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境是什么
心境,顾名思义,就是心理环境。
心境是什么?这是我们在第一篇讨论的第一个话题。为什么我们需要首先讨论这样一个话题呢?还是让我们一起回到本书的书名上来寻找答案吧!本书的书名是“健康是想出来的”,不言而喻,我们需要首先明确“想”的确切含义。这个“想”是特指调适心理状态的技巧和实践。正是通过对心理状态的调适,我们才能够从容不迫的应对人生的种种压力和困境,才能够永葆健康。
心理状态是变化多端的,要对它进行调适。我们如果想最大限度的拥有健康的心态,就要正确认识心理状态的本质和核心,而这个本质和核心就在于心境。所以说,调适心理状态,关键和重点就在于调适心境。
心境到底是什么呢?顾名思义,心境就是心理环境。我们每个人都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学习、工作和生活,当然深知环境对我们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1972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可见,我们对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重要性是有充分的认识的。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构成我们生存的体外环境,我们还有一个体内环境,其重要性丝毫不亚于体外环境。体内环境包括生理环境和心理环境也就是心境。遗憾的是,我们在重视体外环境的同时,却没有给予体内环境同等的重视。现在,该是我们重视体内环境的时候了。
体内环境包括生理环境和心理环境两个方面,二者对于我们的健康同等重要。但是,我们对待它们的态度却有天壤之别。对于生理环境,医学界和生理学界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在医学教科书中,内环境一词即指生理环境。然而,应当受到同等待遇的心理环境即心境得到的重视却远远不够。现在,也应该是我们重视心境的时候了。
心境,作为一种情绪状态,有它自身的特点。
在心理学上,心境是指让人的整个心理活动都染上某种色彩的、微弱而又较为持久的情绪状态。这个定义颇为费解。通俗地说,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心境其实就是一种情绪状态。说到情绪,每个人应该都不陌生。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情绪,通常带有负面的含义。比如,我们说,某某闹情绪,那肯定不是正面的意思。
然而,在心理学上,情绪是一个中性词,它指的是一种心理现象,包括积极的情绪和消极的情绪。高兴、愉快、欢乐、喜悦、轻松、欣慰、悲伤、恐惧、不安、紧张、苦恼、忧郁等都属于情绪。情绪林林总总。“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是快乐的情绪;“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凄愁的情绪;“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又是何等淡然的情绪!
一般来说,人类不外乎快乐、愤怒、恐惧和悲哀这四种基本情绪。
快乐是一种追求并达到目的时所产生的满足体验。它具有正性享乐色调的情绪,具有较高的享乐维和确信维,使人产生超越感、自由感和接纳感。
愤怒是由于受到干扰而使人不能达到目标时所产生的体验,当人们意识到某些不合理的或充满恶意的因素存在时,愤怒就会骤然发生。
恐惧是企图摆脱、逃避某种危险情景时所产生的体验。引起恐惧的重要原因是缺乏处理可怕情景的能力与手段。
悲哀是在失去心爱的对象或愿望破灭、理想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体验。悲哀情绪体验的程度取决于对象、愿望、理想的重要性与价值。
在以上这四种基本情绪之上,可以派生出众多的复杂情绪,如厌恶、羞耻、悔恨、嫉妒、焦虑、不安、喜欢、同情等。
心境,作为一种情绪状态,有它自身的特点。心境是情绪的核心,是心理活动的背景、基础和依托。它让人的整个心理活动都带上某种情绪色彩,或兴奋、或愉悦、或忧郁、或焦虑……当人处于某种心境时,他往往以同样的情绪状态来看待周遭的一切事物。心境愉悦时,花儿似乎在笑,鸟儿也似乎唱得格外动听。相反,心境郁闷时则会感到心灰意懒、百无聊赖、云愁月惨、蜡烛垂泪,似乎良辰美景也都有一种无可奈何之感,平时爱好的东西,一时也视而不见、无动于衷。
与激情之彭湃不同,心境比较微弱,似微波荡漾,似乎隐隐地发生,有时让人难以觉察。虽然说,心境的产生必然有它特定的原因,但这种原因常常是无意识的,似乎心境是无缘无故产生的。一般来说,个人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事业的成败,工作顺利与否以及人际关系的好坏等等都可以引起某种心境。此外,身体状况的变化、时令节气、环境景物等等也会引起某种心境。
与激情瞬间而来、霎时而去不同,心境常常持续一段较为持久的时间。如新婚燕尔时的愉悦心境,可以持续短则数日,长则数月,甚至数年。正是由于心境的持久特征,让它对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十分重要甚至是决定意义的影响。
心境对人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它的持续时间。
与情绪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相对应,心境也分为积极良好的心境和消极不良的心境。两种心境对个人生活的影响截然不同。积极良好的心境有助于工作、学习和生活,使人朝气蓬勃,勇于克服困难,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人的活动效率,有益于健康;消极不良的心境则使人意志消沉,降低人的活动效率,妨碍工作、学习和生活,有害于健康。
心境对人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它的持续时间。我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体验:郁闷一天与一个星期、半年相比,对我们的影响显然不可相提并论、同日而语。
影响心境持续时间的因素主要是个人对事件重要性的评价。如果认为某个事件意义越重大,对自己的越重要,那么它的发生或不发生对自己的心境造成的影响就越为持久。反之,如果不甚重视某个事件,那么它是否发生对自己的心境影响就很微弱,甚至没有影响。此外,个性特征也对心境的持续时间发生影响。外向性格的人,不良心境的持续时间就会短些,而内向性格的人,对同一事件所引起的心境持续时间就会长些。
每个人的心境,都是会波动的,这段时间心境愉悦,可能过段时间心境就会郁闷。然而,要保持心理健康,就应当保持相对稳定的良好心境。为了健康,我们应该学会在心境的动态变化中把握平衡。
二、心境决定健康
心态对于健康至关重要。
提起退休综合征,您一定不会陌生。我的一位忘年交早年在政府部门工作,到60岁的时候从国税局长的位置上退下来了。刚退休的时候,他怎么也无法适应,有一种相当大的失落感。可以想象,离开了熟悉的工作环境,没有文件批了,他开始感到以前的下级对自己不再是那样恭恭敬敬的了,叫他“局长”的人也迅速减少,就连亲朋好友对自己的态度也仿佛慢慢变了,其失落感可以想象。如此一来,他的情绪自然容易郁闷,不久,就发生了可怕的心急梗死。所幸的是,在接受冠脉搭桥手术后,他总算捡回一条命,但医生也告诉他,他的病情随时可能反复,仍然有生命危险。
经过这一劫,他整个人就变了。生活态度发生了180度的转折,他开始上街买菜,做家务,后来还给一家比较有名的税务师事务所当了顾问。我最近见到他的时候,已然红光满面、神采奕奕,看不出一丝不健康的迹象。对比退休后两个阶段的不同表现,他告诉我,造成他转变的主要原因在于心态。刚退休时,因为心态消极了,健康状况自然下滑;大病愈后,心态变得积极了,自然又有了另一番景象。
退休综合征主要是由于退休后所产生的失落感、空虚感、怀旧感造成的。失落感会让退休的人感到老年期真正是人生的丧失时期:工作丧失,规律丧失,地位丧失,优势丧失,还有人际关系的丧失,从而认为人到老年就等于到了人生的尽头;空虚感会让人感到无所事事,生活无聊,人生无味,一切都是空无缥缈的;怀旧感则让人非常容易追忆过去的美好时光,尤其是当年自己过五关斩六将的经历。转念一想,所有的一切都成为过眼云烟,眼下一片冷冷清清。在怀念过去的老朋友和老同事时,发现有的作古,有的丧偶,有的长年卧病在床,有的远隔千里无缘相见,难免无限凄凉。
有调查统计表明,退休综合症一般需要花费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进行调整。这种调整,说到底,实际上就是心态的调整。如果心态长期调整不过来,就会对身心健康造成巨大的影响。可见,心态对健康至关重要。
狒狒是猴类中体型最大的种类之一。跟绝大多数动物种群一样,每个狒狒群里都有一个首领,它地位最高,享有很多在种群里至高无上的特权。比如,它的母狒狒,别的公狒狒是不能碰的;吃东西的时候,它要先吃,吃剩下的东西其他狒狒才可以吃。
有一个在狒狒身上做的实验。实验者将狒狒首领和一只小狒狒分别关在两个铁笼子里,吃东西的时候先不给这两只狒狒吃,只让它们看着铁笼子外面的狒狒吃。结果,狒狒首领异常生气,它跳跃、咆哮,甚至还试图咬破铁笼子。不久,这只狒狒首领就患上了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一年后就因心急梗死死掉了。而那只小狒狒却没有任何异常的表现。
实验者认为,狒狒首领被关进铁笼子以后,丧失了它的高高在上的地位和专属的特权,心态失去平衡,导致健康状况恶化,最后死亡。而小狒狒本来地位就很低,不在乎是否最后一个吃食物,心态不会发生变化,所以也没有出现任何异常表现。
可见,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心态对于健康都是至关重要的。
随着疾病谱的演变,心境对于健康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心境决定健康。
心态对于健康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心态是一个人全面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心态与心境之间是怎样一种关系呢?心境是心态的核心和基础,心态是心境的生动表现。要想心态好,还得心境好。实际上,说到底,在日常生活中,这两个词的内涵是一样的,常常混合使用。如果只是基于保健的目的,而不是进行学术探讨,这两个词是完全可以相互替代的。
在开篇语中,我们已经讨论过,保健包括生理保健和心理保健。从理论上讲,两者应该并重。但是,基于社会的进步,医学的发展,特别是生物医学的飞速发展,传染性疾病以及感染损伤性疾病的医治相对容易,它们对人类的威胁已大大减小,并且社会大众亦对生理保健相当重视,诸多因素使得维护生理健康的难度迅速降低。与此同时,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生活的复杂化产生的心理问题和社会适应问题日益突出。
从疾病谱的演变也可以看到,心理和社会因素导致的不良心境已然成为疾病谱中头几位疾病的最常见的致病因素。心境对于健康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心境决定健康。
我们知道,心境是一种微弱而又较为持久的情绪状态,它构成我们整个心理活动的背景。我们随时都处在某种心境之中,它对我们的健康有着重要影响,这已勿庸置疑。然而,我们为什么要将心境置于一个如此之高的地位,并且提出心境决定健康的观念呢?这就不得不从现代医学对健康的认识说起。
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应当从生物、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认识健康。而这三个方面对健康的影响均与心境密切相关。从生物学方面讲,生理上的缺陷、疾病,特别是痼疾,往往会影响一个人的心境,使人产生焦躁、忧虑、抑郁、烦恼等不良情绪,从而对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同时也会削弱或破坏某种或某些生理功能,导致心身疾病。
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指出,正是通过对心境的影响,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才得以实现。通过影响心境,不良的心理刺激和社会刺激对心理功能造成不良影响,促使焦虑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发生和发展;同时也对生理功能造成不良影响,导致如头晕、头痛、耳鸣、失眠(神经系统)、心跳心悸、血压升高(循环系统)、腹胀嗳气、腹泻便秘(消化系统)等心身疾病。
可以说,心境是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桥梁。有人说,健康状况是心境的晴雨表。可见,在新的医学模式下,提出心境决定健康这样的观点是非常合情合理的。
三、好心境需要培养
好心境不是天生的,它需要您用心来培养。
心境对于健康而言,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然而,我们的心境常常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例如,天气灰蒙蒙的,我们的心境就很郁闷,如果阳光明媚、天高云淡,心境似乎就会好起来。甚至,这种变化慢慢就成了习惯。其实,这样是不可取的。
如果我们不能改变外在的环境,那么我们就应该尝试改变自己的心境,要学会在阴雨绵绵之时观看跳动的雨滴,在水瘦山寒之中欣赏飘舞的雪花……只有这样,我们的心境才能在周围环境变化时保持一种相对的稳定状态。保持相对稳定的好心境才是健康之道。
相信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长久地拥有积极良好的心境。但是,好心境并不是天生的。那我们如何才能拥有一种好心境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来说一个故事。
过去我有一只银灰色的铝制水壶,非常好用。它带有一个报警器,水开的时候会叫。后来,报警器坏掉了,水开的时候便不会叫了。由于种种原因,我没有拿去修,就这样一直将就用着。不幸的是,我是一个忘性比较大的人,常常一壶水烧成半壶,才记起去关火。后来,终于有一次,我完全忘记了炉火上的水壶。等到发现的时候,壶中的水已经烧干了,而且壶也变成了一团红通通的火球。壶当然是毁掉了,再也不能用了,所幸的是,没有酿成巨灾。
水壶刚买来的时候是不错的,报警器能正常工作,但报警器坏了就应该及时去修理,否则就容易出问题。人也一样,拥有好心境的时候要注意维护,一旦发现心境变坏了,就应该及时调整,尽快恢复好心境,否则,造成的危害很可能就是无法估量的。
心境往往会受到主观意志的控制,所以,我们是能够通过主观努力来调适心境的。所谓培养好心境,就是我们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对好心境进行维护,在它变坏的时候及时调整。唯有如此,好心境才能永驻。
人的心境不可能不受到外界的影响,所以好心境不是天生的,它需要您用心来培养。如果您想长久地拥有良好的心境,又同时对培养好心境还存有这样那样的疑问的话,本书第三篇将从理论、技巧和实战三个层次帮助您驾驭心境,培养好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