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懂经济学的男人更成功
1525500000009

第9章 会工作的男人有『钱』途——职场中的经济学(1)

金钱与注意力一起流动——注意力经济

眼球经济又被称为注意力经济,随着社会的发展眼球经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注意力经济为很多的人赢得了巨大的经济利润,成就了很多人的财富。特别是在职场中的男人,面对人才济济的职场,打造自己的职场注意点,往往能成为你职场成功的关键。

著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在对当今经济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时指出:“随着信息的发展,有价值的不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硬通货不再是美元而是关注。”这种观点被经济学家形象地描述为“注意力经济”。

职场上,薪水猛涨、职位高升的人,往往是衣着光鲜,风光无限,由于他们的才学和特殊自我包装意识,注定了他们成为了职员们关注的焦点。有人羡慕,有人嫉妒,有人称赞,更有人暗自慨叹自己怎么没有机会吸引众人的视线。然而,你是否想过,这些经理、主管其实在升职以前就已经靠自己的表现吸引了公司高层的注意,而升职,只不过是这个过程的自然结果而已。当然,想要赢得关注绝非易事,但只要你也想加薪的话,就决不能在企业中如同空气一般让人视而不见,而是应努力抓住领导和同事们的视线,从而获得提升的机会。

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小的时候就曾受过一次深刻的“注意力经济学”的教育。有一天,卡内基放学回家的时候经过一个工地,看到一个老板模样的人正在那儿指挥一群工人盖一幢摩天大楼。卡内基走上前问道:“我以后怎样能成为像您这样的人呢?”老板郑重地回答:“第一,勤奋当然不可少;第二,你一定要买一件红衣服穿上!”“买件红衣服?这与成功有关吗?难道红衣服可以带给人好运?”“是的,红衣服有时的确能给你带来好运。”老板指着那一群干活的工人说,“你看他们每个人都穿着蓝色的衣服,我几乎看不出有什么区别。”说完,他又指着旁边一个工人说:“你看那个工人,他穿了一件红衣服,就因为他穿得和别人不同,所以我注意到了他,并且通过观察发现了他的才能,正准备让他担任小组长。”

确实,在职场中,资源是有限的,这就决定了在社会中,只有少数人能享受到多数的资源。为此,如果有谁能够采取“万绿丛中一点红”的策略,谁就能由此受益,使自己在职场的博弈中脱颖而出。

英特尔公司前总裁格鲁夫在1996年就指出:全世界将会展开一场争夺眼球的战争,谁能够吸引更多的注意力,谁就能够成为下个世纪的主宰。

随着媒体的发展,“注意力经济”的效应也变得无处不在,最典型的成功的例子不得不数足球明星贝克汉姆,贝克汉姆谱写了一个堪称现代最完美的童话:足球场上最锋利的“尖刀”、女性心目中最完美的王子。贝克汉姆在商业运作及成功包装下,最大程度地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吸引了人们极有限的注意力,同时也给自己和社会带来很多的经济点。

从经济学上来讲,注意力经济是指最大限度地吸引用户或消费者的注意力,通过培养潜在的消费群体,以期获得最大的未来商业利益的经济模式。在这种经济状态中,最重要的资源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货币资本,也不是信息本身,而是大众的注意力,只有大众对某种产品注意了,才有可能让消费者购买该产品,而要吸引大众的注意力,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视觉上的争夺,因此,注意力经济也被称为是“眼球经济”。

众所周知,老板在提拔员工时,当然会把机会留给那些给其留下良好印象的人。而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力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此,在企业里,如果一个职员能及早地应用“注意力经济”,控制领导的注意力消费,从而推销自己,那么晋升的可能性就会变得很大。相反,那些未曾消费过领导多少注意力的员工,其提升空间则要小许多。

当今社会是一个崇尚创新的社会,我们的这个时代更是一个崇拜力量和敬仰造势的时代,任何与庞大有力、引人注目等有关联的事物自身就是成功的一种标志。因此,在现实的职场上,能够有效利用这种“注意力经济”来抓住他人的眼球的人,往往是那些职场中的达人。可见,经济学不仅仅是一门纯属理论而不实用的学科,它的很多观点放在职场中,也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经济学指导你的生活:

在眼球决定口袋的今天,谁能抓住别人的眼球,谁就能给自己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职场也是一样,平凡的职员要想吸引别人的眼球,那么你就要善于打造自己职场的亮点,吸引上司的注意,从而使自己脱颖而出。

忠诚比能力更加重要——非稀缺经济

现实的经济往往是由非稀缺经济和稀缺经济构成的。相比于稀缺经济,非稀缺经济或许不是起到关键的作用的,不过它却成为经济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种非稀缺经济不仅仅在经济生活中产生着巨大的作用,同时在我们的职场上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职场中,员工的能力是稀缺资源,而忠诚是非稀缺资源。而在现实中,忠诚似乎已经成为比能力更加重要的东西。

一直以来,传统经济学都这么认为,没有稀缺就没有经济学。但实际上,没有非稀缺照样没有经济学,而且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非稀缺资源比稀缺资源更为重要。一个经济体的质量主要由非稀缺经济相对于稀缺经济的比重决定,非稀缺经济的比重越大,经济的质量越好。

对于非稀缺经济,或许很多的人会觉得疑惑,什么是非稀缺经济?举个例子,奔驰轿车与桑塔纳轿车所耗原料差不多,但价值相差数倍。为什么?因为二者的设计、工艺和生产流程及品牌价值不同。奔驰轿车之所以贵,就贵在它的设计、工艺、流程及品牌上。我们知道,原料是稀缺的,对稀缺资源需求的不断上升导致其价格的不断上涨。但设计、工艺、流程和品牌是非稀缺的,它们一旦通过一个起始成本生产出来之后,就可以以零成本无限复制,对它们的需求增加没有资源约束,其产量完全由需求决定,需求即生产。因此,对奔驰轿车需求的上升,不仅不会导致其设计、工艺、流程和品牌供应的短缺从而推高其价格,反而会使其设计、工艺和流程的单位成本下降,降低其价格。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现实的职场中,这种非稀缺经济也被大为运用。

如果从职场的角度上来讲,员工的能力是稀缺资源,而忠诚是非稀缺资源,但是很多时候,忠诚比能力更重要,并且忠诚产生的效益将不可估量。

随着经济的发展,员工的忠诚这种非稀缺资源,越来越受到很多公司的重视。电子巨头索尼公司的用人标准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想进入公司,请拿出你的忠诚来。”这是每一个想进入索尼的应聘者常听到的一句话。索尼公司认为:一个不忠于公司的人,再有能力也不能录用,因为他可能为公司带来比能力平庸者更大的破坏。

人力资源专家曾经指出,如果结果是一个函数的话,能力就是决定幅度的参数,而忠诚则是决定方向的参数。我们知道,一个人的能力越高,如若缺乏忠诚,其创造的结果就越背离企业的目标。

也因此,许多公司老板宁要一个才能一般,但是忠诚度高、可以信赖的员工,也不愿意接受一个极富才华和能力,但却总在盘算自己的“小九九”的人。小华是一个大学刚毕业的男孩,在刚进入公司不久领导就发现他有欺上瞒下的性格,业务也是半路出家谈不上精通。不过,他对领导交代的事情绝对是第一时间办得妥妥当当的,对底下的员工却经常没个好脸色对待,听到他以不耐烦的话语对待同事或下级员工真的不是一两次,但就是这样在同事中不受好评的人,领导却依然很看重,并已经有提拔的意思透露了出来,这也让很多的人想不通。后来才知道,因为小华一直以来对公司都很忠诚,公司经过了几次的危机,小华一直都不离不弃与公司患难与共。忠诚成为他在领导眼中的一个重要的品牌。

当然,我们并非否定能力一味追逐忠诚,只是一个聪明的领导会在能力与忠诚之间选择一个恰当的平衡点。而职场上两个因素能达到双高,当然是一种皆大欢喜的好局面。不过,若不能,就会在两者之间有所偏重,在能力与忠诚的天平之间增减砝码,很多领导往往会选择放在忠诚这一边。现实中,如果个体对组织不忠诚,他可能就不按照组织的命令去进行行为选择,将不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如同军队打仗一样,只有上下一心,才能保证在战争中取胜。而如果集体中的不同的人各有各的打算,就会出现混乱的情况,被对手打败。这就是这种非稀缺资源在现实中的重要作用。

李明是一家软件公司的工程师,在业界小有名气。2009年李明离开了该公司,准备进入一家新的实力更加雄厚的公司继续从事软件开发工作。由于新公司与原公司业务相关,新公司经理在面试的时候要求他透露一些他主持的原公司开发项目的情况,但李明马上回绝了这个要求。理由很简单:“尽管我离开了原来的公司,但我没有理由背叛它,现在和以后都是如此。”

第一次面试就这样不欢而散。出人意料的是,就在李明准备寻找新的公司时,却收到了直接录用的通知,上面清楚地写着:你被录用了。因你的能力与才干,还有我们最需要的——维护公司利益。作为公司的一分子,你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你的任何行为和语言,无不关系到公司的形象和发展。

可见,现实中的这种内在非稀缺资源很重要,它将影响整体局势的运行。上面的例子就充分阐释了职场中忠诚这种非稀缺资源的重要性。也因此,开发自己的非稀缺资源也是职场上不断走向成功的一个重要的手段。作为职场中的男人,你要善于发掘自己的非稀缺资源,发展自己在职场中的非稀缺经济点,使之成为自己职场升职加薪的法宝。

经济学指导你的生活:

非稀缺资源,虽不像稀缺资源那样无可替代,但是在职场中,相对于能力这种稀缺资源,忠诚这种非稀缺资源却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

没有卑微的工作,只有卑微的心态——充分就业

在经济学上,充分就业也被称为完全就业,它指的是除了正常的暂时不就业,所有的人都找到合适的工作,没有浪费的现象。在职场中,很多的男人对于工作总是抱着挑剔的态度,对于辛苦一点儿的工作他们嫌累,对于一般的工作他们觉得不值得一干,然而却使自己一直处于失业状态。这就是他们没有认识到充分就业的结果。其实,世上本没有卑微的工作,只有卑微的心态。

充分就业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于1936年在其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的概念。凯恩斯指出,充分就业并非人人都有工作。失业可以分为由于需求不足而造成的周期性失业和由于经济中某些难以克服的原因而造成的自然失业。实现了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或称充分就业的失业率,或长期均衡的失业率。据经济学家分析,在正常的经济发展情况下充分就业率应该是就业率在95%以上。

“充分就业”实际上是一个有多重含义的经济学术语。历史上曾被描述为不存在(或仅存在最少量)非自愿失业情况下的就业水平。而今天,经济学家用最低可持续失业率概念来描述可以长期持续的最高的就业水平。

从经济学上来讲,一个国家的整体的就业率与人们就业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社会的就业问题,西方的一个社会学家曾经套用了鲁迅先生的一句话,社会中的就业点就像海绵里的水,完全掌握在个人的手中,只要你肯去挤就会有的。

可见,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失业与就业的关键还是在个人的,特别是个人的心态。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人对工作的要求几近苛刻,福利不好的不想干,工作强度高的嫌累,工作风险高的,害怕担责任。结果挑来挑去还是没有找到工作,白白浪费社会就业资源。这一切源自于自己的工作态度不端正。

日本有个叫野田圣子的人,刚参加工作时,曾在帝国酒店当职员。职业培训期间,她负责清洁厕所。圣子从来没有干过这种脏活,一伸手下去就恶心得想呕吐。

有一天,一位与圣子一起干活的前辈擦完马桶后,居然盛了满满一杯厕所水一饮而尽!前辈意在向她证明:他清洁过的马桶,干净得连水都能喝。

这件事对圣子教育极深,她意识到没有极端认真负责的态度,就没有资格肩负起任何社会职务。于是她当时就下定决心:就算是一辈子洗厕所,也要做一个最出色的洁厕人。培训结束那天,圣子擦完马桶后,照样盛了一杯厕所水喝下。后来,圣子当上了日本的内阁大臣,时年仅37岁,是内阁最年轻的阁员,也是唯一的女性。谁能想到,内阁大臣的生活道路,竟是从洗厕所开始的。

可见,这个世界,没有卑微的工作,只有无知的心态。我们常常听到身边的人抱怨说:这种小事也让我去做,真是丢死人了。做这种工作哪有出息啊?我宁可在家里闲着,也不去受那份罪。其实,他们恰恰忘了:每个工作都有它的价值所在,工作没有高低贵贱,只有做得好或者是不好。

其实,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值得我们用心去做,我们没有理由看低看贱自己的工作。世界上没有可藐视的工作,也没有低贱的工作,只有卑微的工作态度,我们的工作态度完全在于我们自己。只有不看轻自己工作的人,才会成就大事,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大学毕业那年,陈明明被分到英国大使馆做接线员。在很多人眼里,接线员是一个很没出息的工作,然而陈明明却在这个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把使馆所有人的名字、电话、工作范围甚至连他们家属的名字都背得滚瓜烂熟。当有些打电话的人不知道该找谁时,他就会多问,尽量帮他们准确地找到要找的人。慢慢地,使馆人员有事外出时并不告诉他们的翻译,只是给他打电话,告诉他谁会来电话,请转告什么等等。不久,有很多公事、私事也开始委托他通知,使他成了全面负责的留言点的大秘书。

有一天,大使竟然跑到电话间笑眯眯地表扬他,这可是一件破天荒的事。结果没多久,他就因工作出色而破格去给英国某大报记者处做翻译。该报的首席记者是个名气很大的老太太,得过战地勋章,授过勋爵,本事大,脾气大,甚至把前任翻译给赶跑了。她刚开始时也不接受陈明明,看不上他的资历,后来才勉强同意一试。结果一年后,老太太逢人就说:“我的翻译比你的好上10倍。”不久,工作出色的陈明明又被破例调到美国驻华联络处,他干得同样出色,不久即获外交部嘉奖……

当你在为公司工作时,无论你在哪个位置上,都不要轻视自己的工作。小事情其实正是大事业的开始。既然接受了这个职业,接受了这个岗位,就必须接受它的全部,而不仅仅只享受它给你带来的好处和快乐,就算是屈辱和责骂,也是这个工作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