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对孩子提出的“性”问题,可以先问问孩子,一面让孩子讲,一面考虑如何回答,不要杂乱无章地讲给孩子,如果孩子所说的观点基本可以,就告诉他“你说的很对”。
总之,做老师的不仅要关心孩子的生长发育和学习成绩,同时要重视孩子的精神教育和心理培养。
孩子们对性的兴趣和好奇,是符合自然发展规律的。对孩子们表现出来的各种性行为及提出的各种性问题,作为要接受和容纳,给予正确的引导,要顺其自然地进行性教育、坦诚地回答孩子的各种性询问。而决不应感到大惊失色、回避、隐瞒甚至斥骂孩子。老师要坚决摒弃“无师自通论”、“不要唤醒论”、“封闭禁忌论”等错误观念。性是一种生理现象,也是一种心理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性教育应该从孩子蹒跚学步的儿童期开始,因为早期儿童接受的性问题的准则和观念,对其今后的成长、发育、婚姻、生活等会产生直接的、重要的影响,是他们成年后性心理的重要基础,并能对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性问题有相应的心理承受能力,对增进个人、家庭、社会的幸福和稳定意义重大。
回答不同年龄孩子的性问题,应按孩子的年龄层次各有侧重。回答幼儿及儿童的性问题,其原则是简略、真实、自然,并侧重于认识人的外形讲起,尤其是从男孩与女孩外生殖器的差别讲起。回答小学生的性问题,应侧重于认识人类的新生命始于精子和卵子的结合,为什么及如何保持生殖器官的清洁;以及男孩与女孩在不同年龄逐渐出现的生理变化;认识青春期和两性的第二性征。回答中学生的性问题,应侧重于认识两性生殖器官的构造与功能;认识月经、遗精和手淫;了解怀孕与分娩。对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其侧重点应放在了解性生活是夫妻间表达“爱”的一种正常生理行为,同时要强调这种“爱”的责任意识、安全意识要符合道德规范;认识有关性器官疾病、性病、同性恋等有关性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如何处理好性兴奋、性冲动以及如何处理好与异性同学和伙伴的交往等,并懂得如何保护好自己、如何避免性骚扰,性问题。
6.如何应对学生的早恋
早恋是老师在教育过程中经常碰到的一个棘手问题,老师要想处理好,就应该认识到早恋是必然(生理发展)与偶然(机会相遇)的结合,属于正常(生理发展的必然)中的不正常(不能控制,过早发生)。
对待中学生间的异性交往,第一:不宜夸大性质,大惊小怪,以免伤害中学生的自尊心,第二:粗暴干涉也多有后患,“支持和指导”是唯一的选择。在处理早恋问题时,放任与强行阻止,其结果都是殊途同归:影响学习、影响成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转移、诱导才是合乎规律的对策。以下几点,在经过实践运用后,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老师们不妨作一采纳。
一、老师应争取得到早恋学生的信任,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
由于孩子的身心发育差别较大,又都处于性敏感期,故对早恋者的教育不宜采取集体中公开批评或不点名暗示批评,因为这种方式易给早恋者造成无形的思想压力,进而产生消极抵抗心理,导致师生关系紧张而无法进行深入细致的教育工作。例如:有一天,中午老师在检查清洁时,突然发现课桌边有一张折着的纸屑,捡起来一看,就发现一张恋爱信,内容写得不多,但体现双方很深的情感。这位老师便留了心,把它放在口袋里。事后在没有任何人知道情况下,私下找孩子谈心,并没有吵他们,也没在班上批评,只是细心地讲解,讲清做人的道理,正常对待双方的早恋问题。这样,他们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发生。为此,老师对早恋学生的教育应从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出发,以真诚平等的、循循善诱的个别谈心为基本方法,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
二、引导早恋学生认识到早恋的危害
老师与早恋学生在彼此了解、信任的融洽气氛中,要向早恋学生讲明早恋的危害和中学生对恋爱的正确态度,让他们明确中学生时代是学习的黄金时代,是为一生事业打下基础的时候,此时分散精力去谈情说爱,势必影响学习和身心健康,阻碍自身成才;而且,爱情要求当事人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作为经济上不独立,精神和人格尚未成熟,事业上未定局,个人兴趣、爱好、理想还可能有很大变化,未来人生道路还会遇到许多曲折的未成年中学生,没有条件、没有能力处理这些关系人生命运的大事,只有自觉走出个人狭小的情感圈子,投入到集体中,充分利用这大好时光,努力学习,才能早日成才。
三、指导早恋学生充分发展自我
要想早恋学生彻底地走出早恋的情感误区,老师还必须帮助他们充分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寻找自己的目标。要做到这一点,老师应了解早恋学生的特点,发现学生的特长爱好,培养其兴趣,让其在集体中充分展现自我特长,发现自身价值。
总之,中学生的早恋就像一道严肃、复杂的考题,作为老师一定要掌握一套妥善、有效的处理办法,引导中学生度过恋的危险期,为社会、为青少年的未来代交一分合格的答卷。
7.关于孩子的性骚扰
“性骚扰”现象已经成为人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话题。而对处于青春期的那些男生与此同时女孩,做老师应该在这方面让他们有所认识。
关于“性骚扰”很多女孩子可能都遇到过,但是由于羞耻心的影响,他们往往不愿意告诉老师与父母。如果有人拦住女生,故意挑逗或骚扰,这些人已经触犯了治安处罚条例,严重的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现在,人们将这样的事情称之为性骚扰。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卑劣的人呢?社会上总有一些人喜欢盯梢、挑逗女学生或女青年,他们有的不学无术,在社会上瞎混。有的则性心理不正常,不顾道德准则,只想满足自己的私欲。
依据学生受伤害的严重程度,一般分为五种类型:
第一类:性别骚扰
用与性别相关的歧视、侮辱、诋毁的语言和行为,对待异性或同性,使当事人感到不舒服,不自在,即构成轻微的性骚扰。
第二类:性挑逗
是指骚扰行为带有明确的性引诱,例如东摸西摸当事人的身体,或者出示色情图画,或要求一起观赏某些性挑逗的影片等,使当事人觉得恶心、不被尊重,甚至有被侮辱的感觉,这些都是第二层次的性骚扰行为。
第三类:性贿赂
指骚扰者对被骚扰者提出利益承诺,要求与性有关的行动或好处,如骚扰者提出买东西、带到哪里去玩等等。很多当事人还受到权威的压力,如自己的老师等。
第四类:性威胁
指骚扰者对被骚扰者以威胁惩罚的手段,要求对方给予性接近、或从事带有性的行为,若对方不从,将会遭到报复。
第五类:性侵害或性攻击
这是最直接的性暴力行为,其不只违反了当事人的身体自主权,也威胁到当事人的身体、心理安全,这种伤痛通常不只是肉体上的,而是深及心理层次和一辈子的伤痛。因此,性侵害是性骚扰中最可怕、最严重的一种行为。
8.避免性骚扰的一些方法
当男孩、女孩逐渐长大以后,他们的自尊心和自强意识也会逐渐增强,这个时候,老师就应该教育他们好好保护自己的身体,尤其在现在“性骚扰”的黑手已逐渐伸向他们的时候。
青春期的孩子在意识里应该认识到自己的身体不容任何人侵犯,除了自己的父母外,千万不要随便让人接触。如亲戚.朋友对自己,或者老师对学生的爱的表达,不应靠身体的接触,某些部位是不可侵犯的,如胸部、下身、嘴唇、臀部等,还有一些动作也是轻佻不宜的,包括触摸的过程,有很痒、恶心的感觉等,甚至有些是要求搂、抱,或要求坐在腿上等,所谓“男女有别”就是指男女有界限。这当然不是指男女生互不往来,甚至在同一张课桌子上也要画上界限。
以下是帮助孩子保护的十项建议,老师应该让孩子记牢:
(1)如果外出,应了解环境,尽量在安全路线行走,避开荒僻和陌生的地方。
(2)晚上外出时,应结伴而行。女生衣着不可过于暴露,不要过于打扮,切忌轻浮张扬。尤其是年幼女孩外出,家长一定要接送。
(3)外出时要注意周围动静,不要和陌生人搭腔,如有人跟踪或纠缠,尽快向人多的商场等处靠近,必要时可呼叫。
(4)如果外出,要随时与家长联系,未经家长许可,不可在别人家夜宿。
(5)应该避免早独和家庭外的异性在家里,也要避免去宁静、封闭的环境中会面,女孩切忌到陌生男子的家里去。
(6)在外不可随便享用陌生人给的饮料或食品,谨防有麻醉药物;拒绝别人提供的色情影视录像和书刊图片,预防其图谋不轨。
(7)独自在家,注意关门,拒绝陌生人进屋。对自称是服务维修(如水电工、收煤气费的等)的人员,要告知他等家长回来再说。
(8)晚上单独在家睡觉,如果觉得屋里有响声,发觉有陌生人进入室内,不要束手无策,更不要钻到被窝里蒙着头,应果断开灯,尖叫求救。或拨打110电话。
(9)受到了性侵害,要尽快告诉家长或报警,切不可害羞、胆怯延误时间丧失证据,让罪犯逍遥法外。
(10)中学生要洁身自好,自尊自爱,男女生相互尊重,杜绝轻浮的行为,并远离危险场所。
下面是一位女大学生的经历,相信对孩子尤其是女孩子会有很大帮助:
当时我和小伙伴走在路上,就曾好几次碰到不认识的男性突然上前抚摩我的脸颊,那时我还以为是自己讨人喜欢,没多在意。直到念初一那年,一次颇为恐怖的经历才引起我的警惕。那天下午我从同学家乘车回家,车上人不多,但一个年轻男人总是紧贴着我。
我往边上移,他也慢慢跟过来,还用身体触碰我。到站后,我赶忙下车,没想到他也跟了下来,走在我边上和我搭讪,说令人恶心的下流话,眼睛一个劲地盯着我的身体。我害怕极了,跑进一家食品店,他见店里人多,便边透过玻璃橱窗盯着我,边向前门走去(食品店有一前一后两个门,我是从后门进去的)。我发现那天店里恰好停电,人又较多,便灵机一动,趁他不注意,又返身从后门跑了出来,一路狂奔,当我回头时看见他正在后门张望,也许他在前门等不到我又绕到后门了吧。那天后,我有好长一段时间不敢单独乘车。
还有一次,也是同学聚餐后独自回家,当我正低头匆匆赶路时,突然有一只手向我伸来,我本能地一侧身,见一个青年模样的男人笑眯眯地企图挑起我的下巴,我惊魂未定时,却发现他身后又走来两个流里流气的男人,嘴里还念念有词“这么漂亮的妹妹……”我吓得拔腿就跑……我现在的奔跑速度已大大提高,身边有陌生异性时神经也敏感许多。现在我已去松江大学城读书了,在对此类行为忿忿不平之时,我们这些女生应学会保护自己,尽量不在夜晚单独外出,去远处与朋友结伴而行,尽量往人多的地方走……对那些男性,我想说:请自重,自律;对女孩,我想说:面对突发事件,务必保持镇静,勇敢地保护自己。
而老师在这方面也不应该保守,要让孩子认识到社会的这些黑暗,要让孩子谨记: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