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不可不知的文史知识(世界篇)
1528700000041

第41章 邮政交通(1)

邮政邮件

SOS的由来

SOS是国际莫尔斯电码救难信号。1903年,第一届国际无线电会议在德国柏林召开,鉴于当时海难事件频繁发生,造成很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会议提出专门为船舶遇难确定无线电信号,但是会议没有确定。直到1906年第二次会议时,确定使用“SOE”作为遇难信号,但是字母“E”在莫尔斯电码中是一个点,不容易区分,便改为“SOS”。其准确、简短、连续而有节奏,容易拍发和阅读。

邮政编码

邮政编码是邮电部门为实现邮政现代化而采取的一项措施,源于英国。西德(今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邮政编码的国家。至1988年初,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行了邮政编码制度。邮政编码由阿拉伯数字组成,代表投递邮件的邮局的一种专用代号,也是这个局投递范围内的居民和单位通信的代号。

首日封

首日封是指某一套邮票发行的第一天,把邮票贴在信封上,加盖当天日戳,或加盖为这套邮票而特制的纪念邮戳。邮政部门每次在纪念邮票或特种邮票发行时,专门印制的首日封称“官方首日封”。团体和集邮者自动印制的首日封,称“自制首日封”。世界上第一枚首日封是1923年9月美国集邮家乔治·林搞起来的。首日封名贵之处就在于这种邮戳只盖一天。

邮票齿孔的由来

邮票的齿孔是利用打孔机打穿小孔洞或压痕,目的是为了方便邮票的撕开使用。已撕开的邮票边缘凸出的部分称为“齿”,凹进的部分称为“孔”。邮票的齿孔,即方便了邮局和用户,又可以使集邮者根据齿孔的疏密和形态等异同,作为鉴别邮票真伪和区分版别、年代的重要依据之一。齿孔是邮票外观的一个重要特征。世界上最早的邮票没有齿孔,到1854年在英国首先出现有齿孔的邮票。

邮票打孔机的由来

由于早期的邮票没有齿孔,所以撕起来很不方便。1948年的英国一家小酒吧里,一位客人用邮票寄信,但是他把邮票折了印,还是不敢撕下来,旁边的一位客人取下西服领带上别针,在这枚邮票与其他邮票的连接处刺了几行整齐的小孔,然后将这枚邮票干净利落的扯了下来,并小心翼翼地贴在信封上。这样弄下来的邮票,四周有一圈波浪线似的齿纹。反而显得别致而美观。发明家亨利·阿察尔仔细观察过程后,回去后潜心研究邮票打孔机,不久,邮票打孔机就在阿察尔的手中诞生了。英国邮政部门看了样机后,立即采用了。打孔邮票用起来十分方便,深受邮政人员及寄信人的欢迎。

第一封航空邮件

邮件分平信和快信两种方式,航空邮件属于快信。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邮件发给远方的收件人。世界上第一封航空邮件源自于美国一次飞行大赛,其中一名年轻的飞行员汉弥登,身穿夹克,腰缠多条充气自行车内胎,以防万一,用于迫降。重要的是,他随身携带了一封纽约市长给宾州州长表示敬意的一封信,这就是历史上的第一封航空信。

邮筒的由来

邮筒是供邮信人投寄信件的信箱。可最早的邮筒并不是现在这样,而是一只靴子。相传在1488年,由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的率领的船队在海上遇险,除他本人乘坐的那只船得以幸免外,其余船只全部遇险,部分船员下落不明。迪亚士返航前命令部下给可能生还的同胞写了一封信,放在一只靴子里,挂在海边一个枯树枝上。一年以后,葡萄牙的另一位航海家途经此地“收”到了“邮筒”里的那封信。便在当地修建了一座小教堂,纪念遇难的同胞。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教堂附近兴起了一个村镇,靴子“邮筒”的故事被广为流传。此后,靴子“邮筒”逐渐演变成今天我们投信所用的邮筒。

邮票的由来

17世纪,英国已经创办了国家专营的邮政事业,当时寄信是按照邮程的距离和信件的页数,收取邮费,是需要收信人付费的,但是经常有一些人付不起邮费,让邮递员白辛苦一趟,把信退回去。后来有个叫罗兰·希尔的人建议政府印一些邮票,由寄信人购买邮票贴在信封上作为邮资已付的凭证。从此,就产生了邮票。

1840年,在罗兰·希尔的提议和促进下,世界上第一枚邮票正式发行,邮票的图案为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侧面浮雕像,面值1便士,用黑色印刷,被人们称之为“黑便士”的邮票。这枚邮票一直沿用了40年之久。

邮戳的由来

世界上第一枚邮戳比邮票要早得多,比世界上第一枚邮票——黑便士邮票还要早179年。世界上第一枚邮戳是由英国亨利·比绍普在1661年创造的。该邮戳圆形,分上下两格:上格写月,下格写日。最初只用于收寄伦敦的信件,至18世纪,扩大到英国殖民地,开始普遍使用。我国使用的邮戳是1872年的“海关小邮戳”,自1957年元旦起,邮电部门规定全国统一使用日戳。

明信片的由来

明信片是由德国画家和一名邮局职员共同发明的,据记载,1865年10月的一天,这位画家想把自己的一幅精美的画寄给朋友作结婚纪念品。但是邮局却没有能装下画的信封,此时邮局职员建议画家将收件人地址、姓名等一起写在画片背面寄出,果然寄出成功,这样,世界上第一张自制“明信片”就悄然诞生了。1869年,奥地利一位博士建议开发明信片,并将其列为印刷品邮件。奥地利邮政部采纳了他的建议。同年10月1日,明信片在维也纳邮局正式发行。因此奥地利成为世界上发行明信片最早的国家。我国第一套明信片由清政府发行于1896年,为竖长方型,左上角印有“大清邮政”字样、蟠龙和万年青图案。

集邮的由来

自世界上第一枚邮票诞生后,它就具有了“双重价值”。一是具有固定邮资的价值,二是具有欣赏、艺术的价值。1840年5月1日,“黑便士”邮票诞生的当天,大英博物馆的约翰·格雷博士便到邮局专门买了这种邮票,当做纪念品精心地珍藏起来。此后,每发行新的邮票,他都收藏,多年后他出版了一本早期的邮票目录和一本集邮贴册名录。但是“集邮”一词则是法国巴黎人乔治·艾尔潘创造的。

随着集邮的发展,邮票的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史料性、娱乐性在人类文化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同时邮票也成为“商品”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交易。

小本票的由来

小本票,又称邮票小册。为便于用户携带使用,将一种或几种常用面值的数枚邮票连印在一起,装订成小本册。其特点是:配有简单的或精美的封面、封底,并印有与邮票相关的图案或文字说明;小本里面的邮票与全版张的图案、面值、刷色等基本相同;通常邮票上有一边或二边无齿;一般按邮票面值出售。1895年,卢森堡最早发行了小本票。

票中票的由来

为了某种特殊的纪念意义或宣传的需要,将曾经发行过的邮票印制在新发行的邮票中,这种邮票称为“票中票”。邮票即是邮资凭证,又是历史的见证、国家的名片,所以发行票中票可体现邮票的历史价值,展现新旧邮票不同的风采。由于一些邮票发行时间距离新邮票久远,部分成为珍邮,使得很多人由于时间局限未能见到,而票中票的再现,不仅可以使人们目睹珍邮的全貌,而且可以增进对那一段历史的了解,深受集邮爱好者的青睐。

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发行票中票。自1940年墨西哥首先发行了一套世界第1枚邮票“黑便士”发行100周年的票中票以来,至今全世界已有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发行了近400枚的票中票。新中国至今共发行了7套16枚票中票(包括小型张3枚)。

附捐邮票的由来

附捐邮票又称福利邮票、慈善邮票。最早是英国在大洋洲的殖民地新南威尔士(今属澳大利亚)1897年6月发行的,面值为l便士,售价为1先令,超出部分即为附捐之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附捐邮票发行国家大为增加,依照万国邮政公约规定,附捐邮票的面值写在前面,附加金在后,而且它的字体应较前者为小。超出部分多为赈济难民和社会公共福利事业筹集基金。

交通广角

磁悬浮列车

磁悬浮列车是一种利用常导或超导电磁铁与感应磁场之间产生相互吸引或排斥力,使列车“悬浮”在轨道后或下面,作无摩擦的运行的无接触式有轨交通工具,时速可达到500千米。磁悬浮列车克服了传统列车车轨粘着限制、机械噪声和磨损等问题,并且具有启动、停车快和爬坡能力强等优点。

轻轨

“轻轨”是在城市轨道交通中与“地铁”相对应的。轻轨在城市轨道交通中指的是在轨距为1435毫米国际标准双轨上运行的列车,列车运行利用自动化信号系统。具有以下特点:列车运行使用自动化信号系统;列车运行使用专用轨道和车站;列车运行最高时速为每小时80千米;列车最大编组为4节;轻轨线路单向每小时运量为1—3万人。

地铁的由来

19世纪,英国主要是以马车为交通工具,以至于城市交通拥挤不堪。为解决交通拥挤问题,1843年提出建造地下铁道计划,但是直到1860年才被批准建造。经过900名工人3年的努力,终天在1863年将地下铁道建造成功。伦敦的这条地铁为双线隧道,距地面较近。由于地铁的运送能力大,速度快,噪音小,运行安全可靠,又不影响城市的地面建筑,许多国家纷纷仿效。目前,地下地道几乎遍及全世界。

第一条底下铁道

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道是1863年1月10日在伦敦建成的,这段地铁只有6.5千米,开始是采用蒸汽机车牵引,第一年就运载了乘客950万人。地下铁道成为伦敦历史上第一种多数市民可以负担和使用的公共交通工具。

英吉利海峡隧道

英吉利海峡隧道又称英法海底隧道或欧洲隧道,于1994年5月6日开通。它由三条长51千米的平行隧洞组成,总长度153千米,其中海底段的隧洞长度为114千米,是一条把英国英伦三岛连接往欧洲法国的铁路隧道,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该隧道历时8年多,耗资约100亿英镑(约150亿美元)才修建成,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利用私人资本建造的工程项目。

最早的摩托车

世界上第一辆摩托车是1885年德国巴德-康斯塔特市的哥特利勃·戴姆制造的。由内燃机驱动的两轮车名叫“家因斯伯车”,发动机为单缸264毫升四冲程,每分钟700转,最高车速为每小时19千米。

最早的自行车

自行车是谁发明的一直争论不休。但是,世界公认的是1839年英国一位工人K·麦克米伦发明的蹬踏式脚蹬驱动自行车,这种自行车用曲轴机构驱动后轮,可使人在骑自行车时双足离开地面。在此之前,“自行车”都是靠用脚蹬地前行。

汽车的由来

1649年,德国钟表匠汉斯·赫丘根根据达芬奇在15世纪留下的设计图,制造了一辆靠发条驱动的四轮车,虽然最后告吹,但是却给后来的汽车研制起到了启迪的作用。1769年,法国路易十四时期的炮兵大尉约慧夫·丘尼约发明了世界第一辆机动车,这辆车把小型蒸汽机装在木制三轮车上,可以载4人,时速4千米。1791年,俄国发明家在丘尼约制造的汽车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增加了金属飞轮、齿轮、变速箱和滚动轴承,使车速大增。1806年,荷兰物理学家海金斯等人结合蒸汽机和中国炮火的特点,提出利用爆炸原理推动活塞产生动能的影响,并于1826年成功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内燃机车。

电车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