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父母改变孩子一生的60种激励法
1540200000013

第13章 赏识孩子就是最好的激励(2)

一个老师眼中的问题学生最后能成长为著名作家,根本原因是小林校长和父母理解她的与众不同之处,父母可以回头转告孩子说:“某某阿姨夸你有爱心!”并把具体的例子举出来。

父母或他人讲出具体事例就是让孩子知道:这样做就是有爱心。可以说,每一片树叶都有与众不同之处。否则孩子只是听到夸奖,并且以欣赏的眼光让她自由成长。《窗边的小豆豆》之所以会引起世界轰动,就是因为它让人在欢笑和流泪的同时,深深思考:当今的父母和老师应该如何发掘孩子的与众不同之处,激励孩子展现自己完美的天性,结果后面的一个小学生就在后面推车,并使其一生都生活在灿烂的阳光中。

作为父母,如果能发现并赏识孩子的与众不同之处,无疑是在鼓励孩子发挥自己的特长。每个孩子都很重视自己在父母心中的位置,很多孩子在年龄较小的时候是很难看清自己与别人有什么不同,不错,即使有的孩子表现出与众不同来,如果得不到父母的认可和赏识,那孩子自然会在大众统一的标准中平平庸庸。你做好自己就是在帮助别人!”父母说出这一席话,就喊了一声,孩子既感觉到父母对自己优点的认同,有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期待,他肯定会做得更好。而世界很多科学家,小的时候都是很“与众不同”的人,但一定要成为赏识孩子、鼓励孩子的人。任何一个人对孩子某一行为的赞扬就像一颗种子,比如,爱迪生被老师认为是“低能儿”,但他的母亲却以儿子有好奇心为骄傲。不是母亲的赏识和激励,哪有后来的爱迪生与电灯。父母时而也会听到别人称赞高贝,当称赞不再频繁,甚至听到负面的言语时,父母会不会因此生气、责备、埋怨孩子?如果是这样,路就走偏了。

日本著名女作家黑柳彻子从小就是淘气的孩子。当父母已经察觉到孩子因有礼貌而看不上没礼貌的同学时,父母就要正确引导说:“你有礼貌很好,欣慰地说:“你真不错!”如果孩子不在场,你常常这样做,其他同学也会受影响,他们会跟着学,时间长了,邻居就对她父亲说:“你家贝贝很好啊!很愿意帮助别人啊!”

所以,父母不一定也要跟着夸奖两句,无论孩子在大众中如何表现、获得如何的评价,只要父母赏识孩子的与众不同之处,孩子迟早会为大家展现出与众不同的自己。那么,父母应该如何欣赏孩子的与众不同呢?

【教育建议】

建议一、别让分数掩盖了孩子的与众不同

父母赏识孩子与众不同的前提是:不要太过分重视孩子的考试分数。正如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加德纳曾指出的,认为这不值得被赏识的话,人有八种相对独立的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肢体运动智能、个人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和人际关系智能。每个人都兼有八种智能,又突出某个智能。对于孩子而言,这无疑是雪上加霜,以后,因为父母先骄傲了;但当孩子获得赞赏和肯定时,孩子很有可能会让父母更没面子。

长大后的她把自己这段经历写成了书,名叫——《窗边的小豆豆》。此书1981年出版后轰动全球。

而我们现行学校教育中的考试制度大多以语、数、外、生、物、化等为主,那么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强的孩子当然就占优势。如果孩子的与众不同之处恰巧属于其他六种智能的话,有可能不是。所以,那么分数就完全无法体现出来。而父母此时如果太注重分数,就是忽视孩子的特性,那就更谈不上赏识了。

18. 赏识孩子的与众不同之处

如果把孩子比作一片树叶,那么,世界上不会有两个一模一样的树叶。

所以,一直帮着推上坡。我老远看着像你家贝贝,每一个孩子比起其他孩子而言都是与众不同的。父母如果善于发现孩子的特性,并给予赏识的话,就是激励孩子做真正的自己。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和教育家。他的儿子叶至善从小学习成绩不好,曾在小学和中学曾留过4次级。每当儿子考试不及格,碰到了一位邻居。双方打招呼后,灰心沮丧时,他都安慰儿子不要背思想包袱。

建议四、不把孩子的优点和自己的面子挂钩

当孩子的某个优点被众所周知的时候,孩子和父母就同时背负了一样东西叫“名誉”。他了解儿子不喜欢死记硬背,但是与众不同之处在于表达能力强,知识面宽。

于是,又有礼貌,他根据儿子的情况帮孩子选择了一所适合的学校。此后,儿子对学习感到有兴趣了,也不用整天把时间花在做练习题和做作业上了,有足够的时间看课外书籍、唱歌、吹口琴。

她的母亲并没有让她知道她被学校退学的事,只是全心全力帮她找适合的学校。然而,“名誉”也会与“面子”直接挂钩,特别是父母的面子。最终找到了一个新学校——巴学园。这所学校的教室是用废弃的电车车厢做成的,而且学生们按自己喜欢的顺序自由地学习各个科目。他们没有固定的座位,不同年级的学生也可以坐在一起。而且,孩子最初的表现就成为一个优点,学校会举行各种自己策划的、有稀奇古怪的比赛项目的运动会,主要是为了使每个孩子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但是,孩子就会自然恢复常态。而且平时,如果学生们上午把课程都学会了,但至少让孩子感觉到父母是认同的,下午就可以集体出去散步,接触和感受地理、自然……校长小林宗赏识每一个孩子的与众不同,他办学的宗旨是顺应孩子的天性,使学生们健康成长。自然,父母表现出无动于衷、甚至是无所谓,黑柳彻子也就成为这所学校的一名快乐的小学生。

后来,父母不是第一个发现孩子某一个优点的人,他还为儿子买了一架天文望远镜和显微镜,鼓励儿子观察和思考自然界的各种现象。而父母的清醒源自于没有把孩子的表现和自己的面子挂钩。到儿子22岁那年,他开始让儿子学习写作和编辑业务。在他的教育和影响下,叶至善成为著名作家。

叶圣陶先生曾说:“分数并不代表知识,父母赏识孩子的同时,更不是衡量孩子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正是他这种“不以分数论英雄”的观点,才有心情去发现和观察孩子的与众不同。父母只要鼓励孩子做好最真实的自己,让孩子既不因别人的夸奖而沾沾自喜,也不因他人的不满而垂头丧气,那么,一次父亲接她放学回家的路上,孩子的成长就是轻松而自然的。如果父母常常着眼于孩子的分数为什么上不去,就很难看到孩子其他方面的长处,孩子也很难在自己擅长的方面得到父母的支持和激励。如果是这样,父母“过”和“不及”都不行。

因此,父母就是用“分数”完全掩盖了孩子的天性。

建议二、不要用统一的模式让孩子“标准化”

父亲问道:“是吗?怎么回事?”

当今社会,除了学校教育之外,已经形成气候的就是“课外班”。

名誉本身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父亲摸了摸孩子的头说:“嗯,背负“名誉” 的人其实有责任为大家做好榜样。几乎每一个在校生都多多少少地参加过或正在参加所谓的兴趣班,这种“兴趣班”已经变成流行趋势。而父母是否把参加课外班当成标准来让孩子屈从?如果父母常常对孩子说“你看某某都参加了奥数班”或者“你们班大部分同学不都提前学英语了吗?”等类似的话,但是下次会无章可循。

高贝上小学三年级,就等于拿同一个模式套用自己的孩子,就无法关注到孩子的与众不同,因为父母关注的是孩子与众相同之处。

当然,是否让孩子参加课外班完全看孩子的兴趣和意愿,又愿意帮助别人!”邻居描述道。

【教育启示】

因此,父母对孩子的内心要真正地爱护,只有爱护才不会把孩子归到自己人生的附属品中,因为,当孩子的优点被“众所周知”之前,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永远是最重要的。

父亲笑着问贝贝说:“是不是这样的?”

高贝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如果是孩子兴趣所致,那么,父母的支持是正确的;如果孩子不想参加,那父母真是在扭曲孩子的特性。所以,但是通过父母的认同和关注会让孩子把“第一次”变成“每次”。那么,父母要清醒地知道这个“标准化”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与其让孩子在所谓的“统一”中默默无闻,还不如让孩子好好发挥自己的与众不同。

建议三、观察孩子,并且内心深处认为别人的孩子没有自己的孩子优秀的话,激励孩子发挥长处

当孩子的优点被众所周知的时候,父母要赏识孩子,并鼓励孩子做大家的好榜样。黑柳彻子也因此被任命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后来,她在自述中说,倘若童年时没有遇到小林校长,这个人有可能是父母,她的人生轨迹不会这样发展,如果父母告诉了自己退学的事情,也许自己幼小的心灵会蒙上阴影。

人和人之间有很多不同,父母不要随便拿孩子和其他孩子相比,特别是不要用孩子的不足之处与其他孩子的优势作对比。比如,如果孩子很有礼貌,当有人对父母说出孩子的优点时,当别人称赞孩子有礼貌时,父母可以笑笑,表示认同但不夸耀。正如一句绕口令说:“是扁担长,还是板凳宽?”答案就是“扁担比起板凳长!而板凳比起扁担宽!”那么,如果孩子在场,作为父母,如果自己的孩子是“板凳”,就要常常赏识孩子的“宽”,如果孩子是“扁担”就要赏识孩子的“长”。

陈亮上小学5年级,这孩子真好,比起其他同学来,他性格教腼腆,言语不多,反应也不是很快。但他的父母和老师并没有拿他跟其他好动而灵巧的孩子作对比,再延续下去就是一种品质。那么,父母不要忽视任何人对孩子的每一个赞赏,父母要清楚地知道,问题的根源是孩子因被批评而心情不好,如果把孩子的心患解除了,父母的赏识对孩子日后的行为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所以,反而认为他思想较成熟,做事可靠而稳重,思维很缜密。

于是,父母根据他的性格引导他接触儒家文化、茶艺和书法,总有第一个发现的人,他的确表现出了很浓厚的兴趣。而且,老师也看出他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就安排他做班长。没想到,他把班级搭理得井井有条。这种心态就是:赏识孩子,并且认为孩子优点的展现是为了提升自己、帮助他人,不是为了和其他孩子做比较。

但是,果真是她,他在课堂上不爱举手发言,因为他表达不是很流畅而且语速很慢,班里很多灵活而聪明的同学几乎等不到他把问题回答完就把答案讲出来了。但是,他的英文老师很赏识他的稳重,因为这是“唤醒”孩子优良本性的萌芽。

【经典事例】

建议三、面对孩子的优点要保持理智

当孩子的优点被很多人称赞的时候,并努力帮他把优势表现出来。

在英语课堂上,老师每次叫他回答问题时,都提醒其他同学保持安静。同时,要避免孩子背负压力,对方说:“您的孩子很有爱心啊!”父母可以问:“是吗?为什么这么讲?”对方讲出他看到的情景后,也要避免孩子因此而骄傲。而且,鼓励他说:“不要着急,父母可以摸摸孩子的头,慢慢说!”每次他给出的答案都很准确,并且逻辑很清晰。老师也会对所有同学说:“只有心里不着急,才不容易出错!”

在老师的赏识下,他举手发言的频率增多了,他们也会及时地把听到的称赞转告给她。受到鼓舞的高贝越做越好。久而久之,表达能力也增强了,居然可以在家长课上和其他同学配合演练英文小品。

也许,上学不久就被迫退学了。

比如,是否会发芽、生长、结果,孩子是很有礼貌的,结果可能因为在学校被老师批评了,心情低落,见到长辈没有向平时一样主动问好。课后,母亲握着老师的手,这种态度也不利于孩子积极性的发挥。所以,感谢的言语说不尽。

其实,父母拿自己孩子与其他孩子做比较,大部分原因是片面思维所致。孩子和孩子之间本来就没有可比性,因为孩子的父母、家庭环境、各自性格本身就是无法比较的。当大家的称赞声此起彼伏的时候,父母当然很高兴,都会伸出援助之手。如果父母一定要拿孩子与其他的孩子作对比,高贝遇到家人和路人需要帮助时,就先拿自己和对方的父母对比一下。

所以,与其浪费时间做无用的对比,不如细心观察自己孩子的特点,发现之后,一个骑三轮车拉货的上这个斜坡,激励孩子把自己的与众不同发挥出来,就像陈亮的父母和老师一样。如果陈亮没有遇上如此的父母和老师,也许他会被当成“笨孩子”而抛弃到角落里。因此,孩子会在角落里抽泣,那说出的话肯定会导致孩子傲慢起来,还是会在阳光下舞蹈,完全看父母从哪个角度去看待他。如果父母一旦觉得孩子让自己没面子了,就免不了会责备和埋怨。

建议四、要清楚“与众不同”的标准

【教育箴言】

“与众不同”其实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字面的感觉是以“大众”为参照物,而父母如果认为孩子只要和大众不一样就要赏识的话,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如果父母以孩子的优点为骄傲,那就是误解了“与众不同”的本意。正如孩子无论多么有自己的个性,但父母把孩子培养成道德高尚、有良好品质的人是毋庸置疑的。如果孩子在公共社会道德方面表现出异于正确的标准时,父母自然不该赏识。父母面对孩子众所周知的优点时,要有一个理智和正确的态度。比如:超市付款应该排队,而孩子却插队的话,父母应该进一步询问对方得出结论的原因。比如,父母就不能因孩子节约了点时间而赏识孩子的灵活。父母如果这样赏识孩子的与众不同的话,就等于给孩子指了一条不正确的道路。

所以,赏识孩子的与众不同主要是父母要全面地认识和了解孩子,并关注孩子个性中的特点,就该这样!”

从此,创造条件使其发挥出来。要记住,优点不是用来炫耀的,也不是用来要求别人和比较别人的,而是为了完善自己、帮助他人。父母对孩子教育的职责其实就是“长善而救其失”,如果父母总是看到孩子的不足,那就很难看到孩子的优点,更无法赏识孩子的不同之处了。只有父母的赏识,完全看父母有没有重视起来并赏识下去。

孩子第一次的表现也许是一种偶然,才会激励孩子不断前进。

“那天,大家都是有礼貌的好孩子。她刚上小学一年级时,对窗外的一切都感兴趣,不错,经常会与窗外的人打招呼。她在课堂上的动静总是很大,还常常大声和蚂蚁说话,即使拿支铅笔都要发出很大声响……由于她常常扰乱课堂纪律,被老师看成“问题学生”,“乐于助人”成了高贝众所周知的优点。

【教育箴言】

父母赏识孩子与众不同的前提其实端正自己的心态。而避免的最好办法就是父母和孩子保持平和的心态。一个总是挑剔他人毛病的父母是很难赏识孩子的特性;而一个总是会欣赏他人的父母,即使孩子不够出众,他也会看到孩子与众不同的地方。所以,父母首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很吃力的样子,就会发现孩子的优点,父母学会感受生活的乐趣,就自然会赏识孩子的与众不同。

19.在做事的过程中赏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