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后唐名将郭崇韬很廉洁,但是他到洛阳后开始接受人们送的礼物。这时候他的家人与朋友开始劝诫他。郭崇韬回答说:“我兼任丞相和将军的职务,皇上赏赐无数,我的俸禄也有不少,我并不是缺钱。只不过现在送礼的这些人多是从前梁朝的旧将,都是和皇上有旧仇的人。如果我不接受他们的礼物,这样很容易使他们产生惊疑猜测,因此我接受礼物不过是安慰人心。”第二年,皇上在南郊祭祀,郭崇韬把自己收到的财物全部献给朝廷。郭崇韬收取礼物是为了安定人心,这个时候如果标榜自己廉洁,反而不能妥善处理事情,不能有效安定人心。郭崇韬收取礼物,又把礼物献给朝廷,这样既安定了人心,又保持了清正廉洁。
勿欲人感恩,当为人除害
原文:处世而欲人感恩,便为敛怨之道;遇事而为人除害,即是导利之机。
译文:为人处世想着要得到别人的感激,这就是为自己聚敛怨恨的道路;遇到事情为别人消除祸患,这就是为自己引导、收获利益的机会。
解读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从前有位好心的财主,盖了一所大房子。他嘱咐工匠,特意把房子前面的屋檐建造得特别长。这样遇到雨雪天气,那些无家可归的人可以到屋檐下躲避雨雪。房子盖好之后,果然有很多人聚集在财主的屋檐下。他们大声交谈,聚在一起游戏,有的人还在屋檐下生火做饭,甚至还有人在此摆摊卖东西。财主受不了喧哗,和屋檐下的人争辩,也解决不了问题。后来一场风暴,使得财主的房屋被破坏。财主找人重修房子,这一次他要求屋檐建造得正常就可以,不需要再特意加长了。他拿出一些钱来,盖了一些小房子,收纳那些无处容身的人,并且时常煮粥救济那些饥饿的人。这样一来,很多人都说财主善良,不像从前很多人骂他仗着有钱欺负穷人。这个故事说明,帮助别人也需要注意方法,如果总是以要别人感激自己的态度去帮助别人,使别人时时产生一种仰人鼻息的耻辱感,那么就会为自己招来怨恨。
君子如介石,小人如脂膏
原文:君子严如介石,而畏其难亲,鲜不以明珠为怪物,而起按剑之心;小人滑如脂膏,而喜其易合,鲜不以毒螫为甘饴,而纵染指之欲。
译文:有德行的正人君子像冰冷坚硬的石头一样严峻,使得人产生畏惧之感而难以与君子亲近,很少有人不把如明珠般的君子看做是怪物,从而产生拔剑刺杀的念头;没有德行的卑鄙小人像脂膏一般圆滑,人们喜欢他们容易接近,很少有人不把像毒虫一样带着毒针的卑鄙小人看成是甘甜的糖,从而产生想尝一尝的欲望。
解读有德行的君子,对自己要求严格,对自己的错误不姑息纵容,对别人的要求相应也比较严格。因此在与正人君子交往时,很容易使人产生畏惧的感觉,觉得君子难以接近、不好相处,有时甚至使人产生除掉君子的欲望。卑鄙小人往往比较容易接近,他们与人交往,圆滑灵活,甜言蜜语,容易使人产生好感。
唐玄宗时,任用李林甫为相。李林甫很得玄宗信任,他不喜欢读书,懂得音律,与爱好音乐的唐玄宗很有共同语言。李林甫长得白皙,非常善于修饰打扮,外表容易使人产生好感。他很会说话,经常和颜悦色地待人,甜言蜜语使得别人很愿意和他交往,以为他和蔼可亲。实际上他是一个口蜜腹剑的小人,嘴甜如蜜,心中装了一肚子的谋害别人的阴谋诡计。他辅佐皇上,不是以国家大事为重,而是常常揣摩玄宗心思,只想哄得玄宗高兴。他处处小心应对,处处令玄宗满意。他虽然没有真才实学,却善于经营,在皇宫中布下耳目,宫中有事他立刻知道。因此他能够揣摩出玄宗的心思,投玄宗所好,哄骗玄宗,深得玄宗的信任。同时的一位良相张九龄,才干突出、学识渊博、敢于直言。张九龄直言进谏,有时候难免有些言语令唐玄宗听着很不顺耳。正直可靠的张九龄敌不过圆滑嘴甜的李林甫,最后唐玄宗罢了张九龄任用李林甫为相。由此可见,我们在生活中需要对那些嘴甜如蜜的人保持一定距离。处处奉承别人的人,恐怕是有一定目的才这样做。那些刚直不阿的人,虽然给人非常严厉的感觉,却不会在背后害人。与君子相交,能使自己有所收获,与小人交往,不知何时就会被小人算计。所以我们需要多接近君子,不要因为他们非常严厉就对他们产生厌恶的感觉。
遇事须镇定,待人无欺隐
原文:遇事只一味镇定从容,纵纷若乱丝,终当就绪;待人无半毫矫伪欺隐,虽狡如山鬼,亦自献诚。
译文:遇到事情只要一直保持镇定从容,即使事情复杂如一团乱丝,终究还是能处理妥当;对待他人没有丝毫虚伪狡诈,即使像山鬼那样狡诈的人,也会以坦诚对待你。
解读宋真宗时候,李允则举行酒宴犒赏将士,兵器库突然失火。李允则依旧饮酒作乐,并不惊慌失措。一会儿火就被扑灭了。李允则秘密派人拿着他的文书到瀛洲用茶叶箱运来武器铠甲,补全了库里的武器,军中没有一个人知道。事后,李允则解释说:“兵器库防火措施很严密,我刚举行宴会,那里就起了火,必然是内奸所为。如果我离开宴席去救火,正是中了这些人的奸谋。”
文彦博喜欢游玩饮酒,有一天大雪会客,夜深还不停止。跟随他的士兵非常不满意,就拆了井亭当柴烧御寒。军校把这件事告诉文彦博,在座的客人都吓得腿发抖。文彦博却缓缓说:“天实在是太冷了,可以让他们拆了烧火取暖。”说完神态自若,继续饮酒作乐。士兵们一下子泄了气,找不到理由寻衅闹事。第二天,文彦博查清楚是谁先动手拆井亭的,把那个人打了一顿。这几个《智囊》上的故事,说明遇到事情镇静自如,冷静思考,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
多匿采韬光,常逊美公善
原文:杨修之躯见杀于曹操,以露己之长也;韦诞之墓见发于钟繇,以秘己之美也。故哲士多匿采韬光,至人常逊美而公善。
译文:杨修被曹操杀死,是因为他显露自己的才华;韦诞的墓穴被钟繇掘开,是因为韦诞的墓穴中藏有钟繇想要的宝物。所以聪明的人大多隐藏自己的才华,锋芒不露。品德高尚的人常常谦让美名,把善行归于大家。
解读才华横溢的人,有时候会引来别人嫉恨。拥有珍奇宝物的人,很容易引来别人争抢。要避免这些祸害,就需要隐藏自己的才华或珍宝,不轻易让别人知道,这样也就不容易引起别人的嫉恨与争夺。处事老练的人,懂得谦让好名声,懂得将好处分给大家。不会一个人把所有的美名善行统统包揽。
杨修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人,他才思敏捷,才华横溢。同时他也是一个不懂得谦虚谨慎的人,有时候难免会给人留下炫耀才能的印象。过于显露才华,是他惹来杀身之祸的重要原因。韦诞的墓穴被钟繇掘开,是因为墓中藏了钟繇的宝物。人们常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拥有珍奇宝物的人,常常引得别人艳羡,从而生出想把宝物据为己有的念头。所以处世中,要善于隐藏自己的才华,不轻易在别人面前显示自己的能耐。这样做是保存自身安全的做法。
现代社会中竞争激烈,为了使别人注意到自己的才华,从而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很多时候我们不仅不能掩藏自己的才华,相反会想出很多办法去推销自己的才华。如此看来,似乎匿采韬光的做法已经落伍。其实匿采韬光的做法与积极推销自己才能的行为,二者之间并不矛盾。在必要的时候,就要主动推销自己的才干,古人中很多人也是懂得自我推销的人。但是在不需要展露自己才华的时候,就需要将才华隐藏起来,保持谦虚谨慎。这样做能够避免无谓的困扰,也能防止引来别人的嫉恨。何时展现才华,何时隐藏才华,这全在自己把握。为争取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而展现自己的才华是必要的。为一些琐碎无意义的事情,炫耀自己的才干,这样做就是无价值的。同时有好事情,大家一起分享,这样才能团结人心,使别人真正信服。
人而皆好名,开诈善之门
原文:君子好名,便起欺人之念;小人好名,犹怀畏人之心。故人而皆好名,则开诈善之门;使人而不好名,则绝为善之路。此讥好名者当审责夫君子,不当过求于小人也。
译文:君子喜欢好名声,便有可能会产生欺骗别人的念头;小人喜欢好名声,还怀有畏惧别人的心理。所以人们都喜欢好名声,就会打开伪善的大门;如果使人们不追求好名声,就会断绝做善事的道路。嘲讽喜欢名誉的人,应当审责那些君子们,不应当过分要求小人们。
解读在意自己的名声,一方面能够使人们在做事情的时候有所顾忌,如果自己做的事情不体面、不光彩,由于人们还在意自己的名声,这样可以促使人们有所收敛,不会肆无忌惮地做坏事。如果人人都不在意自己的名声如何,甚至于声名狼藉的人对于自己的坏名声不以为耻反以为荣,那我们整个社会的发展前途也就非常令人担忧了。在意自己的名声如何,另一方面又可能使人产生欺诈骗人的念头。当自己做了不体面的事情时,因为好名因而不想使别人知道自己的过错,不肯承认错误,拼命掩饰自己的过失。当自己并没有做什么有意义的事情时,因为好名因而欺骗别人,使别人相信自己为社会创造了很多价值,或者夸大自己的实力,以至于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宋朝时候的武将狄青,有人说唐朝时有名的贤臣狄仁杰是狄青的祖上,狄青对此予以否认,说自己出身低微,不愿意认名臣狄仁杰为自己的祖上。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也不肯认宋代的著名学者朱熹为自己祖上。这种不攀附名人,不贪慕虚名的做法,一方面体现了狄青与朱元璋的诚实之处,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两个人的骄傲自尊。真正的正人君子不会贪慕虚名。
须防绵里针,宜远刀头蜜
原文:大恶多从柔处伏,哲士须防绵里之针;深仇常自爱中来,达人宜远刀头之蜜。
译文:巨大的祸事大多潜伏在平安安逸的地方,所以有智慧的人需要防备丝绵里藏的针刺;深仇大恨常常是从亲厚爱恋中产生,豁达的人应当远远避开刀尖上抹的蜜。
解读春秋时代,齐桓公得到管仲的辅佐,得以称霸中原。管仲病重的时候,齐桓公去看望管仲,问管仲谁能接任相位。管仲推荐了隰朋。管仲还说:“希望您能远离易牙、竖刁、卫公子启方、常之巫等人。”齐桓公说:“易牙善于烹调,我曾经说自己吃过各种飞禽走兽,只是没有尝过人肉的滋味,易牙就把自己的儿子杀了,把他儿子的肉煮了给我吃。这样对我,还有什么可以怀疑的呢?”管仲说:“人没有不爱惜自己儿子的,如果他对自己的儿子都能如此残忍,对君主又怎么能忠心呢?”齐桓公说:“竖刁自宫侍候我,难道他还有什么可疑之处吗?”管仲说:“人没有不爱惜自己身体的,能够下狠心来残毁自己的身体,那么对君主又怎么能忠心呢?”齐桓公又说:“常之巫能断定人的死期,可以治疗我的顽固疾病,难道对他也要怀疑吗?”管仲说:“死生疾病都是由天命与人命决定,靠常之巫治疗顽疾、断定死生,他会以此为把柄,为所欲为了。”齐桓公说:“卫公子启方,侍奉我已多年,他父亲亡故他都没有回去奔丧,他对待我比对他父母还亲厚,这样的人也不值得信任吗?”管仲说:“人最亲的莫过于父母,他对待自己的至亲都能够如此无情无义,又何况对待别人呢?”
齐桓公答应管仲,把易牙、竖刁、卫公子启方、常之巫等人都驱逐了。管仲死了之后,过了三年,齐桓公食不甘味,感到生活没有乐趣,也无心治理政事。他想仲父的话是不是太过分了,那几个人哪能带来什么危害。再加上身边的妃妾们煽风点火,她们说:“您老了,为什么要这样自己苦自己呢?”于是齐桓公就把那四个人召了回来,生活果然又有趣许多,只是过了不久,这几个人勾结起来作乱,把宫门堵塞,不准任何人进去。同时在宫外筑造起高墙,不准人送食物给齐桓公。齐桓公临死前叹息,后悔没有听从管仲的劝诫。齐桓公身为一代霸主,却死得异常凄凉,实在是令人感叹。这就是由于他被小人甜蜜的外表所迷惑,却没有看穿小人心中包藏的祸心。
持身涉世时,勿随境而迁
原文:持身涉世,不可随境而迁。须是大火流金,而清风穆然;严霜杀物,而和气蔼然;阴霾翳空,而慧日朗然;洪涛倒海,而砥柱屹然。方是宇宙内的真人品。
译文:安身立命、经历世事的时候,不可以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自己的道德品行。需要像在大火流金那样酷热的环境下,依然能如清风那般轻柔;处在严霜酷寒的环境下,依然能保持满腔和气;处在阴沉昏暗、不见天日的环境中,依然能保持清澈明朗;在怒涛汹涌、翻江倒海的环境中,能够像中流砥柱那样屹立不倒,这才是宇宙中真正优良的人品。
解读俗话说“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在遭受挫折的情况下,最能显示出一个人的真正品行。经受得住恶劣环境的考验,在严霜酷暑的环境中同样能谈笑自如,就像在风和日丽的环境中一样,这才是真正有傲骨忠诚的人。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这样的事例,当环境优越舒适的时候,一些人争权夺势,到国家有急难的时候,这些争权夺势的人往往退到后面,为国家奋不顾身的往往是那些平日里安分守己、不争宠夺利的人。宋朝时,当辽国入侵的时候,抵抗辽兵保卫国家的是杨继业等忠臣,当国家平安无事的时候,得宠弄权的又是另外一些人。南宋末年,元兵入侵,文天祥被擒获,誓死不归降元朝,保持了民族气节。明朝末年,清兵入关,明朝旧臣有归降大清的,也有保持民族气节誓死不降的。在这种时刻,最能看出一个人的气节、品质如何。
受人毁增美,受人欺为福
原文:毁人者不美,而受人之毁者遭一番讪谤便加一番修省,可以释回而增美;欺人者非福,而受人欺者遇一番横逆便长一番器宇,可以转祸而为福。
译文:喜欢诋毁别人的人,他的品德并不优良,而遭到别人毁谤的人每遭受一次毁谤便增加一回自我反省,这样就可以减少不良的品行,增加优良的品行;喜欢欺负别人的人没有福气,而受别人欺负的人每受一次磨难便增长一番气量,可以使祸害转变成福气。
解读美国石油大亨洛克菲勒,有一次正在办公室里工作,突然闯进来一个人。这个人气势汹汹,警卫都拦他不住。这个人冲到洛克菲勒的面前,开始大声责骂洛克菲勒。警卫在一旁非常紧张,洛克菲勒没有生气,他耐心地听着这个人大声咆哮。来人的火气渐渐小了些,声音也低了下来,洛克菲勒这才询问他究竟是为了什么事情变得如此愤怒。这个人说明自己生气的缘故之后,洛克菲勒耐心为他解释,直到这个人气消了离开。洛克菲勒在面对别人无故的指责时,没有火冒三丈,而是保持着冷静与风度,耐心为对方解释,最终获得了对方的理解与认可。