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大变局:经济危机与新技术革命
1554700000028

第28章 亚洲金融危机与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崛起(3)

随着Internet的迅速发展,网络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作用日益明显,网络经济必将在21世纪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支柱。同时,全球范围内网络经济的迅猛发展将拉开新一轮产业分工的序幕,网络经济在全球的兴起无疑将会对东亚原有的雁型产业结构进行重新调整,在网络经济上占据优势的国家将成为产业分工的上游。换句话说,谁能够在新一轮产业升级过程中把握主动权,谁就能够占据有利位置,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东亚国家必须抓住和把握这一有利时机加快发展信息网络技术,以尽快提高经济竞争力。东亚国家在此方面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正在奋起直追地发展信息网络产业已经成为东亚各国和地区提升产业结构的优先选择。目前,东亚已经具备了下列加快发展信息网络产业的条件:

(1)大多数东亚国家的人均产值已高达数千美元,具有普及网络及计算机的物质基础。

(2)东亚地区电子产业发展迅速、水平较高,并拥有较高水准的专业人才和技术能力,计算机硬件生产能力发展很快。对此,日本经济研究中心于2000年2月发布的《2020年亚洲产业竞争力报告》认为,东亚是电子电机产品的生产基地,其中电子、电机及其零部件在世界电子电机市场所占的比重相当大。预计今后电子、电机行业的产值增加最大国家和地区将是组装产业集中的东亚国家。该报告认为,随着世界产业界竞争的加剧及信息通信和网络产业的发展,以电子、电机产业为中心的高新技术将成为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2. 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只有不断出现新的产业群体替代传统的支柱产业,才能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并保持经济的活力。因此,不断培育出新成长产业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环节。东亚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方面虽然存在很多困难,但也不能畏缩不前。东亚国家在开展生物技术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先决条件和基础,其中生物制药特别是中医药的开发和农业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是东亚较有开发潜力的领域。因为东亚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华人众多,有饮用中草药的传统习惯和生产及研制中草药的技术水平。目前,东亚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已经启动,例如,中国台湾已经拨款数百万美元加强这一领域的研究;新加坡在开展生物技术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基础准备工作,如在学校的许多课程中开设了生物课,设立更多的科学奖学金;在税收方面给予种种优惠;建立投资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公共投资基金等;中国香港特区在新一轮经济转型中,特区政府将中医、中药作为未来的重点发展产业加以推动;中国台湾发展新兴产业的政策依据则是:市场潜力大、产业关联性大、附加价值高、技术层次高、污染程度低、能源依存度低六大原则。

3. 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全球化进程是建立在科学技术和信息化迅速发展基础之上的。因此,高新技术在结构调整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而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是进行结构调整的关键。由于传统产业在东亚大部分国家国民经济发展中仍占有很大比重和重要地位,因此,东亚国家和地区在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同时,还应注重利用高科技产业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更新和改造的带动作用,以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和附加值。传统产业由于技术纯熟且多为国际民生之必需品,所以市场波动相对较小。因此,加快传统产业的升级和改造,提高其产品出口竞争力更为现实和重要。从传统产业发展现状看,也同样可以进行技术创新,如在传统产业的产品上增加新的功能、服务能量和科技含量,可获得更大的收益率。同时,应该指出的是,传统产业应该充分利用Internet开辟附加值,如在网络这个空间中,从产品信息发布和交货方面取得优势,不仅节省时间和交易成本,而且为消费者提供理想的产品和服务,使传统产业能够利用Internet这一高科技开拓新的市场、新的服务和新的功能。此外,树立自我品牌意识,发展特色品牌和增加传统品牌无形资产的价值,也是传统产业发展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因此,实现传统产业升级与发展新兴产业或高科技产业并重是东亚国家和地区未来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在此方面,中国台湾于2000年6月提出振兴传统产业方案的八大措施:

(1)“政府”将引导保险公司资金、公务人员退休抚恤基金、邮政储金、劳工退休基金、劳工保险基金等中长期资金至少300亿元新台币注入传统产业。

(2)将拨款300亿元新台币为传统产业提供技术升级优惠贷款。

(3)在税赋奖励及配合机制方面,修正土地税法实行细则,放宽工厂停工改按一般税率课征的规定。

(4)运用就业安定基金,鼓励失业者投入传统产业。

(5)优惠提供外劳供传统产业使用。

(6)召开基本工资审议委员会,就现行基本工资计算公式及制度进行调整。

(7)加强新产品及新技术研发,运用科技计划,每年投入经费4.5亿元新台币,补助传统业者进行技术研发,以提高传统产业开发新技术的意愿。

(8)推动加工出口区转型,以发展仓储、转运等关联产业,并扩大境外航运中心经营范围{1}。

4. 提高服务业的科技含量和服务水平

服务业即第三产业是东亚许多国家和地区具有发展优势和潜力的产业之一。1998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百分比:中国香港特区为85%,印度尼西亚为41%,韩国为51%,马来西亚为40%,新加坡为65%,泰国为49%②。服务业中发展最快、最有潜力的是金融业、电信业和旅游业。如何将创新科技引入金融、电信服务和旅游服务领域,提供高增值的服务,进一步提升服务业的素质和水平,即实现金融、电信服务和旅游服务科技化、资本化、专业化和国际化,以便增强服务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是东亚国家和地区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重要课题之一。此外,随着物质产品日渐丰富,人们的消费必然要从单纯的物质消费向文化生活消费发展,因而文化消费型产品和服务业也是工业化国家最重要的产业领域之一。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与老年人护理、医疗保健相关的服务业必将需要进一步发展。因此,服务业的发展范围很广、潜力很大,因而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是显而易见的,东亚国家和地区在这方面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

三、金融危机使亚洲国家更加重视科技创新

当东亚各国深陷金融危机泥潭时,欧美各国却大力发展信息技术,走上了“新经济”之路,以科技带动经济发展。不同经济发展模式导致了不同的后果,1998年年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报告指出:发达国家经济总体情况良好,但美、欧与日本反差较大。美国以3.5%的增长率保持经济平衡发展之势,综合经济指标良好;欧盟除英国外,大多数国家的经济复苏势头强劲,国内需求的扩大已取代出口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经济环境趋于改善,欧盟经济增幅度为2.9%;日本经济则陷入战后最严重的衰退①。

在危机爆发前的几十年里,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外资投入的增加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而建立在这种增长方式基础上经济发展是难以持久的。对此,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保罗·克鲁格曼警告说:“亚洲的经济奇迹与其说是由于良好的计划和生产率的提高,还不如说是由于有充足的劳工和资本。如果不在技能和教育方面有更多的投资,亚洲的增长曲线必然会下跌。”这次金融危机给许多亚洲国家敲响了警钟。人类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和信息网络时代,当今世界经济竞争的本质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亚洲各国要想在21世纪的世界竞争中保持优势,单凭人力资源丰富和人力成本低廉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下大工夫进行科技创新。

1. 韩国

在危机期间,相关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和金融整改措施,对缓解危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韩国,韩国通过一系列的改革,经济迅速恢复,成为亚洲地区遭受金融危机的国家中第一个摆脱危机的国家。1999年,韩国GDP增长速度达到10.7%,外汇储备由危机时的39亿美元增至697亿美元,利率、物价、汇率保持稳定,国际信用不断提高。2000年经济增长率同比高达10%。

金融危机使韩国上下普遍感到加快科技创新、发展高科技产业的重要性。1997年12月,韩国政府制定了“科学技术革新五年”计划,提出2002年政府对研发的投入达到政府预算的5%以上,从根本上改变韩国科技现状,提升韩国的科技实力。1998年,韩国开始加速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制定了《面向21世纪的产业政策方向及知识基盘新产业发展方案》,明确提出从1998年起至2003年的5年内投资140万亿韩元,集中发展计算机、半导体、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精细化工、航空航天等28个知识基盘产业及服务业。1998年,韩国政府发布“2025年科学技术长期发展计划”,力争2005年科技竞争力达到世界第12位,2015年达到世界第10位,2025年达到世界第7位,成为亚太地区的科学研究中心,并在部分科技领域位居世界主导地位。1999年年底,韩国又颁布了《科技发展长期计划》,为韩国今后发展绘出美好蓝图。为确保高科技产业在短期内迅速形成规模,韩国提出“以民间为主导发展科技”的方向。据韩国产业技术振兴协会曾发表过的一项统计显示,韩国民间科技研究正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再次踏上快速发展的道路。2000年,韩国民间企业技术研究所已经达到5000多家,研究领域大部分为机电、电子等,这些研究所的1999年研究开发投资达到10万亿韩元,占国家研究开发总投资的80%,研究人员达到9.23万人,占全国研究人员的55%。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韩国政府确立了科技政策调整思路,科技开发战略由过去的跟踪模仿向创造性一流科学技术转变,国家研发管理体制由过去部门分散型向综合协调型转变,科研开发由强调投入和拓展研究领域向提高研究质量和强化科研成果产业化转变,国家研究开发体制通过引入竞争机制,由政府资助研究机构为主向产学研均衡发展转变;进入21世纪,韩国政府的科技投入每年都以超过10%的速度增加,并确定了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和环境技术为重点发展的领域。

2. 泰国

1997年,泰国经济的滑坡波及包括科学技术在内的各个领域,虽然政府出台了“科技发展十年计划”和“研究与开发五年计划”等科技发展政策和措施,但由于政府对科技经费预算的削减,影响了这些计划的实施{1}。

2004年,泰国政府通过加强对科技发展的宏观管理,出台了“国家科技发展10年战略规划”。规划明确泰国在未来10年中的科技发展战略目标是,提高国家可持续竞争力,发展区域经济,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将泰国建成具有强大经济实力和完善社会福利的知识型社会,并提出了泰国将致力发展的核心技术:

(1)集成电路技术,包括电子商务、自动化和自动化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电子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电子计算机辅助工程(CAE)和植入式软件等技术。

(2)生物技术,包括生物降解塑料等。

(3)材料技术,包括合成材料、金属和合金、陶瓷材料、橡胶等技术。

(4)纳米技术,包括自动修复部件等{2}。

此外,泰国政府制定国家生物技术政策框架,即推动生物技术领域发展的8年规划(2004—2011年),明确了“建成世界级生命科学中心”的生物技术发展目标,还雄心勃勃地提出要把泰国建设成为“世界厨房”、“亚洲保健中心”。电子与信息产业是泰国科技发展的另一重点领域。泰国政府已颁布两项政策:一是实行政企分开和民营化、引入竞争机制和打破垄断;二是对电信市场体制进行一系列改革,力图将泰国建成东南亚地区消费电子工业中心。泰国科技部还颁布“2001—2010年泰国信息技术发展纲要”,提出了大力发展电子政府、电子工业、电子商务、电子教育、电子社会,进而建成知识型社会的目标。2004年年底的一场海啸大灾难,大大提升了泰国政府科技防灾减灾的意识和投入,泰国政府着手筹建“国家灾害预警中心”及配套的“灾害预警系统”,计划投资3800万泰铢在全国设立62个国际标准的自然灾害预警监测点,投资5亿泰铢在沿海国际海域设立海啸监测浮标,以抗击自然灾害。

泰国利用在东南亚地区的重要位置和发展中国家的地位,特别重视与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以及国际双边或多边的技术开发援助机构保持良好关系,并把接受技术经济援助作为科技活动的一种主要形式。泰国的许多先进项目是靠外国帮助建设起来的。泰国政府重视开展国际合作与国际培养项目,并积极争取从日本、德国、丹麦、美国、法国、联合国、欧盟以及其他国家和非政府组织获得国际援助。政府积极开展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主要合作领域有农业、生物技术、医学、环保、教育、科技等。

3. 印度尼西亚

印尼的科技投入不足,1995年政府科研与发展经费为9520亿印尼盾,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22%,科技人员严重短缺,1995年国家机构的科技人员仅有87 664人{1}。有限的科研经费和科技人才制约了科技的发展。

为进行科技体制改革,调整科技政策,有效利用有限的科技经费和科研人才,印尼于1996年制定了国家科技优先发展战略计划(RUSNAS),提出了15年内重点攻关的生物、医学、农业、工程、材料、化工、能源、信息、环保、社会发展十大领域内的26个研究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