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拿来就用的经济学
1525100000008

第8章 股票的逻辑(2)

其次,牛市中股民要为配股与新股的发行付出额外的代价。因为配股和新股的发行是参照二级市场的价格进行的,二级市场上股价越高,发行价就越高。高价的时候买了新股,到指数跌回的时候,就相当于所谓的“套牢”了。只不过二级市场上的套牢只是股民之间资金的转手而已,你套牢了就肯定有人赚了;而一级市场的这种套牢资金就流向了上市公司,这对股民整体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比如青岛啤酒发行,每股成本价约12.8元,但其净资产只有2元,也就是说股民花12.8元只买了2元的净资产,股民的投资收益率还不如国库券呢。

即使是大牛市,股民也不一定就盈利,特别是我国的股民。因为我国股民实在太过灵活机动了,是真正的“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股民手里的股票进进出出好不快活。在西方一些较成熟的股市,年换手率一般只有30%左右,交易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但是我国的股民的换手率是百分之几百,流通股给股民创造的税后利润可能都不够交易成本,辛辛苦苦赚的那些“指数”都上缴国家养活公务员和给经纪人发工资了,你说什么叫觉悟?这就是新中国股民的觉悟!

说到这儿,有些想入市的朋友几乎绝望了;但有些自信、生猛的仁兄还会义无反顾地投身股市,因为他们相信,这些对整体股民的分析从来不适用于他们,股市有赔钱的,就肯定有赚钱的,虽然赚钱的只是少数,但他们就是那些少数的人。到底能不能赚钱?你想赚钱,那么让谁赔钱?这似乎只有老天爷才知道了。

说到这儿,我们应该对股市有了基本的认识,下面接着聊下去就有了一个共同的基础。但在继续下一章之前我还是先把几个热点的词汇罗列一下,方便读者,利国利民。

小链接1:市盈率

市盈率是指在一个考察期(通常为12个月的时间)内,股票的价格和每股收益的比例。投资者通常利用该比例值估量某股票的投资价值,或者用该指标在不同公司的股票之间进行比较。市盈率通常用来作为比较不同价格的股票是否被高估或者低估的指标。一般认为,如果一家公司股票的市盈率过高,那么该股票的价格就具有泡沫,价值就被高估。然而,当一家公司成长迅速以及未来的业绩增长被看好时,股票目前的高市盈率就可能准确地估量了该公司的价值。

市盈率等于普通股每股市场价格除以普通股每年每股盈利,每股盈利的计算方法是该企业在过去12个月的净收入除以总发行已售出股数。假设某股票的市价为24元,而过去12个月的每股盈利为3元,则市盈率为24/3=8。该股票被视为有8倍的市盈率,即每付出8元可分享1元的盈利。

小链接2:全流通

我国股市成立时制度比较特殊,一家上市公司发行的股票中有很大一部分不能流通(即在交易所公开买卖),包括国家股,法人股等,这就是所谓的“股权分置”或“全流通”问题。一般投资者购买的是可以流通的流通股。这就造成了很多问题,比如大股东(一般都是非流通股)并不关心股价的高低(反正不能卖),他们可以做一些对自己有利但对全体股东(公司)不利的事而不必担心股价会跌,比如转移利润、为他人贷款担保,有的大股东甚至将流通股东看做是“提款机”,把流通股东出的钱当成不要成本的“善款”。这极大地影响了股市的正常发展。目前正在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就是要让所有的股票都可以自由买卖,也就是“全流通”,让股市在制度上走向完善,让其正常发挥作用。另外,如果全流通,则相当于扩大股票的供给,一般情况下会降低股票价格。

小链接3:大小非

非是指非流通股,即限售股,或叫限售A股。小:即小部分。小非:即小部分禁止上市流通的股票(限售流通股占总股本比例小于5%,在股改一年后方可流通,一年以后也不是大规模的抛售,而是有限度的抛售一小部分,为的是不对二级市场造成大的冲击)。反之叫大非(限售流通股占总股本5%以上者在股改后两年以上方可流通,因为大非一般都是公司的大股东,战略投资者,一般不会抛)。解禁:由于股改使非流通股可以流通,即解禁(解除禁止)。“大小非”解禁:增加市场的流通股数,非流通股完全变成了流通股。

非流通股可以流通后,他们就会抛出来套现,就叫减持。通常来说大小非解禁股价应下跌,因为会增加卖盘打压股价;但假如大小非解禁之后,其解禁的股份不立刻抛出来而且如果市场上的资金非常充裕,则可能不会出现股价的明显下跌。

股市为何暴涨暴跌?

2006年到2007年,上证指数从1000多点涨到6000多点,股市上涨了5倍。难道是这两年中国经济一路向好,企业效益翻了5倍?我想只要你没嗑药,肯定知道没那回事儿。那么如果企业的效益没有好到股票那么值钱的程度,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国股市的这轮暴涨呢?

回顾历史,大家会发现自己被股市玩了。从2001年6月23日开始国有股减持,此后是整整5年的熊市。2001~2005年,上证指数从2247点一路跌到998点。大家一度都认为1300点是到底了,没想到中国股市生动地教育了股民什么叫做“一切皆有可能”,股指击穿1000点,真正的深度套牢。正在大家寻死觅活的时候,中国股市居然突然雄起了,2006~2007年一口气涨了5000多点,真是神奇。

要想知道那轮股市暴涨的原因,我们必须去探究其背后发生了什么。我想首先要考虑的是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

给大家普及一下知识,在国有企业上市的时候,全部股本中的国有股和法人股占51%,是不允许买卖的,其余的49%才可以买卖。为什么呢?因为党说咱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有企业要占主导地位,企业的所有权性质不能发生变化,即国家占绝对控股地位。如果经历过高考,你一定对政治课本的这个知识点不陌生,可见经济和政治真是密不可分啊。而到了2001年6月23日,我国推出了国有股减持计划,为什么呢?

大家都知道那个时候有个国企改革,有个下岗工人问题。按说改革就改革呗,下岗就下岗呗,谁下岗谁倒霉。但是你可以这么说,政府不能这么说,这些下岗工人为国家辛辛苦苦了大半辈子,常年拿这么低的工资,没什么积蓄,下岗后生病了怎么办?孩子上学怎么办?为了防止他们造反,咱们的政府还是想得很周到的,建立了一个社会保障账户,为他们存上2万亿人民币,如果工人失业下岗,可以先从这里取钱。听着似乎不错,但是这里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钱呢?要知道,政府也拿不出这么多钱啊,俗话说得好,“收成不好,地主家也没余粮啊”。印钞票?这是绝对不行的,咱们前面讲过为什么了。想来想去,就把主意打到上市公司的国有股上了。

把国有股卖了,卖的钱存到这个账户上不就解决了?当然是按市场价来卖的。谁知,消息一出,股价大跌,全国股民都慌了,因为扩大股票供给势必使股价下挫。没办法,扛不住了,证监会在一年以后决定国有股暂停减持。尽管如此,股市还是义无反顾地下跌。你精股民也不傻啊,大家知道国有股最终是要减持的,有这么个定时炸弹埋在那儿谁敢随随便便往里面冲啊?经济学上这个叫预期,所以说预期是相当关键的。所以中国股市从2001年开始就从来没有牛气过,有很多被套者都等得花儿不知谢了多少回了。

到了2005年,中国政府和证监会出台了股权分置改革计划,这个看上去似乎只是重新包装了一个概念而已,但是事实上这次股改的确很吸引人。它一方面给流通股送赠股作补偿,另一方面又对全流通作了一点限制,就是在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国有上市公司的国有部分股票暂时还不允许卖出,一年以后才可以慢慢地卖。换句话说,大中型国有企业这些原本不可流通的股票在限售期内是不允许卖的,只能等解禁时间到了分批一点一点往外卖。这一改可谓是皆大欢喜,首先把不可流通的法人股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可流通、可变现,这可了不得,当年一元两元买的,现在卖出去是市场价了,赚大发了,大家唯一做的一件事就是蹲在家里天天按计算器算着自己到底赚了多少钱;国有股高兴,流通股东也愿意。什么叫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就是!

看着政府这么认真,把解禁时间表都弄出来了,还有这么多实惠,那咱们小老百姓还等着干吗?赶紧开工往里面冲吧!这就是所谓的稳定了预期,为股市腾出了足够的上涨空间,提供了暴涨的前提条件。但是仅仅有这种想象空间是不够的,资金进去容易,出来呢?要知道,进入的人都是希望着出来能赚钱的,买进是为了卖出啊!

今天你1000元钱冲进去了,明天2000元钱出来不难;今天10000元进去了,20000元钱出来也不难;但是10亿进去呢?这就比较难办了。所谓“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实在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只有牛人才能自信地这么说,因为大有大的难处。比如你10元买的股票涨到100元了,如果只有几千股,那没什么问题,但是如果有几千万股,你怎么卖出去?谁买啊?最后你可能连50块钱都卖不掉,那就是白搭。那么怎么才能安全出来,落袋为安呢?

除非你买的企业效益实在太好,市盈率比较低,看起来很合理,大家愿意买,不过这基本上不怎么靠谱;或者市场太热情了,太奔放了,像打了针一样,对未来特别踏实特别有底气,相信股价还能涨,敢买。正好中国就碰上了这种情况。那几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一片欣欣向荣,又逢2008年的奥运会,太有炒作空间了!

好了,现在什么都有了,那就买呗。可惜的是,很多老百姓还是没看明白,看着股市稍微有点起色,赶紧跑吧!前面被套怕了,每次想跑都没跑成,这次可别错过了,要学习“范跑跑”精神。但是,大资本们看明白了,一些民间资本看明白了,券商资本看明白了,铁血的投机者也看明白了,他们一点点进场,慢慢地在低处接筹码。这些先知先觉者们就是第一股力量。

所谓赶得早不如赶得巧,2005年7月,如果记性好的话,你应该还记得这个关键的时间点,中国启动了汇率改革,扩大了汇率的浮动范围,人民币兑美元比价调整为8.11,于是人民币开始了升值的漫漫征途。于是第二股力量就来了,那就是境外资本、国际热钱。关于人民币升值的逻辑,我们前面已经聊过了,这里不再赘述。

境外资本大鳄,那都是些什么人啊,什么事情没经历过?他们太清楚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什么了,赶紧跑到中国来,肯定没错的。外资既可以买中国的房产,还可以买中国的股票,因为那时中国的股市很安全,才1000多点。那时据有关部门统计,明面上的49家QFII(境外机构投资者)在国内持有的证券资产市值近2000亿元人民币,实际上据不完全统计,有上千亿美元资金从各种渠道流入中国股市。这还是不完全统计,实际上也根本不可能完全统计,天知道到底有多少外资跳进来了!

伴随着外资源源不断地流入,这时中国的股市就开始发烧了,基金开始好卖了,大家见面第一句话就是“今天你买股票了吗”或者是“今天你买基金了吗”。仅在2006年,新基金发行就有89只,规模将近4000亿,其中过百亿的基金就有7只。这就是第三股力量,而且越发不可收拾。到2007年,基金发行了73只,资金募集规模超过4200亿。

终于,最后一股力量,也是最重要的力量进入了股市,那就是数量庞大的民间储蓄,这个时候全国人民已经彻底疯狂了。前面我们讲过中国银行里面的储蓄规模,足以做到买什么就涨什么,绝不打折扣,那是相当彪悍的。钱是个好东西,看着周围炒股的人,只要是个人,脑子没进水,买了股票就能涨,就能赚钱,一夜之间就冒出无数所谓“最牛股民”。既然他们可以,我为什么不可以?全国人民充分实践了“没有最牛,只有更牛”的理念,赶快买吧,买了就能赚,多买多赚,童叟无欺!股市是江湖,炒股是传销,报表是策略,跟庄是战略。如果这些成为投资者的共识,股市想不疯狂都难。有了钱的要上,没有钱的,借了钱也要上。原来只有7000万人炒股,而到2007年底,在证券公司开户的就有1亿人。中国有13亿人,有1亿人在这个江湖混,平均4个家庭就有一户在炒股,这就是全民炒股的群众运动。

每天有几十万人涌入市场,股票市值由2005年底的33430亿增加到15万亿多,上涨了4.5倍,股市一天的成交量高于以往一个月的成交量、一个月的成交量高于以往一年的成交量,整个市场的股票都在不断转手,虚假信息泛滥、内幕交易盛行。股市真是牛到了“无法无天”的地步了。中国政府看到股市太疯狂了,从2006年7月5日到2007年5月15日连续7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大家知道,这是央行货币政策中最严厉的手段了,每上调一次冻结市场资金约2000亿。

但是中国的管理者发现:奇怪了,怎么调一次涨一次?以前的方法不顶用了。中国的股市好像跟政府较上劲了:你调你的,我涨我的。为什么?因为以前股市大涨往往是违规动用银行资金造成的,所以一宏观调控就所向披靡。但是这次股市资金的来源和以前不一样了,货币政策也没辙。不听话是吧?那我就用财政政策,提高证券交易印花税!不信搞不定你!2007年5月30日夜,政府宣布提高印花税率。

这一招实在太过生猛,股市听懂了,明白了政府的决心,暴跌!不跌也不行啊,不跌还不知道你会出来什么更铁腕的手段呢。于是很多人都在骂娘,所有人都不能接受。但是有些人从这里感到了危险,开始想把撤出来的资金转战楼市。他们想既然人民币要升值,那么人民币资产肯定也要升值。在人民币资产中没有比房产更典型、更有前途的投资项目了。资金进入楼市,这个问题更让政府紧张。股市至少是那些还能吃饱饭的人在玩,可楼市关系到民生,那可不得了。于是政府千方百计限制资金大规模进入楼市,出台一系列政策。对那些资本来说真是相当不爽,可谓前有堵截,后有追兵。怎么办?

资本的本性就是逐利,所谓“无利不起早”,想要暴富,楼市又被“严防死守”,其他投资领域要么不能进,要么不容易出,停下来一拍大腿:得,还是回股市去!于是股市又更加疯狂,前面那些担心出来的股民又后悔了:我傻,我真傻!这次一定不要随便卖了!于是一路往上涨。什么?5000点是顶?这才刚上路呢,10000点起,还不打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