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职业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
1507700000040

第40章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组织保障制度(5)

二是日常培训。建立辅导员不断提高理论和业务素质的日常培养机制。日常培训的目标应该是促进辅导员不断强化应该具备的政治、道德、文化、心理等基本素质,强化应该具备的终身学习的能力、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强化应该具备的指导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指导毕业生就业,教育、管理和服务学生,为大学生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健康咨询和服务,确保学校稳定和应对突发事件等工作能力。培训内容涵盖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等类别,帮助辅导员学习思想政治教育、时事政策、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以及就业指导、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按照学为所需、学有所获、获有所用、用有所成的原则,以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教育培训为重点,以辅导员实际学习需求为出发点,全方位、多层次的开展培训工作。总之,学生工作的全面开展需要有较高素质的辅导员的倾心投入,日常培训可以促进辅导员更新知识、转变观念、深化认识、提升素质,培训应该贯穿于辅导员工作的全过程。

三是专题培训。专题培训是指辅导员在岗过程中,针对工作对象、工作重心和工作水平的不同,以专题形式对辅导员进行新观念、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培训。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形势在不断变化,大学生的思想也将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思想政治和管理工作的内容和形式都在随时随地发生变化。这就要求辅导员必须面对新形势、新情况,不断加强专项技能的训练,加强组织行为、领导艺术、人际沟通、班团组织建设、就业指导、网络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专题培训适用于提升辅导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开展工作的应变能力,也适用于辅导员申请认定职业指导师和心理咨询师等职业能力资格,还适用于针对辅导员队伍中的不同专业背景和其他层次差异的培训。

四是骨干培训。骨干培训就是站在辅导员专业发展和队伍建设的高度,针对优秀辅导员开展的专家化培训,把他们培养成思想政治教育专家、教育管理专家、心理咨询专家、就业指导专家等专家型高校辅导员。高校要选拔推荐一批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不断深造,定期举办骨干辅导员培训班,积极组织学生工作系统的专项工作研究和理论研讨活动,通过社会实践、挂职锻炼、参加国内国际交流考察等多种方式,帮助他们开阔视野,更新观念,不断提高辅导员的专业素质和理论素养,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五是学历培训。中共中央16号文件指出,要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培养和管理机制,选拔推荐一批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进一步深造,攻读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学成后专职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高校要大力支持辅导员在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上攻读相关专业学位,提升辅导员的专业化水平,培养和造就一批辅导员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专门人才。学历培训一般脱产进行,脱产参加学历培训,可以使辅导员从事务性的工作中完全解脱出来,静下心来学习理论,有利于对工作经验和工作规律的反思、总结和升华,使他们真正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专家。有条件的高校可以根据工作要求,在本校推荐免试在职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或单独组考招收他们在职攻读研究生学位。其他不具备条件的高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和机会,推荐或保送优秀辅导员攻读相关专业研究生或第二学士学位,提高学历层次,学成以后回校专职从事学生工作。

六是国外培训。国外培训和研修是提升辅导员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西方发达国家在学生事务管理、大学生咨询与指导方面,有很多理论与方法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高等学校要积极选拔优秀辅导员参加国际交流、考察和进修培训,积极联系国外或港台地区培训机构和专业学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合作培训,促进辅导员掌握学生教育管理的先进技术与方法。从2005年开始,教育部每年选派30名左右辅导员骨干赴英国参加为期三个月的专题研修,帮助辅导员开阔视野,更新观念,不断提升工作水平。

四、高校辅导员培训的现状与管理

培训是辅导员专业发展的最常用方式,但是,我国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培训还处在探索阶段,没有成熟的实践经验,培训的力度和科学性尚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存在明显的弊端。一是培训机构不健全。目前虽有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培训机构,但没有建立科学规范的层次和体系,它们之间职责不清、分工不明,导致出现培训内容重复或缺失等现象。而且校一级培训机构常与学生工作部(处)“两块牌子,一套班子”,难以有固定时间和精力来开展系统培训。二是培训内容不系统。当前对辅导员的培训多集中围绕辅导员的日常工作开展,其内容多停留于对辅导员岗位职责的一般介绍、常规工作方法介绍和总结、相关政策和规定的解读等。由于缺乏对培训工作全局的统筹考虑,培训的内容有明显的滞后性,既不符合辅导员专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又不符合学校和学生的长远需求。三是培训方法单一。现有的培训最为常见的方式是集中学习式的总结报告大会,课堂教学、专题讲座是当前辅导员培训的主要方式。这种形式存在明显缺陷:整齐划一的“满堂灌”培训方式,不能满足辅导员多样化的需求;缺乏交流的氛围和一对一的指导,培训效果堪忧;缺少专业训练的形式,对思想精神层面训练不够,导致有的辅导员在培训后一段时间内对培训的内容保持一定的热情,但不久之后就会消退,回归原样。四是培训师资欠优。目前高校辅导员的培训人员多是高校的专家教授,他们尽管有相当强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毕竟已经脱离学生工作一线多年,对当今时代学生的特点以及学生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缺少客观的把握,容易造成培训脱离实际的问题。

2006年教育部《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的颁布及2007年首批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的建立和正式启动,标志着我国高校辅导员培训体系正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和系统化。根据对高校辅导员培训现状的分析,按照中央和教育部的相关要求,在高校辅导员职业培训管理上需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1.创新培训理念

培训理念的创新是培训工作的先导和核心。要逐步确立“多种方式并举、多种方法并用、知识能力并重、德才学识艺全面协调发展”的培训理念。具体地说,在辅导员培训工作中,要树立以下创新理念。

第一,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人的素质是事业成功的决定因素。培训是开发人才资源,提升人的能力的基本途径。各教育部门和高校应坚定不移地贯彻把德育放在首位的方针,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努力培养一批既懂现代教育理念又通管理科学的专业化、职业化高校学生管理干部。

第二,树立终身教育观念。人不论处于哪个年龄段,都应继续参加教育与学习,且不拘于传统的学习与教育形式。高校辅导员作为一种职业,其自身的发展是职前与职后综合培养的结果。作为职业化的高校学生德育工作者,应把辅导员工作作为个人事业发展与学校宏观发展的有机结合体,而不应该将从事学生工作视为跳板或者是一个临时岗位。

第三,树立团队学习观念。学习不仅包括个体学习,还应包括组织的团队学习,团队学习能力的提高与个体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样重要,要把整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特别是辅导员队伍建设成学习型的团队,促进辅导员队伍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整体提高。

第四,树立学习也是工作业绩的观念。学习好是个人与组织工作出实绩的重要手段,也是工作业绩的一个表现方面,要把培训学习情况纳入辅导员的考核体系,并和奖惩福利以及职业发展挂钩。

2.整合培训内容

为了使高校辅导员培训内容具有针对性,就必须对高校辅导员培训内容进行有效整合,整合高校辅导员培训内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