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父母一定要为孩子做的50件事
1539400000025

第25章 教孩子学会独立生存(3)

现在,很多孩子都缺乏自主选择的能力。一位学者去一所中学调查学生的自主性状况,在被调查的150名学生中,当被问到当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难题一时解决不了,该怎么办时,所有的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有困难当然是找父母解决。

其中,没有一名学生回答自己先想办法解决,实在解决不了,再找父母帮助;当这群学生被问到今后准备从事什么职业时,竟有80%的学生说“要等回家问过父母后才能回答”。

这位学者在总结他的调查结果时,不无忧虑地说:缺乏自主性,对自主选择冲动的麻木,已是当代一些青少年综合素质一个不容忽视的弱项。

可见,自主选择已经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是很重要的一项能力,不容忽视。孩子需要独立性,试想,孩子如果长大了还是只会背诵知识,被动听话,等着别人帮自己作决定或做事情,进入社会后就算不被抛弃,也不会被重视。

所以,作为父母,一定要注意培养孩子自主选择的能力,不要一味地束缚孩子的能力,应该放开他们的手脚,让他们去独自面对多姿多彩的生活。

『教子导引』

人生就是一个又一个的选择,一个人的选择往往决定了他的生活。父母要想让孩子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培养孩子自主选择的能力。那么,父母怎样有效培养孩子的自主选择能力呢?

1.帮孩子正确认识自己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有句名言:“认识你自己!”为了让孩子学会自主选择,父母应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帮他认识自己。面临选择时,有人常常不清楚自己到底喜欢什么。

2003年北京市高考理科状元萧萧考上了北大。但是,她在进入北大之前却经历过一段戏剧化的学习生涯。

萧萧从小数学成绩很好,先是考上了奥林匹克学校。进入奥校后,她迷上了武侠小说,而且还非常贪玩,因此受到了老师的批评。一气之下她要退学。

在遇到这种重大问题时,妈妈不替女儿做主,而是让女儿自己决定。她对萧萧说:“你可想好了,这可是你自己辛辛苦苦考进去的,你想好了不学,可以不学。”萧萧就真的自己做主退学了。

退学后,萧萧更加迷恋武侠小说,就连上数学课也看,结果成绩退步了。妈妈找萧萧谈话:“你打算将来怎么发展呢?”萧萧志向坚定地说:“我将来要考北大附中。”妈妈说:“你要上北大附中,这是一个很好的志向选择,但是,上北大附中,数学不好是不行的。现在,你只有进了数学奥校,才有可能考上北大附中。”萧萧想了想,说:“那我就再考进奥校吧。”

果然,萧萧通过努力又考入奥校,以后又考上北大附中,最终考入北大。

在萧萧作这些选择的过程中,妈妈一点都没有干涉过她,所有的决定都是她自己做出的。但是,妈妈却在这个过程当中帮助萧萧正确认识了自己,认知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从而使萧萧更好地做出了选择。

帮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父母就应该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孩子的个性、特点、习惯、兴趣爱好等。父母要让孩子知道,选择的过程是一个知己知彼的过程,需要了解自己的方方面面,才能更好决定选择取舍。

2.支持并重视孩子自己的决定

当孩子有自己的决定的时候,父母不必担心孩子的将来会如何,只要能给予他足够的支持、肯定和适宜的指导,即使最终孩子的表现并不十分理想,但是由于父母的信任带给他的信心和勇气,会使他在总结经验的同时,有更大的动力朝向前方去拼搏去努力。

如果父母觉得孩子还小,他只是一个孩子,他的决定是不成熟的,孩子可能就获得不到父母的任何的支持和重视。这会让孩子觉得连父母都不能相信自己,肯定自己,就会失去自信心,做什么事都觉得自己不行,更不用说会有什么优秀的表现。父母如果不能给孩子表现的机会,不去肯定他的能力,孩子也就不会有什么机会去展示他是优秀的。

大多数父母都以为孩子的事必须有父母去决定,强迫孩子一定要听从安排。这样,孩子就不会有自主权,也没有做事的主动性,很可能会因为某些不得不去做的事而去应付差使。结果,孩子在无形中就会养成松散的习惯,甚至可能还会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进而造成父母与孩子之间难以沟通,甚至出现孩子反抗的局面。

强迫孩子听从父母的培养方法,服从于父母的人生价值观,这并不是好的教育方式,应该适当地听一听孩子内心深处的想法,有时给孩子一些自我行事的机会,他就会表现的十分优秀。

一旦父母愿意接受孩子自己的决定时,就会发现孩子的想法和做法有时并非不可取,有时甚至比父母的想法还要成熟。

3.让孩子把握自己的选择权

父母要让孩子把握好他的选择权,让他成为自己的主人。虽然父母知道该怎么做,但是还是应该给孩子一个机会,让他学习独立决定。孩子从自己错误中学习到的比从父母正确的指导还要多。让孩子知道,有些事情父母只提供参考意见,最后的选择权是孩子,而且随着孩子的成长,这些事情会越来越多。

GOOGLE中国区总裁李开复说:“我记得我5岁时,父母要我读幼儿园,但是我想读小学,于是他们把选择权给了我:‘如果你能考上,就让你读。’这件事我会终身记得,因为那时我的第一次知道一个5岁的小孩居然有选择的权利。我特别珍惜这个选择,于是我努力地读书,真的考上了我想上的学校。”

格林斯潘是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也是全世界有名的金融巨子。他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力非常大。但是,他小时候却是学音乐的。

格林斯潘的母亲是个小提琴手,他从小就在母亲的教育下学习音乐,而且自认为有很高的音乐天赋。后来,他报考了音乐学院。毕业后,他就跟着乐团四处演出。但是,格林斯潘越来越发现自己对音乐并没有太多热情,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是金融。于是,他选择离开乐团,到纽约州立大学专攻金融。毕业后,他去了华尔街。

正是格林斯潘的父母把选择权交给了他,他才会选择了最适合的发展道路,从而成为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主席,在金融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

4.鼓励孩子自己做事

父母不要用太多规矩限制孩子的自由,要鼓励孩子去做他自己喜欢做的事,让他有一片自由发挥的天地。如果父母有顾虑,用“共同决定”的方法诱导他。比如,孩子喜欢上网,不要说“不准上”,告诉他,如果成绩足够好了,或是功课做完了就可以上,但是一周只能上两个小时。

父母要懂得把每一个“否定”变成“鼓励”,把自主权从父母身上转移到孩子身上。这样不但能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而且孩子还会为了自己的兴趣更努力做那些“必须做”的事。

在生活上,父母注意不要凡事都为孩子包办代替,要敢于放手让孩子自己做。比如,穿衣服,让孩子自己选择喜欢穿的衣服,自己决定衣服颜色和款式的搭配,虽然孩子年龄小,可能不懂这些,父母可以加以指导,但切记不可代替而为之。

『教子箴言』

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认为,教育孩子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教会孩子以后怎样去选择,选择什么样的方法,什么样的专业;发展什么,放弃什么。所有的选择都必须由孩子自己做出,父母要为孩子提供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让孩子的独立自主性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强化。这是明智的父母应该选择的做法。

教孩子适应环境的方法

『教育名言』

自然界里最后能生存下来的物种,并不是那些最强壮的物种,也不是那些最聪明的物种,而是那些最能适应环境变化的物种。

——(英国)达尔文

『经典事例』

王桉是世界上长得最高的树,但现在墨尔本郊外的王桉林却面临着灭绝的危险,导致这种状况的罪魁祸首就是王桉树种的转变适应能力极弱。

王桉树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许多独特的生存特点,其中之一就是为了对付频繁的森林火灾,它的种子是包在厚厚的木质外壳里的,不仅不怕火烧,还能借助大火烧裂木质外壳,顺利生根发芽。

而现在,王桉的生存环境基本杜绝了森林火灾的发生,这样一来,王桉的种子根本就无法生根发芽,更不用说长成高大的王桉了。

『教育感悟』

其实,王桉树的可怜有时候也是孩子的悲哀,有许许多多孩子常常因为学习或生活环境的改变而变得极不适应,从而开始碌碌无为。为此他们开始感叹上天的不公,咒骂周边的一切。但他们似乎忘了现实的环境对他们有着不同的要求:只有先改变自己,才能适应自己生存的环境。

适应环境的能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本领。现代社会在不断变化,不断更新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让人难以把握,环境随时都可能变得陌生,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适应环境的本领,根本就无法在将来的竞争中取胜,反而容易被淘汰。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格里尼博士指出,每一位父母都应该知道,在现实的社会中,大人不可能总是为孩子提供一个完美的生活环境,所以,父母如何让孩子迅速适应环境,才是最重要的。需要注意的是,适应环境不是一味地“顺从环境”,根据环境条件改变自身、调节自身,试着与环境条件保持协调,才是其本意,才能真正生存。只有适应环境,才能改变环境、创造环境。

有人说:“生存本身就是各种矛盾的冲突组合。”一旦一个人真正想通了这个道理,了解并且接受了生存会困难重重的事实,那么在面对坎坷时,他也就会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了。而所谓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就是人们根据生活环境进行自我调整,以便和环境保持平衡的一种能力。

要想让孩子顺利地适应快速变迁的社会,就需要让他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以客观的态度坦然面对现实,冷静地判断事实,理性地处理问题,随时调整自己的情绪,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保持良好的适应状态。比如,通过与同学交往,一起学习交流,参与艺术活动、文体实践等扩展自己的生活经验,就能使自己从团体活动中获得学习与表现的机会。

很多孩子在面对一个新环境时,内心总会本能地抵制,总喜欢以新环境的缺点和以前的优点相比,不愿意接受新环境。比如,孩子在转学的一个星期内,会经常抱怨现在的同学不友好、老师也不和蔼。作为父母,应该让孩子快乐地接受新环境,可以参考以下细节教孩子:

首先,不要让孩子寄希望于新老环境一样。环境变化多样、各不相同,要帮孩子寻找新环境中可爱之处,让他学会以愉快的心情接受陌生的一切。

其次,让孩子利用新机会,接受新挑战。新环境就是新挑战,让孩子尽他自己的能力去尝试一下自己的胆识,表现自己,新环境也许会给他意外惊喜,给他丰富而值得纪念的经验。

最后,让孩子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进入一个新环境,也许以前孩子没有发现自己有这样的缺点,但是现在显现出来,但一时也改变不了,与其苛求自己改变,还不如一笑了之,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找不到一个十全十美的地方。让孩子大胆地承认、接受自己的不足,这样生活会更美好。

『教子导引』

良好的适应环境的能力不仅是身体健康的一种标志,更是情商高的一个特征。对于孩子来说,适应能力主要是指对新环境的良好适应能力。那么,父母应该怎样培养孩子适应环境的能力呢?

1.教孩子学会正确分析环境

哲学上讲,内因是变化的本质,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客观的环境是首要的、基础的条件,是一切生存活动得以开展的前提。所以说,正确地分析环境对适应环境而生存极为重要。

比如,太空环境缺氧,宇航员要想生存就要备足氧气;在野外环境遭到野兽攻击的可能性很大,要想生存就要有效防止被伤害;未来社会是信息的时代,要想更好地适应,就必须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父母要告诉孩子,所有这些为适应所做的准备,都是从分析环境开始的。不对客观环境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认识,就不能准确地找出调整的方向,当然也就谈不上适应。

父母要让孩子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对环境的判断能力,学会在繁杂的外界环境中整理、分辨、选择、规避伤害,更精确、更有效地把握现实环境中有利于自己生存发展的信息;更善于抓住复杂事物的关键,认识事物的本质,淘汰那些与自身生存发展关系不大的无用的刺激。做到这些,孩子就会拥有更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就能更好地把握生存的自由。

2.让孩子在陌生环境中保持微笑

每个人都难免会接触或置身于陌生的环境,孩子也不例外。在陌生环境里,绝大多数人都习惯板着面孔,保护着原本脆弱的尊严,以免受到来自外界的侵犯和伤害。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陌生环境依旧陌生,人们所担心的那种“危险”依旧潜伏在周围,而自己却已经疲惫不堪了。

其实,如果学会在陌生环境中换一副表情,尝试对陌生的一切都微笑一下,会不会更好些呢?

在一家宠物医院的候诊室里,许多顾客带着宠物准备注射疫苗。没有人聊天,也没有人低声攀谈。时间在候诊室里仿佛特别漫长,在沉默中,人们开始焦躁起来。这时,一位女士带着她9个月大的孩子和一只猫走进来了,她坐在了一位先生身旁,而那位先生坐立不安,不停地四处张望,已经等得很不耐烦了。他突然发觉,那个孩子正抬着头注视着他,咧着嘴对他天真地笑。于是,他不禁也对孩子笑了起来。然后他就跟女顾客聊起这个孩子和他的孩子来。很快,整个候诊室的人都聊了起来,整个气氛从乏味、僵硬转变成了愉快。

这是从一个微笑引出的整体的和谐和愉快!在陌生环境中,如果能让孩子保持微笑,就会得到一种心理上的放松和坦然。所以,父母要让孩子多一些真诚和友善,不用去伪装。当他送出一个微笑时,就会得到一个甚至多个微笑,内心就不会再疲惫和紧张,人与人之间也会变得更为默契。这样,他在陌生的环境里感到的将是融洽和温暖,而非陌生和冰冷。

教孩子学会在陌生的环境里微笑,这是一种自尊、自爱、自信的表现。因为微笑是人类面孔上最动人的表情,是生活中美好而无声的语言,它源自善良、宽容、坦荡、大度和无私的心灵。微笑是成功者的自信,微笑是人际关系的粘合剂;微笑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爱心和诚心的礼赞。

教孩子学会在陌生的环境里微笑,他就会学会怎样在陌生人之间架一座友谊之桥,就会拥有一把开启陌生人心扉的金钥匙,就会赢得成功的力量,找到一个新的起点,直面人生的挑战。

3.教孩子在陌生环境中学会学习

在新环境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断地学习,这样才能让一个人的价值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最重要的是理解和接近这个新环境的步伐。

现实生活中,总会有一些青少年在一个新环境中学习、工作或生活已有一段时间了,却仍然无法和周围的同学、同事、邻居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这就是不能适应和融入新环境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