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动物奥秘追踪
1499100000006

第6章 动物的爱恨情仇(3)

褐鬣狗生下儿女后,最担心的就是幼仔的安全问题。因此,褐鬣狗对子女居住洞穴的建造,考虑得十分周密。刚刚出生的小褐鬣狗住在较小的“产房”洞里。狗妈妈每天细心照顾,按时给孩子喂奶。小狗睡觉的时候,狗妈妈生怕孩子睡得不安稳,常常替小家伙翻身,改变睡姿,挪动地方。经过近半年的精心养育,小狗长大了一些,狗妈妈和它们搬离“产房”,搬入一间有奶妈照料的“托儿所”。奶妈最为平等、公正,对待孩子不分亲疏、远近,一律精心喂奶。小褐鬣狗就在这样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度过了美好的童年。

一年之后,小狗长大了,它们告别了托儿所的集体生活,自己搬入了“单身宿舍”——这是父母为它们准备的特别洞穴,过起了独身生活。虽然儿女长大了一些,可是母狗仍然要送食物给它们吃。褐鬣狗每天都要到野外捕获食物,当它们离家远行时,叮嘱幼仔藏入托儿所,不得外出。它们会留下一条精明强悍的母狗照料家族的孩子,孩子们十分听话,隐蔽洞穴内从不大声吼叫。一旦发现敌情,立刻藏入洞壁上的暗室,谁也休想找到它们。

褐鬣狗对子女充满了爱心,这正是它们能在荒凉的阿拉哈里繁衍生息的真正原因。

雄海马代妻生子

在热带和亚热带水域近岸地区的海洋中,栖息着一种奇特的小型鱼类,它具有马的面孔,龙的身躯,人们叫它“海马”亦称“龙落子”。海马属于鱼纲海龙科,是一种古怪而有趣的鱼类。

海马不仅长相奇特,它的生育方式也很有趣。雄性海马代替雌性海马担负起了怀孕及生育的职责。雄性海马的尾部下方有一个由两层褶皮连接形成的袋子,叫孵卵袋,到了生殖季节,许多雄海马互相靠近,继而分开,开始了旋转木马般的游动。这种行为是相互刺激而进行的,这样的表演要进行很长一段时间。当它们浮出水面时,孵卵袋由于摇摆的作用而胀起。如果雄性海马脑袋后扬,尾巴低垂并在水底游动,这表明雄性要开始交尾。雄性尾部向前弯曲,使孵化袋收紧,排出袋内的水。然后让水再次注满,这种过程会逐渐激烈而频繁。雌雄海马交配之前也要表演一番,它们作着旋转木马般的游戏,身体相互触碰,由水下至水上,再由水上至水下。这样的舞蹈要持续几个小时。交配时雌性海马把生殖乳头插入孵化袋中,10分钟后,当数百枚橘红色的卵塞满孵化袋,雄性海马便会沉入水底,找块安静的水域照顾它的后代。受精卵经过3周的发育,孵化出小海马,当小海马出生时,它们的爸爸用弯起的尾部缠住水草,身体前后摆动,孵化袋慢慢张开,依靠肌肉的收缩,把小海马一只只地挤出来。每批一般1~20只。此时的小海马便要远离父母的保护,在海洋中独立生存了。小海马经过3个月的时间便可以长成成熟个体。

动物的繁殖也有节制

瑞典的一位动物学家经过长年考察后发现,该国南部生活着数量众多的野兔和以野兔为食的红狐。一旦某段时间里野兔的数量明显减少时,红狐们并不“背井离乡、远走高飞”,也不是坐以待毙,而是采取积极的节育措施来减少本族的数量。它们减少参与交配的次数,比正常年景少了一半。那些无缘享受“蜜月”的红狐很顾全大局,自觉地散居在带有后代的狐穴旁边,并不争风吃醋。红狐就是用这种减少繁殖的办法来保存自己的。

蜣螂俗称屎壳郎,全世界共有14500多种,它们大多实行“计划生育”。在产卵之前,蜣螂就为后代的“口粮”忙碌起来。它们挖好一个直径约5厘米、深10~20厘米的地道,地道顶端是宽敞的“贮藏室”。蜣螂们在“贮藏室”里堆满粪球,然后,雌蜣螂开始产卵,它先将大粪球搓成6~7个小粪球,再在每个小粪球上产2~3粒卵,雌蜣螂产满20粒卵就停止了。对于蜣螂的这种习性,人们感到很奇怪,雌蜣螂卵巢内明明不止20粒卵,为什么不多产几粒呢?后来才弄明白,搬运粪球很吃力,小蜣螂又很能吃,为确保每个后代都能茁壮成长,蜣螂不得不用限制产卵的办法来“计划生育”。

栖息在埃及尼罗河两岸的非洲大象,它们非常能面对现实,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繁殖的数量。科学家发现,在尼罗河的一侧林木繁茂,野草遍地,生活在这里的大象用不着担心找不到吃的,这里的母象按正常的繁殖周期,每隔4年生育一胎;而在尼罗河的另一侧,沙石遍地,气候恶劣,植物稀少。对在这里生活的大象来说,食物短缺是经常困扰它们的一个大问题,除了减少生育,没有别的良策,它们与河对岸的大象虽是同一种类,但它们要隔9年才生育一胎,以降低“象口”密度来保持食物的供需平衡。

非洲羚羊也懂得“计划生育”,其方法令人叫绝。有的母羚羊因一时疏忽,怀胎过早,分娩时将是寒冬腊月,对小羚羊的成长极为不利。母羚羊为了不使小宝宝一生出来就面临饥寒交迫的困境,它们竟能忍受艰苦的“负重”,把即将分娩的胎儿留在腹内,推迟分娩时间。待到来年春暖花开时,再让小羚羊降生到这美好的世界。这种奇特的“晚生”本领在动物界是罕见的。

动物如何优生优育

在大自然中,各种动物之间的生存竞争相当激烈。生物学家发现,一些动物为了更好地生存,也能采用优生、优育的办法来适应环境,有些方法简直令人惊讶。和人类一样,有些动物在选择交配对象时能避开有血缘关系的近亲,从而避免了因近亲繁殖而引起的退化等现象。

那么动物是怎样识别它们血缘关系的呢?科学家发现,动物主要是根据体味、声音等,靠嗅觉、听觉和视觉来辨亲的。英国伦敦医学研究所的布鲁斯博士早就发现,雄鼠尿里有一种特殊的气味,雌鼠一闻到它就能辨别这雄鼠是否为近亲。假如嗅出雄鼠是近亲,雌鼠就不会在雄鼠面前发情,它甚至停止排卵,这样就避免了近亲交配、繁殖。

与人类的进化有近亲关系的灵长类属于高度社会性的动物。它们群居在一起,但本群内不婚配。日本科学家对日本的一些猴群进行长期跟踪,发现几乎所有的雄猴到了性成熟时,都要从群体中离开,到别的猴群寻找配偶,成为人家的“招女婿”;而雌猴一直留在群内,直到老死。

海洋中的虎鲸却与此不同,雄虎鲸终生不离开自己的家族。但在本家族内,雌雄兽不交配,只有在两群虎鲸相遇时,雌雄虎鲸之间才会交配。

生长在内蒙古北部草原的野盘羊,体躯健壮,个性凶猛。这种野盘羊本能地忌讳“近亲交配”,即使在找不到同类异性的情况下,它们也不会马虎行事。雄性野盘羊如找不到合适的雌野盘羊,就混入家羊群中当“上门女婿”。这样产下的小羊具有家羊和野羊的双重优势。

动物通过这种“开放性”的社会,进行群体之间的交流,这就避免了因近亲婚配在遗传上给后代带来的种种危害。

驼鹿是世界上最大的鹿,每年8~9月是驼鹿的交配期,公驼鹿开始寻觅和追逐母驼鹿。为争夺母驼鹿,公驼鹿间要展开激烈的决斗。母驼鹿选择获胜者结缘交配,这样能保证生下健康的后代。

生息在中国新疆、甘肃荒漠地带的野骆驼,实行“一夫多妻”制。每到冬季婚配季节,一群中只择留一头最强健的雄骆驼为“新郎”。为了选“新郎”,驼群内的雄驼要展开一场你死我活的恶斗和厮杀。最后胜者得婚,独占整群“新娘”。经过这样去弱留强的优选法,成立的家庭,生下的后代。无疑是比较强壮的,有利于传宗接代。

海狗聪明且理智,它们雌雄交配都选择在秋天进行,并将产仔控制在翌年开春。因为海狗们懂得,经过一个夏天大量的捕食活动,到秋天时海狗们都身强力壮,这时交配再理想不过了,有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

母熊在夏天交配受精,经过一夏一秋捕食,在体内贮存足够的越冬能量,直到初冬,受精卵才开始发育,使胎儿能得到充足的营养,第二年春才产下一只健壮的小熊。

动物界的“好爸爸”

蟾和鱼的好爸爸

在欧洲瑞士、比利时等国有一种助产蟾,它们的繁殖方式在蟾类中是独辟蹊径的。到了繁殖季节,雌雄蟾一起从河中登上陆地,雄蟾始终紧随雌蟾,不时发出高声鸣叫,激发和引诱雌蟾产卵。当雌蟾产卵时,雄蟾就伏在它背上,充当接生员,把产出的胶质卵粘在自己的腿上。雌蟾产完卵不辞而别,由雄蟾去孵化。雄蟾把长长的卵带缠绕在自己后腿上,爬到阴暗的地洞中。只有到夜间,才到河中洗个澡,顺便把卵浸在水中湿润一下。经过3~4个星期的发育,小蝌蚪即将出生,雄蟾到水中浸水时,把卵散放在水中。不用多久,小蝌蚪就出世了,雄蟾这才放心离去。

雄鲑鱼对儿女的照料可谓是呕心沥血。鲑鱼在河里出生,海里长大,最后又回到江河里产卵。雌鲑鱼一生只产一次卵,每次产下几千颗红色透明的卵,雄鲑鱼就在旁边射出水雾样的精液。然后,拨动沙子和砾石,把鱼卵遮盖起来。雌鱼在产完卵后即无情离去,洄游到大海中。守护鱼卵的艰巨任务就落到了雄鲑鱼身上。它日夜守卫,废寝忘食,没有丝毫的懈怠。如有其他动物靠近,它会拼命地咬。3个月过去了,小鲑鱼孵了出来,此时雄鲑鱼也弄得精疲力竭,只剩下几根枯骨了,有的就此死去,有的成了大鱼、水獭的腹中之物,没有一条雄鲑鱼再能回到大海去。

雄刺鱼是鱼类中的慈父。每年春天是刺鱼的产卵季节,雄刺鱼用植物的根茎在浅水处筑好一个窝,在引诱雌鱼到窝里产卵后,就小心翼翼守护在窝旁,任何雄鱼和雌鱼前来,都会立即被驱逐出境。平时,雄刺鱼用它的鱼鳍频频扇动,以向窝内的卵提供平稳循环的富氧水流。待卵孵化成小鱼了,雄刺鱼就把窝的上部拆掉,方便小鱼出入。如果小鱼游得太远,雄刺鱼还会把它们衔入口中,送回窝里。小刺鱼长大了,雄刺鱼才让它们出去闯荡世界。

鸟类的好爸爸

雄营冢鸟对子女的关心是无微不至的。每年4月,雄鸟就开始大兴土木,它用大爪子不断在地面上挖掘,挖出一个深1米、直径为4.5米的大坑,然后收集大量的干树叶、干草等放进坑里,上面盖土,一直堆到几米高。几个月后,雌鸟跑来产卵了。这时,在阳光和雨水的作用下,坑中的树叶、干草已腐烂发酵了。雌鸟在腐烂的树叶中间掘一个洞,往里产卵。雄鸟总是把蛋尖头朝下竖在烂叶中,利用树叶腐化的热量孵卵。坑中温度必须控制在33~34℃,雄鸟每天要作检查。它把脑袋和上半身伸进洞中,就能测出温度的变化。如果温度太高,就扒开一些覆盖在上面的泥土,让里面的热量散发掉一些;如果温度太低,就多堆一些泥土。有时白天扒开泥土,晚上盖上泥土,真是忙得不可开交。经过7星期孵化,小鸟终于出壳,雄鸟的使命才告结束。

雄秃鹫也是“好爸爸”。雌秃鹫在每年3月初产卵,每次产1~2枚,雌雄鸟轮流孵化。小鸟出壳后生长缓慢,要3个月才能长满羽毛。在此期间,雌鸟是不出巢的,一家的食物,全靠雄鸟张罗猎取。秃鹫的胃口很大,单是一只小鸟,每天就要吃很多肉。雄鸟每天辛辛苦苦四处寻觅,一回到巢边,便立刻张开大嘴,把吞下的食物全部吐出,先给雌鸟吃较大的肉块,然后再耐心地给幼鸟喂腐碎肉浆。雄鸟带回来的食物常常给妻儿吃光,自己只好饿着肚子,再出去捕猎,一直到太阳落山还在空中盘旋,寻找猎食的目标。

非洲的沙鸡生活在沙漠地带,水对它们是个严重问题。小沙鸡的饮水问题全靠沙鸡爸爸解决。刚孵出的小沙鸡还不会飞,只得留在巢中,沙鸡爸爸就飞出去为它们取水。黄昏时分,天气已不太热了,雄沙鸡们出发去远至30千米外的地方取水。一到水边,雄沙鸡将身子浸入水中,15分钟后,带着饱浸水分的身子飞回巢穴。巢中的小沙鸡早已翘首以待了,迫不及待地把喙插入爸爸的胸部和腹部,美滋滋地吮吸羽毛上的水滴。雄沙鸡的羽毛有特殊的高吸水作用,据研究,鸽子般大小的沙鸡,其羽毛能吸入一小杯水。这是沙鸡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兽类的好爸爸

在所有哺乳类家庭中,就对家庭的贡献来说,雄狼也许是首屈一指的。雌狼生下狼崽以后,雄狼也在洞穴中陪伴妻儿,只有捕猎时才离开洞穴。为使雌狼恢复健康,雄狼为它猎取食物。当小狼断奶之后,雄狼要给它们喂食。捕到猎物后,雄狼常常先把猎物身上的肉咽下,回洞后吐出来喂给小狼吃。在雄狼的精心照料下,小狼茁壮成长起来。

动物世界的“母爱”

兽类母子情深

河马长相令人生畏,但母河马对子女很温和,在育仔期间专心致志,时刻守卫在幼仔身边。母河马经常把小河马驮在背上或脖子上,这样小河马既感到安全,又十分惬意。休息时,母河马让小河马躺在自己嘴边,如有蚊子叮咬,母河马用大嘴向小河马身上浇洒河水,把蚊子赶走。当要上岸活动时,小河马摔倒了,母河马用嘴把它推扶上岸。在路上如遇汽车,母河马会以身护卫孩子,甚至向汽车发起袭击。万一有谁胆敢侵犯小河马,母河马会变得十分凶狠,张开血盆大口,把对方吓得落荒而逃。

大熊猫爱独来独往,平时不做窝,等快要做妈妈的时候,母熊猫才找一个树洞或岩穴来做产房。刚生下来的小仔小得可怜,如老鼠般大小,只有150克。当母熊猫外出时,不会把小熊猫留在洞内,它或是叼在口中,或是用前肢抱着。

小熊猫长到半岁才能自己走路,这时熊猫妈妈就要教它学习本领了。母熊猫把小仔抱上大树,放在树杈上自己在树上爬上爬下,一遍又一遍地示范,不厌其烦,千方百计地让仔兽早日学会爬树的本领。

母熊猫常常带孩子到河边去,一边饮水,一边给它洗澡,还要教会它游泳的本领。回到竹林里,母熊猫总是掰又甜又嫩的箭竹给小仔吃。

大熊猫的性情十分温和,从不主动伤害人畜。但是,假若有谁胆敢招惹它的孩子,母熊猫也不客气。母子形影不离,又随时进行生活上的示范,直到小熊猫两岁后,母熊猫才让它独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