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赢在起点:孩子从优秀到卓越的36种能力
1529500000039

第39章 第27种能力 自立自强(1)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中国)陶行知

子女中那种得不到遗产继承权的幼子,常常会通过自身奋斗获得好的发展;而坐享其成者,却很少能成大业。

——(英国)培根

为了成功地生活,少年人必须学习自立,铲除埋伏各处的障碍,在家庭要教养他,使他具有为人所认可的独立人格。

——(美国)戴尔·卡耐基

自立自强是一种自我生存的意识和能力,也是现代人追求的心理品质。简单来说,自立就是不依赖别人而是靠自己的努力做事的精神品质。在当今时代,一个人必须具备自立自强的意识和能力,这是社会的要求,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一旦具备了自立自强的意识和能力,就比较容易适应社会,就能更好地发展自己。

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写过一首《自立歌》:“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可以说,这首小诗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对自立做了最精辟的解释。用陶行知自己的话说:“写这首诗,志在勉励青年打破依赖性,不再做那贪图享福之少爷小姐。”

一个孩子如果不能自立自强,只能是父母和社会的负担。但是,现在有些父母的确没给孩子自立自强的机会。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任性、依赖性强是他们共有的“综合症”。因为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什么也不让孩子干,孩子的日常生活自然就会严重依赖大人,造成他长大后生活自理能力极差,自立自强也就无从谈起了。

每个人都应该明白,自立自强是成功者的必备能力。一个人要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上立足,就一定要做生活和事业的成功者,而要做成功者,就必须自立自强。

在浩瀚的海洋中生活着很多鱼,那些鱼之所以能在水中游弋,是因为它们都有鱼鳔。但有一种鱼没有鱼鳔,这就是鲨鱼。按常理说,没有鱼鳔的鲨鱼不可能在海里生活下去。因为没有鱼鳔就很会容易沉入水底,造成它们行动的不便,在海洋里只要一停下来就有可能丧生。但是为了生存,鲨鱼只能不停地运动。很多年过去了,鲨鱼练就了强健的体魄,并成为同类中最凶猛的鱼。父母应该让孩子向鲨鱼学习,鲨鱼从生存到优秀再到卓越,是它们把握住了自己的命运,拥有了自立自强的能力。

其实,有时候阻止人们前进的不是贫穷,而是优越。所以,成就孩子成为强者的往往不是优越的环境,而恰恰是困境和磨难。同样,阻碍孩子发展的通常不是贫穷,而是太多的拥有。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未来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希望孩子做强者,那么就需要让孩子自立自强。在发达国家,父母普遍都非常重视培养孩子,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自立自强能力。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发达的市场经济要求社会成员必须具备这种能力。

先看一下发达国家是怎样教育孩子自立自强的吧!

在瑞士,女孩长到十六七岁,就去有教养的人家当女佣人,为期一年,一般是上午劳动,下午上学。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锻炼孩子的劳动能力,学会独立谋生的方法;另一方面也很有利于学习语言。瑞士有两个语言区,分别是德语区和法语区,所以一个语言区的女孩通常到另外一个语言区的人家当佣人。她们在掌握了几门语言之后,就会到银行或商店就职。这样,孩子就培养了社会需要的自立能力。在瑞士,人们认为长期依靠父母过寄生生活的人是没有出息的,是可耻的。

在美国,家庭教育的出发点就是培养孩子的开拓精神,使孩子能够成为一个自立自强的人。父母从孩子小时候就特别注意让他们通过实际劳动来亲身体会和认识劳动的价值。比如让孩子亲自动手修理、拆装摩托车,也让孩子到外边参加劳动。即使是富家子弟,也一定要自谋生路。

在德国,家长从来不包办代替孩子自己的事情。从小就教育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德国法律规定,孩子到14岁就要承担家里的一些义务劳动,比如要为全家人擦皮鞋等。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劳动自理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义务责任感,最终还是培养了孩子的自立自强的能力。

同是在东方,日本教育子女的方式与中国也不一样。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日本的父母就给孩子灌输这种思想:“不要给别人添麻烦”。他们还特别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立精神。比如全家外出旅行时,每个人都会承担自己的责任,自己的背包自己背,孩子不论多么小都不例外。孩子在上学以后,就要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外打工挣钱。上大学后,他们一般都会勤工俭学。有钱人家的孩子也要自己挣学费。

相比之下,我国的许多家庭,特别是富裕家庭,父母过度地保护与过多地照顾孩子,这样不利于孩子自立自强能力的培养。据上海的一份针对小学生自立能力的问卷调查,37%的小学低年级孩子不会穿衣服,30%的孩子不会扫地;63%的高年级孩子不会做简单的饭菜,57%的孩子不会钉纽扣。

其实,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思想和方法上存在着差异。发达国家的家长对孩子大多持“放”的教育态度。他们认为,孩子就应该有他们的独立人格和自立的品格,就应该尊重孩子的行为选择,父母应该顺其自然地给以帮助,而不能越俎代庖地拔苗助长。而中国的家长,对孩子大多持“管”的教育态度,认为父母管教孩子是自己的天职,养不教父母之过也。以这种思想为指导的教育,就是从小事到大事,父母都事无巨细地包办孩子的事情,结果,未能让孩子自立起来。

孩子总有一天要离开父母,走向社会,独立生活。父母也知道孩子不可能孩子一直留在身边。可是现在,有太多未成年的孩子缺乏自立自强能力,因为他们没有尝试社会中的酸甜苦辣,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

自立自强是孩子走入社会的第一步,是进入成功之门的金钥匙。那么,为人父母者到底应该怎样去爱孩子,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立自强的能力呢?

培养方法一:帮孩子克服依赖心理

善于驾驭自我命运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只有摆脱了依赖,抛弃了拐杖,具有自信,能够自主的人,才能走向成功。培养孩子的自立自强能力,首先要帮助孩子克服依赖心理,否则,孩子就会在人生路上丧失很多机会。有个学生考取了出国留学生,但这名学生一想到出国后没人给他洗衣服,没人照顾他的生活就感到特别无助、恐惧,最后,他竟然放弃了出国机会。

某市少工委曾对1500名中小学生做过一次调查,结果显示,其中74.4%的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离开父母就束手无策;有51.9%的学生长期由父母整理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具;只有13.4%的学生偶尔做些简单家务,情况实在令人担忧。

就以上数字,不难发现,有相当数量的孩子在生活上依赖父母,可以想象,有些孩子可能已经形成了依赖型人格。这样从小处讲是影响了个人的前途,从大处说则是影响一代人的发展乃至整个国家的命运。

德国诗人歌德曾说:“谁若不能主宰自己,谁就永远是一个奴隶。”可以设想,一个处处依赖父母、依赖别人,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他人身上的人,怎么可能会有大的作为呢?

依赖心理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会影响孩子独立人格的完善,制约孩子的自主性和创造力,从而阻碍其自立能力的发展。所以,一定不要让孩子依赖父母,让孩子也明白,父母跟不了他们一辈子,他自己一定要学会自立,学会独立生活。

父母要帮助孩子克服依赖心理。在平时,可以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比如,逐渐地学习整理书包,洗手帕等。孩子在独立地料理生活的过程中,会逐渐地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会发现依靠自己也能解决很多问题。另外,让孩子独立完成家庭作业,孩子尝到独立解决难题的甜头,他的依赖行为势必逐渐减少。在引导孩子独立解决难题的过程中,要注意要把握好“度”,否则,孩子的难题总也解决不了的话,他就会有一种挫败感,就可能会削弱他的独立行为。

发达国家的孩子从小就不依靠父母,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下雪天还穿着很少衣服在雪地里爬,大人们却一点也不心疼,天长日久,孩子的自立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学会了如何在社会中生存。

培养方法二:给孩子长大的机会

作为父母,给予孩子真正的爱,就是要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广阔的空间。大胆放开手,给孩子长大的机会,让他自己长大,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正如现代政论家邹韬奋所说:“凡是儿童自己可以干得来的事情,总是让他们自己去干,看护或教师至多在旁指导或看着,决不越俎代庖,这是要从小就养成他们的自立精神。”

如果父母总是认为孩子还小,什么事都不懂、什么也不会做,所以就必须为孩子做这做那,那么孩子可能就因此没有“长大”的机会了。

有一位母亲为她的儿子伤透了心,她不得不去找心理问题专家寻求解决的办法。于是,这位母亲和心理问题专家的对话开始了。

专家问:“孩子第一次穿衣服系扣子的时候,把扣子系错位了,从此之后,你是不是就没有再给他买过带扣子的衣服?”那位母亲很惊讶,然后她点了点头。

专家又问:“孩子第一次切菜的时候,切破了手指,从此之后,你是不是不再让他走进厨房了?”那位母亲更惊讶了,连忙说是。

专家接着问:“孩子第一次洗自己的衣服的时候,整整用了两个小时,还没有把衣服洗干净,然后你就嫌他笨手笨脚了?”这时,那位母亲惊愕地看了专家一眼,还说是。

“孩子大学毕业后找工作,你又尽全力动用了自己的权力和关系,为他找到了一个让很多人都羡慕不已的职位,是这样吗?”专家又问道。那位母亲更惊愕了,她终于忍不住了,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凑近专家问:“您是怎么知道这些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