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武来到吴国后,先在客馆住下。几日过后,吴王阖庐亲自来客馆恭迎孙武。二人见面后,促膝长谈。当吴王提及兵法时,孙武口若悬河,滔滔不绝;问及兵法时,孙武又能够对答如流。一番交谈后,吴王甚是高兴,将孙武迎入宫中。
吴王如此厚待孙武,孙武自然知道吴王对他的重视。入宫后,他将自己所著的兵法全部呈给吴王赏阅。吴王拿到孙武的兵法后,如获至宝。在阅读的过程中,吴王受到了很深的启发。每每读到经典之处,吴王便赞不绝口。
孙武的兵法虽然令吴王受益匪浅,但吴王并没有凭此完全相信孙武的能力。他对孙武说:“将军的13篇兵法,我全看过了,的确令人佩服。不过,我并不知道它到底有没有实用价值。我想看看将军是如何运用兵法演阵操练的,如何?”孙武爽快答应。吴王问道:“既然如此,那么将军想用什么样的人进行操练呢?”孙武说道:“无论是行军打仗的士兵还是生性娇弱的妇人,我都可以按照我的兵法将他们操练成一支高素质的军队。”吴王见孙武如此自信,便想难为一下他,于是选出一百八十名宫中美女,让孙武演练。
孙武把选出的宫中美女分为左右两队,令吴王的二位宠姬各担任一队的队长。然后,孙武令她们每人手持一支戟。待一切就绪后,孙武大声喊道:“你们能够分清自己的心、左右手和背吗?”美女们回答:“可以分清。”孙武继续说道:“当我下令向前看的时候,你们要向前心正对的方向看去;当我下令向左转的时候,你们要向左手的一侧转;当我下令向右转的时候,你们要向右手的一侧转;当我下令向后转的时候,你们要向后背正对的方向转去。明白吗?”美女们异口同声回答道:“明白。”孙武交待清楚号令后,令人在演练场的正前方摆好鈇钺等刑具,表示有违反号令者,军法处治。然后,孙武将号令又重申了好几遍。
演练开始,鼓手击鼓后,孙武传令向右转,美女们根本没有把孙武的号令当回事,竟然大笑起来,也不按照号令做动作。孙武正言道:“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然后,再次将号令重申数遍。接着,鼓手再击鼓,孙武传令向左转,美女们还是不听号令,再次大笑起来。孙武声色俱厉地说道:“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于是,他下令按军法将左右两名队长斩首示众。
此时,吴王正在高台上观看孙武操练。见孙武要斩杀自己的两位爱姬,吴王顿时大骇,赶紧派人前去传达他的旨意:“寡人已经知道将军能够带兵打仗了。寡人的两位爱姬万万杀不得,没有了她们,我吃饭都不会香的。”孙武毫不动容,让使者给吴王传话:“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随后,孙武斩了吴王的这两个爱姬,然后令立队长,继续操练。吴王见爱姬被斩,顿时大怒,拂袖而去。
美女们受到惊吓后,无不提心吊胆。孙武令出,她们再也不敢嘻嘻哈哈,而是全神贯注,将动作做得非常标准。几日后,孙武操练完毕。这几日,吴王怒气一直未消,根本没有心思再去看孙武练兵。于是,孙武派人告诉吴王:“臣已经操练完毕,大王可以前来检阅。只要大王想用这支军队,即使让他们赴汤蹈火,她们也能够做到。”吴王不愿意去检阅军队,孙武知道后说:“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
吴王阖庐虽然因痛失爱姬生孙武的气,但他同时从这次操练中看出了孙武的用兵才能。于是,吴王正式启用了孙武。吴国军队在孙武的有效训练下迅速强大起来,为后来攻打各国打下了坚实基础。据《史记》记载,吴王以孙武为将,使得吴国“西破彊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
领导者要想拥有一支优秀的团队,必须要做到令出必行。不过,要想做到这点,首先要制定一套明确的制度。
判断一个看似圆形的东西到底是不是一个标准的圆,必须要用圆规来检验。因为圆规是人们通过长期摸索后制作的能够画出标准圆形的工具,它已经成为了一个明确的能够判断圆形的标准,已经被人们完全接受和认可。因此,如果无法确定某个看似圆形的东西是否为标准的圆时,人们会本能地把圆规作为一个衡量标准。
同样,矩尺可以检验一个看似方形的东西到底是不是标准的方形。它同样被人们当作衡量方形的工具,同样不需要再去证明。
于是,当某个东西不符合圆规的标准时,人们就会毫不犹豫地相信它不是一个标准的圆;当某个东西不符合矩尺的标准时,人们同样会毫不犹豫地相信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方形。
只有有了明确的制度,员工才能够有一个行为准则,才能够主动约束自己。另外,只有有了明确的制度,管理者才能够根据情节轻重来正确处理员工在工作中出现的违纪现象。
做人心眼:
要想管理好下属,没有一套明确的制度自然是行不通的。不过,仅有制度也不行,还需要有过硬的执行力。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制度起到威慑作用,保证制度的顺利推行。
7、集思广益,群策群力
经理如果有能力提倡下属发表建议,或者能够赏识下属提出的建议,就一定能够使他管理的部门朝气蓬勃。
——兰斯登
关羽失守邳城后,与刘备的两位夫人在曹营安住。此时,刘备已经投靠了袁绍。
刘备在袁绍处时,整日烦恼。袁绍问他为何如此。刘备说:“我二弟关羽现在没有音讯,我的妻小又落入了曹贼手中。我现在上不能报国,下不能保家,能不心烦吗?”袁绍说道:“我早就打算进兵许都。现在正是春暖花开之时,正好可以兴兵讨伐曹贼。”随后,他便召集众将领,商议破曹策略。田丰进谏道:“前不久,曹操攻打徐州,许都城内空虚,是进兵的大好机会,但我们没有及时进兵,机会已失,如今,徐州已被曹军攻破,曹兵士气旺盛,我们不可轻敌。不如按兵不动,等待时机。”袁绍一句“待我思之”后,找刘备商量。结果,他听信了刘备的话,决定起兵。田丰进谏劝住,袁绍怒道:“你们这些人只知道弄文轻武,差点让我失去大义!”田丰的一句“若不听臣良言,出师不利”惹得袁绍大怒,要斩杀他。在刘备的劝说下,袁绍把田丰囚于狱中。
袁绍率领七十万大军前往官渡征讨曹操时,田丰虽身在狱中,却心忧战事。他从狱中上书说:“如今更适合静守,以便等待天时,而不适合起兵,否则恐怕会出师不利。”逢纪以“主公兴仁义之师”为由,向袁绍谗言说田丰的话是“不祥之语”,惹得袁绍再次愤怒,又要斩杀田丰,田丰因众将领说情而免于一死。袁绍恨恨地说:“等我破了曹操后,再回来治你的罪!”随后,袁绍便率大军进发,浩浩荡荡赶至阳武,暂且下寨于此地。此时,沮授进言:“我军虽人数众多,但没有敌军勇猛;敌军虽然全是精兵,但粮草却没有我军充沛。敌军的粮草不足,要想取胜,必须急战,我军正可利用敌军的这一弱点暂且缓守,与敌军对峙。过些时日后,敌军便会不战自败。”袁绍大怒,说道:“发兵之初,田丰动摇军心,我破敌返后一定要斩杀他。现在我军正要进攻,你竟敢像田丰一样,又在此说胡话!”随后,他便令左右把沮授囚禁在军中,并表示破曹之后,将沮授和田丰一块治罪。
曹操粮草耗尽时,袁绍没有接受许攸的计谋,导致许攸投奔了曹操。许攸向曹操献计,曹操采纳了他的计谋,准备夜袭袁绍大军粮草辎重的存放地——乌巢。
当夜,沮授见“众星朗列”,于是让守监的人把他带到了中庭。沮授抬头观察天象,突然发现“太白逆行于柳、鬼之间,流光射入牛、斗之分”,大惊道:“大祸要来临了!”于是,他连夜求见袁绍。沮授把他观察到的天象告诉袁绍后,劝袁绍说:“乌巢是屯粮重地,一定要及早防备。而且,今夜天象如此,是不祥之兆。不如立即调一支精兵前去增援。袁绍认为沮授‘妄言惑众’,大怒,将守监人斩后,换了一个人看守沮授。沮授从袁绍帐中出后,掩泪长叹“我军亡在旦夕,我尸骸不知落何处也”!
袁绍兵败后,沮授被曹军俘获。他见到曹操后,大喊道:“我不会投降的!”曹操说:“袁绍没有任何心机,不采纳你的良言,你为什么还要跟随这样的昏主呢?如果我早日能够得到你的辅佐,夺得天下就没有问题了。”随后将沮授留在军中,并厚待他。令曹操没有想到的是,沮授并不安分,他从军营中偷了一匹马,准备返回袁绍那里,结果被曹军发现。曹操一气之下要杀沮授,沮授竟然视死如归。杀了沮授后,曹操厚葬了他,并为他立了墓碑。
曹操乘胜追击,袁绍带着数百名残兵败将奔往大将蒋义渠驻守的黎阳。到了黎阳后,袁绍与蒋义渠将离散军士召集起来,然后返回冀州。行军的第二天晚上,袁军在荒山上露宿。袁绍在帐中远远就能听到哭声,于是悄悄前去探察。原来,大哭的人是在官渡之战中幸存的兵士,他们聚在一起共诉失去兄弟、朋友的痛苦,并一致说道:“如果听了田丰的话,我们就不会遭受这样的悲剧了!”袁绍听了这些兵士的议论后,后悔地说:“我没有听田丰的良言,急于起兵,结果落得兵败将亡的下场。如今回去后,又有什么脸面再见被我囚禁的田丰呢?”天亮后,袁绍继续赶路,逢纪带兵赶来迎接。袁绍将心中的尴尬告诉了逢纪,逢纪则乘机谗言道:“田丰在狱中听说主公您兵败后,非但不伤心,反而拍手大笑说‘果不出吾之料’。袁绍顿时转愧为怒,认为田丰在笑话他,于是派了使者带着宝剑去取田丰的人头。”
田丰临死的这一天,狱吏来到狱中向他道喜,他问狱吏何喜之有。狱吏告诉他:“袁绍将军这次大败,很快就要回来了。到时候,你就可以重见天日了。”田丰不经意地笑了笑说:“今天是我的死期。”狱吏认为田丰的话难以理解,于是向他问明原因。田丰解释道:“袁将军对外人施行仁德,但对部下却非常忌恨,根本不会念及部下的忠诚。如果他此战告捷,心里高兴,还能够免我一死,但如今他惨败,心中感到羞辱,一定会杀我。”狱吏并不相信田丰所说的话。突然,使者带剑前来,向众人宣布了袁绍的命令,然后准备杀田丰。田丰说道:“我就知道自己肯定活不了了。”狱吏们听了田丰的话后,无不为他感到悲伤流泪。田丰凛然说道:“大丈夫生在天地之间,没有识别自己的主人便盲目跟随,没有智慧的人才会这样做!我今天受死,这是自己造成的,你们又何必为我感到惋惜呢?”话音刚落,他便在狱中自刎而死。
后人曾经作了这样一首诗来评论沮授、田丰和袁绍:
昨朝沮授军中失,今日田丰狱内亡。河北栋梁皆折断,本初焉不丧家邦!
袁绍之所以败,就败在偏听偏信上。如果袁绍能够群策群力,充分征求谋士的意见,共分天下又怎么可能少得了他呢?荀攸、荀彧、许攸等人先后离他而去,反为曹操所用。田丰、沮授等人虽然忠心耿耿,袁绍却对他们的建议或劝解置之不理,令众多忠义之士寒心。
三分天下的曹操却能够很好地听取多方面的意见,然后择善而从,以至于打了不少胜仗。
曹操杀了袁谭后,引兵攻打袁尚和袁熙。袁尚、袁熙考虑到难拒曹操,于是投奔乌桓。并州被平定后,昔日袁绍统领的四州都落入了曹操手中。
为了斩草除根,曹操与众人商议西进乌桓。曹洪等人说:“袁熙、袁尚兵败将亡,势穷力尽,远投沙漠;我今引兵西击,倘刘备、刘表乘虚袭许都,我救应不及,为祸不浅矣:请回师勿进为上。”郭嘉的看法却与他们不一样,他说道:“诸公所言错矣。主公虽威震天下,沙漠之人恃其边远,必不设备;乘其无备,卒然击之,必可破也。且袁绍与乌桓有恩,而尚与熙兄弟犹存,不可不除。刘表坐谈之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刘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也。”
曹操听取了郭嘉的建议,引兵西进,大败袁熙和袁尚。他虽然没有听取曹洪等人的建议,但是在回兵后还是重赏了他们。他说道:“孤前者乘危远征,侥幸成功。虽得胜,天所佑也,不可以为法。诸君之谏,乃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
曹操不仅能够听取好的意见,而且还能够分析其他意见的可行之处,有效地保证了部下提取意见的积极性。
毕竟,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比得上一个诸葛亮。这充分说明了群策群力的重要性。
南非约翰内斯堡有一个专门生产精度机床零件的小制造厂。有一次该厂的总公司老板伊安·麦克唐纳抓住机会接受了一笔很大的订货,但是他深知自己无法满足预定的交货日期。车间的工作是早已计划好的,这批订货所需要的时间太短,以至在他看来接受这批订货似乎是不可能的。
他并没有为此催促人们突击这批订货,而是把大伙儿召集在一起,向他们解释一下面临的情况,并且告诉他们,如果他们能够按期完成这批订货的话,对于公司和他们将意味着什么。
然后他开始提出问题:
“我们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处理这批订货吗·”
“谁能想出其他的生产办法来完成这笔订货·”
“有没有办法调整我们的工作时间或人力配备,以便有助于突击这批活儿·”
雇员们七嘴八舌提出了许多建议,于是,这批订货被接受了,而且按期交货。
其实,领导者能够向员工征求意见,在员工看来,是对他们智慧和价值的认可。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做人心眼:
每个人都有思考问题的能力,只是思考的方面、角度、深度存在着区别。正是因为存在这些区别,一个人在思考问题时难免会显得片面。为了能够保证面面俱到,聪明的领导者常常会广泛征求大众的意见,利用大众的智慧将事情处理得更加完美。
8、排除杂念,唯才是举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中国谚语
吴国的大都督周瑜死后,鲁肃见吴国正需要用人,于是向吴王孙权进谏说:“我鲁肃不过是一个碌碌无为的庸才,承蒙当年周公瑾错爱,被推荐并担任要职。其实,我的能力并不能够使我胜任现在的职位。因此,我想推荐一人给主公您,以辅佐您成就大业。这个人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有着渊博的学识。不仅如此,他谋划策略的能力可以与管仲或乐毅平分秋色,他的心机可以与孙膑或吴起相提并论。周公瑾在世的时候,常常会思考他说过的话,诸葛孔明对他的过人才智也深表佩服。这个人现在就在江南一带,如果不趁着如此的便利重用此人,以后定会被刘备、曹操所用,岂不可惜?”
孙权听了鲁肃对此人的描述后,心中大喜,他做梦也没有想到在自己的统治范围内竟然有如此奇才,于是向鲁肃问起此人姓名。鲁肃答道:“这个人是襄阳人士,他叫庞统,字士元。”孙权对庞统这个人早有耳闻,于是让鲁肃去邀请庞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