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当王老师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孩子们时,他们都用期待的心情向老师保证会小心操作、不会拿着刀乱玩。于是,王老师趁热打铁,首先让孩子们明确,水果刀是配合课堂学习的工具,不是用来玩耍的玩具,并且把水果刀会带来的隐患一一讲给他们,他们都郑重其事地向老师保证会安全使用。同时,王老师提出了几项要求,比如,所带的水果刀必须是可折叠的、或有帽子的,而且只能用于英语课堂,家长要给老师一个收回水果刀的回复,等等。
第二天的英语课上得如火如荼,整个教室弥漫着沙拉的味道,孩子们都在吃与玩中学会了相关的英语知识。英语课安全顺利地结束了,孩子们和老师都从中获得了乐趣。
王老师上了一堂成功的英语课。当其他老师知道她的教学方式后,都对她说:“你胆子太大了,万一孩子们出什么事,能承担得起吗?”王老师都会说:“首先,我了解我的学生;其次,我会先建立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只要孩子们知道了安全的严重性,都会很听话。”
王老师并没有因为会发生隐患而改变教学方式,而是提前让孩子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当学生们都明确了自己的行为准则,教学自然是顺利而成功的。
有许多父母和老师在安全隐患发生之前很少对孩子进行教育,一旦事故发生了才来教育孩子,给孩子定规矩、立规则。有的父母为了使孩子远离安全隐患,干脆不让孩子参与某些教学活动。这样,都不是最有效的办法。
父母对孩子的安全教育要有前瞻性,应该尽早地帮助孩子建立课堂安全意识,不要让孩子在隐患面前不知所措,或者根本察觉不到什么是隐患。如果父母做好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就不会面临“亡羊补牢,为时已晚”的尴尬情形了。
培养建议
建议一:别让孩子在起立时开玩笑
很多孩子都喜欢在同学起立时,开个小小的玩笑,比如:把同学的凳子抽掉,或者在凳子上放上东西。当同学一下子坐在地上,或被凳子上的异物刺痛时,就会引发其他同学的笑声。恐怕大多数父母在上学的时候都有过被摔或捉弄别人的经历,而在这个小小的玩笑中隐藏着很大的不安全因素。
5年级的小祥从小就调皮捣蛋。一次数学课上,趁着前排的小玲站起来回答问题时,他悄悄把白玲的凳子往后挪了挪。毫不知情的白玲回答问题后,往下一坐,“扑通”一声,坐了个空,倒在了地上,周围的同学笑得东倒西歪。
在数学老师的呵斥声中,隐约听到白玲喊痛,并且无法站起来。这下周冰祥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数学老师和几个同学赶快把白玲扶了起来,送到医院检查。经过拍片检查,白玲的腰椎骨折了,虽然不需要手术治疗,但需要卧床休养两三个月。
从这之后,全班同学不敢再和其他同学开类似的玩笑了。
因此,父母要在孩子开始参加集体生活时,就把类似的事情讲给孩子听,教导孩子不和同学开类似的玩笑。同时,为了避免同学给自己开玩笑,让孩子养成入座时回头看一下以确认凳子位置的好习惯。
建议二:告诉孩子,不在课堂上作恶作剧
有的孩子喜欢趁同学认真听课时,搞个恶作剧,并以此为乐。然而,很多恶作剧都会引起一些意想不到的意外。
孩子正处于一个好动的年龄,有的孩子以给搞恶作剧为乐。但是,课堂上,同学的大部分思维都集中在学习上,很难防范来自同学的搞怪行为,这样,被捉弄的同学因为没有准备,很容易受到严重的惊吓和伤害。
因此,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确,同学之间开玩笑要有度,要分场合,不要因自己的搞怪行为给同学带来伤害。如果孩子的搞怪次数过多,其他同学可能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
建议三:培养孩子体育课上的安全意识
体育课堂是与运动是分不开的,发生伤害事故的几率也是最大的。因此,父母不但要让孩子了解一些避免意外发生的常识,更要让孩子重视体育老师的教导。体育老师会针对每一次的体育课,帮助孩子建立相关的安全意识,因此,听老师的教导很重要。
一个女生曾穿着系有长条飘带的衬衫上体育课。这次锻炼的项目是爬绳练习,这位女同学很快就爬到了顶端,然后她想快速滑下来。然而,衬衫上的飘带却挂在了器械顶端的绳钩上。当她顺势下滑的一瞬间,飘带却勒住了她的脖子。幸亏体育老师眼疾手快,否则后果不可想象。
所以,父母要让孩子知道,上体育课一定要穿运动服,衣服上不要别胸针、校徽、证章等东西;衣裤的口袋里不应该装钥匙、小刀等坚硬、尖锐锋利的物品,等等。同时,还要让孩子知道,不要独自做器械运动,特别是单双杠、跳鞍马等之类的运动,一定要在同学和老师的保护下完成。
建议四:教孩子听老师的话,安全上完实验课
随着孩子年龄的长大,参与化学实验课是常有的事,而化学试剂也会引发安全隐患。因此,父母要提醒孩子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做实验,要让孩子知道化学试剂的危险性,不应该随便混合化学试剂。
父母要鼓励孩子做一个懂科学、懂知识的学生,提醒孩子不能用化学试剂开玩笑,让孩子知道化学试剂的意外喷射会很容易给自己和同学带来不可逆转的伤害。总之,要让孩子听老师的话,遵守实验要求,安全上完实验课。
建议五:让孩子冷静地应对课堂意外
孩子在学校上课时,会遇到一些非人为的意外发生。父母在平时就要让孩子知道冷静应对意外的重要性,特别是让孩子听老师的安排。
音乐课堂上,几个同学发现挂在墙上的音箱开始往外冒烟,还能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老师也清楚地看到有红色的火光在闪。老师让大家不要慌张,同时让靠近音箱的学生有序地远离音箱,一边又叫几个男生拉下电闸,同时又让一个行动敏捷的学生去拿灭火器。同学们都很冷静,在老师的指导下熄灭了火源,并换了一间教室继续上课。
当课堂上发生人力不可避免的意外时,最重要的是孩子和老师不能慌乱。因此,父母要教孩子冷静应对,而冷静的表现就是准确的判断危险源,并听从老师安排。
金玉良言
孩子在课堂上是否能够高效率地学习45分钟,就看教学过程是否顺利。而课堂安全是影响教学过程的重要因素。同时,安全一旦得不到保障不仅仅是课程不能顺利进行,孩子的身心也会受到损害。因此,父母平日里应帮助孩子建立课堂安全意识,让孩子最大程度上地不制造和远离不安全因素。
10. 课外安全:孩子与同学友好玩耍的保证
当下课铃声响起时,孩子们都会兴奋地冲出教室,到户外尽情呼吸新鲜空气,和同学们玩耍,放松心情。外面是孩子们游戏的天堂,不过,课外活动因为其活动地域广泛、人员众多而意外频发。再加上现在的课外活动种类繁多,父母更应该教会孩子如何防止在课外活动时出现危险。有了父母保驾护航,孩子才会这拥有安全、快乐的课外时光。
这天,阳光明媚,校足球队的男孩子们一下课就集合在了操场上,他们要进行一场激烈的分组赛,这些男孩一个个跃跃欲试。裁判一声令下,球赛开始了。
而足球场那边的操场,则是女孩子的领地,校羽毛球队的领队正在召集大家进行羽毛球赛。在队中,蒋玲玲的羽毛球打得最好,几个回合下来,对方已经招架不住了。这时,蒋玲玲一个狠狠地扣球,对方反应不及没接住,遗憾地是,由于她用力过猛,球过界了。
羽毛球飞到了足球场上,蒋玲玲只能跑到足球场去捡球。可她没想到,这时危险正一步步向她袭来。男生方宇一个大脚,把足球踢出老高,不巧,这个旋转中的足球砸向了正在捡球的蒋玲玲。球重重地砸在了她的头上,她脸色苍白,一下子倒在了地上昏了过去。
同学们都吓坏了,大家急忙把她送到医院。经过医生抢救之后,蒋玲玲慢慢苏醒过来,只是头疼得厉害,就像要裂开一样。医生说她的头部受到了猛烈撞击,造成了脑震荡,需要住院观察一段时间。“肇事者”方宇则垂头丧气地站在一边,很自责……
其实,这件事的主要责任并不只是方宇的,而在于蒋玲玲自身对于危险估计不足,还有足球队和羽毛球队领队的疏忽,让她进入了足球场地。足球队和羽毛球队有各自的比赛场地,当一方在比赛时,别人最好不要进入其比赛的领地,因为在比赛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意外情况,特别是像足球这种剧烈运动项目,危险性就更大了。
随便进入别人的比赛区,一来会打扰别人比赛,是不礼貌的表现,二来还危及了自己的人身安全。如果想要捡回羽毛球,需要等待足球比赛告一段落时请足球队的同学帮忙捡球,可以使用备用球来继续比赛,这样做是比较合理的。
如果蒋玲玲懂得这个道理,就不会贸然进入足球场地捡球,也就不会发生这场意外了。作为父母,应该在平时就像孩子灌输这种防患于未然的道理,让孩子知道哪里存在危险,从而不去做冒险的事,就能保证孩子既玩得开心,安全又不会受到威胁。
培养建议
建议一:告诉孩子不在楼道追逐打闹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当下课铃一响,老师一宣布下课,孩子们就会立刻冲出教室。特别是调皮的男孩子,在楼道里就忍不住开始打打闹闹了。楼道里不能追逐打闹,几乎每所学校都有这样的规定。学校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每个学生的人身安全不受侵害。
因为在楼道里追打而造成孩子骨折甚至更严重后果的事故屡见不鲜。楼道是供人走路的,不是玩闹的场所。父母要让孩子知道,如果要玩耍,就到操场去,在楼道要轻声慢步靠右通过。哪怕遇到再着急的事情,都要稳步前进,着急并不一定能办好事情。只有大家共同去维护公共场所的秩序,才能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和生活氛围。
建议二:让孩子知道下楼不能拥挤
在学校里,楼梯是比较容易出现意外的地方。在楼梯处发生踩踏事故的情形屡见不鲜,但是,还有很多孩子并不知道其中的严重性。
曾经一所中学初一年级的学生在下晚自习时,由于楼梯电灯损坏,加上学生拥挤,大家前推后拥,使一个同学不慎摔倒,结果引起一连串的踩踏事故。那次事故造成5人死亡,32人受伤,这是一个真实的血的教训。
所以,父母要提醒孩子,在下楼的时候要缓步靠右行,不要在楼梯上打闹。如果楼梯上有不安全因素,要及时向老师反映。比如楼梯上缺少照明设施、护栏坏了等等。
如果真的有急事,可以边走边对前面的人说“请让一让”,以引起他人的注意,这样不至于在匆忙中互相冲撞。而一旦发生拥挤,则要尽量侧过身体,靠向墙面,用背部对着他人。如果已经摔倒,要缩起身子,抱住头部,护住身体重要部位,以免被踩伤。
建议三:提醒孩子注意运动会上的危险
一般学校一年要举办两次运动会,运动会是学校的大型项目,是同学们都盼望的。可是运动会中的危险,孩子又知道多少呢?
在某中学的运动会中,一位同学在在没有得到投掷信号的时候,投出了手中的铅球。而此时,另一位同学正要撤出铅球比赛场地。5千克重的铅球不偏不倚砸在了那位同学的头上,造成人家颅骨骨折的悲剧,不得不去做开颅手术。
运动会中项目繁多,一般会分为几个场地,不同的场地会交替进行不同的比赛。父母要让孩子知道,在比赛中,一定要听指挥老师的口令,不能擅自行事。更不能随意穿越比赛场地,这是确保安全的基本要求。
建议四:让孩子知道,不是所有运动都适合他
锻炼是件好事,但是凡事都有个适度。任何人都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最好不要中途放弃,也不要逞强,只有合理的锻炼才能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像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小学生,父母就要提醒他适度参与类似拔河、掰手腕、长跑等刺激心脏的运动,否则就会影响孩子心肺功能的发育。而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来说,父母则要限制他们参加极限运动的次数,因为极限运动会使人处在兴奋的状态之下,对于心脏也是一个挑战。总之,父母要动脑筋,选择对孩子身心都有利的运动,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金玉良言
课外时光很珍贵,是孩子学习知识、历练自己的第二课堂。课外时光精彩与否,不仅仅是在于孩子做了什么,还在于他们是不是真正得从中获益,是否是安全的。所以,父母应该提醒孩子,在孩子激情高涨的课余生活中要保证自身的安全,切忌没有安全意识地鲁莽行为。
11. 校园侵害:让孩子敢于向不良行为说“不”
在人们的印象中,校园是个纯净的地方,同学们应该互帮互助,开心快乐才对。可是,今日的校园并不单纯,一些孩子常常无故遭到个别同学的辱骂甚至殴打。通常欺负人者并不觉得自己不对,受害者则常常因为胆小怕事,从而默默承受而不敢反抗和告发。究竟怎样才能让孩子变得强大又不恃强凌弱呢?这值得每一位为人父母者认真思考。
费琳琳今年14岁,正读初中2年级。一天午饭后,她正在和其他同学讨论问题,高年级的两男一女3名同学突然来找她,并把她叫到一个隐蔽的地方。
“你是不是说过你要揍顾芳?”那名女生问费琳琳。顾芳是费琳琳的同班同学,最近她们之间发生过一些矛盾。“说过又怎么了?”费琳琳反问该女生。
“你还挺狂……”那个女生气得不行,当即拿起卷起的书就朝费琳琳的脸上打了两下。费琳琳想反抗但反抗不得,因为同来的两名男生把她的胳膊死死地别着,让她不能动弹。那女生又打了几下,临走前,其中一名男生还狠狠地踹了她一脚。
那3名同学离开后,费琳琳觉得脸上火辣辣地疼,同时左耳耳鸣,头疼恶心。一位路过的老师看到了她,问明情况后,把费琳琳送到医院,被初步诊断为外伤性头痛。费琳琳的妈妈心疼地说:“都是孩子,发生矛盾拌几句嘴就行了,也不至于下如此狠手。”
事发后,学校找到了那几名肇事的学生,他们都做了检讨,写了检查,也向费琳琳道了歉。而去,他们的父母专门拿着营养品到医院去看望费琳琳,并表达了歉意。
还有些父母因此质问学校,为什么不能杜绝这种欺负同学的事情发生。学校也很无奈地解释,因为这种事情事发都比较突然,等到学校发现的时候已经晚了,只能加强对学生平时的教育,希望这样做可以消除校园暴力的苗头,让同学们更加互助友爱。
孩子都是纯真友爱的,当他们处于成长阶段的时候,就会模仿大人们的行为。当他们看到电视上、电影上关于黑帮打斗的镜头,可能会比较兴奋,以为那是讲义气的行为。所以,为人父母者要学会引导孩子,告诉孩子哪些行为是美的,哪些行为是丑的,哪些行为是对自己和他人有益的,哪些行为是有害的。不要放任孩子随波逐流,任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