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懂经济学的女人更幸福
1525300000022

第22章 爱情不是女人的奢侈品(3)

爱情的基础是物质。那些因为爱情而结合的夫妻,大部分后来都感觉不幸福,反倒那些因为功利而结婚的夫妻,幸福感的比例会超过那些因为爱情而结婚的夫妻。这里的功利,并不是指功名利禄,而是指爱情所必需的物质基础。我国有一句俗语“米面夫妻”,也是说夫妻关系首先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用经济学家的话说,就是爱情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所以热恋中的男女们都应该考虑一个现实的问题,那就是分工问题。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男女分工是最合理的方式。分工不外乎三种情况:一是自身条件互补,男主外赚钱养家,女主内操持家务,共同创造双方赖以生存的物质财富;二是男女结合共同工作,共同赚钱,经济独立,AA分明。三是女人持外,外出赚钱糊口;男人持内,在家操劳。

这些都很符合规模经济的要求,分工合作提高了劳动效率,共同生活降低了生活成本,而且可以维持爱情活动的方方面面。男人和女人就是为了实现各自利益的最大化而进行恋爱、结婚并组成家庭的,不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生存的感情需要,更是为了满足自己生存的物质需要。

虽然在现实生活中,有钱人的爱情不一定幸福,但是没有一点物质基础的爱情,绝对不会幸福。也许暂时还可以,要长久保持绝对不行。在走过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人们尽情享受爱情的甘霖,追求婚姻的自由。但是经历了自由恋爱的洗礼后,却发现自己忽视了一个普通却又至关重要的问题:爱情是要以物质来支撑的。

“博弈论”原本是数学的一个分支,“博弈论”的英文是Game Theory,直译过来就是游戏论、运动论或竞赛论。在游戏竞赛中,双方都在想方设法控制或打败对方,其行为就是博弈。由于博弈理论能够较好地解决对竞争等问题的可操作性分析,成为经济学中一个激荡人心的研究领域。

如果从经济学的视角看待爱情、婚姻问题,博弈理论同样会闪烁出其光辉的一面。一场爱情、一场婚姻,实质上也是一场游戏、一场竞赛,在这场游戏和竞赛中,男人和女人都想彼此“征服”或“打败”对方。当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产生爱的火花的时候,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博弈就开始了。

小毅和依依一见钟情,彼此爱慕,他们最好的策略当然是相互表白。但是他们只知道自己喜欢对方,而对方是否真的喜欢自己却难以确定,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小毅和依依就都没向对方表白。小毅想,要是自己表白了,万一依依对自己并没有好感,那是很囧的事情,所以还是先试探好再说。尽管后来两人已经断定彼此相爱,可小毅和依依仍然是谁也不愿先表白,他们都觉得如果自己先表白了,那就很没有面子了,所以最终他们错失一段姻缘,双方都失落地离去了。

进入热恋状态的两个人,总有一方显得比较主动,他(她)总是会事先为两个人做好一切,而另一方坐享其成。主动的一方总是会想,我会好好爱他(她)的,我要尽可能地为他(她)多做一些事,以表达我的爱。被动的一方则可能会想,她(他)是很爱我的,即使我不做,她(他)也会做好一切的。再如一方非常喜欢整洁,而另一方却很邋遢,整洁的一方忍受不了脏乱差,而邋遢的另一方又不可能去收拾,即使收拾也只是走过场。于是整洁的一方就干脆一个人将卫生包揽了。而邋遢的一方则想,反正对方有洁癖,他(她)总会收拾的,即使他(她)不收拾,对我也没有影响。

经济学家设置的模型是既定的,而现实生活中的人却是变化的,久而久之,干活的一方就受不了了,自己凭什么伺候你?而享受的一方却觉得这些本来就应该是你干啊,于是双方就为你多我少而发生争执,进而升级,两个人就像两只斗架的公鸡,斗得不可开交。

有不少人在外面和人相处,都能够做到相互谅解和忍让,但是回到家里对自己的另一半却不肯忍让,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夫妻之间的博弈不是一次博弈,而是多次博弈。好多人认为,两个人要长期在一起生活,这一次我让你了,还会有下一次,这样让下去,到时你还不骑到我头上去?丈夫为了让妻子听话,而动拳脚威胁,妻子却回了娘家,任谁也叫不回去。但和外面的人相处就不一样了,属于一次性博弈,吃亏占便宜就一次,以后我惹不起你但我能躲得起你。

也正是由于夫妻之间博弈的重复性,夫妻之间的博弈就时断时续。我们平常说的“见不得,离不得”,“争争吵吵,相伴到老”,其实就是对这种博弈情形的形象写照。

现实世界中婚姻是丰富多彩、复杂多变的。有些夫妻却在婚姻的长河中,一辈子能够处于智猪状态,这一方面,你做我的大猪,另一方面,我又做你的大猪,两人相互照顾,相互欣赏,有了矛盾,两个人也能做到相互体谅,相互理解,因而他们的婚姻一直和谐美满。

谁是恋爱中的买方市场或卖方市场

爱情和金钱就像是一对生死缠绵的恋人,爱恨纠缠,分分合合,演绎着缤纷的人生,那在恋爱中,究竟谁是买方,谁是卖方呢?

其实爱情不应该用买卖来形容,任何风花雪月似乎最不应该和钱这种“俗物”沾边了。可我们是食人间烟火的男女,不能在空中楼阁、海上蓬莱谈恋爱,约会时打车、吃饭、娱乐,哪样缺得了钱啊?一旦涉及到钱,你能不能巧妙地应对,让利益和风度兼顾,情意和风险两全呢?

不论是生活在乡村还是都市,大多的爱情行为都是需要用经济支撑的,虽然参加工作之后,时间金贵了,爱情行为便减少了。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倘若花太多时间在恋爱上,必然要牺牲正常的工作时间,或者说赚钱的时间。但是没有了经济支撑,男女都会担心爱情因此离自己远去。

小豆一直渴望拥有一个美满的婚姻,也渴望未来拥有一个温馨的小家,更多地是渴望拥有一份内心的安全感,但是谈过几次恋爱的她都以失败告终。小豆在每一次恋爱中都考虑着为对方省钱,于是每次约会都是在公园里散步度过。刚开始男人很感动,觉得她以后肯定会是贤妻良母的代表,可没过多久,男人就开始以没时间为理由躲避她。事实上是男人感觉跟小豆在一起很无聊,没有一点浪漫的氛围。有人告诉小豆说,所谓经营婚姻,其实也就是经营一种安全感。最典型的,便是把这种安全感与金钱进行最直接的连接。小豆若有所思,于是在这次恋爱时,她主动买好电影票,安排好平时约会的娱乐节目,开始用经济手段来主导自己的爱情生活,不久小豆就携手另一半进入了婚姻的殿堂。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人的金钱价值成倍上升,大幅度提高了爱情生产中所消费的机会成本。现代人很少有罗密欧那样的闲情逸致,拿出大把的时间和精力,躲在朱丽叶窗下,没完没了地说些甜言蜜语。古典时代那种爱情生产方式,已经很难适应现代的生活节奏了。

说到底,爱情是要靠感情与经济为支撑的,经济决定了买方和卖方的市场。曾经,新闻媒体上出现的大款出巨款征婚,美女非大款不嫁之类的新闻,使得人们对爱情开始产生了怀疑,对安全感也产生了某种忧虑。最近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的,说是一位女硕士声言非千万富翁不嫁,此新闻一出,在论坛上引得“嘘”声一片。

这说明,人们在寻找结婚对象前,总是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形成一种择偶标准。如果我们把择偶标准中各因素适当归类,会发现有三个主要条件:身体条件,主要包括年龄、身高、容貌、健康等;社会条件,主要包括学历、地位、家庭背景等;物质条件,主要包括收入、财产、职业等。用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婚姻是一种交易。从找对象到结婚的过程就是寻找目标市场、考察双方需求、认同商品交换条件直到签订交换契约的过程。一般人认为,爱情是一种只讲奉献的非功利现象,但在经济学的概念里,不管爱情是出于何种非理性动机,都会对经济行为作出反应。没有任何爱的付出是完全不需要回报的,表面上是我们爱对方,实际上我们是爱自己,因为所爱之人其实是自我的对象化。

女人如果能聪明地将经济学与爱情结合起来,便可以运用好经济学,理性地对待自己的情感与婚姻。这比盲目地去爱、去结婚,稳妥得多。懂得经济学不仅能让女人懂得理财,变得有钱,而且能让女人在爱情和婚姻中保护自己,过上幸福的生活!

爱情是等价交换吗?

所谓“等价交换”,归根结底还是在平等主体之间达成的一个道德标准。即如果我们说一个交换过程是等价的,那就意味着:一方面,这个过程至少基本落实了基础道德的公平原则;另一方面,处于弱势地位的交换主体往往承认了基础道德的效率原则。但爱情中存在等价交换这一说吗?

爱是等价交换吗?有的人说是,付出多少感情与精力,就会有多少收获,恋爱中的经济不会白白消费掉,经济上的损失总会带来相同的回报。也有人说爱情不是等价交换,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人们总是自私地要求别人爱自己胜过自己爱别人,爱情常常被用来讨价还价。“你可以这样爱我吗?不可以就分手。”“你可以按照我说的去做吗?不可以我可以找别人。”“你可以不要再那样吗?不可以我们就结束吧。”等等。那么,哪种说法是正确的呢?

开出这些条件的人,往往是已经在爱情中付出很少、却得到很多的人。因为他(她)知道,那个人爱自己,所以才有筹码变本加厉,要求更多。爱情不平等,这个我们很早就知道,可我们不知道,因为爱,我们可以变得如此霸道,也因为爱,我们可以沦为奴隶。

等价的感情是少数男女之间单纯的、特有的感情。很多人说要像韩剧那样生离死别的才是爱情,实际上爱情是让人觉得甜蜜、幸福而非痛苦的感觉,爱情也并非要海誓山盟、跌宕起伏。就像真爱往往很平淡,起起伏伏的爱情往往都是小说和电影的情节,为了实现矛盾和冲突,像罗密欧与朱丽叶、牛郎与织女,那样的情节在小说和电影中屡见不鲜。

有时,爱情是一场买卖,你可以用爱买回来幸福,也可以用爱买回来“绳索”。男人的筹码是自由,他们觉得自己是用自由换取了幸福。因为自由对他们太重要了,所以如果他们出卖了自由,他们对买回来的幸福期望值就会很高。女人的筹码是青春,她们出卖自己的爱,想象着等价交换到相同的爱。她们用时间和皱纹来证明自己对爱的坚贞。大家都以为自己为对方放弃了自己最宝贵的东西,所以都理所应当地要求对方给予自己更多。

有一个名叫小蔡的女人,认为即使自己付出再多,男人一旦有钱后也会毫不犹豫地离开。原因是和她同居四年的男友在他大学毕业后就对小蔡提出了分手。当年小蔡高中毕业后就没再读书,她用自己的工资供男友读完了大学四年,好不容易盼到男友毕业,她欢喜地等着男友来迎娶她时,等来的却是男友领着新女友来和她分手。她不够爱自己的男友吗?为什么男友要选择离开呢?套用经济学的理论来说,那就是边际效用递减。就是说,一样东西,当你拥有越多的时候,对你的作用就越小。比方说,你饿了,吃第一个包子特香,第二个很香,第三个还可以,第三四个饱了,第五个吃不下,第六个看到就烦。也就是说,第六个包子的作用为零,甚至为负。从恋爱的角度看,小蔡就是那第六个包子。而她男友后来的新女友却是第一个包子。

这就是说人们付出的不一定能得到与之成正比的回报,但是男女双方在婚姻中是单个的经济自由体,拥有自身的完全产权。婚姻是对耐用消费品的购买,跟一般商品交易不同的是,所付出的不是货币,而是他(她)们自己。每个男女都是一个制造爱情的个体企业,交易的内容是对方的性别差异、物质金钱、权力名声、容貌才气等等。人人心中一杆秤,爱不会平白无故地产生。

爱情等价看似容易,做到却很难,男人容易受到诱惑,女人天性多疑,所以爱情就像跷跷板,很难保持平衡。

爱情最后可能是很平淡的,因为这样的爱情能长久。莎士比亚说过:爱情不是花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的蜜语,不是轻绵的眼泪,更不是强迫,爱情是建立在双方共同基础上的。要和一个男人相处得快乐,你应该多多了解他而不必太爱他,要和一个女人相处得快乐,你应该多爱她,却别想要了解她。

爱情开始了,结束了,不要到处推卸责任。要肯定的是,在恋爱中的男女双方都必须要付出。爱情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不会因为你的一次经济牺牲,换得一纸婚书就有了幸福的保障。它是买卖,是一个不能停歇的买卖,要好好经营。

另外在莎士比亚的喜剧中也曾提到:袍笏登场本是虚,王侯卿相总堪嗤,但能博得观众喜,便是功德圆满时。所以一般人常会把生离死别、痛彻心扉的情感看做是爱情的本质,其实是错误的。如果作比喻的话:爱情更像是烧水,要维持住水温。如果很快让它达到沸点,那水很快就都变成水蒸气了,维持在70℃~80℃是最好的,这样的爱情才能长久。

经济学以人类的自私本性为假设,是研究在资源约束条件下人们如何作出理性选择以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学问,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庸俗的科学”。用庸俗的眼光来观察崇高的爱情,确实让人不习惯和难以接受。但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个问题,总会有不同的答案。

爱情的等价交换就是其中之一,交换是伴随着人类社会进展的生活或者说是生存的一种方式,在不同年代、不同社会,甚至不同的人,采用的办法都各不相同。不管办法如何不同,都只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得到自己没有而又想要的东西,至于付出的过程和得到的结果是否让自己满意就要看个人努力的程度了。

恋爱中女人的优势是什么?

在现实中,聪明的女人懂得利用自己的优势,爱情要有一点儿,但不要浓得化不开,让你失去生命的自由;金钱也是要有一点儿的,但不要多得像奶油把人的心灵蒙蔽住。心里有爱,手里有钱,有一份喜爱的工作,趁着青春美貌,找个与你心心相印、相濡以沫的人是女人最幸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