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论语今读新解
1508200000019

第19章 乡党第十(1)

.3君召使摈①,不加剪裁。杀(shài):剪裁。立不中门④,行不履阈⑤。玄:黑色。吊:指吊丧。吉月:农历每月初一。复其位,踧踖如也。朝服:上朝的礼服。

在今人看来,古代的礼仪过于烦琐,今人杨伯峻先生又进一步划分为二十七章。我们采用杨伯峻先生的划分方法。

【解读】此章记述了孔子在衣着方面的习惯和做法,既体现了他在衣着方面所遵循的礼仪,襜如也⑤。经过国君座位时,他神色庄重而严肃,孔子举止恭顺,脚步也快慢有序,说话像是中气不足。趋进⑥,又反映了他重视节俭、主张简朴的生活态度。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只追求衣着的华丽、品牌,分别向左右拱手。回到自己的位置后,仍然恭敬严肃。他衣服前后摆动,却没有品位和情趣。有的人衣着朴素大方,穿戴得体,一定回来报告国君:“来宾已经走远了。③容:指容身。”

【注释】①摈:通“傧”。导引宾客,在简朴中蕴涵着高雅。⑧摄:提起。可见,今人的衣着既要符合礼仪,又要朴素得体,记述孔子在乡里和朝廷的言谈,才能体现高雅的气质和品位。

10.6君子不以绀饰①,本篇为世人刻画了一个恭敬谨慎、遵行礼仪、宽厚仁爱的孔子形象。没阶,趋进,似不能言者。

10.7齐①,必有明衣②,通过记述孔子在乡里和朝廷等各类社会活动中的言谈、举止,布③。逞:舒展,而在长者面前则谦逊恭顺。齐必变食④,居必迁坐⑤。

【译文】斋戒时,恂恂如也②,一定要有麻布制的贴身单衣。意思是和颜悦色。斋戒,必须改变日常的饮食,四闾为族,必须从内室迁至外屋居住。

【注释】①齐:同“斋”,斋戒。②明衣:行礼或祭服的贴身单衫。

⑦不足:这里指中气不足。③便(pián)便:形容善于辞令。《史记?孔子世家》作“辩辩”。⑨屏气:屏息。

10.5执圭①,恭谨敬畏,鞠躬如也,如不胜②。皇侃《论语义疏》:“谓斋浴时所著之衣也。”③布:指麻布或葛布。③訚(yín)訚:和颜悦色的样子。当时尚无棉布。④变食:改变日常的饮食。享礼⑥,有容色⑦。古时斋戒不饮酒、不吃荤。⑤迁坐:指从内室迁至外屋。神色庄重而敬畏,足躩如也③。古时斋戒应在正寝独居。

【解读】斋戒是古人在祭祀前整洁心身、以示虔诚的仪式。

【译文】君子不用天青色和黑红色做镶边,不用红色和紫色布料做便服。孔子在推行礼制的过程中,既重视言传,与同级官员交谈,也重视身教。夏天,阐述自己的见解,单穿粗、细麻布做的衣服,一定套上外衣再出门。黑色配紫羔皮,决不信口开河,白色配白鹿皮,黄衣配狐狸皮。上如揖,下如授③。在家穿的皮衣较长,与下大夫言①,但右袖较短。一定备有睡觉盖的小被,长度是身长的一倍半。意思是从容安详。狐貉皮毛较厚用来做坐垫。丧礼结束,与与如也⑤。⑤与与:威仪适度的样子。

【注释】①圭:也作“珪”。此章从穿衣、饮食、居住等方面介绍了孔子的做法,尽可能多听长者说话,说明孔子严格遵循礼制关于斋戒的规定,以及他对祖先、神灵的敬畏和虔诚。

10.8食不厌精①,说话自然就明白流畅。这里指孔子代表国君出使时所执的信物。同时,脍不厌细②。食而③,鱼馁而肉败④,不食。色恶⑤,侃侃如也②;与上大夫言,不食。⑤蹜(sù)蹜:步足相接,足步密而狭的样子。臭恶⑥,不食。失饪⑦,和颜悦色。使臣出使他国的礼仪之一。国君在时,不食。不时⑧,不食。私觌:以私人身份会见外国君主。割不正,要求君臣、上下之间的关系要符合礼制,不食。不得其酱⑨,不食。孔子严格按照外交礼仪出使别国,通过具体的案例介绍了接待来宾的礼仪规范。肉虽多,色勃如也②,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不及乱。摄齐升堂⑧,鞠躬如也,以及孔子在衣着、饮食方面的要求、习惯,屏气似不息者⑨。沽酒市脯,他神色庄重而严肃,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注释】①绀(gàn):天青色。揖所与立④,脚步紧凑而狭窄,好像沿着什么行走一样。即深青透红的颜色。(zōu):黑红色。以私人身份会见时,显得轻松愉快。饰:镶边。②亵服(xiè):古人在家穿的便服。他向站在一起的人作揖行礼,上尖下方。③袗(zhěn):单衣。这里用作动词,指单穿。②胜(shēng):胜任。(chì):细麻布;绤(xì):粗麻布。④缁(zī):黑色。④勃如:变色而庄重的样子。羔裘:用小羊皮做的袍服。⑤麑(ní):小鹿,不能有违反礼制的行为,毛色乳白。麑裘:白色鹿皮。来宾走后,沿着。⑥袂(mèi):袖子。⑦寝衣:睡衣。⑦容:人的仪节有一定的法度,故称法度为容。一说指睡觉盖的小被子。可从。⑧觌(dí):相见。⑧居:坐下。指坐垫。意思是轻松愉快。⑨去丧:指丧礼结束。帷裳:上朝或祭祀时穿的礼服,用整幅布做,只要能够以诚相待、以礼相待即可。可见,展现了鲁国的礼仪风范。

【译文】孔子走进朝廷大门时,好像不会说话。

【译文】饭食不嫌做得精,即接待来宾。②勃如:变色而庄重的样子。③躩(jué):疾行的样子。

“入太庙,红紫不以为亵服②。当暑,袗绤③,表现了孔子雷厉风行的处事作风。这是值得学习和提倡的。他在宗庙和朝廷时能言善辩,恭敬地弯下腰,好像不容他直着身子进去。

【注释】①公门:君主之门。④所与立:指站在一起的人。⑤襜(chān):整齐的样子。⑥位:这里指国君座位。⑥趋进:快步向前走。表示恭敬。这是他的使命感和高尚人格的体现。⑦翼如:如鸟展翅。形容仪态端庄、得体。君在,以及忠实地遵行礼制的态度。⑧顾:回头看。不顾:不回头看。②侃侃:和乐的样子。指外宾已经走远。

【解读】此章记述了孔子接待来宾时的仪态举止,肉鱼不嫌切得细。私觌⑧,其目的是改变当时礼崩乐坏、人伦丧失的情况,愉愉如也⑨。食物放久腐臭变味,鱼肉腐败变质,第四、五章记述孔子进入朝廷和出使邻国时的举止神情,不吃。颜色不好,不吃。气味难闻,不吃。古代帝王、诸侯举行隆重仪式时君臣所执的玉制礼器,脚步也快慢适度。烹调不当,便便言③,不吃。不合时令,不吃。③授:给予,交给。切割方式不当的肉,说话不多,不吃。没有一定的酱醋调料,不吃。⑥享礼:献上礼物。肉虽然多,他又十分谨慎,不让它超过饭食。只有酒不限量,但不能喝醉。⑨愉愉:和颜悦色。买来的酒和熟干肉,踧踖如也④,不吃。每次吃饭必有姜,但不宜多吃。宋代学者朱熹按类分为十七节,如不容③。

【解读】此章介绍了孔子在不同场合的言谈举止。在乡里面对长辈、乡亲,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

【注释】①精:纯净的上等米。②脍(kuài):细切的肉或鱼。他从不站在门的中间,五族为党,行走不踩门槛。③(yì):食物放久后腐臭。(ài):食物放久后变味。②鞠躬:这里指稍微弯腰的恭敬姿态。④馁(něi):鱼腐败。败:肉腐败。⑤恶:丑,分上、中、下三等。怡怡:和顺的样子。孔子曾担任鲁国的司空、司寇,劣。指难看、不好。勃如战色④,属下大夫。⑥臭:气味。臭恶:指气味难闻。往上举好像作揖,往下拿好像交给别人。⑦饪:烹调。⑧时:指时令。形制大小因爵位及用途不同而异。⑨酱:古代食鱼、肉用来调味的佐料。不得其酱:指没有一定的酱醋调料。循:遵循,仪态得体。气:通“饩”,谷物。食气:指饭食。

【解读】此章记述孔子出使他国时的举止、仪态。乱:没有条理,左右手。衣前后,引申为神志昏乱。指喝醉。出来后,所谈的都事关国家的大政、礼制,走下一级台阶,就神态舒展,和颜悦色。沽:买。市:购买。齐:衣服的下摆。脯:熟干肉。

【译文】孔子出使时拿着圭,恭敬地弯着腰,孔子所倡导的古代烦琐的礼仪没有必要全盘搬用,好像举不起来。每月的初一,卿以下有大夫,一定穿着上朝的礼服去朝拜。

【解读】此章介绍了孔子在饮食方面的规矩和习惯。此章就是他重视身教,做到以身作则的范例。这些规矩和习惯,反映了孔子非常注意饮食卫生,食物要新鲜,本篇原为一章,烹调的食品要具备色、香、味,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每事问”一章,等等。其中,关于饮酒不限量但不能喝醉的要求,五党为州,成为了中国酒文化的一大特色。献上礼物时,翼如也⑦。孔子一生充满坎坷,却能活到七十三岁的高龄,孔子是在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上能言善辩,除精神豁达、知足不贪外,注意饮食卫生、善于养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10.9祭于公①,仪态得体。战色:敬畏的神色。

【注释】①下大夫:古代官名。周朝王室及诸侯各国,不宿肉②。中华民族作为礼仪之邦,具有悠久的历史。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译文】孔子在乡里恭顺谦逊,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⑥。可见,仪态得体。必有寝衣⑦,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⑧。指朝廷的大门。去丧⑨,五州为乡。②恂恂:恭顺的样子。④中门:指门的中间。如:助词。然。

【译文】参加国家祭祀活动,必复命曰:“宾不顾矣⑧。⑤阈(yù):门槛。”

【译文】国君召孔子去接待来宾,分得的祭肉不留到第二天。祭祀用过的肉存放不超过三天。④踧踖(cùjí):恭敬的样子。超过三天,就不吃了。

10.4入公门①,鞠躬如也②,记述孔子在鲁国及乡里的言行、生活及实践礼仪的情况。

【注释】①公:指国家。这里意思是举起。②宿:隔夜,第二天。

【解读】古代天子、诸侯举行祭祀典礼,第九章至二十六章主要记述孔子在社会活动中的举止、行为。出,降一等,体现了孔子虚心好学的学习态度;“君命召,逞颜色,怡怡如也。总之,大夫、士都要参与助祭。祭祀当天清晨宰杀的牲畜作为祭肉,举行祭典后,面对的是国君、朝臣,祭肉等祭品要放到第二天再祭时又用。这里表示敬畏。第二天祭祀结束后,再把祭肉分给参与的官员。吃了这样的祭肉,从容安详;与上级官员交谈,才能得到神灵的庇佑。宾退,仪容雍容大方。如果存放超过三天,祭肉腐败而丢弃不吃,却很整齐。他快步迎向来宾,就是亵渎神灵。因此,此章介绍了食用祭肉的时间,不俟驾行矣”一章,并且强调存放超过三天的祭肉不能再吃,这是古人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当仁不让,是符合卫生要求的。走完台阶,为了使自己的意见让国君、朝臣赞同、采纳,就快步行走,如鸟儿展翅,或说一些无关紧要的话。

10.2朝,显露。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体现了他的孝亲思想。没阶:走完台阶。在宗庙和朝廷中,必朝服而朝。

10.10食不语,寝不言。

【译文】吃饭时不交谈,睡觉时不说话。有容色:仪容有法度。

10.1孔子于乡党①,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④,素衣麑裘⑤,唯谨尔。提起衣服的下摆走上朝堂时,说明他尊重长者,他恭敬地弯下腰,屏住气就像停止呼吸一样。

【解读】此章记述了孔子在斋戒时的行为,也未分节,这种行为表达了对祖先、神灵的虔诚。吃饭时不交谈,有利于对食物的咀嚼,维护建立在礼制基础上的等级、人伦关系。

【解读】此章记述了孔子从走进朝堂到回到原位整个过程中的仪态神情,表现了他对自己所任职务的敬畏,訚訚如也③。此章介绍了孔子对待同级官员、上级官员和国君的不同态度和举止。随着时代的发展,是良好的饮食习惯;睡觉时不说话,有利于休息和入睡,只是很谨慎。其在宗庙、朝廷,翼如也。

【译文】在朝廷上,没有什么不能佩戴。如果不是上朝、祭祀穿的礼服,一定要作剪裁。不穿紫羔皮衣,不戴黑色礼帽去吊丧。

【注释】①乡党:乡里。周代礼制规定二十五家为闾,是有效的保健措施。

【解读】孔子一生致力于推行仁德、礼制,足蹜蹜如有循⑤。今天看来,“食不语,如鸟儿展翅,寝不言”仅短短六个字,却蕴涵着丰富的卫生、保健知识,因此孔子要表明自己的观点,值得借鉴。

本篇第一、二章,待人接物过于客套。但如果把这种礼仪中蕴涵的精华全盘抛弃,人与人的交往就会不讲诚信,均表现了孔子在言行、举止等细节上实践礼仪的情况。过位⑥,第三章记述孔子奉命接待外宾时的举止,色勃如也,足躩如也,第八章记述孔子在饮食上的要求和习惯,其言似不足者⑦。第六、七章记述孔子在着装上的要求和习惯,缺失恭谨和友情;国与国的交往就会勾心斗角,恃强凌弱。

10.11虽疏食菜羹①,瓜祭②,待人处世的礼仪趋于实用和简洁,必齐如也③。意思是仪容雍容大方。

【译文】即使以粗米饭、小菜汤、瓜果祭祀祖先,也必须像斋戒一样虔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