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圣经故事:爱的胜利
1509900000037

第37章 从火中抽出来的一根柴(2)

1940年7月20日, 约翰·卫斯理在费达巷的一次聚会上, 很坦白地表明了他与伦敦的摩拉维亚弟兄们某些看法上的分歧之处, 谈到结尾, 他呼吁那些和他看法一致的人, 可以起来跟随他. 当场就有20人站到他那一边, 一同脱离了摩拉维亚教会, 转而参加了由马斯费所带领的聚会. 聚会地点是在伦敦的铸造厂. 马斯费从未被圣公会按立为牧师, 但约翰·卫斯理打破圣公会的规条和传统, 特别允许马斯费担任讲道和主持圣礼的职务.

自1739年, 约翰·卫斯理开始露天布道. 他为了要到各处旅行布道, 就开始骑马. 陈福中表示: “约翰·卫斯理从1739年起, 开始露天布道. 一直到他去世为止, 在52年之间, 他的脚踪踏遍英国的每一个角落, 尤其在各城镇、矿区, 和新兴工业区. 他总共旅行了25000哩.”

在约翰·卫斯理的一生中, 他讲道超过4万次;在有些场合, 会众曾超过2万人. 他带领的复兴运动, 震撼了英伦三岛, 使他成为英国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

约翰·卫斯理把他的布道旅行记录在他的日记里, 后来将之出版在一本名为《日记》的书中, 阐述了他一生事奉的细节和详情.

约翰·卫斯理经常一天讲道四五次, 间中还要处理很多事务. 他平日清晨4时起身, 起床后的1小时是他灵修的时间. 他出门骑马时, 经常携带书籍诵读. 他目光近视, 双手捧书, 几乎贴近眼睛. 他那种刻苦勤学的精神, 令人敬佩.

当循道主义盛行时, 约翰·卫斯理的助手——平信徒传道人——既未正式被按立为牧师, 又到处传道, 就引起很多英国国教(圣公会)牧师们的愤怒. 此外, 各地的恶霸豪强, 也不喜欢循道会所宣传的道理, 反对循道会所提倡的消除社会阶级的区别, 不赞同循道会所主张人民一律平等的理念. 加上又有人散布谣言, 诬说卫斯理兄弟两人支持流亡的(法国)查理王子, 企图推翻英国乔治王朝。

结果, 圣公会的保守派牧师、地方上的恶霸豪强、英国的保皇派, 皆因不同动机而到处煽风点火, 竭力攻击约翰·卫斯理, 使他遇到许多危险.

以下列举两个例子:

1741年7月12日, 当约翰·卫斯理在伦敦的查理讲道时, 有人雇佣一些流氓来捣乱, 他们赶着一头野牛进入露天会场, 使尽力气要把野牛赶入群众当中. 但神使这些暴徒的计谋归于徒然;不论他们怎样卖力,这头野牛总在外面打圈子, 一圈一圈地跑, 最后突破暴徒的包围逃跑了.

会众得以平静喜乐地赞美神. 但神有时也允许苦难临到, 考验信徒的信心. 1742年1月25日, 约翰·卫斯理在伦敦的长巷传道时, 有人把大石头抛到屋顶的瓦片上. 顿时间, 石头、碎瓦纷纷坠落到会众当中, 聚会于是受到阻挠.

虽然受到百般攻击和各种危害, 约翰·卫斯理仍骑着马, 风尘仆仆地前往许多偏远的角落传道. 有时他讲完道, 极其疲乏, 却找不到栖身之所; 他唯有睡在地板上, 连保暖的被盖都没有. 他所经历的苦难, 绝非笔墨所能罄述. 很多地方的居民并不慷慨奉献, 他往往没有食物充饥, 只能摘下路旁生长的黑莓来吃.

虽然如此, 靠着神的恩典, 他却因着得以四处传扬福音而满心喜乐. 在他日后制定的循道会12条基本条例, 他以拯救灵魂为最高目标. 他如此写着: “你们除救灵魂之外, 不必做别的事. 你们要用或被用在这工作上. 你们的本分不在乎讲几次道, 但你们要救越多灵魂越好, 尽力引导罪人到悔改的地步, 而且要尽力帮助他们达到圣洁, 因为若不圣洁, 没有人能见主.”

约翰·卫斯理常常从一些平信徒当中, 提拔他们为同工. 有的甚至没有受过教育, 单凭他们有颗事奉主的心, 并有圣灵所赐的恩赐, 这点合乎新约《圣经》的教导.

但这事引起很多当代的宗教人士对他不满. 圣诗“万古磐石”的作者托坡雷迪曾批判约翰·卫斯理贬低了牧师的神职地位, 把神圣的工作托付给一群粗俗无学的人. 许多受过高深教育的人士也发表文章攻击他. 约翰·卫斯理因而撰写许多书籍和小册子来为真道辩护.

他一有空就落笔疾书. 他著作的书籍和小册子累积起来有233本之多。我们很难想象, 这一个马不停蹄、深入穷乡僻壤传道的人, 竟有空闲和精力来撰写这么多种的书. 他的著作范围甚至超越了宗教信仰的课题, 例如他著述了《英国史》、《罗马史》, 还有1册伦理学;另有1本《疾病简易自然疗法》,此书介绍725种药方, 可治243种疾病. 此外, 他精通多种语文, 编纂了希伯来文、希腊文、法文、德文、英文等字典, 并于1777年,主编一份属灵刊物, 即《亚美尼亚杂志》。

约翰·卫斯理的书籍,主要是教导基督徒如何活出完美和圣洁的生活。例如他在1742年所出版的《循道会信徒的品格》;以及1765年所写的《基督徒的完美主简易说明》。他借此书提醒信徒要如何在恩典中成长, 达到完美的地步,直到永世.

还有一件难能可贵的事, 就是他每日都抽出时间写日记, 记录了一天的活动、以及他与一些当代人交接的情况, 或对周围人、事、物的感想. 这使后人对他的心灵世界、生平经历和当代背景有更深入的认识.

早在1758年, 西印度群岛的安提瓜岛有个名叫吉尔伯特的下议院议员到了英国, 听到约翰·卫斯理的讲道后信主得救. 回到安提瓜岛后, 他就继续传扬福音, 在那里建立了循道会, 并有教友200多人. 1769年, 约翰·卫斯理觉得英国循道会应当支援在美洲的工作, 就派宣道士到美洲, 使循道会的工作在美洲很快扩展.

不久, 美国爆发革命, 争取脱离英国的管辖. 1776年, 眼看美国的独立运动就快升级为武装斗争, 约翰·卫斯理催促所有循道会的传道士返回英国, 那时唯有在1771年前来美洲宣道的循道会宣道士阿斯伯里(或译“亚斯贝立”)一人不肯离开美洲, 不愿遗弃当时在美国的7000名循道会教友, 与他们同甘共苦, 这使他赢得美国循道会上下的敬佩.

1780年, 美国正式脱离英国的管辖, 许多教友主张由阿斯伯里来主持美国的循道会. 但阿斯伯里劝他们要尊重约翰·卫斯理的领导地位, 要他们写信请示约翰·卫斯理, 请他来美国视察情况. 但年迈的约翰·卫斯理不良于行, 力不从心.

陈福中指出: “自从英藉收师临阵退缩, 美国的循道会也就没有正式封立(按立)的牧师, 教会的圣礼也就没有人可以主持. … 1784年9月1日, 约翰·卫斯理…按立了两位传道人为执事. 他们是华库和瓦西. 次日又提升他们, 按立他们两人为长老, 以便差派他们到美国的循道会教会服事及主持圣礼. 另一方面, 约翰·卫斯理又按立他多年的密友柯克(另译“科克”)牧师为美洲循道会的监督。”

值得一提的是, 初期约翰·卫斯理不顾圣公会的反对, 鼓励有恩赐的人在未受圣公会按立的情况下作传道人(人称为“平信徒传道人”), 此举是合乎《圣经》所教导的“所有信徒皆祭司”的真理. 可惜过后, 约翰·卫斯理又回到按立授职制度下的“圣职主义”, 认为只有按立的神职人员才能主持圣礼. 这点违反《圣经》的教导, 诚然可悲.

1784年11月3日, 这3位新的英国教牧人员抵达美国纽约. 到了圣诞节, 美国循道会在美国的巴尔的摩(Baltimore)举办了一次年会, 将美国循道会改名为“美以美会”). 大会正式选出柯克和阿斯伯里同为美以美会的会督。

在这大会上, 柯克展示约翰·卫斯理所写的有关建立美洲循道会的手谕,内中提到约翰·卫斯理把圣公会沿袭的第39条规例剔除, 因为这条规例要求教会必须宣誓效忠英国皇室. 在《宗教的条款》上, 约翰·卫斯理剔除圣公会原有的条款中的15项. 至此, 美国的美以美会得以完全脱离了英国的圣公会.

约翰·卫斯理在1783年时已达80岁的高龄, 但他在日记中如此记载: “我至今已经活了80岁了, 感谢神, 我的一生并不辛苦. 我不觉得现在比起25岁时, 有更多的病痛. 这应该归功于: (1)神的能力使我能做他呼召我做的工作;;(2)我每年(布道)旅行了4、5千英里的路程; (3)在白天或黑夜, 我都能随心所愿地安眠休息; (4)每日定时起床;;(5)我恒久地讲道, 特别是在清晨的时光;;(6)我爽朗坦诚的性情. 我天性多愁善感, 但因着神的恩典, 我再也不须忧愁了.

1784年2月28日, 约翰·卫斯理发表了《宣告书》, 把他的领袖权力移交给100个宣道士组成的大会. 此时, 英国已有359间循道会的教堂。

1790年元旦, 87岁的约翰·卫斯理在日记中写道: “我现在真是一个老翁了, 眼目昏花, 手臂颤抖, 嘴唇焦干. 我每天几乎都有缠身不去的发烧. 但是, 感谢神, 我并没有松懈我的工作. 我仍然继续讲道和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