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父母 教能力
1538300000024

第24章 与人交往的能力(3)

周末的晚上,爸爸腾出时间来和家人一起吃晚饭,全家人聊起天来。爸爸提到李龙在上1年级时,曾因为长时间玩电脑游戏,视力一下降到4.4,然后气愤地说:“那个时候,我真有一种冲动,就是把你的电脑砸了。”儿子不慌不忙地说:“您用什么砸啊?”爸爸一下愣住了,抓起身边的一个馒头,说:“用这个。”李龙一听,顿时把饭喷了出来。妈妈听了,也忙咧嘴:“你也太没魄力了。”就这样全家人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结束了晚餐。

相信每位父母看到这种和谐快乐的家庭氛围都会投来羡慕的眼光,其实这种家庭氛围不一定是父母天生具有幽默感才能创造出来,首先夫妻双方要保持和谐的关系,这样才能营造出一个温馨的氛围,孩子也才会健康的成长。

此外,父母再忙也一定要定期抽出时间来陪家人一起吃饭、聊天。

建议二:教孩子自嘲,以不变应万变

自嘲在讲话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可以活跃气氛、化解尴尬。真正幽默的人,不怕受人嘲笑,而且非常善于自嘲。一个勇于自嘲的人,放下的是面子,得到的确是清醒。

自嘲表面上就是不把自己当回事,在讲话的过程中放松心情,实际上这是建立在自信的基础之上的。对于孩子来说,不仅要学会自嘲,更要掌握自嘲的分寸和火候。父母要给孩子讲明白,自嘲并不意味着过分“使用”自己的缺点,只是让人们将注意力集中在讲话的内容;相反,还可以放大自己的优点来吸引别人的注意。

父母要因材施教,根据孩子的性格来,如果孩子内向、缺乏自信,最好就不要再让他剖析缺点,以免导致他更缺乏信心。

建议三:经常给孩子讲幽默小故事

父母平时可以多给孩子讲讲幽默故事、机智故事、脑筋急转弯,等等,训练孩子思维的敏捷性,也缓解他一天紧张的学习生活。

有一位单亲妈妈独自带着女儿生活得很艰辛。渐渐地,妈妈发现女儿的性格变得内向、不爱说话。于是,这位妈妈下定决心要改变现状。

从此以后,不管妈妈白天多么辛苦,每天晚上,都要坚持给女儿讲幽默笑话。为此,妈妈还买了很多关于幽默小故事的书。两个月后,妈妈和女儿每天笑声不断。而且,在妈妈的引导下,女儿也变成了学校里有名的“笑话大王”,有她在的地方总是充满了欢笑声。

其实,这个家庭外在的生活环境一点儿都没变,改变的是她们的内心。父母也许不能给孩子一切,但可以培养他创造快乐、感受快乐的能力,像那位坚强的母亲那样,通过幽默感改变了女儿忧郁的性格,让她变得自信、乐观,同时也让自己获得了快乐。

生活中,父母可以适当给孩子看或读幽默轻松的故事,培养孩子积极、乐观、开朗的性格,使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喜欢上阅读,潜移默化地培养他的幽默感。

建议四、用幽默的方式与孩子沟通

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方式有很多种,但总结起来不外乎有三种:声色俱厉、心平气和与风趣幽默。其中幽默是父母与孩子沟通最有效的方式,因为孩子可以拒绝责骂、拒绝沉默,但绝不会拒绝笑容与幽默。

罗浩今年7岁,由于痴迷于武侠动漫、电视剧,妈妈很担心这些会影响他的心理健康。

一天,母子俩出去散步,罗浩看上了一支新款的玩具步枪,硬缠着妈妈要买。可是家里的玩具已经堆积如山,尤其是这种武器玩具。于是,妈妈心平气和地蹲下身子,装出一副苦恼的样子说:“儿子,你的军费开支已经够大的了。现在是和平年代,咱们裁减点军费投资如何?”

罗浩开始还一副吵闹的样子,听了妈妈的话,“扑哧”一声笑了出来。以后,很少再见他提要武器玩具的请求。

其实有时候就是这样,往往父母幽默的说教方式触动了孩子活泼的天性,不仅能让他听从建议,更能在他心灵中留下不灭的印迹,使他们时刻以此警示自己。此外,父母这种幽默的沟通方式也有利于和谐亲子关系的建立。

父母要想保持这种幽默的态度,时常提醒自己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这样才能将这种幽默的智慧传递给孩子。

建议五、教孩子幽默一定要掌握尺度

幽默是一个人发自内心的快乐,并且把这种快乐传递给他人的性格。但是,幽默是有尺度的,如果不能把握尺度,就会变成哗众取宠,甚至给别人带来不好的影响。

真正的幽默是自然而然表现出来的,千万不要为了幽默而幽默,最后让孩子学会冷嘲热讽,变得油嘴滑舌。

父母要告诉孩子,幽默可以带给别人快乐,但是过头也会伤害别人。语言一定不能触及别人的自尊心,比如,拿种族、宗教信仰、残疾、低级趣味等作幽默素材就是非常不妥的。同时,父母要让孩子注意人际间的礼貌,不能涉及一些危险动作,也不能嘲讽别人。

金玉良言

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性格特点,有的孩子比较活泼、好动,而有的孩子则比较内向、含蓄,那么他表现出来的幽默形式也会不同。此外,培养孩子的幽默感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孩子会逐渐学会用心感悟生活,学会乐观。所以,父母不能操之过急,要有耐心,慢慢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

成功演讲:全方位展示孩子的演说力

口才是社交的需要,是事业的需要,一个不会说话的人,无疑是一个失败者。

——(美国)林肯

要开化人的知识,感动人的思想,非演讲不可。

——(中国)秋瑾

某中学初一年级新生报到,面对一张张新面孔,老师先介绍了自己,随后便要求同学们轮流做自我介绍,以便大家互相认识。

自我介绍从第一排开始,轮流进行。每个孩子都站起来介绍了自己的姓名和以前所在的学校,然后鞠躬走下台去。轮到朱晓上台时,只见她不慌不忙地走上去,面带微笑地说:“老师好!同学们好!我叫朱晓,倒过来读呢就是可爱的‘小猪’。”朱晓的幽默引得老师和同学一阵笑声,她摆摆手示意大家安静,接着说:“就如刚才大家所看到的,我希望与大家成为好朋友,并给你们带来快乐。台下的同学,愿意和我做朋友的请伸出你的左手,然后拍拍你右手,好不好?”接着台下又是一阵掌声,“好了,现在我们已经是朋友了,请大家记住你的新朋友朱晓,一个能给你带来快乐的女孩!”

朱晓的精彩介绍给老师和同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久班里选班干部,同学都想到了朱晓,并推选她为班长。

精彩的自我介绍就是一段即兴的演讲,成功的演讲能让别人迅速记住自己,从而为自己争取更多走向成功的机会。朱晓正是凭着自己的精彩幽默的即兴演讲,赢得了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和喜爱。

美国成功学大师卡耐基曾说:“演讲能力是成名的快捷方式,这种能力使一个人备受瞩目、鹤立鸡群。”在美国的中学生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未来的美国,让不会演说的人走开!”很多时候,人正是凭着在讲坛上的杰出表现而受到长辈或领导的器重。所以说,培养孩子的演说能力,能够增加孩子成功的机会。

父母应该怎样去培养孩子的演讲能力呢?要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开始,让他相信自己的能力,敢于表达、善于表达,并鼓励他多参加学校的演讲活动,要知道演讲也是件熟能生巧的技能。

培养建议

建议一:鼓励孩子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生活中,父母常发现孩子在家口若悬河,一到公众场合却胆小怯懦、不善言语。为了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语言表现力,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6岁的蓉蓉和妈妈一起逛商场,她看到一只粉色皮球,就拽拽妈妈的袖子,指向皮球说:“妈妈,我要那个……”

妈妈故意装作没听懂,问道:“要哪个呀?”蓉蓉说:“皮球,粉色的。”妈妈说:“这个我说了可不算,你要自己去对售货阿姨说。”蓉蓉无奈地走到柜台前,小声说:“阿姨,我要皮球。”可是商场内声音嘈杂,售货员没有听到。

这时妈妈鼓励蓉蓉说:“蓉蓉,你要大声对阿姨说出你的想法,阿姨听到了才会给你拿。”蓉蓉只好又回到柜台前,大声说:“阿姨!我喜欢粉色皮球!”售货员看到一个可爱的小女孩这么大声地说话,就很高兴地把皮球拿给了她。

这时妈妈又说:“蓉蓉要谢谢阿姨。”蓉蓉又大声说:“阿姨,谢谢你!”售货员说:“不客气,你真可爱!”

要克服孩子不敢在人前表达自己想法的毛病,需要父母在生活中随时对其进行锻炼,鼓励孩子在众人面前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让他克服胆怯怕生的心理。

建议二:教孩子绘声绘色地描述

为了孩子能够将事物表述的更为清楚、形象,父母还可以鼓励孩子绘声绘色地去描述。

7岁的婧婧喜欢讲故事给爸爸听,每次婧婧讲到某种小动物时,爸爸就会让她模仿那种动物,如小猪是怎样叫的?婧婧就会捏着鼻子学小猪“哼哼”的声音,小羊呢?她又会学着小羊“咩咩”的叫声。

通过不断地模仿,孩子在讲故事时,声音、表情就会越来越丰富,动作也会越来越协调,表演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语言表现力也大大增强。这样,孩子在演讲的时候,就会讲的更有激情、更生动、更有感染力。

建议三:别打断孩子的“饭桌演讲”

孩子到了五六岁时,一坐到饭桌前就喜欢开始“演讲”,讲幼儿园发生的事,讲他看到、听到、想到的、好玩的事,有时讲得兴致勃勃甚至忘记了吃饭。

每当这时,许多父母总是板起面孔制止孩子“吃饭不许说话!”但吃完后孩子又不想讲了。作为父母,不应该对这种现象予以简单的制止,这会妨碍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父母应该对孩子加以适当的引导,如孩子一回到家就问他:“今天在幼儿园又有哪些好玩的事?”这样,让他将演讲提前到饭前。当然,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推迟到饭后。

建议四:经常组织“家庭演讲会”

父母可以经常为孩子组织“家庭演讲会”,以培养孩子的观察、记忆、言语表达等能力。孩子刚开始演讲时,可能不是很流畅自然,但父母只要让他大胆去讲,随着演讲次数的增多,孩子就会越来越有经验,语句自然也会变得通顺流畅。经常如此,就能逐渐提高孩子的演讲能力。

金玉良言

每个人都会遇到许多在公共场合发言的机会,如果因为害怕讲话而放弃,就等于放弃了许多次成功的可能。锻炼孩子的演说力,让他能够随时随地发表即兴演说,向别人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才能,这会为孩子带来更多成功的机会。

领导他人:打造孩子的核心“领导力”

一位最佳领导者,是一位知人善任者,而在下属甘心从事其职守时,领导要有自我约束力量,而不插手干涉他们。

——(美国)罗斯福

领导干部应该是真正能吃苦的人。

——(日本)士光敏夫

一群孩子去山里野餐,他们嬉戏打闹忘记了时间,傍晚要回家时,才发现自己迷了路。在潮湿与饥饿中度过了恐怖的一夜之后,他们无望地失声痛哭。

“我再也见不到爸爸妈妈了。”一个孩子绝望地说。“呜呜呜……我们会死在这儿的,人们永远不会发现我们。”一个孩子哭道。

这时,12岁的高力站出来反对道:“我不想死,我们一定能出去。”他坚定地说:“爸爸说过,只要沿着小溪行走,它会把你带到一条稍大的河流,最终一定能遇到小镇。我打算沿着小溪走出去,怎么样?你们也跟我来吧!要振作起来!”

在高力的带领下,孩子们沿着小溪顺利地穿越了森林,走到了一个小村庄,并得到人们的救助,最终回到了家。

毫无疑问,高力是一个具有领导才能的孩子,他坚定而乐观,在关键时候懂得鼓舞其他人,让他们和自己一起努力,并最终将大家带出了山林。

孩子的领导才能一般会综合很多能力在其中,在发挥领导才能的过程中,其综合分析、语言表达、创造、决策、应变、协调、自学等能力都会得到相应的锻炼。

具有领导能力的孩子往往比较自信,他的应变、交往、表达等能力也会强于其他孩子,能够使同伴对其产生亲切感和信赖感。

培养孩子的领导能力,不但对他的将来有好处,而且能够增加孩子的自信心,让他在领导他人的过程中不断肯定自己,并不断创造成功。领导才能的培养对孩子未来的生活与工作也有很大的积极影响作用。

培养建议

建议一:锻炼孩子的决策能力

孩子的决策能力是他领导他人的先决条件,只有让他先拥有自我决策能力,他才能去领导他人。

培养孩子决策能力的关键在于让他自己作决定,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兴趣选择和价值判断,促进他独立自主性的发展。

7岁的子怡搬了新家,妈妈打算给她换一张彩色儿童床。在征求子怡的意见时,却遭到了她的反对。经过考虑,妈妈认为既然床是为子怡买的,就应该尊重她的意见。于是,妈妈带着子怡一起来到家具商场,让她自己选择喜欢的床。

经过对每款床的功能、安全性、价格、占用空间多方面考虑,子怡最终选了一款原木色的床。当那一款床安放到子怡的房间后,妈妈发现原来子怡自己选的床与房间的色调还很搭配,效果超出了自己的想象。

父母不要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就要处处为其安排好。要知道,孩子也会有他自己的想法,父母应该以最大的信任、必要的指导和最低限度的帮助促进他发展独立自主性,在生活的点滴中锻炼他的决策能力。

建议二:培养孩子的组织能力

领导者在制定计划解决一些大问题时,需要了解谁适合做什么,要对大家进行分工,并善于把这些人组织起来,这就是组织能力。父母应该培养孩子的组织能力,让他学会善于用人、善于分工。

9岁的乐宁要过生日了,妈妈决定让他自己安排生日聚会。在妈妈的帮助下,乐宁列出了一张邀请名单,并根据名单上孩子的特长为他们安排了不同的分工。

学电子琴的潇潇被安排为配乐师,学书法的露露为生日聚会写横幅,爱跳舞的悠悠为大家跳一段健美操,彤彤的朗诵不错,就让她当主持……就这样,在乐宁的组织策划下,每个人各展其能,一场生日聚会圆满举行。

通过实践活动,可以让孩子认识到每个人不同的特长,让他知道要想有效实现目标,就必须懂得对人才的合理调配和组合,从而有效锻炼了孩子的组织能力。

建议三:让孩子学会协调人际关系

由于领导者需要带领别人来做事,所以要有理解他人、与人沟通、协调矛盾、解决分歧的能力。

培养孩子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应该从让他学会关心他人入手。比如,当其他小朋友摔倒时,让孩子过去把他扶起来,问一句:“摔疼了吗?要不要紧?”当看到其他小朋友因为争玩具而吵架时,要让他前去调解:“大家轮流玩这个玩具好不好?你先玩一会儿,他再玩一会儿。”

父母要培养孩子化解矛盾的责任心和能力,让他在调解冲突的过程中学会倾听对方的陈述,并学会判断是非。同时他还要懂得照顾每个人的需要,尽量在双方都能接受的情况下,让他们化解矛盾达成共识。

建议四:给孩子敢于担当的勇气

一个领导者要有敢于担当的勇气,对于孩子来说,敢于担当主要表现在他对自己、对他人以及处理日常生活各种事情的态度上。父母不仅要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要让他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父母交代的任务以及在群体活动分配的任务做到认真完成……

金玉良言

孩子的领导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养成的。父母要从孩子幼时起注重培养他的领导意识和领导才能,让他做一个同龄人中的“领跑者”,而不是别人的“追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