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读三国演义悟做人之计
1546900000008

第8章 运筹帷幄,以谋略引导行动(7)

正所谓: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具有前瞻性的眼光,从大局上来考虑和分析问题。否则,眼前采取的措施要么会给后来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要么会导致全局的失败。

在同一个城市里,有两家房地产公司。事有凑巧,这两家公司都想在该市的某个郊区投资建房。为了能够保证投资的回报率,两家公司分别派了一位专员去该郊区察看周围的情况。

考察完毕后,公司甲的专员不赞成在该郊区投资,原因很简单:该郊区道路泥泞,脏乱不堪,住户甚少,投资环境不成熟。于是,公司甲索性打消了在该郊区投资的念头。

公司乙的专员在经过一番考察后,欣喜地向公司报告:该处的投资环境很好。首先,该郊区是一处清静之地,很多市民已经被城市的喧闹折腾得没有安宁之日,幽静的居住环境必然会引起一股抢购热潮。其次,其他房地产公司还没有考虑到这块宝地,首先涉足者必然能够获得丰厚的利润。专员的分析条条是道,得到了董事会的一致同意。

投资方案确立后,公司乙立即将建筑队开向了该郊区,工程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一年过后,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马路通向此地。市民们高声欢呼,都希望能够尽快在这里买一套房子。正如该公司专员所料,抢购热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掀起了。公司乙上下欢腾,沉浸在喜悦之中。

公司甲此时后悔莫及,只能够望洋兴叹。事已如此,即使解雇了那位考察的专员,也不能够解决问题。

公司甲的专员只能看到眼前的情况,于是认识不宜在那个郊区投资建房。与他不同的是,公司乙的专员却看得更远。他认为,道路不好可以修整,环境不好可以改善,同时他也看到了该处具有优势的地理位置。正是因为他的前瞻性眼光,公司乙取得了一次辉煌的战绩。

生活中,在面对各种取舍或抉择时,我们要学会高瞻远瞩,认真地观察问题,并善于借助外界环境和内在因素来客观而全面地分析问题。经过一番严密的思维后,我们便能够稳稳抓住问题的本质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点,从而做出正确的取舍,使我们的人生之路更加美好。

做人心眼: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大局观,善于从长远利益出发。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占有的东西保持永恒,才能够保证属于你的东西永远属于你。

12、利益是永恒的

利益是人类行动最根本最原始的动力。

——霍尔巴赫

曹操矫诏一出,各路诸侯应声而起。当时,共讨董卓的诸侯有:南阳太守袁术、冀州刺史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郡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乔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北海太守孔融、广陵太守张超、徐州刺史陶谦、西凉太守马腾、北平太守公孙瓚、上党太守张杨、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

各路人马汇集,可谓浩浩荡荡,令人耳目大震。不仅如此,他们还设立盟主,定下盟誓:“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董卓,乘衅纵害,祸加至尊,虐流百姓。绍等惧社稷沦丧,纠合义兵,并赴国难。凡我同盟,齐心戮力,以致臣节,必无二志。有渝此盟,俾坠其命,无克遗育。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实皆鉴之!”然而,十八路诸侯虽然风风火火聚集在一起,但却不能灭掉董卓。这是为什么呢?从《三国演义》中可以找出以下相互承接的原因:

第一,济北相鲍信贪功。长沙太守孙坚自告奋勇为前部,前去讨伐董卓。鲍信担心他抢了头功,于是私下派其弟鲍忠率兵从小路先赶至汜水关向董卓挑战。结果,鲍忠被杀,影响了军心。

第二,南阳太守袁术与孙坚产生矛盾。孙坚初战告捷后准备再战,于是向负责粮草的袁术请求粮草支援。不料袁术担心孙坚破洛阳后实力大增,不发粮草。结果,孙坚军中因缺粮自乱,无法与敌抗衡。

第三,盟主袁绍战略出现问题。吕布在虎牢关被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合力战败后,董卓迁帝于长安。曹操建议乘势追袭董卓,袁绍却认为“诸兵疲困,进恐无益”,其他诸侯也不想追击。曹操大怒,孤军去追董卓,结果中了埋伏,大败而回。曹操见诛杀董卓无望,遂引兵离去;公孙瓚见袁绍无能,也引兵离去。此时,诸侯联盟已经开始有所动摇。

第四,孙坚无意得到传国玉玺,托病撤兵。袁绍得知孙坚拔寨离去后,密令荆州刺史刘表截住孙坚。由此,统一联盟内部产生了斗争,联盟力量更加被削弱。

第五,兖州刺史刘岱与东郡太守乔瑁发生冲突。此时,其他诸侯各自散去。诸侯联盟彻底瓦解。

十八路诸侯没有灭掉董卓,根本的原因在于:利益是根本的。正是为了各自的利益,各路诸侯聚集在了一起,高举义旗来讨伐会给自己利益带来威胁的董卓;也正是为了各自的利益,出现了鲍信贪功、袁术不给孙坚发粮、袁绍不愿意在董卓迁帝时乘胜追击、孙坚推辞离去等现象。从这个角度来讲,董卓倒显得有些明智。他的离去使得各路诸侯失去了攻击目标,引起了诸侯间内部的争斗。但曹操就显得有些不理智,他没有认识到各路诸侯的私心,结果愤愤地去追袭董卓,然后愤愤地离去。

曹操从华容道脱险后,令夏侯惇守襄阳,托曹仁暂领荆州。

刘备在油江口屯兵,准备夺取南郡,周瑜得知后立即前往油江口与刘备交涉。一番商议后,双方定下协议:周瑜先去取南郡,如果不能夺取南郡,刘备再去夺取。

周瑜回寨后,立即令蒋钦为先锋,徐盛、丁奉为副将,率五千兵马渡汉江。不久,周瑜便引兵前来接应。吴兵到来时,曹仁正在南郡。他吩咐曹洪去守彝陵,与南郡形成犄角之势。

吴军抵达南郡城下后,初与曹仁交锋便败走。于是,甘宁引兵三千攻打彝陵,周瑜继续攻打南郡。曹仁见周瑜欲先攻取彝陵,令曹纯与牛金前去援助。曹洪出城与甘宁交锋,然后佯败。甘宁刚夺了彝陵便被曹纯、牛金、曹洪围困。周瑜见甘宁被困,留下万余人交付给凌统,自己引大军赶往彝陵。夺了彝陵后,周瑜连夜赶回南郡,不料与前来援助的曹仁在途中相遇,混战后各自收兵。

曹仁见彝陵已失,形势危急,于是拆开了曹操临走前留下的计策。第二天,双方再战,曹仁运用曹操的计谋大败吴军,而且用毒箭射伤了吴军统帅周瑜。随后,周瑜诈死。曹仁仅留少许军士守城,然后率众军士于当晚去劫寨,结果被周瑜杀得大败。

周瑜收拢众军后径直赶往南郡城,令他难以相像的是,此时赵云已经乘他们混战之时轻松夺得南郡城。不仅如此,诸葛亮还乘机利用曹操兵符调取荆州守军来救南郡,张飞轻松夺取了荆州;接着,诸葛亮再次利用兵符诱使夏侯惇引兵前来救曹仁,关羽又轻松夺得了襄阳城。

刘备在身处逆境的时候,采取了联吴抗曹的措施,东吴自然也愿意与他联合。此时,他们这样做的目的都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受曹操的侵犯。曹操大败后,他们的危机解除了。于是,孙刘联盟也就解体了。于是,刘备毫不犹豫地与孙权争地盘,以便获得更大的利益。

生意场上有一句话:没有永恒的生意,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其实,无论在生意场上还是在生活中,利益都是永恒的。或许有人会问:难道生活中的朋友也存在利益关系吗?回答是肯定的。人们之所以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是因为将利益局限化了。利益不仅包括物质方面,还能够体现在精神方面。人与人之间之所以能够成为朋友,在于他们之间存在着一种引力,这种引力便是他们之间的粘合剂。一旦失去了这种引力,那么朋友关系就会慢慢淡化,以至消失。而这种引力便是两人之间的利益交汇处。

只有认识到利益的永恒本质,才能够灵活应对各种各样的人物,处理好各种各样的事情。在做生意的时候,要看到能否从对方那里得到实惠;在交朋友的时候,要善于发现对方能否使自己受到良好的熏陶。

做人心眼: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抓住事情的本质。在经商的时候,要善于把物质利益摆在第一位;在交友的时候,要善于把精神利益摆在第一位。只有这样,才不会违反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则,从而能够顺应环境更好地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