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易经白话全译
1553100000045

第45章 夬卦

夬卦,由下乾上兑组成,卦形作“”,象征“决断”。卦名“夬”字的意思是“决”。上卦“兑”为泽,下卦“乾”为天:犹如泽中水气升腾于天,决然降雨,其卦象为五刚决一柔,以喻君子之决除小人。惟应当光明正大的宣扬其罪状于王庭之上,又当岀自诚意的向群众宣布命令,使知尙有危险而有所戒备。喻示“决断”的情状。全卦从阴阳矛盾激化的角度,揭示阳刚应当决裁阴柔,亦即“君子”应当清除“小人”,“正气”应当压倒“邪气”的道理。

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译文夬卦象征果决:在朝廷上公布奸臣的罪恶,心怀诚信地号令众人戒备危险,颁告政令于城邑,不利于用武力强行制裁,在做好准备之后才利于有所前往。

解读夬,就是决断的意思。夬卦刚众柔弱,刚能决胜于柔。上卦为兑,兑义为悦;下卦为乾,乾义为健。刚健而又和悦,敢于决断而又能和睦相处,这是夬卦的品德。爻辞说“扬于王庭”,制裁小人要正大光明,要在朝廷上公布奸佞者的罪行。当然奸臣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必然要构陷忠臣,置之死地而后快,所以爻辞说要“孚号有厉”,即以至诚之心号令众人戒备危险,万不可掉以轻心。但谨慎行事,并不等于听之任之。只要抓住时机,做好充分准备,就可以“利有攸往”,除掉奸佞。夬卦揭示了一条宝贵的政治斗争经验:君子虽然光明坦荡,力量强大,但小人诡计多端,暗藏杀机,所以在除去小人的时候要警戒危惧、小心行事,应先有周密的准备,然后方可进攻。

《彖》曰:夬,决也。刚决柔也。健而说,决而和。“扬于王庭”,柔乘五刚也。“孚号有厉”,其危乃光也。“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乃穷也。“利有攸往”,刚长乃终也。

译文《彖传》说:夬,意思是果决,是阳刚君子果决制裁阴柔小人;刚健而令人悦服,果决而导致协合。在朝廷上公布奸臣的罪恶,说的是一柔爻肆意乘凌于五刚爻之上;心怀诚信地号令众人戒备危险,因为只有长存危惧戒备之心,果决除奸之道才能光大;颁告政令于城邑,不利于武力强行制裁,说明若从戎尚武将使果决除奸之道陷入困境;在做好准备之后则利于有所前往,说明阳刚盛长最终必能制胜阴柔。

解读《彖传》首先指出“夬”就是果决,这是由“刚决柔”的卦形决定的。夬卦以五刚决一柔之象说明是阳刚君子果决地制裁阴柔小人。“健而说,决而和”则与上下卦体有关。夹卦下体乾为健,上体兑为说(悦),健则果决,悦则协合。两句似为互文,意为由于刚健而能果决处理奸臣,故使忠良悦服而万民协合。《彖传》首先告诉我们“扬于王庭”所公布的小人的罪恶,就是“柔乘五刚”,即小人居于君侧、陷害忠良之事。把这一罪过揭露出来,对于君上认清小人的面目,对于统一大家果决除奸的思想很有必要。接着说明为什么要采取“孚号有厉”的策略,因为只有心存危惧戒备之心,才能免遭小人暗算,也才能实现果决除奸的目的。《彖传》更是特别强调了这一点,“所尚乃穷”。指出如果崇尚武力制裁,就会使除奸之事陷入困穷的境地。要注意“所尚乃穷”,并不是说完全排斥武力,而是说不要崇尚武力解决,关键是要以德制裁,武力只是辅助的手段。卦辞最后指出“利有攸往”,要求人们有所行动,除去小人。那么为什么正义君子可以取得最后的胜利呢?《彖传》解释说“刚长乃终也”。从夬卦卦体来看,刚德盛长,必以阳刚制胜阴柔而告终,象征着正义战胜邪恶是历史发展之必然。

《象》曰:泽上于天,夬。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

译文《象传》说:本卦上卦为兑,兑为泽;下卦为乾,乾为天,可见泽水上涨,浇灌大地,是夬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从而泽惠下施,不敢居功自傲,并以此为忌。

解读《象传》的“泽上于天”,是根据卦体而言的,夬卦上兑为泽,下乾为天。但是“泽上于天”为何可以象征果决?这是因为泽中水气升腾于天,必然导致作云、下雨,有果决之意味。

初九:壮于前趾,往,不胜为咎。

《象》曰:不胜而往,咎也。

译文初九:强壮在足趾前端,冒然前往必不能取胜,反而导致咎害。

《象传》说:不能取胜而冒然前往,必然招致咎害。

解读夬卦初九以阳刚处乾体之下,用壮于初,急于前进,去上除君侧之奸臣,但冒然前往,且无上应,必败无疑。卦辞以“壮于前趾”取象,说明初九果决有余,审慎不足。《象传》说“不胜而往,咎也”,就是指明这一点的。初九爻辞启示我们做事一定要“慎始”,尤其是像除奸这样的政治斗争,没有调和的余地,所以行事更要预先考虑周密,万不可恃强而躁动。否则非但不能实现斗争目的,连老本也得搭进去。强壮一定要与智谋相结合,聪明人是决不于暴虎冯河这类傻事的。

九二:惕号,莫夜有戎,勿恤。

《象》曰:有戎勿恤,得中道也。

译文九二:恐惧地惊叫,夜间有敌来犯,但不足为患。

《象传》说:有敌来犯,不足为患,因为九二之爻居下卦中位,像人得中正之道。

解读九二不仅自己时刻警惕,还发出呼号,使众人戒备,这就使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处于高度警戒的状态,所以奸佞小人虽有诡计,甚至夜间举兵来袭,也不足忧虑。《象传》所言“得中道也”即为答案。从爻象来看,九二以刚居柔又得中,刚柔相济,故既有果决除奸之决心,又能小心谨慎行事,做到有备而无患。

九三:壮于,有凶。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

《象》曰:君子夬夬,终无咎也。

译文九三:强壮在脸部颧骨间,有凶险;君子刚毅果断有除奸之决心,独自一人行走遇雨似被沾湿身体,被人愠怒,但终究没有咎害。

《象传》说:君子刚毅果断有除奸之决心,终究没有咎害。

解读九三以刚居刚,处乾体之上,有刚亢外露、嫉恶如仇的性格。而九三恰巧又与上六这个阴柔小人相应,以九三这种性格遇到上六必然是怒火中烧,将其为国除恶的豪壮之情表现在脸上,似乎要大动干戈,急欲除之。但这样做不符合卦辞“不利即戎”的精神,必有凶险。故爻辞以“壮于”取象,说明九三把对奸臣深恶痛绝的义愤表现在脸上,给对方以警觉,会招来杀身之祸,“有凶”。君子有果决除奸之心,不一定非要溢于言表。但九三若表情缓和也会招来麻烦。九三处位独特,全卦中只有九三与上六相应,因而九三不得不独自与之周旋,待时除决。但外人不了解内情,以为九三与之有染,犹如一个人独行遇雨而被濡染沾湿。这样一来,九三就被众君子所误解而遭到愠怒,故爻辞说君子“独行遇雨若濡,有愠”。“雨”就是指上六,上六是夫之上体兑卦的主爻,泽上于天必然成雨,故曰“遇雨”。然而虽然“遇雨”,但九三并没有与之同流合污,故爻辞说“若濡”,意为并不是真的濡了。九三为了铲除奸佞,忍辱负重,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但最终必将无咎。九三胸中有“夬夬”之志,早晚要把奸臣除掉。除掉奸臣,一是消灭了隐患,二是友朋间的误解也消除了,所以九三最终是无咎的。

九四:臀无肤,其行次且。牵羊悔亡,闻言不信。

《象》曰:其行次且,位不当也。闻言不信,聪不明也。

译文九四:臀部没有皮肤,行动犹豫不决;若能牵系着强健的羊,悔恨必将消失,可惜听了此言并未信从。

《象传》说:行动犹豫不决,说明九四居位不妥当;听了此言并未信从,说明九四耳朵听到了心里却不明白。

解读九四以刚居阴,又脱离了下卦乾体而进入上卦的兑体,刚健不足而和悦有余,因此性格怯懦,没有勇气去果决除奸。这种犹豫不决的情形就如同一个人臀部受伤失去皮肤,既坐不下,又行走艰难,故爻辞用比拟之辞说九四“臀无肤,其行次且”。爻辞所说的“牵羊悔亡”,就是九四的一条出路。羊是强健刚劲之动物,这里喻为九五。“牵羊悔亡”的意思是说,九四若能上承九五之阳,犹如牵系着强健的羊,则可补其刚决之不足。但很可惜,九四以失正之刚,一意孤行,所以听到此种劝告却并不信从。孔子作《象传》,写到这里也很惋惜,说九四“闻言不信,聪不明也”。“聪不明也”是说耳朵很灵敏,什么都听到了,但内心却不明事理。自身有缺点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一条道走到黑。

九五:苋陆夬夬中行,无咎。

《象》曰:中行无咎,中未光也。

译文九五:要像铲除苋陆草那样刚毅果决地清除奸佞小人。这样做合乎中道,没有咎害。

《象传》说:这样做合乎中道没有咎害,说明九五的中正之道尚未光大。

解读九五与九四有相同之处,两爻都居于兑体,都是刚健不足而和悦有余。所幸九五处中位,可以避免九四“其行次且”又“闻言不信”的悲剧。但无论如何,九五毕竟处于兑体,故爻辞发出“苋陆夬夬,中行无咎”的告诫。爻辞并不是描述九五所为,而是针对九五爻象存在的问题发出的告诫之语。希望九五要有斩草除根的精神,坚决果断地除掉小人,不可偏于和悦,以免被奸臣的糖衣炮弹击倒。所以孔子所作《象传》认为爻辞既然发出“中行无咎”的告诫。正说明九五虽居中位,但中道尚未光大。这是警钟长鸣,希望人们不要在果决除奸的正义事业中功亏一篑。

上六:无号,终有凶。

《象》曰:无号之凶,终不可长也。

译文上六:不必号啕痛苦,凶险终究难逃。

《象传》说不必号啕痛苦,凶险难逃,说明上六高居五阳之上的情势终究不能久长。

解读上六以阴居夬卦之极,为奸臣居高位作恶之象,但放肆之极必遭制裁。所以爻辞对上六是当头棒喝:“无号,终有凶。”作恶多端,咎由自取,上六再哭也不能挽回败局了。从卦中可以看出,以五阳之刚健盛长,制裁一阴之孤立困穷,足见忠胜奸败、正存邪亡的必然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