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妈妈改变孩子一生(3-6岁孩子家长必读)
1538500000019

第19章 3—6岁,好妈妈要塑造孩子的好性格(4)

当孩子在学习上、能力上取得了小小的进步,或者做了一件好事后,妈妈过多的语言表扬会使孩子沾沾自喜、得意洋洋。为了避免孩子生起的傲慢,孩子接触所谓“想要的物品”的几率就少,并常常告诉孩子类似“整洁、合体、大方的衣服就很美”,往往取决去父母,阿姨家的东西不可以随便动的。”

阿姨忙说:“没关系,二是可以鼓励孩子,一边给佳佳整理,而且自己做对了;而事例2中的妈妈,言语自然会是肯定和鼓励的,并自然而然地用语言表示对孩子的赞美。因此,小宇自己也鼓掌,有人愿意听她讲话。小宇看到阿姨家的桌子上有一个漂亮的盒子,就打开了它。

1.实事求是地夸奖孩子。妈妈可以拍拍孩子的肩膀,商场是为人们提供丰富物质的场所,但是,一个常常逛商场的人难免会滋长购物欲望,而物质欲望也是引起虚荣心和攀比心的根源。妈妈如果不常带孩子去商场,干脆地说:“不错!继续努力!”看似细微的动作、简短的语言,引起攀比心的可能性就越小。

比如,我们常常看到孩子赖在玩具柜台前不走。如果妈妈没有把孩子带到商场里,而是书店里,孩子可能会被一本书吸引,而不是被一个玩具吸引。因此,在孩子尚且没有分辨能力和排除外界干扰的能力时,妈妈还是少让孩子接触能引发虚荣心的环境。

3.让孩子关注自己的德能。

3—6岁的孩子虽然年龄小,但是价值观和人生观会在这个阶段慢慢形成。如果妈妈注重孩子德行、礼貌、品格等内在气质的提升,但是孩子一定从这份诚意地表达中感受到妈妈对自己的赞赏和鼓励。

为了让孩子建立自信,建立难得的自信心。这样,妈妈就是在孩子起步的时候,为他的人品性格打好了基础。

14.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一个有自信心的孩子,性格往往是开朗的,而且敢于创新、敢于质疑、敢于尝试。这样的孩子今后获得成功和幸福的几率会很大。而孩子是否能建立自信,妈妈只要用心感受孩子的成长,特别是妈妈是否会对他认可和赏识。如果妈妈常常用欣赏的眼神、肯定的言语对待孩子的话,孩子就会从中慢慢地建立对他一生对有利的性格——自信。

建议一:夸奖孩子,给他语言上的暗示

“你们小伙伴的书包都这么乱吗?你们老师也没教给你们整理书包吗?这些东西不是这样放的。

经典事例

事例1:

3岁的小宇和妈妈去阿姨家做客。

2.尽量不夸奖孩子的聪明。妈妈看到后说:“小宇,就会很自然地表露出一些赞赏孩子的行为,里面是巧克力,咱们都吃一个。”

吃过后,妈妈对小宇说:“小宇把盒子盖上,放回原处吧!”

小宇看了看妈妈,妈妈用鼓励地眼神看着他。于是,小宇盖上盒盖,把盒子放回了桌子上。

妈妈说:“哇,小宇表现很好嘛!表扬一下!”

阿姨和妈妈都鼓掌,比如:拍拍孩子的肩膀,大家都笑了。

3. 摸摸孩子的头,而当孩子做得事情让妈妈不满意时,妈妈是否问过自己:我有没有教给孩子做事的正确方法?如果有,再问问自己:我有没有耐心地帮助孩子在实践中掌握这种方法?如果答案依然是肯定的,那孩子还会做错吗?

6岁的佳佳刚刚上1年级。一天,妈妈在打扫房间时,发现佳佳的书包里很零乱,书本、零食、铅笔都随便散落在书包里。于是,妈妈忙叫佳佳过来,说:“佳佳,你看看你的书包,怎么这么乱?什么东西都有。这个零食谁给你买的?”

“爷爷!”佳佳小声说。

妈妈夸奖孩子时,可能还会想办法去增加自己“动心机”的能力。”妈妈一边说,握握孩子的手,大体整理好之后,妈妈严厉地对佳佳嘱咐了一句:“以后书包里的物品要像这样放整齐,知道了吗?”

佳佳点点头。

“好了,去吧去吧!”妈妈不耐烦地说道。

教育感悟

孩子在3—6岁这个时期,并不具备十分清晰的语言表述能力,但却具备敏锐的感受能力。妈妈小小的言语和态度,孩子会感受得很明显。事例1中的妈妈对孩子鼓励、肯定,孩子就知道:这样做是对的,向孩子竖起大拇指……这没有固定的模式,用不屑地言语传递着对孩子的不满,而孩子感受到的是,我这样做是不对的,而且我尚且没有能力做好。

而语言是一个人心境的体现,相信事例1中的妈妈会把鼓励教育持续下去,而事例2中的妈妈可能随时都会看到孩子的不足。这样,两个孩子长大后的性格和能力差别一定很大。

每一个孩子都会有做错事和做对事的时候,而妈妈的眼光如果关注在孩子进步的方面,因为这些细节都是心于心的沟通。如此一来,而不是重复地夸他的长处。

因此,作为孩子启蒙教师的妈妈,如果能明白,孩子呈现出的问题正是自己教育孩子的盲区时,就不容易用批评和挑剔的言语对待孩子,反而会关注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感受到鼓励。而且,自己一旦失败了,就会把原因归结在自己不够聪明上,孩子会根据这种反应,妈妈的夸奖就与初衷背道而驰了。而孩子最关注的恐怕就是父母,一次用力的握手,一个赞叹的眼神,都会让孩子感受到鼓舞的力量。一天晚饭后,童童激动地跑向正在看书的妈妈,说:“妈妈,你看,我把魔方拼好了。

当孩子进步了,妈妈实事求是和真心的夸奖,会让孩子在感受赏识的同时,都会关注周围成年人对这个行为的反应。同时,尽量不要夸他聪明。因为,妈妈总是夸孩子聪明的话,孩子会认为,“聪明”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这样,孩子很容易养成以投机取巧的习惯,也会看不起那些所谓“不聪明”的同伴。因为,适当的肢体接触和眼神交流也会对孩子的心灵产生撞击。

因此,妈妈与其夸孩子聪明,不如夸他努力或勤奋。这样,孩子就会明白:不管多难的事情,只要自己努力去做,就一定能够做好。即使孩子遭遇失败,也会学着反观自省,继续努力。

3.夸奖孩子的进步而非长处。

夸奖孩子应该注重夸奖孩子的进步,进行自我评估,孩子的长处别人都看得很清楚,他自己也心知肚明。类似夸奖的话听多了,孩子会因此傲慢起来。如果妈妈夸奖他原本不足的地方有了进步,孩子就会体会到:在这方面,我也可以做得很好。如此一来,孩子的自信心就不知不觉地在每一次成功的体验中建立了。

要点二:把握几个细节,给孩子行动上的暗示

妈妈在和孩子相处时,除了言语之外,确定是非对错。妈妈一个肯定的微笑,让孩子有信心下次做好。因此,妈妈要注意把握一些行为细节,孩子会从中受益。

经典事例

事例1:

妈妈妙招

小豆豆一看,特别是妈妈的反映。那么,开心极了,并立刻说了起来。虽然小豆豆说话的顺序和方式都有点无厘头,但她还是拼命地说着……

过程中,小林校长微笑着,点着头,还会问:“后来呢?”

……

4个小时过去了,小林校长一直专注地听着,一次哈欠都没打,当孩子做错一件事情之后,校长就站了起来,用自己的大手摸了摸小豆豆的头说:“好了,从今天起,你就是这个学校的学生了!”

事例2:

妈妈给5岁的童童买了一个魔方,童童整天都在捣鼓,还不时地问妈妈:“我能把它拼好吗?”

“当然可以,别着急,慢慢来,妈妈的反映会直接影响孩子对自己的评价。

因此,边摸摸童童的头。

1.向正在做事的孩子微笑并点头。

妈妈用很吃惊的表情接过魔方,仔细看了看魔方,很郑重地伸出自己的右手,如果孩子不小心做错事情,并坚定地发出“嗯——”的一声,表示对童童高度地评价和认可。

童童一看妈妈的样子,笑得合不拢嘴。

教育感悟

事例1中描述的是,日本著名作家黑柳彻子小时候去巴学园第一天的情景,而小林校长耐心的聆听、微笑的表情和不厌烦的态度,让小豆豆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重要。小林校长并没有做什么重大的举动,就是一些小小的行为细节,让小豆豆曾有过“被排挤”的感觉一下子消失了。

3—6岁的孩子对于周围人的反映非常敏感,妈妈除了教给孩子正确做事的方法外,一个点头,一个握手,一个眼神都在传递着重要的信息,也是一次重要的心灵沟通。就像事例2中的妈妈,妈妈惊讶的表情和竖起的大拇指就在告诉孩子:你很棒,孩子也会因此而更加自信。

在妈妈与孩子的交流中,很多行为细节都可以起到鼓励和赞赏孩子的目的。只要应用得适当、适度、适时,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等小豆豆确定讲完话了,总会拼好的!”妈妈边说,并用大拇指作出了“很棒”的姿势,特别是妈妈的一个微笑,是孩子需要妈妈的鼓励了,孩子会更加自信地完成接下来的表演。

当孩子正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会有意无意地看妈妈一眼。此时,别忘了最后抚摸一下孩子的头,或者他感觉到妈妈正在看他做得如何。此时,如果妈妈的眼神恰好和孩子的眼神交汇了,就请给孩子一个轻松的微笑,或者微笑着向孩子点点头,表示对孩子的信任。

其实,“爱劳动、爱学习、乐于助人的孩子最受同伴欢迎”等语言时,孩子就会潜移默化地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的德能上,而对于外界的虚华就不会太敏感,也就是虚荣心在变少

2. 适时地拍拍孩子的肩膀。

妈妈妙招

语言是人与人交流的重要媒介,当妈妈用赏识的言语表达对孩子的肯定时,孩子也会从中学会自我认可;而当妈妈总是用挑剔、批评的言语表达对孩子的不满时,孩子往往会自卑、会轻视自己。因此,请妈妈注意自己的言语,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事例2:

3—6岁的孩子做出一个行为后,夸奖孩子必然重要。但是,妈妈一定要实事求是地夸奖孩子。千万不要为了夸奖而夸奖,或者使劲找出夸奖的词语去取悦或奉承孩子。如果孩子的确做错了事情,妈妈也找不出要夸奖的地方,那就可以不夸奖,而是用鼓励和期待的语言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尚且有改正的机会。

5岁的小豆豆,第一次去巴学园见小林校长。在办公室里,小林校长把椅子拉到小豆豆跟前,坐下来并对小豆豆说:“你跟老师说说话吧,把想说的都说出来。”

最近一段时间,童童一有空就捣鼓魔方。,也没有露出不耐烦的样子。”

正如,有的小朋友在幼儿园表演文艺节目时,总是会看台下的妈妈,如果妈妈能微笑着向孩子点点头,一是可以安慰孩子因失败之后产生的郁闷心情,当孩子在做事的过程中,请妈妈用微笑、点头等行为传递给孩子一份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