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父母改变孩子一生的60种激励法
1540200000006

第6章 激励孩子就要走进他的心里(1)

每个人都渴望被了解,渴望被理解,孩子也不例外。激励孩子,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说教上,不能只是靠父母的威严去强迫孩子。父母应该走进孩子的内心,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多一些沟通交流,多一些鼓励支持,多一些共享快乐的时光,时刻保持一颗与孩子紧密联系的心,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在共同学习中指导孩子进步与成长……

7.倾听孩子的诉说

英国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曾经这样说过:“给孩子诉说的机会,认真倾听孩子的话语。这样父母能更多地了解孩子,并对孩子不正确的思想与做法进行及时纠正与引导,使孩子一直走在健康快乐的身心成长之路上。”是的,为人父母者,应该静下心来倾听孩子的诉说,这样才能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以正确的方法来引导孩子,从而更好地激励孩子。

【经典事例】

佳佳是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一天中午,她放学回家,迫不及待地去找妈妈,高兴地对妈妈说:“妈妈,我有个好消息要跟您说,我……”这时妈妈正在厨房做饭,她打断了佳佳的话,说道:“你没看见我正在做饭吗?作业完成了吗?有什么事做完作业再说吧。”

本来非常高兴地佳佳,听了妈妈的话,一声不吭、垂头丧气地回到房间里写作业去了。

吃完午饭,佳佳没去上学,又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妈妈感到很奇怪,就去问她怎么不去上学?佳佳一下子就哭了起来,还从书包里拿出了2张票,对妈妈说道:“这是老师发给每位同学的,让父母带着孩子下午2点钟去看演出。”

妈妈接着说道:“那我们赶紧去吧。”佳佳气愤地说:“都已经迟到了,还去干嘛呢?”说完,佳佳哭得更厉害了,觉得一肚子的委屈不知跟谁去诉说。妈妈看着女儿说:“晚了就不去看了,你哭有什么用呢?都怪你为什么不早说呢?”佳佳哭得更委屈了,说道:“我上午一放学回来就要告诉你,可你却不听,这能怪我吗?”

【教育启示】

孩子与成人一样,有什么高兴的事情,受了什么委屈,或者有了什么想法等,都会想找人倾诉,而父母应该是孩子的第一倾诉对象。有些父母认为孩子小,就算有自己的想法也不会正确,听了也没用,觉得听孩子诉说就是在浪费时间;有些父母自以为是,喜欢武断地下结论,从来不听孩子的解释,导致孩子不敢说出自己的见解。

其实,父母无论有什么原因,都要理解和尊重孩子的心理需求,满足孩子的倾诉欲望,用心去倾听孩子的诉说,这是与孩子交流的基础,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只有倾听孩子的诉说,父母才可以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认识水平,才可以对孩子不正确的认识和看法给予有的放矢地引导,使孩子快速走出误区,向正确的方向前进;倾听孩子的诉说,可以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避免或减少对孩子的无端指责和批评;倾听孩子的诉说,还可以减少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摩擦,使孩子对父母会更加信任和尊敬,更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听从父母的安排,从而更容易激励孩子。

每位父母都希望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都希望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将来有一个好的未来。倾听孩子的诉说,父母会得到孩子成长的信息,而孩子得到的是做人应有的自信和尊严。

倾听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只有专心地倾听孩子讲话的人,才能平等地对待一切人。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去倾听孩子的诉说呢?

【教育建议】

建议一、做出认真倾听的表情和姿态

父母在倾听孩子诉说的时候,一定要善于运用肢体语言和眼神来激励孩子,要做出认真倾听的表情和姿态,倾听时要集中注意力,随时注意他谈话的重点。

首先,父母一定要与孩子保持平视,不可居高临下。反之,就会给孩子一种无形的压力,认为父母高高在上,不敢说出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

其次,身体要稍稍向前倾,这是表现有兴趣的姿势。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在听孩子说话时,总是喜欢用抱着胳膊,或双手不停地地翻看着书,或连头也不抬地做手边的事情等。其实,父母一些随意的举动对孩子来说都是一种障碍,一种暗示:表明父母对他们的谈话不感兴趣,或者根本不在意。时间一长,孩子诉说的欲望就会大大减少,往往在我们发觉自己和孩子之间缺乏交流时,为时已晚,孩子的心门早就已经向我们关闭了,再想重新开启却是一件非常不易的事情。

最后,要用眼睛“听”。父母要睁大眼睛看着诉说的孩子,要很自然地用眼睛来表达你对他的诉说感到愉悦和有兴趣。

当孩子主动向父母倾诉的时候,父母要做出认真倾听的表情和姿态,这样,孩子就会因为父母专注的表情和姿态而变得兴奋,觉得自己是一个受到父母重视而有价值的人,就会越来越有自信,从而父母就可以不断激励孩子。

建议二、父母要给孩子倾诉的机会

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最害怕在讲话中听到对方说“我早就知道了”。我们不能这样对待同龄人,更不能这样对待孩子,否则就会让孩子产生对他的不尊敬。

我们关心孩子,并不是只关心他的吃穿住行,还要关心他感兴趣的事情,关心他的心灵成长。只有对孩子关心的话题产生了兴趣,你才具备了同孩子谈话的兴趣。在生活中往往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孩子还没说两句,父母就开始不耐烦了,“知道了,早知道了。别烦我!”“该干嘛干嘛去吧,谁有功夫听你神侃!”其实,这样做的后果无疑是给亲子间的沟通增加了一道屏障。

安安的妈妈声带上长了个结节,医生强迫她噤声,至少10天不许说话。一天,安安放学回家,进门就嚷:“我恨老师,我再也不去学校了!”如果平时听到儿子这么说,妈妈一定会严厉的训斥他。但是这次,妈妈因不能说话,只能静静地看着安安。

气愤的安安蜷缩在妈妈身边,把头枕在妈妈的膝盖上,哭着说:“妈妈,今天老师让我们写一篇作文,我拼错了一个字,老师指出了这个错字,引起同学们哄堂大笑,我难堪极了!”

要是平时,妈妈肯定会大声地训斥儿子,因为这时妈妈不能说话,她只能搂着伤心的儿子。安安沉默了几分钟,从妈妈怀里站了起来,平静地说:“我要去公园找我同学了,他们还等着我呢。谢谢妈妈!”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只需要父母能静下心来倾听他们的诉说,给他们一个倾诉心声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向父母吐露内心的痛苦,而并不需要父母的教训和忠告。这样,孩子对父母的信任会越来越深,也会越来越喜欢向父母袒露内心世界,父母就会了解孩子对事物的看法和感受,便于激励孩子。倾听孩子的诉说,既不意味着父母认可他的情绪,也不意味着纵容他,只是在帮助他摆脱不良情绪,然后再去激励他。

建议三、不要随意草率地评论孩子

当孩子出现不正常行为或犯错误时,父母要给孩子解释的机会,了解问题的真相,不要随意草率地评论孩子。这样既能找出好的解决办法,又能增进父母与孩子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玲玲是一个非常听话、懂事的孩子,平常上课从不迟到。可是最近,老师向妈妈反映,玲玲这段期间上课经常迟到。妈妈不明白为什么?她没有草率地评论,也没有批评玲玲,而是决定先找玲玲谈谈,问明原因后再说也不迟。

这天放学后,妈妈温和地问玲玲:“你最近是不是上课总迟到?”玲玲非常惊讶地地看着妈妈问:“你怎么知道的?”妈妈说:“你的老师告诉我的,我认为你迟到肯定是有自己的原因,不会无缘无故的迟到,对吗?”

玲玲低下头,说:“妈妈,街上有一个小乞丐,每天都是一个人坐在那里,我觉得他很孤独,上学经过那里时,就陪他说会儿话,所以上课才会迟到。”

听了玲玲的话后,妈妈被她的爱心感动,她没有批评玲玲,而是给她买了个手表,告诉她可以早点出门跟那个孩子说话,但一定要把握时间,上课决不可以迟到。玲玲高兴地答应了,自从有了手表后,她上课再也没有迟到过。

孩子毕竟是孩子,他的想法和提出的问题,有些是非常幼稚好笑的,这时父母决不能草率评论或取笑他们,而是应认真倾听孩子的诉说,与孩子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父母可以让孩子先讲出自己的看法,然后父母再加以评论和诱导,对事态的发展进行一些利害得失的分析,激励孩子去面对与战胜面临的困难。

父母如果没弄明白事情的真伪,就随意草率地评论孩子,冤枉了孩子,对孩子幼小的心灵会有很大的伤害,孩子会觉得受了很大的委屈,加剧了内心的无助与绝望。即使事后父母再向孩子道歉,但对孩子的伤害已经造成了,再想恢复是很困难的。

长此以往,以后孩子有什么想法就不会再和父母倾诉了,只能一个人默默地承受着,渐渐地,孩子的心理就会有问题,会产生自卑感,影响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建议四、不要随意打断孩子的诉说

当孩子倾诉时,父母应该当一名好听众,先让他尽情地宣泄一番,不要随意打断孩子的话语,不要表露出不耐烦或敷衍的神情。孩子对此十分敏感,一旦发现你很勉强,他就会中止对你的倾诉,并对你失去信心。

为了表示你对孩子谈话内容的关注,你可在孩子倾诉时使用一些比较肯定语气的词语,如“嗯”、“噢”、“后来呢”等,鼓励孩子继续说下去,有时还可进一步询问有关细节,这会让孩子觉得你确实是在关注他,这样,孩子才会更乐意地向你倾诉。

建议五、明确地告知自己的态度

大多数情况下,孩子向父母倾诉,是想听听父母的想法,并由此去调整自己的行为。因此,父母听完孩子的倾诉,切不可不了了之,而应诚恳、直接地将自己的想法明确告诉孩子,要使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简洁明了,不可含糊不清,这才会给孩子以实际的帮助。

另外,为了养成孩子向你倾诉的好习惯,父母还可以在平时发展与孩子亲密友好、互相信任的亲子关系,有时甚至还可以向孩子透露一些你的需要及情绪。因为一方的自我暴露会导致另一方的回报,适当地暴露你的内心思想会激起孩子进一步倾诉的愿望。

【教育箴言】

孩子和大人一样,他们有什么想法和认识都希望能与别人一起分享,倾诉自己的内心世界,希望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而父母应该是孩子的第一倾诉对象,孩子有什么事都愿意第一时间告诉父母。聪明的父母与其做一个高明的说者,不如做一个高明的听者,时刻倾听孩子的诉说,就能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动态,从而便于激励孩子的成长。

8.经常与孩子沟通交谈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曾说:“沟通是教育孩子最主要的手段。父母和孩子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和孩子进行心理上的沟通是十分必要的。父母可因此及时发现、了解孩子的心理问题,以正确的方法给予引导,这对孩子的心身发育非常有利。”成人需要与人沟通和交谈,孩子也需要与人沟通交谈,而父母应该是孩子与人沟通交谈的第一对象。父母只有通过沟通交谈了解了孩子,才能更好地激励孩子。

【经典事例】

在一篇报道的开头,有一位中学生和他母亲接受采访的记录:

中学生这样说:“我和父母不聊天啊,当然不是一句话都不说的。我平时回家后,写作业,写完了看电视,然后睡觉。他们问我最多的就是学习情况,我特烦这个。我喜欢篮球,他们不是很反对,我希望和他们聊体育,可他们不懂,也不感兴趣。”

“有时候,我挺想听他们说说我想知道的事。有一天,我和好朋友吵架了,很郁闷,上课没好好听,把老师布置的作业给忘了。晚上回家,想问我妈,她和同事闹矛盾了怎么办。吃完晚饭,我用手机给同学发了个短信,问今天的作业,想写完作业问我妈。平时,我都不当着他们面发短信,没想到我妈看到我发短信很生气,说我发短信和同学聊天,让我把手机关了。我把手机关了,也没问我妈和同事闹矛盾了怎么办,不知道什么原因,就是不想问了。”

中学生的母亲这样说:“看到我儿子打电话时眉飞色舞的,心理挺别扭,他和同学怎么就有那么多话说,到我这儿怎么就有一搭无一搭、有上句没下句呢?和孩子聊天时,总感觉‘缺斤少两’似的。”

“前两天发生的一次不愉快我倒记得很清楚。那天,我发现儿子心事重重的,吃完饭,儿子用手机发短信,当时我很生气,给他买手机是为了放学晚了,或者他外出时好联系,用手机发短信能不耽误学习吗?我就命令他马上把手机关了,我儿子平时挺听话的,没说什么就把手机关了。”

“从初二开始,儿子和我在一起聊天的时候越来越少了,我平时工作挺忙的,儿子一到家就写作业。其实我很想和孩子谈心,但每次坐下来总不知说些什么好。我和儿子聊的最多的就是学习,感觉儿子不愿意说这个,每次都敷衍了事。儿子挺喜欢篮球的,我们两口子不懂,总问孩子学习又觉不合适,孩子大了,我想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很想和孩子亲近,每天都想和儿子有15到20分钟聊天的时间,可感到没有合适的话题。”

【教育启示】

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只要吃好喝好,好好学习就行了,自己的工作很忙,没时间与孩子聊天。对此,著名教育家赵忠心教授这样说:“孩子与家长出现沟通危机,如果说家长因为忙,那是托词,不会忙到进了家门和孩子聊天的时间都没有了。”

其实,与父母沟通是今天孩子的一种特殊精神需求。孩子从小生活在大人的世界里,是家庭的“个体户”,渴望被尊重、被信任、被理解,更渴望与父母沟通,与父母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但是父母通常不理解孩子的心理,觉得孩子想要的东西都给他了,他还要什么呢?长此以往,孩子渴望沟通交谈的大门关闭了,有的甚至永远也打不开了。

多与孩子沟通交谈,是父母与孩子沟通情感,加深对孩子的学习、生活、思想情况了解的最好方法,同时还能更好地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对那些不善言辞、性格内向的孩子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有不少父母觉得一年365天,几乎天天和孩子在一起,哪来那么多交谈的话题呢?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相互交谈的兴趣,父母与孩子之间缺少了言语和情感的沟通,彼此之间缺少了理解,隔膜也就很容易产生。

作为父母,要想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就应该经常与孩子沟通交谈。但在沟通交谈前,父母必须明白与孩子沟通的目的是什么。实际上,父母与孩子沟通交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建立彼此之间的良好关系,在良好关系的基础上,再去教育孩子、激励孩子和帮助孩子,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成长。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经常与孩子沟通交谈呢?

【教育建议】

建议一、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