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父母一定要为孩子做的50件事
1539400000031

第31章 给孩子一生的好品格(3)

正当这位学生口若悬河地向同学们大肆吹嘘的时候,一直在其身旁不动声色的苏格拉底拿出了一张世界地图,然后让这位同学给他指出亚细亚的位置。学生指着地图洋洋得意地回答说,这一大片都是。

苏格拉底说很好,然后又让他指出希腊的位置。这次,这位学生感觉比较困难了,他好不容易在地图上将希腊找出来。他自己感觉希腊和亚细亚相比真太小了。这时,苏格拉底又让他指出雅典的位置。这下可难坏了这位学生,过了老半天,他才指着地图上的一个小点给苏格拉底看,还说雅典简直太小了,根本就不值得一提。

最后,苏格拉底微笑着又让这位学生在地图上指出他家那片一望无边的肥沃土地的位置。这下,学生急得满头大汗,最后,当然还是找不到。因为他家那块一望无边的肥沃土地在地图上连个影子也没有。然后,他很尴尬又很觉悟地连连对苏格拉底说对不起,因为他找不到。

其实,任何人所拥有的一切,与广袤的大地相比,与浩瀚无际的宇宙相比,都不如沧海一粟,实在是微不足道。人其实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就像一句谚语中说的那样:“光滑的瓷器来自泥土,一旦破碎就归于泥土。” 让孩子知道,从历史的长河来看,不管拥有什么、拥有多少、拥有多久,都只不过是拥有极其渺小的瞬间,所以一个人根本没有理由骄傲自满,孩子当然也更没有理由骄傲了。

谦虚是人类的一种优良品质,无数成功的案例已经证明,只有谦虚的人才能做出伟大的成就。要让孩子记住:谦虚使人受益一生。所以,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让孩子永远都应保持一颗谦卑的心。

『教子导引』

《尚书·大禹谟》中说:“满招损,谦受益。”意思是说,自满的人会招来损害,谦虚的人会受到益处。告诉人们骄傲自满有害,谦虚谨慎有益的道理。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自满是智慧的尽头,而谦虚却是智慧的源头。因为骄傲自满,智慧就不会再发展了;而谦虚谨慎就能使自己的智慧源源不断。那么,父母怎样才能让孩子学会谦虚呢?

1.让孩子学会诚恳地接受批评

作为父母,要告诉孩子,能成大事的人往往是能够诚恳地接受批评的人,他们能够正确面对别人的批评,并把它当做改过提高的绝佳的机会。

贝罗尼是法国著名画家。有一次他到瑞士度假,除了必要的休闲之外,他每天仍然背着画架到各地去写生。

一天,贝罗尼正在日内瓦湖边用心画画时,身边突然旁边多了3位英国女游客。这3位女游客一边看他的画,一边对画指手画脚。贝罗尼显然听到了她们的批评,但他没有做声,继续画。可是,她们的批评声竟然大了起来,一个说这儿不好,一个说那儿不对,这时,贝罗尼都微笑着一一修改了过来。最后,贝罗尼跟她们说了声“谢谢!”

第二天,贝罗尼又到另一个地方去写生,非常巧的是,他又遇到了那3位女游客,她们问贝罗尼:“先生,我们听说大画家贝罗尼也在这儿度假,所以特地来拜访他。请问您知道他现在什么地方吗?”贝罗尼朝她们微微弯腰,回答说:“不好意思,我就是贝罗尼。”3位英国女游客大吃一惊,想起了昨天的不礼貌行为,脸都一个个红了。

可见,才识、学问越高的人,在态度上反面表现的越是谦卑,因为他总是希望自己能精益求精,再进一步。也正是出于这种原因,这些人一般都乐于接受别人的批评建议。

所以,作父母的一定要教育孩子向这些成功人士学习,因为批评往往是直指一个人的缺点,这些缺点正是下一步要提高改进的地方。要让孩子明白,别人提出批评或意见是为自己考虑,只有诚恳地接受这些批评意见,才能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要让孩子知道,正确地面对批评和意见正是谦虚的表现。那些骄傲自满的人一般都不能很好地处理他人的批评。

2.让孩子懂得勤学好问

勤学好问对培养孩子的谦虚之心非常重要,勤学好问是教育孩子探求知识的方法和路径,也是虚心的重要表现。

从古至今,饱学知识的学者都是勤学好问的典范。诗人白居易写完诗后,总要虚心地念给邻居的老奶奶听;孙中山小时候遇到不懂的难题时总会大胆向老师提问,向同学询问……勤奋好学,善于提问,才能把不会的知识消化掉,才能避免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不懂装懂,才不至于害了自己,才能学有所成。

张明今年8岁,上小学三年级,本来学习成绩特别好,上一次月考还得了全班第三名。也就是这个第三名,张明的妈妈给他奖励了一个他特别喜欢的滑板车。这下,让张明可是开心极了。于是,张明在课堂上老是想着他的滑板车,结果课程没怎么听进去,作业也有不会做的了。本来想问问老师和同学呢,后来一想,自己也是前三名呢,怎么好意思呢?还是自己解决吧!可是,就有一个结他解不开,这不,期中考试的成绩一下退了一大截。

如果孩子这样的心态不能及时调整的话,就是不“勤学好问”,心潜不下来的话,长大了也容易做一样的傻事。

可见,勤学好问对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事业来说是多么的重要,父母应该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培养他勤学好问的好习惯。告诉孩子,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如果有任何不明白的问题就应该及时问,否则在未来就会有遗患。一旦孩子具备这种习惯,就会认真对待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这种态度决定他会有谦虚之心,对他未来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教育孩子不要说大话

说大话就是自夸,自夸就是自满自大的表现。教育孩子一定不要讲大话,不要盲目吹嘘自己,也不要盲目自大。《犹太法典》告诫人们说:“即便是一个贤人,如果是他们过分炫耀自己的知识的话,那么他就是一个无知无耻的人。”

犹太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一般会说这样的话:聪明的孩子时不会说大话的,也不会吹嘘自己,因为聪明的孩子明白,这样的做法是不谦虚的表现。

说大话是危险的,不说大话,是一个有涵养的人对自己的基本要求。所以,一定要让孩子记住:当一个人说大话的时候,就失去了应有的谦虚及改过向上的念头。说大话的人会受到别人的鄙视,甚至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4.让孩子正确区别对待自信和骄傲

自信和骄傲二者确实有一定的相似性,比如都是乐观,但自信是积极乐观,而骄傲却是盲目乐观。但是,自信与骄傲又有着严格的区别: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不是孤芳自赏,不是得意忘形,更毫无根据的自以为是和盲目乐观,而是激励自己奋发进取的一种心理素质,是以高昂的斗志迎接生活挑战的一种乐观情绪;骄傲恰恰相反,是盲目乐观,会让人自以为是,不思进取。所以,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注意分辨二者的区别。

当孩子在学习上取得进步时,告诫孩子一定不要骄傲,成绩只是过去,不代表将来,要让孩子一如既往的努力学习,以取得更好的成绩。可以有意识地给孩子讲一些成功人士的谦虚故事,告诉孩子大凡能够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成功的人都不是自恃高傲的人,即使是取得了巨大成绩之后仍能保持谦虚之心,继续奋斗。

『教子箴言』

教育孩子做一个谦虚的人是爱孩子的体现。这是因为,谦虚也是一种人生的智慧,是一个人建功立业的前提和基础。人只有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才能在学习、工作以及事业上不断进取,才能增长知识,提高水平。

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教育名言』

只要心存感激,就是受恩再多也不算亏欠。

——(英国)弥尔顿

『经典事例』

一天,修道院的大门被叫开,看门人惊喜地看到,旁边果园的一个果农给他送来一大串晶莹剔透的葡萄。

果农对他说:“亲爱的兄弟,感谢你在我每次来修道院时对我的关照,我送给你这串葡萄,来表达我的谢意。”看门人对于果农如此情意浓厚的礼物表示感谢,果农满意地离开了修道院。

看门人把葡萄洗干净,得意地望着它们。忽然,他想起修道院里的一个病人得了重病,身体正在遭受着折磨,而且什么也不想吃。“他多么需要营养啊!”看门人心想,于是,他决定把这好吃的葡萄送给他,让他开开胃。

看门人把葡萄送到虚弱的病人床前,病人睁开双眼惊喜地看着这串晶莹剔透的葡萄。看门人对他说:“先生,有人送给我这串葡萄,但是我知道你什么都不想吃,我觉得它一定能带给你食欲。”看门人拿来一个大盘子,把葡萄放在上面,让病人享用。然后,他又回去继续工作了。

病人正被病痛折磨着,看到看门人送来的这串葡萄,感觉病一下子好了许多。他从心里感激看门人,他明白这串葡萄里凝结着一片爱心。病人拿起葡萄,又想起应该把它送给对自己倾注了大量心血,整日整夜地为他操劳的护士,以慰藉自己的灵魂。

病人喊护士,护士迅速跑了过来,她以为病人出了什么问题。病人对护士说:“小姐,看门人惦记着我的病,送给我这串葡萄,让我品尝。由于我这段时间什么都没吃,我吃了它可能伤胃,我想还是让你吃,你对我一直很不错。”护士坚持不收,她知道病人可以吃下这串葡萄,它看起来太鲜美了。可是,越坚持,病人越是拒绝,护士只好道谢收下。

护士边走边想,这串葡萄应该送给兢兢业业为大家服务的厨师。于是,护士来到厨房,找到了厨师,对他说:“你的心像这串美丽的葡萄一样高尚,你的工作真的很辛苦,为我们提供可口的饭菜,这串葡萄送给你吧。”厨师谢绝了护士的好意,最后把葡萄送给了为大家操劳的修道院院长。

就这样,这串葡萄在整个修道院里传来传去,最后重新回到了看门人手中。看门人惊奇地看着葡萄原封不动又回到了自己手中,一时间竟有些不知所措。他决定,不能再让葡萄兜圈子了,他不再迟疑,开始吃起葡萄来,他觉得这是他吃过的最甜美的葡萄。

『教育感悟』

传递着的哪里只是一串葡萄,其实就是人们朴实真诚的感恩之心。修道院的人们懂得感恩,他们的心灵一定是安宁的,是感恩让他们收获了更为宝贵的人与人之间的良性互动,是感恩让他们拥有了幸福的生活。

如果每个人都有一颗善心,都懂得投桃报李,如此循环,那么这个世界便是个温情无限的世界。而我们平时的每一次不经意的善举,都会给这个社会和我们自己带来巨大的回报。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知恩图报,不仅是人的良知,也是我们待人处世的基本原则。知恩图报不是空口说白话,也绝不是虚情假意的小恩小惠,更不是为了贪图利益,而是发自内心的,真心回报他人,尽己所能帮助他人,这才是知恩图报的本质。只有人人做到知恩图报,社会才会更加美好,文明才有可能进步。与此同时,我们也能体会到:给予将比接受更快乐!

感恩是生活中最大的智慧。我们要时常拥有感恩之情,时刻有报恩之心。这也是我们应该教给孩子的,因为心存报恩之心,就会把成就归功于大家,失误归过于自己;就会在他人有困难的时候,甘愿不计利益提供帮助;就会对别人对环境就会少一分挑剔,而多一分欣赏。

面对一些不利条件,也会在感恩之心中得到转换。一个不懂得感恩的孩子,是不会感激和怀想那些有恩于他却不言回报的人;也不会意识到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我们才有了今天的幸福和喜悦;更不会以给予别人更多的帮助和鼓励为最大的快乐,不会对落难或者绝处求生的人们爱心融融地伸出援助之手。

缺乏感恩之心,他的心中就没有爱,在他的心中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亲人,也就分享不到别人的快乐,也分担不了别人的痛苦。缺乏感恩之心的人,注定是孤独的,当然也不会有成功的事业。

但是,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意识和追求一种人生成就的精神境界。不懂得感恩,就失去了爱父母的感情基础,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又怎么可能爱事业、爱社会?

德国古典哲学家费尔巴哈说:“同情心,感激心,爱心,使你成为一个人。”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刻不容缓,一定要尽早让孩子懂得知恩、感恩、报恩。

有感恩之心人是善良的人,是知恩图报的人,是负有责任心的人。“乌鸦反哺,羔羊跪乳”。感恩的心是中华文化的传统之心,也是现代人应有之心。所以,让我们的孩子学会知恩、感恩、报恩吧!孩子将会一生受益无穷!

『教子导引』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个人品德的表现。当然,感恩也是一种形式,是健康社会人人都应该具备的一种行为,也希望孩子能有这种感恩的行为。懂得感恩的人会有一颗感恩的心,当然这个人也一定是个幸福的人,要让我们的孩子做这样一个幸福的人,让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那么应该怎样让孩子学会感恩呢?

1.从小事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应该注意从日常小事抓起。要让孩子明白感恩并不是指长大了给父母买大房子,买好车,让父母出国旅游等等,而是在不经意的小事中处处体现孩子的感恩心。

比如,孩子在家时,应该承担必要的家务劳动,哪怕是吃完饭收拾一下碗筷,给父母倒杯水等;父母下班后,孩子要主动问候,接过父母手里的东西;当父母劳累时,孩子应主动关照父母休息;当父母外出时,孩子要提醒父母是否遗忘东西,注意天气变化;当孩子在外上学时,要记得常往家里打电话,汇报一下学习情况……

正是在这样的细节中,孩子懂得了感恩,也知道了感恩可以从小事做起。

提醒父母两点:一是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能力、学习情况,对孩子的劳动进行合理地分配、具体指导、耐心训练和热情鼓励,因为这不但有助于孩子养成做家务的好习惯,更有助于孩子不断增强尊重、感恩父母的观念;二是在这样的生活细节中,如果父母能带头做表率,对孩子感恩心的培养将事半功倍。

2.让孩子体会到父母为家庭的付出

让孩子学会感恩,应该让孩子体会到父母为家庭所做的辛苦付出。其实,现在很多孩子既不知道父母做的工作是什么,也不知道父母的收入是多少,只知道向父母要钱。

在孩子心里,他们认为父母理所当然应该让他吃好、穿好、用好;而许多父母也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身体健康就行,所以任劳任怨。

有一位14岁的初二女生,她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3年前,父亲下岗,一家人只靠母亲几百元的工资生活。为了生计,父亲去年开了一家小吃店,每天起早贪黑经营。一个月下来,能净赚1000多元,但是除了日常开支,家里也就剩不了几个钱。但前一段时间,她在商场看上了一款2000多元的数码相机,就缠着父亲买。母亲知道后,劝道:“你爸辛苦一个月才挣1000块钱,那款数码相机就是你爸两个月的血汗钱啊,还是不买了吧!”从小任性的她并没有听母亲的劝告,也没有体会到父亲的辛苦,反而又哭又闹。父亲无奈,走进了商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