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是孩子的老师,她会让孩子感受到她的魅力,也能感觉到她带给孩子的震撼。要让孩子有追求,就要让他拥抱大自然。大自然的美景、新鲜的空气、阳光、蓝天、芬芳的泥土,这些都与孩子相依相伴,它们带给孩子心灵的美感。这些,都已经在泰戈尔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证明。
泰戈尔(1861~1941),全名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生于印度加尔各答市,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878年赴英国留学,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并创作了1500多幅画,以及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他的作品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其重要诗作有诗集《故事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等。
戴宾德纳特·泰戈尔,印度闻名的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为研究印度宗教圣典和西方哲学著作付出了毕生的精力。
与孩子一起成长
泰戈尔不仅是印度伟大的诗人,他还是一位天才的作曲家、画家。泰戈尔成长为这样一位多才多艺的诗人,完全得力于他父亲从小对他的培育。当时的学校教育非常机械,也很贫乏,泰戈尔受不了这样的教育,于是,他14岁就休学在家,虽然家人对他感到失望,但诗人自己日后提起这个变动,却感到非常欣慰。
戴宾德纳特·泰戈尔为了教育好儿子,就决定与孩子一起成长,以自己的示范作用影响儿子。每天早晨,他就把泰戈尔叫醒,父子俩一起背诵古诗。早餐后,他让泰戈尔坐下来,静静地听自己颂唱经文,然后一块儿去散步,散步时讲各种知识。回到屋里后,他又教孩子读英文。晚上,父子俩又一块学习,还以天为书,讲初级天文知识。泰戈尔的求知欲越来越浓,他的父亲把家里的藏书展示给孩子,泰戈尔饱览了世界名著,写出了第一部诗剧。
1873年初,戴宾德纳特·泰戈尔亲自为孩子主持成人仪式,让当时年仅12岁的泰戈尔和一个哥哥、一个侄子把头发剃光,戴上耳环,在三楼进行三天祈祷,冥想人生与宇宙的秘密。当时诵读的赞歌,在泰戈尔心里留下了深刻印象,那优美的韵律和抑扬的音调,使他终生难忘。
后来,泰戈尔说,童年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父亲对他的教育——潜移默化和身体力行。
从戴宾德纳特·泰戈尔对儿子的教育中可以看出,他所做的“潜移默化和身体力行”就是与孩子一起成长。
据报载,南方有一位农民,没上过学,但他的大女儿考上了四川的一所外国语大学,小儿子考上了北京的一所理工大学。 当有人问起他的教子方法时,他说,他的办法跟别人不一样,不是他教孩子,而是让孩子教他,他跟孩子们一起学习。
这位家长说,白天他在田里干活,每天晚上他就让两个孩子把老师讲的内容跟他讲一遍,然后孩子们做作业,他也在旁边做作业。尽管他从来不说要孩子们好好学习的话,但孩子们见他在外面干了一天的活回来,还跟他们一样地学,他们在学习上就不会有一点的分心。他不懂的就找孩子问,孩子们弄不懂的就找老师问,这样孩子们又当学生又当老师,学习的劲头非常大,他们的学习成绩慢慢就成了全班第一名。
他还说,这样做还让他变成了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他种的田收成就比别人好,赚的钱也比别人多。
这是一个与孩子一起成长的典型的例子。著名教育家孙云晓认为,21世纪两代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世纪,父母只有和孩子相互学习、一起成长,才可能教育好孩子,并且使自身得到发展和完善。两代人互相学习共同成长,是新世纪教育观念的重大变革,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走出误区的重要途径,也是化“代沟”为“代桥”的幸福之路。
孙云晓还特别提倡父母向孩子学习,对此,他提出了向孩子学习的五个原则:一,向孩子学习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时代的变化;二,欣赏孩子的优点是向孩子学习的主要条件;三,向孩子学习应以真诚为本;四,努力做孩子的好伙伴应成为成年人的追求;五,建立对话式、交互式、融合式的教育模式。
其实,教育孩子就寓于日常的生活之中,时时处处存在于家庭的每一瞬间,父母毫无掩饰的言谈举止时时刻刻会被孩子模仿,这种模仿对孩子一生的成长是潜移默化的,是在漫长的时间里毫无感觉地完成的。
事实上,一个孩子如果生活在一个充满仁爱和有责任感的家庭中,他以后一定会成为一个健康正直、乐观向上、有所成就的人。相反,一个孩子如果生活在一个充满野蛮和自私自利的家庭中,他以后就可能成为一个粗鲁的没有教养的甚至是一个危害社会的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习———内在财富》的报告中,对“学会做人”是这样阐述的:“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应该使每个人尤其是借助青少年时代所受的教育,能够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以便由他自己确立在人生的各种不同的情况下,他认为应该做的事情。”
其实,教孩子“学会做人”就是家庭教育的核心,要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努力培养孩子优良的品质、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健全的人格。
另外,父母也应通过学习,参加一些相关的培训,比如到家长学校去学习,了解当代孩子心理发育特点和教育的规律,与孩子建立一种平等、和谐、民主的亲子关系,努力与孩子一起成长。
教子点睛:
父母想要真正能与孩子一起成长,就需要做一位学习型父母,这样,父母往往就能实践一些成功的影响孩子的方式,如亲子共读,亲子通信,讲述成长的故事等。父母应该知道,自己家的成长和孩子的成长一样,是一个没有止境的过程。父母只有不断地进步、不断地学习,对孩子的影响才是无形而深刻的。尽管父母不是天才,但只要与孩子一起成长,就完全可以成为天才的父母。
带孩子游览名山大川
除了潜心研究之外,旅行是戴宾德纳特·泰戈尔的业余爱好,他尤其喜欢到喜马拉雅山旅游。当面对潺潺奔流的山泉,溪水发源于高山而滋润大地、奔流入海的追求给了戴宾德纳特·泰戈尔深深的启示。
泰戈尔12岁那年,父亲戴宾德纳特·泰戈尔第一次带他去喜马拉雅山旅游,他高兴得不得了。他们到达的第一站宿营地是桑地尼克坦,那里空旷无边,广阔的原野,袒露的荒地,还有错落有致的沟沟壑壑,在蓝天白云之下,就像一幅浓笔重彩的大油画。
壮丽的景色深深感染了泰戈尔,他第一次获得了在空旷的大自然里自由遨游的乐趣。他们继续向喜马拉雅山进发,沿途游览了许多地方,还特地参观了阿默尔特萨尔的金庙,和那些虔诚的信徒在一起,吟唱锡克人的颂神曲。到达喜马拉雅山山麓的时候已经是阳春三月,但山区的春天却是姗姗来迟。
稍作休息之后,他们就向海拔7000英尺的德尔豪杰峰攀登。途中要经过几个宿营地,他们或步行,或骑马,或坐轿子。山路两旁,古松参天,春花初绽,云飞雾绕,鸟语声声,皑皑白雪在峰岭熠熠闪烁,山路自下盘旋而上,沟壑万丈,层林迭翠。这一切,泰戈尔从来没有见到过,也没有听说过,来对他来说,就像天堂一样,一颗好奇和探索的童心完全陶醉在这山区的美景之中了。
他们到达德尔豪杰峰后,住在早已购置好的小屋里。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的时候,泰戈尔和父亲早已在户外散步了,然后回到屋里读一小时英文,读完后就到冰凉的水里沐浴。下午仍是读书,讨论宗教问题,晚上则是坐在星空下,听父亲讲天文知识,欣赏高原美丽迷人的夜色。就这样,父子俩在那里整整度过四个月的旅游生活。
这次旅游,让泰戈尔和喜马拉雅山结下了不解之缘,留给他许多终生都难忘的美好记忆,后来,他把喜马拉雅山称作是“蛰居在心灵上的情人”。成人以后,怀着深深的眷恋,他曾多次攀登喜马拉雅山。
1916年,他出版了诗集《飞鹤》,真实地记录了他这些游览活动的感受,被评论家称为出类拔萃的诗,达到了抒情诗的最高水平。以后,泰戈尔和他的父亲又在喜马拉雅山脚下的桑地尼克坦买了一块地,建了一幢住宅和一座花园,他们常去那里游览休假。他还在那里创立了植树节和开犁节,使当地植树造林蔚然成风。
泰戈尔的生活已经与桑地尼克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通过在那里的许多实验活动,扩大和增进了对自己所酷爱的大自然的亲近感,饱览了美丽的自然风光,熟悉了普通人民的生活状况,这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他一生写下了《游思集》、《园丁集》、《飞鸟集》、《流蛮集》、《吉檀迦利》等令世界人民喜爱的诗篇,他对朋友谈起写作的感受时曾说:“走出去,走出去,你的思想就会像宇宙一样博大,你的诗文就会像歌声一样美妙。”印度思想家奥修受泰戈尔这种“走出去”思想的影响,把足迹踏遍了很多国家和地区,他不断学习,吸取各国各地区有用的东西充实自己。当然,他也把人类优秀的思想和文化传播给了那些需要它的人们。
作为父母,可以试着带孩子游览一下祖国的名山大川,让孩子在尽可能多的地方留下足迹,这对他的一生来讲,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在更多的地方留下足迹,会增加孩子的人生阅历,丰富孩子的生活,也会提高孩子的应变能力,让孩子获得更多的人生经验和情趣。
教子点睛:
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说:“一个作家的思维敏捷不敏捷,很多时候不在于这个作家读了多少书,掌握了多少知识,而在于他是不是经常外出走一走,让自己见识不一般。”
其实,孩子也需要到处走一走,父母应该给孩子这样的机会。
不要忽视大自然的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和孩子虽然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却总是按着既定的轨道前行。有时候,父母应该让孩子放下一切的沉重,给他的心情放个假,让他把心情融入到大自然里面,尽情地欢呼,尽情地呼喊,把心底的沉重、寂寞和愁苦全部喊出来!
作为父母,千万不要忽视大自然对孩子的巨大影响。大自然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可以培养孩子宽容的品质。因为大自然有着无穷无尽的奥秘和神奇,是最生动的教科书,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教科书。
很多学者都说过,大自然的花草树木、山水虫鱼、无不蕴含着美的因素。大自然的博大与雄浑可使人心胸开阔,性格开朗,心情愉悦,进而促人产生宽容之心。
所以,如果有条件,父母应多带孩子到郊外,让关在钢筋水泥世界中的孩子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另外,尽可能创造条件,带孩子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让浩瀚的海洋、奔腾的河流、秀丽的湖光山色陶冶孩子的心灵,开阔孩子的视野和胸襟。
如果条件不允许的话,也应该利用节假日或周末带孩子到附近的公园里玩一玩,这样也算是亲近一下“小自然”,也会对孩子宽容品质的养成有一个积极的促进作用。
培养孩子的爱心,还要带孩子广泛的接触大自然。让孩子学会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这样就会增强孩子热爱生活的信心,他就会从美好的愿望出发,对这个世界有好感,有爱心,就会善待这个世界。
另外,因为孩子天性活泼好动,喜欢玩水、玩沙子、捉蝴蝶、捕蜻蜓、做游戏等,这些都是孩子自发的兴趣。这些兴趣也是孩子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基础,所以,父母不妨多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让孩子充分融入大自然,以满足孩子多方面的兴趣,为孩子的创新能力的开发奠定基础。
德国大哲学家康德曾经说:有两种东西,我们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所唤起的那种越来越大的惊奇和敬畏就会充溢我们的心,其中之一就是美丽而神秘的大自然。茫茫的宇宙之中,地球是我们迄今为止知道有生命存在的唯一星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当我们凝视遥远而灿烂的星空,迎着初升的朝阳,沐浴着雨露,欣赏着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时,我们就一定会感受到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智慧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和敬畏!
让孩子零距离感受大自然之美,感受大自然的真谛,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这样,孩子自然也会感受到人文和大自然和谐相处之美。
教子点睛:
在适当的时候,让孩子放下繁重的学习任务,走近那些平凡却有意义的地方,让孩子的心灵受到自然的洗礼,感受平凡生活中的真实底蕴,让他的思想格局变得更大,视野更开阔。让孩子记得一路看风景,更记得用永不放弃的探索精神,去发现人生的美丽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