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父母 教品德
1534100000010

第10章 卓然处世的品德(2)

人生只要有进展就会有困难,在不断解决问题和突破困难的过程中,心灵会备受考验,这时最理智的选择就是忍耐。让孩子学会忍耐,父母一定要先有耐心,因为教育孩子本身就需要极大的耐心;其次还可以通过不同方式锻炼孩子的耐力,让他在不知不觉中拥有强大的忍耐心。

与人分享:孩子互惠互利的双赢智慧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中国)《论语》

悲伤可以自行料理;而欢乐的滋味如果要充分体会,你就必须有人分享才行。

——(美国)马克·吐温

李凯刚满6岁,长得虎头虎脑,非常可爱,大家都很疼他。可能是小时候被惯坏了,他的东西别人都不可以碰,否则他就哭闹不停。

有一天,小姨去他家串门,带了他最喜欢吃的樱桃。他看到后可高兴了,妈妈刚洗好,他就大吃起来。妈妈想拿几个给小姨吃,但是央求了半天,方凯就是不肯拿出一个樱桃来。当看到他吃饱出去了,妈妈就趁机拿了几个给小姨。当方凯进来看到小姨和妈妈正在吃樱桃,马上大哭起来,还拿着剩下的樱桃砸向妈妈。

现在,由于父母过度的呵护和溺爱,使孩子长期处于特殊的环境内,其自私的心理和独享意识不断滋长,很多孩子都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与人分享”的现状不容乐观。

孩子懂得谦让和分享,就会受到长辈和同龄人的喜爱,而不懂得与人分享的孩子在日后的社会生活中往往很难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父母要知道,分享并不是一种失去,而是一种互利,一种获得,分享观念是孩子人格形成的重要因素。分享也不仅仅是指物质方面的,还包括精神方面的,能分享快乐,也能分担忧愁。懂得分享的孩子才能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更好地与人相处和交流。

培养建议

建议一:父母要学会与孩子分享

很多父母都很“爱”自己的孩子,宁可自己多吃苦,也不愿意让孩子吃苦,凡是好吃的、好玩的都要给孩子。即使孩子诚心诚意地邀请父母一起吃东西,有的父母也会坚决推辞,说:“你吃,妈妈不吃!”孩子与人分享的好意如果经常被父母拒绝,久而久之,孩子也就没有了与人分享的美德。所以说,父母要教孩子学会分享,首先要让孩子学会和父母分享。

上小学2年级的伟哲非常喜欢吃橙子。有一天,妈妈的朋友送来一篮橙子。按照妈妈平时的习惯,妈妈每次都会拿出3个橙子,让伟哲分。伟哲每次都会拿一个给自己,另外两个给父母。

有一天,只有一个橙子,伟哲把它拿出来,看看爸爸,又看看妈妈,眼睛似乎在说“就这一个了,没法再分了。”但是,还没有等伟哲说,妈妈马上就说:“你能不能把橙子分成两半,一半给爸爸,一半给妈妈呢?”伟哲一听,眼泪都要掉下来了,但还是把橙子分成了两半,给了父母。父母接过来,毫不犹豫地吃了下去。

如果父母能够坦然地与孩子分享,成为孩子分享的对象,让孩子在家里分水果,并教育他先分给长辈,然后分给自己。在这种分东西的过程中,孩子不仅能够学会与人分享,而且还学会尊重长辈和关心他人。

建议二:用交换的方式让孩子学会分享

很多孩子在学校或者其他公共场合和别的小朋友玩耍的时候,总希望自己能独霸所有的东西。事实上,这种自私和占有的心理,是很不利于孩子成长的。但是,父母若是因此而一味地去批评孩子,反而会起到反作用。父母可以采取交换的方式让孩子试着与人分享。

8岁的小蕊是家里的独生女,但爸爸妈妈却不希望她自私。每次妈妈给小蕊买了她喜欢的玩具或者图书,都会鼓励小蕊把它们带到学校里去,让她和同学们彼此交换图书。

开始,小蕊也很不情愿,觉得新买来的自己都还没有看够,就要拿去给别人。这时妈妈就会说:“小蕊,如果你把书借给别的同学,这样你也可以向别的同学借你喜欢的书来看。这样,我们就可以花很少的钱,看到很多的书。”

小蕊明白了。于是,她总能拿仅有的东西与别人分享,并获得别人的信任。同时妈妈还教育她,要注意保护别人的东西,不能损坏。要像爱惜自己的物品一样爱惜借来的物品。

如果孩子一开始不习惯与人分享,可以让孩子用交换的方式来与其他人分享。这样,孩子认识到与人分享的好处,就不会再拒绝与人分享。

建议三:善于用智慧引导孩子去分享

从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要让他学着与别人分享东西。当他渐渐长大的时候,就应该让他在餐桌上学着给长辈夹菜。鼓励他为家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让他从中品尝到做有益于他人的事而带来的喜悦。

一天,妈妈带着8岁的儿子去广场,到广场后,妈妈拿出从家里带来的酸奶给儿子喝。这时,妈妈注意到旁边有一个更小的孩子,正用渴望的眼神看着自己儿子手中的酸奶。

妈妈就对儿子说:“你给这位小弟弟一瓶酸奶好吗?”儿子很不情愿地说:“妈妈,我们又不认识他。为什么要给他喝?”妈妈耐心地说:“要是这位小弟弟在喝酸奶,你却没有酸奶,那你想不想喝呢?”儿子毫不犹豫地说:“想喝。”

妈妈说:“这就对了,现在你拿一瓶酸奶给这位小弟弟喝。以后也会有其他的小朋友把好吃的东西给你呢?”儿子看了看妈妈,终于拿了一瓶酸奶给小男孩。

很多孩子都不愿意与其他人分享自己的东西,但是却希望能够分享他人的东西。父母应该充分了解孩子的心理特征,善于运用智慧去引导孩子,从而让他学着与人分享自己的东西。

建议四:不要纵容孩子的自私行为

每个孩子都有希望把好东西自己独享的欲望,然而父母若是不加以引导,还宠溺他,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自私。

上小学2年级的淼淼有“收藏”东西的嗜好。有一次,妈妈买了一只颜色鲜艳的雨伞回来,淼淼一看,非常高兴,并把雨伞拿到了她的房间。又一次,爸爸买了两只水杯,淼淼很喜欢,又把水杯放在了自己的橱柜里。更有甚者,她有一次看上了妈妈的发夹,硬是要了过来,据为己有。时间久了,淼淼房间里的东西越来越多,不但装满了书架和衣柜,就连桌子上,床下也塞得满满的。各种日用品堆积在淼淼的房间里,像一个小“仓库”。

而淼淼的“仓库”却只进不出。甚至妈妈买回来的新的不锈钢小勺也被淼淼藏在“仓库”里不准家人使用。有时家里来客人了,妈妈想拿来用一下,淼淼就会挡在门口不准进去。

妈妈渐渐意识到了淼淼爱“收藏”的坏毛病,想从根本上改变淼淼的观念。于是,爸爸妈妈商量,多为淼淼准备一些家庭活动。比如,让她为家人盛饭、分发点心,并且还告诉她,每个人都会有一份,淼淼也不可以特殊。然后,妈妈选择了一些对淼淼吸引力不大的物品先作为索要对象,慢慢地淼淼“仓库”内的东西就越来越少。父母会对淼淼的每一个小进步都给予表扬。渐渐地,淼淼主动地把东西拿了出来。.

孩子在家庭中由于受到过度疼爱,容易产生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认为一切都是我的,这样他就会变得自私。如果父母不能及时纠正,这种坏毛病就会妨害孩子的成长。

被父母过度迁就的孩子不但不能与人分享,还会养成自大和冷漠的性格,一切都为自己。对于已经形成毛病的孩子,父母一定要谆谆善诱,创造机会和环境让他摆脱以自我中心的心理,学会把美好的事物与人共享。

金玉良言

现在,独生子女不愿意与人分享,就会妨碍他情商的发展,所以父母必须意识到孩子的小毛病中可能会蕴藏着大问题,要及时地帮助孩子纠正自私的行为,引导孩子学会与人分享。要多创造孩子与人相处的机会。让孩子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学会分享与谦让。

仁厚待人:孩子与人交往的“通行证”

太阳能比风更快地脱掉你的大衣;仁厚、友善的方式比任何暴力更容易改变别人的心意。

——(美国)戴尔·卡耐基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中国)《论语·里仁》

谢安是东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他被后人视为良相的代表、高洁的典范。而他的好品德与他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自他小时候起,家人就非常注重培养他仁厚待人的品德。

谢安七八岁的时候,他的哥哥谢奕已在朝为官。谢奕经常带着谢安一起进入公堂,让他增长见识。有一次,谢奕要处罚一个因酒后乱事的老翁。但他并没有将老翁收监,也没有打板子惩罚他,而是罚他喝酒。那老翁开始还乐得“领罪”,一壶接一壶地喝了下去,不一会儿,老翁有些不胜酒力,但谢奕却如没有看见一样,并没有停止处罚,依然让老翁继续喝。

这时候,坐在谢奕腿上的谢安于心不忍了,他就劝告说:“哥哥,老人家多么可怜,你怎么可以做这样的事!”谢奕一听,脸色立刻缓和了下来,他问谢安:“你是要放过他吗?”谢安点了点头,谢奕微微一笑:“好啊,那就听你的吧。”

后来,这件事被人不经意地传开了,京城中的人都知道谢安自小就宅心仁厚,并肯定他将来一定可以成就大事。

谢奕对老翁看似无意的惩罚,也许就是在等谢安的“于心不忍”,他这样的做法,正是在培养谢安仁厚待人的性格。而谢安从小就接受这样的教育,长大后成为一代良相也就不足为奇了。所以,父母也应该让孩子从生活的小事中逐渐培养起仁厚待人的品德。

所有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成为一个拥有仁厚慈爱之心的好人,但现在许多孩子的表现却并未如父母所愿。有的孩子会自私地将东西据为己有,甚至会为了自己的利益与人拳脚相加、恶语相向;有的孩子还会欺负弱小,与人斤斤计较,一点也不豁达,等等。孩子的这些表现,都与“仁厚”二字相去甚远。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也难免向自己的父母“开刀”。

所以,这就需要父母增强意识,要让孩子明白,仁厚待人是他与人交往必不可少的工具,也是最为需要的一种态度。一个人只有能仁厚待人,他才能更好地与人共事,才能更好地在社会上立足。

培养建议

建议一:要孩子明白待人仁厚的真正意义

父母要告诫孩子,待人仁厚的人,将会受到更多人的欢迎。对他人仁厚,自己也会具有稳定的情绪,能够正确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事情。而且,待人仁厚的人还可以更快更好地取得成就。对于孩子来说,仁厚待人将会是他成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良好品德。

另外,父母也要格外提醒孩子注意的是,待人仁厚也不能姑息错误,对于某些人错误的言行,也要用恰当的方式指出,决不能不分好坏一律“仁厚”对待。否则就是对他人不负责任,也是对自己不负责任。

建议二:提醒孩子要多考虑到别人的感受

仁厚源于对他人的尊重,父母要让孩子始终抱有“人人平等”的信念,让他多多考虑别人的感受。要提醒他,别的孩子和他一样,都需要帮助与被帮助,所以一定要仁厚待人。

暑假里的一天,5岁的表弟到7岁的柳君家玩。但柳君总是不让表弟碰他的玩具,而且还将自己的零食藏了起来。于是,妈妈将柳君叫到一旁,说:“你有那么多玩具,也有那么多好吃的,为什么不给表弟呢?你想,他没有玩具也没有糖果会开心吗?表弟是来找你玩的,他不开心,你们还怎么一起玩呢?若是换成你,你又怎么想呢?”

柳君听了妈妈的话后没有说话,但却偷偷地看了看表弟,只见表弟正羡慕地看着他那一堆玩具。柳君很不好意思,他连忙跑过去把玩具和零食都翻了出来,招呼着表弟:“来呀,我们一起玩。”表弟高兴地跑了过来,和柳君玩得不亦乐乎。

让年龄尚幼的孩子知道分享不很容易,很多孩子就和柳君一样喜欢独占。这时父母就要提醒孩子多多考虑别人的感受,让孩子也做一个换位思考,从而及时改变,做到仁厚待人。

建议三:及时赞扬孩子的仁厚行为

《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孩子内心的仁厚也总是会不经意间表现出来。所以,当他主动做一些善待他人的事情的时候,父母要及时给予表扬,以示鼓励。而得到父母称赞的孩子,也就会明白他的这种行为是正确的,这种精神是值得发扬的,他就会自觉地将这一美德保持下去。

一天放学后,8岁的女儿邀请同学到家里玩。同学不小心撕破了女儿最喜欢的童话书,她很生气,刚想要冲同学发火,却看见妈妈正站在同学身后冲她摇头。

女儿猛然想起妈妈曾经对她说过要宽厚待人。于是,她只说了一句“没关系”,接着自己找来胶带纸粘起书来。那位同学一看,也连忙过来帮忙,并且不停地道歉。

同学走后,妈妈笑着夸奖女儿说:“表现不错啊!你要记住,你用仁厚之心去好好对待别人,别人也一定会这样对待你的,这将会是一个良性循环,对你的未来将会大有好处哦!”

当然,父母对孩子的赞扬也要注意方式,要就事论事。同时,父母也要提醒孩子摆正心态,仁厚要发自内心,不能抱有其他目的,更不能为了得到父母或他人的表扬才去仁厚。

建议四:告诉孩子善待他人与自己的利益不冲突

孩子有时候也会有这样的想法:我自己宽厚待人了,那我的利益是不是也会随之减少呢?比如我宽厚地把本属于我的糖果分给了别人,但我却没有糖果了,那我的这种善待是不是就等于“亏待”了自己呢?父母此时应该帮助孩子解开这个心结,要让他知道,他不会因为善待别人而使自己的利益受损,反而会让自己受到很多益处。

爸爸曾经教育10岁的蒋尧,要他学会仁厚待人。但蒋尧却说:“我仁厚了,他们得利,我不就吃亏了吗?”爸爸觉得非常有必要帮蒋尧改变这种想法。

一天晚饭后,爸爸指着蒋尧课本里的范仲淹说:“这位大诗人的儿子范纯仁曾经在一个小县城当县令,一年天灾,老百姓没有饭吃。范纯仁当时只想救活百姓,便果断开仓放粮。后来,得知消息的皇帝便派人调查范纯仁是不是私自开仓。”

蒋尧听到这里瞪大眼睛说:“那他不是傻了吗?他一定会被砍头的。”爸爸笑了笑,继续说:“但这个消息却先于调查的官员传到了县里,全县的百姓拿出自己家中的粮食又堆回到仓库中,粮食不但没少,反而多了许多。你看,范纯仁一颗仁爱之心拯救百姓,百姓也一样用感激之情回报他。你说他的利益有没有受损呢?”

蒋尧听完故事,默默地思考着,最后他对爸爸说:“我明白了,其实仁厚待人,就等于善待自己。我以后也会善待他人,就像范纯仁那样。”爸爸听后赞许地笑了。

蒋尧的爸爸很聪明,他用一个故事改变了蒋尧只顾自己利益的想法。正如这位父亲所说,仁厚待人,就等于是善待自己。仁厚这一美德是不会伤害个人利益的,反而会使人得到更多。

金玉良言

其实,教孩子仁厚待人最好的方法就是父母要以身作则,千万不能强迫孩子。因为仁厚待人也是需要孩子发自内心才有意义的。而对于孩子来说,仁厚待人的好品德将帮助他建立起自信心,使他能够更好地与人交往,同时也锻炼了他待人处事的能力。

乐于助人:让孩子人生路越来越宽广

你要记住,永远要愉快地多给别人,少从别人那里拿取。

——(苏联)高尔基

我活在人间只有一次,所以只要能为任何人做好事或能表示仁爱之心,我会即刻去做。

——(德国)格雷利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