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孩子健康成长的100个细节
1538900000028

第28章 交往的细节(5)

注意,我们不要结交到坏朋友,千万不要一时冲动,或碍于情面,或为了“哥们儿义气”,去做那些不该做的事情。

69.要克服害羞胆怯的心理

害羞胆怯是一种心理情绪,每一个人都有过羞怯的经历,这很正常,只是羞怯的程度和时间长短不一。如果偶尔羞怯,对我们来说基本上无关紧要;但如果总是羞怯,那就应该考虑去克服它了。羞怯心理往往会影响与他人的正常沟通,甚至会成为自我发展的障碍。

张斌今年正读大一,尽管都已经是十八九岁的小伙子了,但他与别人接触时总有一种恐惧感。见到人尤其是陌生人,张斌就会脸红,如果与他们在一起的话,就会感到一种莫名其妙的紧张。

当张斌与别人并肩坐在一起的时候,心中总是想要看看别人,这种欲望十分强烈,但又因为害怕而不敢转过脸去看。如果因为有事情必须和他人接触时,不论对方是男生还是女生,一走近对方,就会感到心慌、神情紧张、面部发热,不敢抬头正是对方,如果与陌生人坐在一起,相距两米左右时,就感到焦虑不安、手心出汗,神情也会十分不自然。

由于这个原因,张斌十分害怕与别人接触,进而害怕到教室里去上课,尤其是小教室,以至于严重影响了学习成绩和正常活动,内心感到十分痛苦。

对我们来说,羞怯心理似乎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弱点。具有羞怯心理的人一方面对自己缺乏信心,不喜欢在公共场合亮相,也不愿意与他人竞争,做事犹豫不决,表现得十分不善于交际。过度羞怯会让人变得消极保守,容易沉溺在自我的小圈子里,从而不利于人生的成功,甚至有可能会造成某种心理障碍。

羞怯的主要原因是自我意识增强而社交经验不足,于是就担心受到他人的非议,感觉就像全世界的人都在注意他;为青春期的变化感到窘迫,在社交上缺乏自信心;在这一时期如果受到挫折、打击、戏弄或嘲笑,就会产生长期的羞怯感。

羞怯会严重影响一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和社会交往。比如,一个大学生羞怯,他就会害怕与雇主见面洽谈;一个羞怯的人即使找到了工作,也会容易失去被提拔的机会,因为娴熟的社交能力,善于辞令是一个人晋升必需的重要条件之一。

对我们来说,害羞往往会让我们处于被动状态而不是主动和大胆的状态。羞怯的同学感到主动结交新朋友很困难,所以他们的孤独感往往会十分强烈,有些同学因为害羞而闭关自守,与人隔绝,当他们真的与人相处时,又常常不愿意中断关系,希望避免为寻求宝贵的友谊而遇到的困难,结果,他们结交的朋友当然不会是最理想的。

害羞的同学常常会感到很自卑,他们普遍对自我形象持一种否定的态度。例如,羞怯的同学总是认为自己相貌平平,没有什么魅力,从而变得很悲观。

不可否认,羞怯心理一定会束缚我们人生前进的脚步,阻碍我们人生的发展。所以,我们一定要从内心克服羞怯心理,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任何人、任何事。

要想除去羞怯心理并非一件易事,只能通过慢慢学习来逐步改善。只要我们愿意付出努力,就能与羞怯心理彻底告别。所以,还是振作起来,在有效方法的指引下,赶紧克服它。

这样做一做

1.着重培养自信心。比如,可以去参加野外生存训练,或在别人的指导帮助下完成一件过去想都没有想过的事,并逐渐达到可以自己完成的程度等,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树立自信心,摆脱羞怯心理。

2.有意识地多与周围的人接触。在和他人交谈中不要踌躇畏缩,应该多想一下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尽量忘掉自认为可能的缺点和弱点,大胆地表达思想。

3.不妨把一切担心往好的方面想。也就是说,不要在乎那些害怕心理,这样慢慢就会发现自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就会有勇气去行动。

4.试着坐在人群的中心位置。害羞的人常喜欢躲在角落,因为他不愿意让人注意到自己,因而证实了“没人关心自己”的想法。改掉这个坏毛病,让别人有机会关注你。

5.结交知心朋友。首先可以和亲戚的孩子一起玩,克服交往的恐惧心理,然后再在同学中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6.做深呼吸。如果在人多的场合感到羞怯时,可以立即做几次深呼吸,把注意力从自己身上转移开,听听他人的谈话。

智慧满行囊

有人说,羞怯是一种难以描绘的情感屏障,是每个人都能触及到的精神茧壳,而人们有往往在这种心理之下作茧自缚。所以,我们如果想要破茧而出,就一定要打开束缚,勇敢地去面对学习和生活。

几乎每个人都有害羞的时候,对我们来说更为普遍。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一项统计结果表明,97%的学生认为做公开演说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之一。

与人交往中的羞怯心理有时确实耽误事情,所以有必要加以克服。羞怯并不是天生的。根据统计,羞怯的成人中有25%在儿时并不如此,也有相当多的害羞儿童克服了这一毛病,长大后不害羞了。所以说,羞怯完全可以克服。

在克服羞怯心理的初期会使羞怯者有不自然甚至是难受的感觉,不过,一旦成功克服羞怯心理,就会在和别人交往或个人的前程上铺上一条平坦的道路,生活将会变得更加潇洒自信,阳光灿烂。

70.早日走出抑郁的阴影

抑郁是禁锢我们心灵的枷锁,会严重困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所以,我们一旦发现自己有抑郁情绪时,千万不可掉以轻心,一定要及时调整,提醒自己抓紧时间克服或诊疗,避免发展成抑郁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彻底与抑郁情绪告别,重新拥抱人生灿烂的阳光。

王皓15岁,正读初中三年级,5个月前突然开始出现失眠、头晕、头痛、胸闷、心慌、上腹不适等症状,整天胡思乱想、无精打采、郁郁寡欢、精疲力竭、度日如年,对前途悲观绝望,对本来感兴趣的学习和学校生活失去了兴趣,不复习功课,不愿外出,不愿上学。

他向家人念叨着:“现在我对中考已经失去了信心,不想再去学校,不想念书了。”有时在父母劝说下即使回到学校,上课时也多是发呆,还说感到脑子不灵了,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晚上难以入睡,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早上醒得很早,常常清晨四五点就醒了,发愁这一天怎么过。自信心下降,自觉低人一等,总觉得自己是一个废人,连累家人,很想一死了之,曾多次自杀,未遂。

这是一个典型的青少年抑郁症的病例。青少年处于充满活力和正常变动的心理状态中,由于心理不成熟、不稳定,他们还没有具备适当的能力和技巧去应对挫折,加之目前的学习压力较大。所以很容易产生抑郁情绪。如果长期压抑,抑郁情绪就有可能成为抑郁症。

抑郁是一种比较持久忧伤情绪体验,并伴有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的问题,多发于青少年,而且女孩多于男孩。抑郁的主要特征是情绪低落,少言寡语,喜欢沉思,精力不足,遇事悲观,回忆过去谴责自己,面对现实困难重重,展望未来缺乏信心,有明显的自卑感。

对我们来说,抑郁主要表现在学校发生过一些矛盾,从而感到环境压力,常心烦意乱,郁郁寡欢,常逃学,要求调换学校,对一些喜欢的事情失去兴趣,情绪低落,学习不集中易疲劳失眠、头晕胸闷不愿与父母交流,不管父母对错都会去抵触,严重时会出现自杀的意识和行为。

抑郁心理是怎样造成的呢?原因复杂多样,通常由心理社会因素所诱发,如学习困难、人际关系紧张、亲人分别、意外伤残等以及严重的躯体疾病等因素,使人担心、焦虑,以至发生苦闷、沮丧和抑郁。时间一长,抑郁的情绪会缓慢迁延,很难驱除。知道抑郁是怎么回事,我们才能有效走出抑郁的阴影。

我们不要武断地认为自己所处环境压力重重,也不要因此而心烦意乱,郁郁寡欢,不要期待调换班级或学校,那样无助于抑郁的改变,可能还是会继续认为环境不尽如人意而再次要求改变。我们应该做的就是调整心态,安心学习。

抑郁症对人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每年都有大批的抑郁症患者陷入失眠、恐惧、绝望的境地之中,有的甚至走上了自杀的绝路。在很多著名高校,几乎每年都有硕士、博士、教授等跳楼自杀的事件发生。因为患抑郁症而长年失眠的人更是不计其数。所以,我们无论怎样重视抑郁症都不为过。

无论如何,抑郁是我们都不能忽视的严重问题,因为一旦走近抑郁,就等于一步一步地迈向人生的弯路,自己的一生可能就会随之发生难以预料的改变。

这样做一做

1.学会调整情绪。在遇到压力时,一定要以乐观的态度看待问题,相信这不是对自己的一次打击,相反,而是对自己能力的一次提高。

2.学会全面看待问题。世界上的事情没有绝对的,每一次危机背后都会有一次机遇,要懂得在困难面前思考分析,不把时间浪费在犹豫和自责上。

3.要给自己勇气建立自信,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从而有效缓解压力。

4.多加强体育活动,也可以试着选一些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或增强信心的音乐,这样对自己的抑郁有很大帮助。

5.学会合理评价自己,懂得自我赞赏。要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意识,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学会扬长避短。

6.学会放弃一些不合实际的幻想,要脚踏实地生活,多一分宽容,少一分贪求。

智慧满行囊

有人把抑郁形象地称为“心灵的流感”,可见抑郁情绪已经十分普遍,较长时间的抑郁会让人变得悲观失望,迷失心智,丧失生活的勇气和目标,甚至会走向人生的极端。

抑郁是我们的主要情绪障碍之一,抑郁不仅影响到我们的学业、社会功能,给家庭也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还是青少年自杀的最大危险因素。

可见,抑郁心理的危害十分严重,必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如果患上抑郁症,应尽快找心理专家就诊,以便得到及时治疗。另外,自我调适对缓解抑郁情绪也会起很重要的作用。

对我们来说,一旦有抑郁情形出现,就应该立即重视起来,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积极的治疗。通常以抗抑郁药物和心理治疗并重为原则,一定要配合心理治疗,这样就会更进一步认识本病,改变自己的认知,完善自己的人格,增强信心。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治愈的目的。

71.别给自己套上猜疑的枷锁

猜疑是人际关系的大敌,一旦陷入猜疑的误区,就会活得很累,因为他的猜疑破坏了朋友间的友谊,疏远了同学间的关系。生活在猜疑中的人,总是郁郁寡欢,缺少内心的宁静,时间一长,就会让心中的压抑聚拢,从而形成问题心理,会害人害己。

两个人结伴横过沙漠,水喝完了,其中一个人因为中暑而不能行动了。剩下的那个健康而饥渴的人对同伴说:“你在这里等着,我去找水!”然后,他把手枪塞给了同伴,说:“枪里有5颗子弹,记住,3小时后,每小时对天空鸣枪一次,枪声会指引我找到你的位置,我就能顺利找到你。”

两人分手后,一个人满怀信心地去找水了,另一个人则满腹狐疑地卧在沙漠里等候,他看着手表,按时鸣枪,但他很难相信他的同伴会听到枪声。他越来越恐惧,认为同伴一定是找水失败,中途渴死了;一会儿又猜测同伴肯定找到了水,却离他而去。看来,人是靠不住的,尽管我没有得罪他。

到应该击发第5枪时,这个人绝望了,他悲愤地想:“这是最后一颗子弹了,他早已经听不到枪声了,等这颗子弹打出去后,我还能指望什么呢?看来,我只有等死了。在临死前,那些秃鹰一定会啄瞎我的眼睛,那时,我是多么痛苦啊!还不如……”于是,他把枪口对准自己的太阳穴,扣动了扳机……

不久,那提着满壶清水的同伴领着一队骆驼商旅循声而至,但他们找到的仅是一具尸体……

由于自己想当然的胡乱猜疑导致自己命丧沙漠,强烈的恐惧和猜疑最终没有战胜信任,从而酿成了巨大的悲剧。

所谓猜疑,就是指在没有确切根据的情况下,主观臆断地作出不利于自己的判断。猜疑的人也会因为猜疑而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从而影响到生活的幸福。

猜疑会让一个人产生很多痛苦的细胞,从而让他彻夜难眠。猜疑历来都是害人害己的祸根,一个人一旦陷入猜疑的枯井,就一定会处处神经紧张,事事捕风捉影,就会对他人失去信任,同样也会对自己心生疑窦,严重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

很多时候,猜疑会让一个人失去很珍贵的东西,酿成大错,一旦醒悟,就会后悔莫及。可以说,猜疑是一种致命的毒素。

误会引起猜疑,猜疑产生误会,这是每一个人都会遇到的怪圈。而要走出这个怪圈。就需要优化自身的心理素质,拓宽心怀,对他人要有充分的信任。正如古人所说:“长相知,不相疑。”我们应该相信他人,理解他人。这样,我们才能让自己从猜疑的枷锁中解脱出来。

在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常遇到一些猜疑心很重的人,他们整天疑心重重、无中生有,认为人人都不可信,不可交。比如,看到几个同学背着他讲话,就会怀疑是在讲他的坏话;有时老师对他态度稍微冷淡一点,他就会觉得老师对自己有偏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