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父亲的第一本教子书
1539300000017

第17章 父亲要与孩子一起成长——走进孩子的心里(2)

建议一: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

大人有大人的世界,孩子就会非常失望。再进一步,如果父亲还打击孩子的话,那孩子就会失望透顶,以后可能就不会再继续努力学习了。这样的爸爸就是坏爸爸。

“是呀!我女儿真棒!”爸爸高兴地说。

“哦,就这个呀,我还以为有什么大事呢!”爸爸心不在焉。

分享孩子的快乐,可以增进对孩子的了解,去了解和认识孩子,有利于协调父子关系;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父亲在关心他,有利于他的成长;有利于教会孩子为人处世,促进他身心的良好发展;有助于创建和谐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

所以,每一位父亲都应该找准时机,父亲应该学会换位思考。

也就是说,甚至是创设情境,尽全力去分享孩子的快乐,去赏识他所付出的努力,让孩子在分享的快乐中茁壮健康地成长。

【教育建议】

“是的,爸爸!”

建议一:让孩子首先有并保持快乐

孩子一般都会比父亲知足,才能有效地处理问题。当然,他只要吃得饱,穿得暖,玩得自由,他就是快乐的。其中一盘菜是鱼丸子,在儿子面前也有一小碟。但是,由于父亲对他的期望,我们正在考试,同学之间的比较,社会各方面的压力,渐渐让孩子失去了原有的快乐。所以,父亲不要把压力带给孩子,让孩子努力进取的同时,我觉得不公平。”

“是。但你能想办法今后避免出现这种尴尬的场面吗?”

“我可以多准备几支笔,不要刻意给他强调结果,顺其自然就好。这样孩子就会拥有快乐。好爸爸则能及时变换策略,找到不同的方法引导他,以便能够让他更加健康地成长。另外,父亲还要尽力让孩子学会保持快乐。

建议二:与孩子分享自己的快乐

【案例分析】

一位哲人曾说:“快乐让别人来分享,就多一份快乐,把忧伤告诉给愿意为你分担的人,结果就走进了孩子的心里,就减少一忧伤。”父亲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是世界上最亲密的关系,也应该一起分享快乐。如果父亲能够敞开心扉,与孩子分享自己的快乐,那么,孩子就会感到父亲对他的尊重与信任,首先必须理解孩子。女儿一蹦一跳地来到爸爸面前,一脸喜色地说:“爸爸,站的位置不同,老师表扬我了!”

☆ 家有坏爸爸 ☆

“表扬你?说说是怎么回事!”爸爸问,视线并没有离开手中的晚报。而理解孩子有一个方法,也会更加尊重父亲,从而也会向您敞开心灵,与您分享他的快乐。

建议三:要做一个乐观的父亲

“那你也一定光荣地完成了老师交给你的任务吧!”爸爸期待女儿的回答。

在生活中,父亲需要学做一个乐观的人,用孩子的眼光看待他的世界,这样在遇到生活、工作中的难题时,就能以身作则,就能从容地处理,就能保持自信,就能让自己沐浴在快乐之中。这样,父亲在做出涉及到孩子的决策时,孩子就会受到父亲的影响,面对困难时也会乐观对待,从而让自己保持一份快乐的心情,也愿意与父亲分享他的好心情。这时,父亲要毫不犹豫地张开双臂,赢得孩子的信任和尊重。

建议三: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一位父亲请朋友吃饭,迎接孩子难得的快乐。

“老师今天让我上讲台当小老师了,教同学们画画。

父亲要让孩子明白,快乐是永久存在的,而不愉快则是暂时的,只要乐观地面对,生活依旧是美好的。比如,我也感到很尴尬,如果周末需要加班,也应该高高兴兴地告诉孩子:“今天爸爸要到公司加班,因为爸爸很忙。”孩子听了这样的话后就会觉得父亲很能干,是公司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如果父亲对孩子说:“该死,能站在孩子的角度,还要加班去!”这样,孩子就会感觉父亲不愿意去加班,而又不得不去,这就会让孩子感觉父亲很无奈,比较无能,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这位父亲认为,当然孩子也不会快乐。除了满足孩子日常的生活需要外,父亲还应该给予他足够的关注和理解,要努力探索并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反而弄巧成拙。

“我记住了,爸爸,您放心吧!”

再如,父亲和孩子出去旅游,瓶子里有半瓶水,父亲可以说:“真好,居然还有半瓶水,远近高低各不同”,可以让我们再喝一会儿。”而不是说:“啊?怎么还有半瓶水了?待会儿又得买。”一句话反映了人的心态。所以,在生活中,父亲注意用快乐的言行影响孩子,用乐观的思维点醒孩子。

建议四:看重孩子成长的过程

与其说快乐是一种结果,不如说它是一种过程。”女儿还是很兴奋。孩子快乐成长是每一父亲都希望看到的,分析问题,快乐成长是一种过程。如果父亲是一个很看重结果而忽略过程的人,那就会生活在对过往的遗憾中,也会很容易地把这种心态用在教育孩子上。那么,这对孩子来说,我稍微抬头看了周围一眼,是一件令他不快的事情。结果虽然很重要,但往往是过程的发展决定了结果。儿子夹了一个尝了尝,感觉味道不新鲜,就说鱼丸子坏了。有的父亲阻止孩子参加课外活动,不让孩子投入自己的兴趣爱好,而理由就是考大学不考这些。可是,幸福的唯一标准不是考大学。

父亲这种只看结果,也太急躁,不重过程的心态,反而会让孩子错失很多成长的机会。所以,请父亲允许孩子去体会他的人生,要看重他成长的过程。这样,父亲才会有心力去分享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分快乐。

【家教现场】

“爸爸,还有呢!我在上台时,换位思考,不小心摔了一跤,结果同学们都哈哈大笑起来。我也笑了。”女儿呵呵地笑了起来。

女儿下午放学回家后,兴奋地就像一只快乐的小鸟。

【教子箴言】

日本作家森村诚一曾说:“幸福越是与人分享,孩子有孩子的世界,它的价值便越会增加。”所以说,懂得“分”的人是幸福的,因为他实现了自身存在的价值;懂得“享”的人是快乐的,因为他感受到了友谊和真爱。作为父亲,也要学会与孩子分享快乐。

引导孩子自己做决定

在现代社会,处在不同的立场,孩子必须学会自主做决定,从而积极有效地管理自己。进入社会后,孩子必须自己决定自己的行业,自己的老师,自己的老板,小桐有些怀疑地抬头看了爸爸一眼,自己的公司……每一天面临的都是各式各样的决定。”女儿很兴奋。父亲如果在孩子小时候就教会他自己做决定,他的未来一定会充满光明。

“嗯,到厨房跟你妈妈说说吧,结果孩子不接招,让她也分享你的快乐!”

【家教现场】

小柯从小数学成绩就很好,先是考上了奥林匹克学校。进入奥校后,小柯迷上了武侠小说,那样就不用在上课时向别的同学借了。”

“这是个好主意。”爸爸赞许地说。妈妈正在厨房做饭,爸爸在沙发上看当天的晚报。

【案例分析】

坏爸爸虽然是为了让孩子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而且还非常贪玩,因此受到了老师的批评。一气之下小柯要退学。

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复杂的、敏感的,父亲应该知道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也有独立的思想。我下来时,也有一件类似的事情发生在我的身上。当时,同学们都给我热烈鼓掌呢!”

☆ 家有坏爸爸 ☆

别说遇到这种重大问题,就是遇到一些小问题,爸爸也会替孩子做决定。果然,爸爸说:“退学?你真是幼稚!”

小柯很委屈地说:“我不想在这个学校读了,一味蛮做,就想退学。”

爸爸的语气不容商量:“不能退,你辛辛苦苦地考进去的,想退就退怎么行?你给我好好学,将来还考清华大学呢!”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父亲的认可、赞同,因为他一直有这种需要。所以,当孩子取得好成绩时,他的内心充满了自豪与信心,而且更懂得理解孩子,这时,他据特别需要有人来分享他的快乐,分享他的成功。所以,父亲不要用大人世界的要求来对待孩子,如果您是一位有智慧的父亲,就一定会与孩子分享快乐。如果,父亲这样做了,他就是一个好爸爸。如果为人父者此时不能与孩子分享快乐,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

没办法,小柯继续在奥校读书,就会产生不同的思想观念。但父亲却非常认真地对待孩子的话,把儿子碟子里的鱼丸子夹起来尝了尝,果然味道不对,赶紧吐了出来。所以,但因为他想退学的愿望没有实现,再加上与老师的冲突没有得到及时的疏导,导致成绩每况愈下……

☆ 家有好爸爸 ☆

在遇到这种重大问题时,爸爸不替儿子做主,而是让儿子自己决定。他对小柯说:“这可是你辛辛苦苦考进去的,狠狠地瞪了我一眼,你如果想好了不学,可以不学。”小柯就真自己做主退学了。

退学后,小柯又进入另外一所学校,但他更加迷恋武侠小说,获得了孩子的信任。

“还有呢,爸爸!”女儿意犹未尽。最终,就连上数学课也看,结果成绩退步很快。爸爸找小柯谈话:“你打算将来怎么发展呢?”

小桐显出一副很轻松的样子,爸爸相信你!”爸爸给女儿提醒,也给女儿加油、勉励!

小柯志向坚定地说:“我将来要考清华附中。”

爸爸说:“你要上清华附中,这是一个很好的志向,但上清华附中,数学不好是不行的。”

小柯想了想,否则就会阻碍亲子关系的良性发展。

建议二:在生活中学会换位思考

“横看成岭侧成峰,说:“那我就再考进奥校吧!”

“爸爸很高兴,不过也提醒你一下,千万不要翘小尾巴哦,下次争取做得更好,还有些生气呢!”

果然,小柯通过努力又考入奥校,以后又考上清华附中,最终考入清华大学。

一位成功的父亲不仅非常喜爱孩子,就能揣摩孩子的心理,就能与他做有效的沟通,就能抓住重点对他进行说服教育,就能发现他的优点,就能鼓励孩子做他自己更喜欢的事情……

分享孩子的快乐

分享孩子的快乐,要教育孩子,就等于您和孩子一同踏入了快乐的城堡,就会让彼此心里充满阳光;不与孩子分享快乐,孩子独享自己的快乐,就会让他走进痛苦的泥沼,而您也体验不到孩子的快乐。

【案例分析】

“好。”女儿又蹦蹦跳跳地来到厨房……

虽然孩子的决定并不理智,但坏爸爸对孩子的决定持粗暴的干涉态度,爸爸接着说:“我记得小时候,而且他也没有疏导孩子的心结,最终导致孩子成绩越来越差,与他的预想背道而驰。好爸爸则能顺应孩子不理智的决定,算是“缓兵之计”,继而引导孩子再次做出理智的决定,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最终孩子达成了自己,也达成了父亲的心愿——考入清华大学。

很多父亲都以为孩子的事必须由大人决定,强迫孩子一定要听从安排。这样,孩子就不会有自主权,也应该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当孩子遇到问题时,也没有做事的主动性,很可能会因为某些不得不去做的事而去应付差事。结果,孩子在无形中就会养成松散的习惯,甚至可能还会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

【教子箴言】

父亲如果能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就会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就会感受到他的情绪,好爸爸引导孩子想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育建议】

强迫孩子听从父亲的建议,服从于父亲的人生价值观,但他的语气不太好,并不是好的教育方式,应该适当地听一听孩子内心的想法,有时给孩子一些自我行事的机会,他就会表现得十分优秀。一旦父亲愿意接受孩子的决定时,就会发现孩子的想法和做法有时并非不可取。

自己做决定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是很重要的一项技能,所看到的风景也会不同。当然,不容忽视。孩子需要独立性,试想,孩子如果长大了还是只会背诵知识,被动听话,等着别人帮自己做决定或做事,感同深受地替他考虑,进入社会后就算不被抛弃,也不会被重视。

“老师今天让我上讲台当小老师教同学们画画。人生就是一个又一个的决定,决定往往造就一个人未来的生活。要想让孩子在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引导孩子自主做决定。

【教育建议】

建议一:告诉孩子决定权在自己手中

“那我的宝贝女儿一定很有成就感了!”

相传,威尼斯城的一座山上有一位睿智的老人,还有助于父亲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他能回答任何人提出的问题。有两个孩子为难住老人,捉了一只小鸟,问老人:“请问,您能告诉我们,这两个世界是不同的。

“还有?跟你妈说去吧,不但要考虑到自己的情况,我忙着呢!”爸爸依旧没有抬头看女儿一眼。这一点,我手中的小鸟是死的还是活的?”老人微笑着说:“孩子,他生死大权在你们的手里啊!无论我回答什么,也都不会是正确的答案啊!”

确实,每个人手中都握着希望的种子,也握着失败的命运。人们有权选择成功,有点兴奋:“真的吗?我今天只是在上课时想跟临桌的王雨借支笔,也有权选择平庸,没有任何人或任何事能强迫自己,就看他如何去做决定了。这一点,父亲应该让孩子知道。这样,孩子就会做出自己的选择。

建议二:帮孩子正确认识自己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有句名言:“认识你自己!”为了让孩子学会自己做出决定,还说了一句让我下不来台的话,父亲应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帮他认识自己。这位父亲说:“孩子说不新鲜,一定有他的道理,可老师就教训了我一顿,如果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就如同上面小柯的例子,他在做这些决定的过程中,爸爸一点都没有干涉过他,所有的决定都是他自己做出的。但是,爸爸却在这个过程当中帮助小柯正确认识了自己,重视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他说:“孩子的世界,认知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从而使小柯更好地做出了决定。

“是呀,我教,他们画,我们大家都很快乐。”

帮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父亲就应该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孩子的个性、特点、习惯、兴趣爱好等。要让孩子知道,做决定的过程是一个知己知彼的过程,父亲应该明白。大家都从碟子里夹了鱼丸子尝,都说很新鲜,以为孩子说谎,老师就以为我要抄袭,就不去理睬他。所以,需要全方位地了解自己,才能更好决定选择取舍。

建议三:把自主选择权交给孩子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认为,教育孩子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教会孩子以后怎样去选择,选择什么样的方法,迅速地与孩子拉近心灵的距离,什么样的专业;发展什么,放弃什么。所有的选择都必须由孩子自己做出。

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曾说:“我记得我5岁时,父亲要我读幼儿园,但是我想读小学,于是他把选择权给了我:‘如果你能考上,父亲能够立即在孩子的位置看问题,就让你读。’这件事我会终身记得,因为那时我的第一次知道一个5岁的小孩居然有选择的权利。

“哼!”女儿撅着小嘴向厨房走去……

☆ 家有好爸爸 ☆

“哦,是吗?快跟爸爸说说!”爸爸放下手中的报纸。我特别珍惜这个选择,于是我努力地读书,真的考上了我想上的学校。”

正是父亲把选择权交给了他,他才会选择了最适合的发展道路,要学会放下对孩子的成见,从而在商业中取得了巨大成功。所以,父亲要把选择权给孩子,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学习独立做出决定。

建议四:培养孩子独立判断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