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读三国演义悟做人之计
1546900000021

第21章 怨天尤人皆徒劳,修身自省是正道(2)

这个故事言简意赅,却含有深刻的人生哲理。水手明知祖父、父亲都死在海上,却没有因失去亲人的痛苦而改变自己的奋斗目标,仍然乐观地从事自己的事业。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甚至有时一些挫折的现状难以突破。面对挫折有的人便会不战而败,捶胸顿足,怨天尤人。这样的人永远也无法走出困境。真正的成大事者,则会满怀希望。

有一位外国女人的头部被抢劫犯击中了五枪,竟然还能继续活下去,医生把她的康复归功于求生的希望。她自己也说:“希望和积极的求生意念是我活下去的两大支柱。”同她一样,许多癌症患者在面临死神的威胁时,对生寄托着希望,竟然活了许多年。在挫折面前只有充满希望,永不放弃,才有机会取得成功。

希望,使人增强了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经历过挫折打击而能心平气和地忍下来的人都有一种切身体验:人之所以能够忍耐,是因为他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比如,一些受到不公待遇的人产生了极强的挫折感,他们本来可以找有关人去讨个公道,可是,又怕因此会给其他人留下话柄,说他们计较个人名利。为了今后的前途,他们忍了,一次、二次、三次,每次忍让时他们心中想的都是希望。否则,如果一个人绝望了,对未来不抱任何希望,他就不会忍耐,而会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不去做任何努力,对一点点挫折都失去了承受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希望是奔向前途的航标和指路明灯。人若没有了希望就会迷失方向,生活就会失去意义。成大事者之所以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强,就是因为他们相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喑花明又一村”。

成大事者在对人生充满希望的同时,也表现了他们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成大事者积极乐观的态度就是在挫折中主动寻找幸福。即使道路坎坷,荆棘绕身。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日本的自杀人数逐年上升。很多人遇到挫折,首先想到“勇敢”的切腹自尽,而不是思索该怎样战胜困难。

生命对于一个人只有一次,是否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人生,这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是重大的。

乐观是指人在遭受挫折打击时,仍坚信情况将会好转,前途是光明的。从情感智商的角度来看,乐观是人们身处逆境时不心灰意冷、不绝望或不抑郁消沉的心态。与希望一样,乐观施恩于人生。

乐观对挫折中的人有如下作用:

第一,乐观能为人排遣痛苦。

乐观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特征,能挫败一切痛苦与烦恼,给人生活的勇气、信心和力量。医学家认为,愉快的情绪能使心理处于怡然自得的状态,有益于人体各种激素的正常分泌,有利于调节脑细胞的兴奋和血液循环。马克思也说:“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

第二,乐观的生活态度有利于促进人际关系和事业。

持一种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参与活动,你会发现很容易与人和谐相处。乐观者全身充满活力,容易与社会合拍。由于心情舒畅,在与人交往中就会对别人谦虚、尊重、理解,自然会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敬,双方情感的相悦就能形成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同样,强者受挫后不气馁,以乐观的态度对待暂时的失败,这样就会使他有一种自信的进取力量。这种力量把自己展现于外,参与人群和事业,从而得到成功和成就。成功和成就的愉快情感会使自己更乐观地去继续从事未完的事业或开辟新的天地,这样的良性循环使事业充满生机,为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和意义。成长中的人以乐观心态对待人,将形成较为全面发展的,聪颖、开朗和进取的个性。

第三,乐观能促进身体健康。

乐观者一生中最大的收益是身体机能完好。人们常说“笑一笑,十年少”。没错,乐天派自然心宽体胖,会笑对人生中的坷坎与挫折。他们不容易被疾病击垮,他们抗御心脑血管病、癌症和糖尿病等慢性难治病的能力远胜过悲戚忧郁者。一项新的研究成果证明了乐观与健康的对应关系。研究发现,对自我前途和未来持冷淡态度是身体健康不良的前兆。有一位外国的流行病学家断言,长期有这种绝望意识的人,其死亡率高于心脏病、癌症和其他病因造成的平均死亡率。这说明乐观心态对于健康的确大有裨益,悲观绝望则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做人心眼:

保持乐观心态的秘诀主要有三个,一是善于幽默,善于找乐;二是遇到失败挫折决不气馁,有继续努力、再创辉煌的信念;三是为人和善,与人为友。

4、吃一堑,长一智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

曹操在赤壁之战后,元气大伤。在以后的战争中,他变得谨慎起来。比如:

曹操破了西凉后,于建安十七年冬率军南下,与吴军对阵于濡须口。两军在一个多月内交战数次,不分胜负。曹军中有人建议继续作战,有人建议暂回许都,曹操犹豫不决。这时,孙权派人送了封信到曹操处,上面写道:“孤与丞相,彼此皆汉朝臣宰。丞相不思报国安民,乃妄动干戈,残虐生灵,岂仁人之所为哉?即日春水方生,公当速去。如其不然,复有赤壁之祸矣。公宜自思焉。”曹操看后,大笑道:“孙仲谋不欺我也。”随后班师回许都。

曹操平定汉中后,司马懿进谏道:“刘备以诈力取刘璋,蜀人尚未归心。今主公已得汉中,益州震动。可速进兵攻之,势必瓦解。智者贵于乘时,时不可失也。”听了司马懿的话后,曹操却发出了“人苦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的感慨。尽管还有其他人建议他立即攻取西川,他也按兵不动。不久,孙权攻打合淝,曹操引兵回救。

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曹操尝尽了赤壁之战的苦头,在以后的行动中自然变得谨慎。

然而曹操手下的谋士蒋干却与曹操相反,是一个不会总结经验教训的人。

蒋干第一次到周瑜处劝降,被周瑜的话堵死了,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当晚,周瑜与他同睡一床。在此之前,周瑜令人伪造了一封蔡瑁、张允暗接东吴的书信,然后将其放在室内文案上。周瑜佯装大醉,然后“鼻息如雷”,蒋干心中有事,无法安睡,发现文案上有文书,于是起床偷看。见到蔡、张二人写的书信后,蒋干心中大惊,拆开便读,只见上面写道:“某等降曹,非图仕禄,迫于势耳。今已赚北军困于寨中,但得其便,即将操贼之首,献于麾下……”。随后,周瑜在“梦中”呼唤蒋干,口中念念有词,所言之事与信中相关。蒋干立即将信藏在身上,回到床上装睡。

夜至四更,有人入账叫周瑜。周瑜醒后,问道:“床上睡着何人?”来人告诉他说是蒋干,而且是他自己要和蒋干同寝的。周瑜后悔说道:“我平常不曾饮酒,昨天大醉后,不知道有没有失言。”来人告诉他江北有人到,周瑜让他低点声,然后叫了蒋干一声,见蒋干不答应,于是偷偷出帐。蒋干立即起身窃听,模糊听到有关蔡、张二人谋害曹操的事情。周瑜入账后,又叫了蒋干一声,蒋干仍然不应。

待周瑜熟睡后,蒋干偷偷溜出帐外,被军士发现,以“吾在此恐误都督事,权且告别”为由,顺利离开了吴营。曹操从蒋干口中得知详情后,立即换来蔡、张二人,令他们立即进兵。蔡瑁说水军还未训练好,不利出兵。曹操怒言“军若练熟,吾首级献于周郎矣”,蔡、张二人不知其意,因惊慌不能作答,遂被曹操斩首。

蒋干去周瑜处劝降,不仅没有达到劝降的目的,反而害得曹操在一怒之下误杀了深谙水战的蔡瑁、张允,妨碍了水军训练。

按常理来说,如果蒋干要是再次去周瑜处时,应该有些警觉。然而蒋干虽为谋士,却再次被周瑜利用。

黄盖被周瑜毒打后,令阚泽去曹操处纳降;甘宁为黄盖说情,被周瑜用乱棍打出,表示愿意为曹操作内应。曹操几乎在同时得到两份降书,自然疑惑不定,不知道他们是真降还是假降。为了打探虚实,曹操决定派一人去周瑜寨中探听虚实。此时,蒋干进言道:“某前日空往东吴,未得成功,深怀惭愧。今愿舍身再往,务得实信,回报丞相。”于是,蒋干再次到了周瑜处。

周瑜见了蒋干后,提及上次盗书之事,并假装责怪他坏了自己的大事,然后以担心其泄漏军情为由把他安排在西山庵中歇息。如次以来,蒋干的任务又无法完成了。

蒋干来到西山庵中,又像上次一样,得到了意外收获。他在这里遇到了庞统,于是立即将其带到曹操处。令曹操没有想到的是,庞统的到来正是周瑜的计谋。

与其说周瑜太聪明,不如说蒋干太糊涂。如果蒋干稍微聪明一点,便不会上当一次又一次。

人在生活中也常常会遭遇挫折或失败。但是,有些人在遭遇失败后,善于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并能勇敢地从失败中站起来,继续奋勇前进,他们最终成为生活中的佼佼者。与此相反,有些人遭遇挫败后,不能积极地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而是一蹶不振,始终生活在失败的阴影里,他们便是生活中的那些失败者。

王军酷爱炒股,但一直没有赚到大钱,甚至连点小利也没捞到。他由大户室做到中户室,由中户室做到散户大厅,最后走出散户大厅退出了股市“江湖”。

王军失败的原因,是因为不善于吸取教训和总结经验。据他说,他买的股票,大部分都可以赚钱,有的还可以赚大钱。可是当股票上涨时,他总舍不得抛出,想着既然涨着我干吗要卖,说不定还能再涨个10块8块的。不料,天不遂人愿,高峰过后,股市一落千丈,他只得割肉抛售。就这样,他一次一次地失去挣钱的机会,直至血本无归,最终退出了股市。

从这里,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出王军先生炒股失败的原因,就是不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总是重蹈覆辙,以致一败涂地。

失败是避免不了的,我们应该对失败有正确的认识,坦然地面对失败,总结教训,从头再来,你总会有成功的那一天。如果你一味地自责、懊恼,生活在失败的阴影里,只能于事无补。

爱迪生之所以最终能够发明电灯,是他经历了上万次失败,并从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的结果。

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后不去思考,不去总结。失败后要仔细地反省自己,但不要过度自责,因为谁都可能失败,要做的事情是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西方有句谚语说得好:不要为打翻了的牛奶而哭泣。

牛奶已经打翻了,无论你怎么惋惜,都无济于事,牛奶不会再跑回杯子里。但如果因为今天打翻了牛奶,我们以后小心谨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即使打翻一杯牛奶也是很值得的。

做人心眼:

每个人都会经历或大或小的失败,这是无可否认的。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从失败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从而在遇到类似的事情时再次面临失败的厄运。一个善于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的人,失败对他来说是有价值的。但一个对失败置之不理的人,注定要不断面临失败。

5、遏制愤怒,保持清醒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孙子》

关云长失守荆州后,从麦城逃亡的时候被吴军所杀。刘备知道后大怒,遂打算起兵攻打东吴。

赵云劝谏道:“如今,国贼是曹操,而不是孙权。曹丕篡取汉位,人神共怒。陛下应当及早在渭河上流屯兵,声讨曹贼,夺取关中。如此以来,关东义士一定会带着粮食、策马赶来加入讨贼大军中。如果舍魏伐吴,一旦两军交战,很难速战速决,而且会给双方都造成严重的损失,曹贼便能坐收渔翁之利。希望陛下明察。”刘备说:“孙权害了朕弟,与朕有不共戴天之仇,而且傅士仁、糜芳、潘璋、马忠等人都与朕有深仇大恨,朕恨不得吃了他们的肉,灭掉他们的宗族!爱卿为什么要阻止呢?”赵云回答道:“讨伐汉贼曹操,报的是公仇;攻打东吴,报的是私仇。希望陛下以社稷为重。”刘备则说:“如果朕不能为弟报仇雪恨,即使拥有万里江山又有何用?”于是,他不听赵云的劝谏,加紧练兵,随时准备攻打吴国。后来,诸葛亮虽然劝谏多次,刘备始终不听。

刘备与张飞商量好伐吴事宜后,便回了阆中。没过几天,张飞的儿子张苞前来报告刘备:“范疆、张达杀了臣父,将首级投吴去了!”由此以来,刘备既要为关羽报仇,又要为张飞雪恨,伐吴之心更加坚定。两军交锋数回后,蜀军兵败于彝陵。不久,刘备郁郁而终。

为了能够遏制曹操,孙刘联合是最好的决策,鲁肃、庞统、诸葛亮等人都如此认为。然而,刘备却不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愤怒情绪,誓与东吴决一死战,从而加深了双方的隔阂。刘备死后,尽管诸葛亮仍然坚持与东吴联合,但效果已经远远没有以前那么好了。

与刘备不同的是,刘邦却能够控制住愤怒情绪,从而稳住了韩信的心。

公元前208年,刘邦与项羽在战场上进行激烈的战争,就在此时,韩信攻占齐地后派人给刘邦送来了信,要求封他为假齐王。刘邦见信后勃然大怒,说道:我被困在这里天天盼他来帮助,他却想自立为王。这时,张良用手拉了拉刘邦的袖子,悄声对他说:“现在战场形势于我不利,怎么能阻止韩信称王呢?不如答应他的要求,立他为王以稳住其心,否则他会倒戈叛乱的。”刘邦这才恍然大悟,忙改口对使者说:“大丈夫平定诸侯,当就当个真王,哪能当假王呢?”随后,刘邦就封了韩信为王。这一步棋稳住了韩信,在以后的日子里,韩信尽心竭力地为刘邦效命,为汉朝的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

人如果养成了动辄发怒的习惯,那么想成就一番自己的事业是非常困难的。我们每个人都避免不了动怒,愤怒情绪看似没有什么,但也会对人生造成很大的损失。愤怒情绪还是一种心理病毒,它同其他病一样,可以使你重病缠身,一蹶不振。也许你会说:“是的,我也明知自己不该发怒,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如果你是一个欲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那么从现在开始就应该时刻注意制怒,不能让愤怒俘虏了自己的情绪。

愤怒既是你自己做出的选择,是你经历挫折的一种后天性反应,以自己所不欣赏的方式消极地对待与你的愿望不相一致的现实。那事实上,无端愤怒就是一种精神错乱。因此,每当你气得失去理智时,你便暂时处于精神错乱状态。

同其他所有情感一样,发怒是大脑思维后产生的一种结果,它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当你遇到不合意愿的事情时,就告诉自己:事情不应该这样或那样,于是你感到沮丧、灰心。然后,你便会做出自己所熟悉的愤怒的反应,因为你认为这样会解决问题。只要你认为愤怒是人的本性之一,就总有理由接受愤怒情绪而不去改正。

但事实是,只要你不去改正,你的愤怒情绪将会阻止你做好任何一件事情。成功的人是不会被愤怒情绪所俘虏的。那么,如何才能消除愤怒情绪呢?下面几种方法我们可以借鉴。

(1)愤怒的误区

如果你仍然决定保留心中的愤怒,你可以用不造成重大损害的方式来发泄愤怒。事实上,你不妨想想,虽然世界绝不会像你所期望的那样,但是你可以在沮丧时以新的思维支配自己,并且以一种更为健康的情感来取代使你产生惰性的愤怒。你很可能会继续厌烦、生气或失望,但无论如何,你完全可以消除那种不利于精神健康的有害情感——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