械大师一样——音乐会中,巴赫的激昂乐曲让全场听众为之肃然,等到曲尽人散,希特勒却不见了。

他的朋友到处寻找他,后来终于在一座楼房的台阶上找到了他。

当时希特勒脸色惨白,双手颤抖,两眼呆滞地坐在台阶上,朋友们吓了一跳,急忙上前问他怎么了。

只见希特勒抬起头来,用颤抖的声音对他的朋友们说道:

“是时候了,是时候了,是我们应该为德意志做点什么的时候了!”

的确是时候了。

他说到了,而且他做到了。

整个德意志都在期待着他的到来——如果有谁在感情上无法接受这样一句话,那我们不妨换一个说法——希特勒在德国的出现并上台,是有其历史必然性的。

这个所谓的历史必然性,跟德国的经济无关,跟德国的政治也无关,跟德国的任何东西都无关——它实质就是德国人在当时国际状态下的行为规律。

这个民族尽管已经长大了——但它远未成熟,此前千年之久的压抑蓄势行将喷薄而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挫折未必触动了他们的理性意识,相反,正像一个初涉世事的年轻人在遭遇到挫折时表现的那样,他还意识不到自己的不成熟,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他们只是觉得自己委屈,一种认为自己已经有了足够的话语权却遭到排斥时的必然委屈心理。

至少——他们也要向谁倾诉一下自己的委屈心情吧?

这无可厚非。

同样,这也是希特勒存在的价值!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希特勒——这个给全世界带来了深重血劫的魔王,他绝非是一个单纯的卡通形象,相反——他的个人品性无可挑剔,他过着纯洁简单的生活,道德上没有任何不光彩的记录,他视钱财如粪土,以其淡薄与坚忍的意志抵斥着弥漫在当时德国社会上的物质享受主义。他不吸烟、不喝酒,是个静默的素食主义者——总之一句话,除了全心全意地为德国人民服务,任何事情他都不感兴趣。

他为德国人民流过血——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并因为战功而获得了一枚十字奖章,他经历过颠沛流离的生活,蹲过监狱——或许你再也找不到比他更理解德国人民苦难的人了。

他爱好音乐和绘画,在艺术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与高雅的品位,他不仅是一个勇敢的战士,而且还是一个人民理想中的绅士。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他还拥有一切领袖人物所具有的智慧与品质!

他果敢,他决断,他有着不可思议的本能——对于这种本能的敬畏,以至于后人怀疑他是一个女性——他有敏锐的直觉,以及无与伦比的个人魅力,他像是天意的化身,在德意志民族最多灾多难的时候降临,率领他们走出埃及;从黑格尔到尼采的德国哲学家所预言、所梦想的英雄,德意志甚至人类的拯救者,难道不可以是希特勒吗?

他就这样走上了历史的舞台——直到把全世界拖入黑暗的劫难为止。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被正式任命为国家总理。

【掠过夜空的污秽羽翼】

在希特勒那由缓慢的男中音渐而提高,终于于极度的沉郁之中猝然爆发的语言魅力是如何一而再、再而三地让大量德国听众激动若狂这个问题上,欧洲甚至形成了诸多的研究流派,普遍性的观点认为——理性的德国人最终没有能够避免法国人的错误,陷入到了群体无意识之中,任由激情与冲动替代了他们的知性,任由具体的形象替代了他们的逻辑思维。

另一个必须要注意的因素是,德国人虽然以理性而见长,但同样也不乏浪漫主义的古典情怀,这种情绪在文学艺术的表达领域中固然是难能可贵的,但将它放在政治背景之下,那就有点错位了。

希特勒正是这样一位善于运用移情与错位来表达他的政治理念的艺术大师!

还有民族主义!

还有绝对的民族主义及其情绪的表达——这是人类智慧之中最缺乏理性的部分,也是所有人类社会、国家与团体赖以维系的最坚固力量——在当时的德国,有谁能够抗拒希特勒所提出来的“民族共同体”这样一个充满了完美主义情调的纯政治概念?

最后是战争——还记得英国人是怎么说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